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依据(论述):一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的关系的理论。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社会的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包括各种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心理,其中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在社会意识形式中居于核心地位。历史唯物主义在肯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前提下,又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进步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加速社会存在的发展,反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起阻碍、延缓的作用。(一)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思想。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人们的物质生活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人们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人们对周围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认识。思想作为社会意识地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意识中相对稳定的一部分。人的思想来源于外部的物质世界,由于物质世界不是单调的、呆板的客观存在,而是有着丰富内涵的具体的客观存在。这种具体性决定它是多色彩、多层次的运动着地物质状态。社会客观存在的多样性,反映在人的头脑中,就必然形成各种思想观点,造成人的思想复杂性。(二)人的思想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人的思想反映客观世界是一个创造性过程。这是因为人们对从外部客观世界中获知的思想信息,需要经过头脑的加工制作,才能使自己的思想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达到理性认识的高度。而且人根据已知的思想信息,能预测客观世界未来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这种超前反映和认识的升华,充分显示人的创造能力和正确思想的能动作用。客观世界不可能完善满足人的需求,人只有在正确思想的支配下,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客观世界,才能充分的发展和完善自己。因此,一旦当先进的思想站巨人的头脑时,就能对社会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落后的思想则会阻碍和延缓社会的发展,甚至造成对社会的破坏。(三)人的思想发展依赖于社会存在。物质是世界的本源。人的思想反应和创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无论多么强大,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的思想对外部客观世界的依赖性。思想发展的历史证明,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社会思想、理论和观点,人们的思想变化不能从自身寻找原因,而必须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的不同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来解释。所以,社会存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变,才是人的思想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遵从客观规律,才能有效的转变人的思想,达到促使人们树立正确思想的目的。人的思想能动作用,还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同物质生活条件的发展水平密切相联系,至于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更是离不开一定社会环境和物质手段。同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要以物质资料为基础,凭借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手段,才能引导和帮助人们解决思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思想的转变,正确思想的形成,最终是由社会存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二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一)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的统一。(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相对于人的片面发展而言。马克思提到的“个人全面发展”,指的是个人劳动能力(体力和智力)多方面的、充分的和谐的、自由的发展。1.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自由的发展.。人的体力和智力必须统一与物质生产过程,因为只有通过社会生产,才能保证个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成分自由发展,人的这种获得自由发展的体力和智力,能根据社会的需要或自己的爱好交替的从事各种活动,这种活动包括从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2.人的才能的多面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的对象性关系的深刻表述,一方面向人们揭示了人的才能多方面发展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为人们揭示人的才能发展的唯一源泉是人的能动的自主性活动,这种自主与外部环境的统一,就是个人能力的充分自由发展。3.个人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和发展。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包含了其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从终极意义上说,人只有对社会发展、人类命运和前途与一关怀,对人的自身的本性有透彻的了解,人才具有丰富和发展社会关系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理论,是建立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发展即社会存在的发展所提出的已经成熟的任务基础上的。(三)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指导作用。1.正确认识教育对象,科学实施教育活动。(1)人的思想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发展的,人大各种社会关系将对它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2)人的本质既是抽象的又是历史的具体的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任的本质表现的内容与形态不断变化发展.(3).人的本质是在一切社会交往也(包括人与人间的思想交往关系)关系中实现的人的社会交往关系越丰富人的活动范围和接触事物的广度和深度就必然增加这样就使人从中接受到极其丰富的信息和进行广泛的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往包括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向交往与互动。2.激发人的身心潜能开发创造力促使人的个性全面发展。3.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三关于”灌输”的理论(一)列宁关于灌输原理的基本思想:他认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意识。1工人阶级的实际运动不能自发地产生科学社会主义,而只能自发地产生经济主义和工联主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是受剥削受压迫的阶级,他们自发开展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活增加工资甚至简单的捣毁机器和厂房,这种早期的工人运动为自发的经济斗争工人当时没有也不可能意识到他们的痛苦根源不可能把阶级的利益同整个社会政治制度联系起来因而不可能参加推翻整个剥削阶级的政治革命。这种工人运动的结果只能产生经济主义和工联主义。2科学社会主义意识的确立必须依靠灌输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必须依靠少数又教养站在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立场上的只是分子亲自参加工人运动对无产阶级的一些政治主张及争取自由进步的斗争经验进行总结同时吸收前人的优秀思想文化进行改造才能创造出来并且从外部灌输到工人运动中去使工人阶级树立阶级意识和政治意识认清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以及自己的使命。3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激烈斗争对于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这是因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历史渊源比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久远得多它经过了更加全面的加工它在资本主义社会处于统治地位拥有的传播工具多的不能相比。4无产阶级政党要重视理论与理论斗争,善于把革命理论与群众实践相结合灌输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党的思想领导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理论斗争同经济斗争政治斗争一样都是革命斗争缺一不可的重要形式。(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灌输理论列宁的灌输原理虽然产生20世纪同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相比历史的条件由很大的不同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也发生很大变化但是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进程的实践证明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任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所以灌输任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绝不能轻视和动摇。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基本思想1分清人民与敌人的概念2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3明确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4提出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经济的主要任务(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五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1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体系2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3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坚持唯物史观,反对精神万能论与精神无用论。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深刻认识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辨证关系自觉地发挥精神对物质的能动作用。精神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以承认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为基本前提,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这里讲的理论就是指精神精神能转化为物质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真正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就有一个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精神作用的问题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反对无限夸大精神的作用搞“精神万能”又不能贬低和忽视精神的作用走向“精神无用”的另一极端这两种错误倾向都会妨碍两个文明建设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甚至把思想政治教育引向歧途。因此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尊重客观规律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发挥精神的能动作用是科学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的关键也是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基本保障。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首先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任何时期的思政教都是以前一时期思政教的成功经验和传统作为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就失去了其继续前进和发展的条件就不可能产生现时代的思政教割断思政教的发展历史就会丧失思政教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其次发展是继承的目的和要求,对思政教传统的继承应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当前的历史进步和时代发展需要对思政教的传统内容进行有批判有目的地吸取加工和改造从而抛弃其落后的消极的方面吸收其科学的积极的方面,这一过程也就是科学扬弃的过程即发展的过程。思政教优良传统分为两种,一是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一是共产党的思政教的优良传统。我们所说的思政教是前者。历来有两种继承者一是保守的继承,一是发展型的继承。前者是墨守陈规后者是着眼于发展的需要在继承中大胆创新。继承与发展是辨证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继承思政教的优良传统势必会加强思政教基础。思政教的发展必然会丰富优良传统的内容。我们的思政教就是在继承超越、再继承再超越的无限循环中不断向前发展。对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的批判继承。1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首先,在道德教育原则上,强调以育人为中心,德育至上。其次,在德育内容上,注重目的性和针对性。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修身为本”的思想,尤其强调管理国家的官吏,特别是最高领导者(国君),必须首先端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正己”),然后才能管理好他人(“正人”)。这就叫做“正人必先正己”。再次,在道德教育途径上,重视教书育人,训教合一。最后,在道德教育方法上,注重教化与修身的统一。2正确地分析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局限性。首先,单纯采用灌输式教育方法。其次,公私德不分的倾向。最后,“重规范、轻人格”的倾向。在这里,“道德人格”主要是指人们的道德主体意识,包括人们追求高尚道德的内心动力,道德选择的权力感、责任感、独立进行道德选择的能力自信和人格尊严等。对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的批判继承。首先,在思想道德教育目的上,强调个性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其次,在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上,坚持以人道主义为基础。再次,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注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最后,在道德教育方法上,倡导情感和理性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1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武装人们头脑的传统。2实事求是传统。3平等待人的民主传统。4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5以身作则的传统。6群众路线的传统。7全党动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齐抓共管的传统。思想与行为的关系。第一思想支配行为.除了人的条件反射行为外人的绝大多数行为都是由思想所支配。第二行为反应思想.人们往往通过分析行为而了解产生该行为的思想动机。第三行为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反作用.这主要是指先行的行为实践是新的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思想和行为之间存在着联系可以表现为1思想正确,但客观环境与条件的限制而使行为发生偏差2思想正确导致行为正确3思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