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系与非惯性系、内力与外力、科里奥利力》课堂教学反馈1.预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掌握惯性系与非惯性系的概念及他们之间的差别;能够利用内力与外力的差别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掌握科里奥利力的定义及物理意义(2)能力目标:熟悉探究式教学的一般步骤(3)情感目标:体会探究式教学的乐趣与魅力,激起同学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2、重点与难点:惯性力科里奥利力3、教学过程优点与缺点分析。在本节课的实施过程中,基本能完成课前设定目标,现把做得好的方面总结如下:(1)本节课的总体思路相对比较清晰,整节课的过程中能够围绕学生为主体,尽可能的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比如林郁婷同学能在教学过程尽可能的多设置与课堂相关的问题、吴冰同学尽可能的引导同学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实验探究中。(2)基本能遵循探究式教学的一般步骤。比如在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中先引导同学们观察实验、发现墨滴偏离直线的现象,进而引导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墨滴偏移量与偏移方向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最后让各小组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3)从同学们的参与度看,大部分同学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课后还有很多同学逗留在教室继续探讨。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这节课调动了同学们探究的热情。另为,在本节课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两位上课同学也有表现不是很好的地方。由于两位上课同学都是教学新手,在知识点把握方面还不是很到位,当老师和同学提出质疑时,由于紧张或其他因素没能很好地进行解释;在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没能很好的对本节课进行升华;教学语言组织中如果能够更加简直、明了效果会更理想。4.课后检测分析在本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对同学们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评价测评,我们分析同学们递交上来的答卷,结果如下。(1)关于第一道题目的是检测同学们对内力与外力的理解程度。在检测的27位同学中有22同学能正确的把解答过程和结果算出来、并对内力与外力的概念进行了很好的解释。另外五位同学的主要问题在于没有能够很好的选择研究对象,不能对内力与外力很好的区别分析。(2)第二道题主要目的是通过对题目的两种解法的对比,加深对惯性系与非惯性系、惯性力的理解。27位同学中有9位同学能够用两种方法解答本道题。其他同学仅能够在惯性系中解答或者都不能解答。从同学们对惯性力的描述中看出大部分同学都能理解惯性力是一个为了迎合牛顿定律而假设的力,但同学们还不习惯在非惯性系中解决问题。(3)第三道题是关于科里奥利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有1位同学没能正确判断出第一小问的答案,5位同学没能正确的判断第二小问的答案,说明了大部分同学已经掌握了科里奥利力的判断方法,少部分同学在把科里奥利力运用到实际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困难。有4位同学能很好的把科里奥利力概念用自己的语言完整描述出来。从整体上看,同学们在掌握科里奥利力时还不是非常到位,需要做更深层次的理解。5、反思与总结通过这样的一节后,我们深深感受到上好一节课不容易,上好一节探究课更加不容易,需要不断的探索方法,不断的总结。对于本节课的改进我们进行了分析。(1)关于板车在本节课应用的补充。这节课中,预想通过板车证明内力与外力的差别,即外力是改变系统运动状态的原因,内力不改变系统的运动状态。经过张老师的提示,我认为还可以把板车应用到惯性系与非惯性系概念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当人站在车上一起向前加速运动时,人相对地面做什么样的运动?人这时的受力是怎样的?相对于板车本身,人的运动情况又是怎样?受力情况又是如何?从而很好的引出人在以小车为参考系时不符合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进而引入惯性系和非惯性系、惯性力的概念。(2)探究影响墨水轨迹偏移量和偏移方向的因素的改进方案。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都能很好地猜想到影响因素有三个,即墨滴速度、排球转动角速度和滴下墨滴的质量。关键问题是如何有效的控制无关变量,很多小组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一小组认为,让两滴墨水同时滴落到球上保证了这时的球的角速度相同;还有小组提出让墨滴从不同高度上滴落下来就能改变墨滴到达排球时的速度。实验成功的关键点在于有效地控制其中球的角速度、墨滴速度、和墨滴质量中的两个变量,改变第三个变量。所以我们设想把球与电机安装到一起能控制转速,让墨滴从不同高度滴下控制其速度。这个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践。(3)科里奥利力方向判断的讲解。在讲授科里奥利力的方向判断方法时我们的上课同学尽管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但很多同学还是一头雾水。因为这个判断方法涉及到三维空间,如果通过实物比划可能会较好。如用两支笔的指向分别代表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方向。(4)自身教学素养需要不断提高。通过这节课中我们感受到自身的专业水平,教学技巧等都不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水平,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交流中不断提升。作为一个小组的我们在这次的上课过程中体会到团队的力量,也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给予我们的兴奋,我们会坚持在科学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学、提高科学素养。第二小组成员:廖荣林郁婷吴冰201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