关于《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模式的研究》工作报告本课题自2012年8月立项以来,计划三年完成。课题组按照预设研究目标,多次参照专家评审意见,实施了课题的研究,各项研究工作有序进行,现将主要管理过程和研究活动及研究计划完成等工作报告如下:一、课题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旨在进一步完善我省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平台的功能;建设一支由高校教师、教育科研人员、中小学一线教师组成的专家团队,全过程指导立项课题进行研究;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尤其是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非示范校和周边学校的教师共同发展;促进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均衡发展,包括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学科之间等方面的均衡发展。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文献法解了课题网络化管理的意义、平台构建、管理方式和策略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初步制订了从管理理念、制度、组织、教师交互活动、平台等多方面整合策略;同时,应用统计分析法对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平台对各设区市、学校、教师申报课题和立项课题的数量、未立项和中途退出,教师参与讨论的等基本情况进行简要概述及分析,研究过程中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相互交流、专家与参与研究的教师互动等情况进行等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开发过程的问题,保证课题研究的健康发展;当然,本课题主要是按照行动研究法从计划、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流程,以我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力求通过构建由高校教师、教育科研人员、一线教师等组成的专家团队,依托课题管理平台,达到网络交互,实现“人人通”,从而引领中小学一线教师进行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推动教育信息技术深层应用,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水平。二、课题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课题立项后,我们制定了具体可行的《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模式的研究》实施方案,阐述课题提出背景和研究意义,围绕研究主题分解了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成立了课题组,组建了以研究部、网络部为主的研究团队,,保证了课题研究扎实深入地开展起来。课题组采用了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法,初步了解了自2011年以来我省课题申报、立项、中期评估等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初步的研究方案。(2)进入研究阶段。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按照实施方案,围绕网络管理的研究主题,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和活动:1.整合网络平台,开发“个人空间”,“公共空间”等模块,注重课题研究网络环境下的互动交流课题组按照实施方案,在馆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向网络部提出了课题管理平台的整合需求,尤其是个人空间”,“公共空间”等互动空间模块的开发和拓展需求。个人空间是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向专家请教问题的模块;“公共空间”是用于课题申报的教师查看、讨论近期大家共同关注的主题模块——一个开放性的主题模块,讨论主题由省电教馆研究部根据广大教师在电教课题研究中共同碰到的热点、难点问题整理而成,主题由研究部设置,教师可以自由交流。首先,我们假设课题研究小组在研究实施过程中碰到研究“难点”,依托平台“个人空间”模块,可以与专家团队“对话”,也可进行组内、组间“共话”解决。教师在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免费注册后,应用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入后,通过邮件把自己在教研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向相应学段课题专家咨询;相应学段的课题专家登入平台后,可以查看教师提交的教研问题,并给予及时回复;课题组内任何成员可以查看专家意见,从而共同解决碰到的问题。其次,针对参加教研的教师在某一时期或阶段碰到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省电教馆研究部把它们设置为“公共问题”,供教师在论坛上“争鸣”解决。它的主要流程是:立项课题教师点击“公共空间”,显示登录者所承担课题的名称、课题承担单位、主要内容以及主要阶段专家评审意见等信息,方便教师下载查看,并在平台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所有老师都可以登录参加交流学习。目前,课题管理平台整合还在进行中。我们在此阶段主要会采用行动研究法。从提出平台需求计划到初步构建,再到应用,根据教师课题研究的需求,进一步修改,再到逐步完善,力求依托课题管理平台加强教师和专家的交流,逐步提升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和研究能力,形成一批科研带头人;同时,在省级课题专家团队的配合和帮助下,探索专家对教师的指导策略等方面的问题。2.组织专家对立项课题实施方案再次评审,重视课题“源头”管理为了保证立项课题顺利开展研究,课题组依托课题管理平台加强了对立项课题再次论证的管理。首先,公布立项课题的专家评审意见,供立项课题负责人修改设计论证。其次,通知各设区市电教馆组织辖区各立项课题单位上报《实施方案》,聘请省级课题评审专家对课题的实施方案进行再次评审,并在课题平台上公布专家综合评审意见,供课题开题后,课题组能够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再实施,从而从课题管理“源头”督促各立项课题对研究方案的再论证,一定程度上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3.举办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立项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会(优秀研究成果交流、专家讲座等),加强对课题实施过程指导和管理2012年11月5—7日,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立项课题经验交流会在南昌召开,各设区市电教馆负责课题管理的工作人员、各立项课题负责人或主要参与人员共340多人参加了会议。大会通报了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十二五”立项课题的研究情况,交流了2011年度、2012年度立项课题的研究经验,培训了课题研究的设计论证和开题实施,布置下一步研究工作。省电教馆宋荣平副馆长在大会上指出教育信息化建设由硬件建设向软件应用转变,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拓展的现状要求开展更深层次的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与研究工作。他要求各课题校要注重课题研究实效,再接再厉,争取获得一批具有广泛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大会还进行了优秀研究成果交流以及专家讲座、现场点评等活动。与会教师纷纷表示获益很多。4.开设“课题变更情况申请”管理窗口,完善“以师为本”的管理方式教师课题变更申请首先由课题负责人在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登入后,在课题变更申请窗口,变更课题参加者等信息后,并打印平台自动生成的课题情况变更申请表,盖好单位公章后,上报市电教馆,市电教馆统一上报省电教馆;省电教馆核对表格信息和平台上的信息,审核后,评审自动更新变更信息,打印证书等需要的信息均取自平台,保证的变更信息的不遗漏、准确。5.增设研究日志、研究成果模块,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为激励教师把日常教学和课题研究紧密结合,防止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出现两张皮,课题组在课题管理平台增设研究日志、研究成果模块,强调研究过程的材料收集和上传,包括教学心得、研究体会、教学设计方案等。同时防止学校突击结题,只重两头,不重中间的现象。目前两个模块的功能如下:a.教师上传、填写研究日志、成果共享相关内容;b.县站具有查询、统计、修改、退回、审核材料提交后只有查询、统计功能;c.各设区市电教馆有查询、统计、修改、删除、退回、审核,提交材料后只有查询、统计功能;d.数据最终归口到省电教馆,所有功能具备。(3)总结结题阶段。由于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基本完成了研究目标,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效。理论方面:探讨网络教研空间的架构策略;依据系统论等理论,从课题的研究制度、组织、管理活动、管理平台等多方面入手,探讨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模式;依托电教课题的引领,为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借鉴。实践方面:进一步完善和拓展课题管理平台“互动空间”等功能模块,发挥平台的网络教研作用,推动所有立项课题主要参与人员或非参与人员相互“共话”,并与专家组“对话”,解决教学和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棘手问题;整合课题管理办法、组织、管理活动、管理平台等因素,依据全过程服务的理念,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全方位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尤其是有效地对立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服务和指导;共同推动教师提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能力,依托课题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等成果,并推广研究成果,凸显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四)课题的组织与管理该课题成立了由研究部和网络部组建的研究团队,课题组课题负责人硕士学位,从事电教工作多年,主持了《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英语移动课题研究》和《“班班通”在中部欠发达地区的推进模式》等多项课题研究,并在国家核心期刊《中国电化教育》发表过论文多篇;省级论文评比活动中课件、论文多次获奖。主要参与者有中级职称,从事电教工作多年,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省级论文评比活动中课件、论文多次获奖。平台建设需求由研究部根据教师需求和管理需要设计,网络部承担开发并完善,曾先后多次修改需求和完善平台功能;课题从启动到结题验收所需的基本费都用由本单位承担;课题组重视研究制度的建设,除了修订“课题管理办法”之外,还增设了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制度、检查制度、阶段总结评估制度和研究资料管理制度等。三、研究成果(1)网络平台方面:课题管理平台“个人空间”、“公共空间”已开发完成。网络平台的“资源下载”、“课题展示”、“推荐成果”等模块内容收集、整理、分析到整合工作动态进行。(2)网上“课题情况变更申请”功能已基本开发完毕,并投入使用。教师可以依据研究需要和分工进行情况更改,让教师有权限更改课题的相关信息,管理部门只要审查、核对后,平台会自动更新课题变更信息。(3)探讨课题的管理原则方面:以教师为本的原则,逐步完善教师自己管理课题;以课题研究的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依托平台,调整板块功能,不断满足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需求;自上而下管理和自下而上管理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县、市、省各层级的管理和指导作用,尤其要发挥省级专家的指导作用,挖掘课题负责人自我管理的潜能,组织做好课题的全过程管理。(4)课题管理模式实践模型的初步构想。在初步探讨了课题管理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课题管理策略,初步构建管理模式实践模型,如下:四、存在的问题1.课题管理平台功能还需进一步细化。“个人空间”、“公共空间”是本课题管理平台中主要拓展的模块,是为了解决目前课题研究交流不够,针对教师缺少课题研究网络交流的机会而设置的,目前整个平台交互功能与预设研究目标有一定差距,主要是中小学一线教师与专家团队教师的交流途径不畅。平台的互动交流的功能还没有发挥,影响了教师的交流观点、共享资源。2.课题情况变更网上申请已投入应用。教师登入资源网,上报课题情况变更申请,并打印平台自动生成的课题情况变更申请表,加盖单位公章后须由县电教站、市电教馆的逐级上报至省电教馆,省电教馆核对网上变更信息与纸质信息一致后,平台信息才自动更新。此时,就出现了申报表的报送与申报表审核,再到变更信息的更新,有一个明显的时间差;且教师打印出来的中期评估检查表和结题鉴定书是没有变更前的信息等问题。3.根据课题立项申报评审和实施方案评审时专家意见,课题研究方案对于后台的课题相关情况统计和反抄袭等模块的设置不够,尤其是反抄袭软件等的引进是很有必要的现在网络发达,教师非常容易从网上获得各种资源,导致抄袭、拼凑现象较多;上报的课题的数量较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多,“手动”打假效果不够理想、效率不高等。五、反思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1.完善平台的开发和应用。网络环境下的课题管理模式强调课题管理平台的应用,且是深层次的应用。目前,平台已基本能满足普通教师上报课题“申请.审批书”、“实施方案”(已立项课题),“中期评估检查表”,“结题鉴定书”等课题研究主要阶段的材料。同时,省、市、县三级电教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可以从“管理后台”审核相关课题材料,统计基本数据;省电教馆还可组织专家通过平台对所有课题进行网上评审、打分等。平台将依据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研究需求,不断修改模块及功能的设置,拓展平台的深层应用,提升平台网络教研功能等。2.个人空间模块的完善个人空间主要指课题研究小组与专家团队的“对话”,与其他教师“共话”的网络空间,目的就是探讨并解决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实施过程中碰到的教育科研问题。其中专家团队由高校教师、课题管理人员、一线研究型教师构成;课题研究小组主要包括立项课题的负责人、主要参与人员;其他教师。该模块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3.增加与中国教育技术研究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