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的思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关于中医的思考姓名:赵新涛学号:SY1502322任课教师:王娜上课地点:主M101完成时间:2016年4月6日摘要:中医药是否具有科学性是近百年来国人一直辩论的尖锐话题。自五四运动弘扬科学与民主以来,中国学术界便有了“科玄之争”的大讨论,吸引了无数知识精英的参与,而中医科学与否的讨论是其中最为激烈的部分。至今,关于中医是否是科学的辩论和思考始终没有停止。本文从中医的理论体系、科学的定义两方面讨论中医与科学的关系,并就如何看待中医和中医的未来给出自己的观点。关键词:中医;科学;理论体系1引言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是我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中,中医的存在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关于“中医是伪科学”的呼声却越来越高,甚至有人发起了“废除中医”的号召。早在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学术界就有了中医存废与否的激烈辩论。1914年,余云岫发表《灵素商兑》、《医学革命论》,对中医药学的科学性提出了根本性的质疑,拉开了纷争的序幕。1922年,恽铁樵刊出《群经见智录》,正面应对余云岫的挑战。此后争论愈演愈烈,参与者众。1928年余云岫等人又提出“废止中医提案”,由于事关整个中医药系统的存亡,论争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其间陆渊雷、杨则民、吴汉仙、秦伯未等众多精英竞相参与,这是历史上关于中医药学科学与否的首次大论争。之后关于该问题的论辩、思考一直没有停止。近年,方舟子的“中医是伪科学”的言论有一次把中医与科学之间的争论推向了高潮。可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门学科——将来可能也不会出现一门学科——像中医这样备受争议。虽然决定性的结论没有得出,但可以肯定的是,“科学派”占了绝对上风。其中的关键点就是中医药学理论是否合乎“科学”。中医到底是否属于科学呢?本文将本人对中医与科学的认识,结合对自然辩证法的理解给出自己的观点。2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是我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是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依托,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医学知积累中形成的医疗理论,在其形成过程中深受古代精气、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一部医学巨著,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难经》对经络、命门、三焦等的论述,在《内经》基础时上有所发展;《伤寒杂病论》创造了较为系统的辨证论治理论系统,而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为中药学理论奠定基础。阴阳五脏学说是中医的理论基础。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概念,体现了中华民族辨证思维的特殊精神,其哲理玄奥,反映着宇宙的图式;其影响远且大,成为人们行为义理的准则。从周朝到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医家、学者及占卜家已经开始用阴阳学说来解释疾病及生活中的许多其他问题。如《国语·周语》记载周幽王二年有地震,伯阳父用“阳伏而不出,阴迫而不能蒸”来解释地震。《左传·昭公元年》秦名医医和在为晋侯诊病时已开始用阴阳来论述病因。马王堆出土的古代医书中,《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已经用阴阳来命名和区分脉,并有了泰阳(太阳)、少阳、阳明、泰阴(太阴)、少阴、厥阴的名称,只是尚未与脏腑学说相结合。马王堆古医书以后,《黄帝内经》的成书则标志着阴阳医学化的完成。有关阴阳学说,争论的焦点在于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理论中是一种方法论还是理论体系的核心的问题,这要从医学上的阴阳概念与哲学上的阴阳概念来说起。哲学的阴阳应定义为: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哲学的阴阳学说,指用哲学阴阳的对立属性及其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转化关系,认识自然,解释自然现象,探求自然规律的宇宙观和方法论。中医学的阴阳,是中医学方法的一对范畴,是对与中医理论体系有关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概念。是中国古代哲学阴阳说与中医学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以中医学的阴阳对立属性,互根互用,消长转化关系认识生命,解释人体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诊察疾病、辨识病证,探求养生防病治病规律的一种方法论。《内经》对阴阳的应用,并不仅从哲学的角度,而且还把它的某些内容与医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医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既有哲学又有医学的理论,就是《内经》中的阴阳学说。五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黄帝内经》中大量篇章论及五脏六腑,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论及官能五脏;《素问·六节藏象论》论及五脏六腑的基本生理功能;《素问·五脏生成》把五脏与五味、五色、五体等联系起来,提出了泛化的五脏概念;《素问·五脏别论》为五脏六腑、奇恒之府正名;《素问·脏气法时论》提出四时五脏及证治。再看《素问》提及的病证,诸如风、痹、痿、厥等,《灵枢》有关十二经脉的论述,无不与五脏密切相关。恽树珏的《群经见智录》指出中医理论体系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有一套别于西医的脏腑学说。中医的脏腑学说,是对通过生活、病痛与治疗的观察和体验获得的知识加以哲学概括的理论,虽有其解剖基础,但主要是机能概括、归类及其相互关系的表述,因而五脏被视为生命活动的中枢,与西医学同名内脏的概念不可相提并论。显然,中医的理论基础——阴阳五脏说与当今的科学观念相差甚远,这也是中医被诟病伪科学最主要的原因。3科学的定义什么是科学?这是一个今天的中国人很想搞清楚,但很不容易搞清楚,甚至有点越来越说不清楚的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两个:第一,“科学”这个词来自西方,在西方文化的语境中,“科学”究竟是什么的问题,首先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第二,“科学”引进中国之后,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眼光看待它、在中国特有的语境中理解它,使“科学”的形象更加模糊不清。《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中认为“科学是以范畴、定理、定律形式反映现实世多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科学理论”被阐释为:“由人类的想象力构想出的广阔领域的系统性概念化结构,它包括关于物体和事件内在规律性的经验定律的体系;这些物体和事件既可以是所观察到的,也可以是假定的;由这些定律所提出的结构并设计用科学的合乎理性的方式来解释这些事物。”判定中医究竟是不是科学,首先要对科学的边界进行划定。所谓科学划界就是为科学划定一个边界,从而把科学与其他知识形式区分开来。科学划界是一个在科学哲学的历史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对科学的划界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逻辑主义的绝对标准,历史主义的相对标准,消解科学划界,以多元标准重建划界问题。逻辑主义包含逻辑实证主义和逻辑经验主义。逻辑实证主义是二十世纪初掀起的最大哲学浪潮,在科学划界问题上,逻辑实证主义学派从“任何论断世界上的某种东西的陈述和假设,都必定是可以用描写我们能以直接经验和直接观察所确立的某物的句子来加以直接或间接检验的”这一基本命题出发,提出了划分科学和非科学的意义标准.这一标准表明:一个命题的意义,取决于它的可证实条件,凡原则上可证实的,就是有意义的,就是科学的.反之,任何原则上不能被检验的表述肯定是非科学的。逻辑经验主义的代表是卡尔.波普,他提出了与逻辑实证主义截然相反的划界标准.在他看来,理论根本不可能被经验证实.他主张以经验证伪原则为划界标准他写道:“我建议以理论的可反驳性或可证伪性作为分界标准”.“一个命题只要它是可检验的,或是可证伪的,就是科学的;反之,不可检验,不能被证伪的,就属于非科学的、形而上学的”。他同时指出,他所说的“可证伪”,是逻辑上的可证伪,而非事实上的可证伪。波普的理论将已被证伪的许多理论,如地心说、燃素说、热素说和日心说、氧化说、分子理论一起都列入了科学之中。逻辑主义的绝对标准很快就遭到来自各地的批判,“经验绝对可靠”的神话随之破产,取而代之的是相对实用主义,其学派主要代表是库恩。他指出,科学就是科学家集团出于自己的一套信念而进行的专业活动;常规科学才是区分科学和非科学的标准;常规科学阶段科学共同体所共同遵守的“范式”是使一门学科成为科学的必要条件和成熟的标志。任何一门学科只有具有共同的范式,才配称为科学,否则就不是科学,这样一来,“范式”就成为科学与非科学、前科学的划界标准了。4中医是否属于科学如果非要让中医在科学与非科学之中选择的话,中医本质上应该属于非科学,不属于科学,下面分三个方面具体讨论。(1)中医的方法论中医不具备西方科学的两大方法论基础(即古希腊的形式逻辑体系和近代的系统实验方法),反而使用像阴阳五行精气脉络这种虚无缥缈、模糊臆想的“玄学”方法论,这让中医本质上缺失了科学理论应该具备的性质。从现代科学的角度上来看,“阴阳五行学说”显然对宇宙世界的认识还处在极其表面、肤浅、模糊、笼统、猜测、想象的原始层次,现代科学早已超越了这个阶段,而使“阴阳五行学说”在今天完全失去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意义。然而我们的中医的方法论还在延续着几千年前的“阴阳五行学说”,以致于中医到现在依然未建立起作为科学学科的最重要的支柱——科学方法论。“阴阳五行学说”不仅使中医的方法论不具备现代科学而只有“玄学”的性质,而且使中医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也有许多完全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客观性,比如中医的“精”、“气”、“血”、“精”、“神”及“脏象”(如“心”、“肾”、“脾”、“胃”、“命门”等)等就不纯粹是客观物质或客观物体,它们是无法界定和证明的,它们明显带有神秘的“玄学”想象色彩,以致于对它们的研究同样无法用科学而只能用“玄学”方法论才能研究得下去。(2)科学的理论必须满足可观测性、可操作性、可重复性等基本原则。可观测性和可操作性是指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是可以被观察到的,并能够用测量工具,通过一定的操作方式,把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定量地表于示出来。作为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阴阳”和“五行”在人体上均无法观测到直接对应的物质,更谈不到定量,因此在诊断同一个病例过程中,不同大夫可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出不同的诊断结果,用药性完全相反的药物治好同一种病也有可能,这样看来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是没有客观标准的。因此,中医理论应该不具有可观测性和可操作性,即不能满足“科学性”的要求。可重复性是指科学理论所预测的事实出现的条件一旦满足后,不管在什么地方,也不管是谁来做这个实验,所预测的事实都应出现。在中医自己的系统中,任何诊断结果都可以被自己证明是成立的,以至于中医没有“误诊”一说,因为对于“玄学”方法论来说,任何结果都不难得到圆满解释,但其结果的重复性往往很差。例如,不同的中医医生对同一病人的病症(甚至相同的医生在不同的时间)进行“辨证”,诊断结果常常差异很大,甚至结果完全相反,即重复性差;而现代医学的各种检查结果的差异较小,通过检查结果而综合做出的诊断的差异同样较小,几乎不可能出现完全相反的检查和诊断结果,即不同医生、不同医院之间的检查及诊断的重复性较高。(3)从科学划界来说逻辑实证主义是根据意义的可证实性标准来解决科学划界问题的,意义标准就是划界标准。中医中的很多概念,并没有明确严格的表述和论证,中医的论文往往只是对经典的阐明、验证。在这个方面看,中医更像是一种人文学,而不是科学。根据逻辑经验主义,由于中医的许多理论都起源于五行相生相克的各种玄学意想,不具有可证伪性,于是中医依然无法属于科学。根据相对实用主义,库恩不会认为中医属于他所说的科学,但中医确实存在范式的一些特点.在《科学技术的革命》中,库恩这样定义“范式”:“这样一些著作,都在一定时期里为以后几代的工作者暗暗规定了在某一领域中应当研究些什么问题,采用些什么方法。所以能够这样,因为这些著作具有两个基本特点。这些著作的成就足以空前的把一批坚定的拥护者吸引过来,使他们不再去进行科学形式的竞争。同时,这些科学成就又足以毫无限制的为一批重新组合起来的科学工作者留下各种有待解决的问题。凡是具备这两个特点的科学成就,我们就称之为规范”。中医的奠基之作《黄帝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