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山药栽培技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利川山药栽培技术1、选种催芽:栽植前选择形状整齐、表面光滑、色泽纯正无病虫的块茎,大的切成3-4cm长的小段,切口要求整齐、平滑,切口上涂草木灰或石灰凉4-5天,防止腐烂。催芽方法是选择地势干燥、避风向阳的地方,挖成直径约1-1.5米、深20cm的坑,约可容种50-80公斤,坑底铺木屑,放种后上铺稻草,稻草上加细土7-10cm,坑内保持温度25°C左右,约经一个月左右即可发芽栽植。2、整地播种:清明至谷雨间,按照行距1-1.5尺开沟,按每亩30-40担腐熟厩肥、10-15担人畜粪尿、发酵饼肥40-50公斤施入沟内,略盖薄土,然后将催芽后的薯块按蔸距0.6尺平放沟内,然后覆土起垄。3、田间管理①中耕、除草,培土山药出苗后,生长缓慢,加之气候暖和,易生杂草,因此必须适时中耕除草,要求每隔10-15天中耕除草一次,后期中耕结合培土,防止根外露而影响品质,8月中旬后,表土布满须根,则不再中耕,而只拔草,以保持土壤疏松,防止杂草生长。②施肥每年施肥3-4次,第一次是芒种前后,苗高达30-50cm时追施提苗肥,第二次是夏至前后,苗高达200厘米时施壮藤蔓肥,第三、四次追肥是小暑至立秋间施用。③插占当山药藤蔓达40厘米左右时立支架,引蔓向上生长,以利通风透光,促使块根及根系发育,减少病虫害发生,立架高度250-300厘米。④防止病虫害2要注意搞好山药炭疽病、褐斑病,尺蛾、红蜘蛛的防治。4、适时采收山药生长期约150天,8-9月,零余子成熟后先行采收。块根在霜降至立冬间,当茎叶开始变枯黄色时即可挖取,收获过早,不耐贮藏。莼菜高效栽培模式莼菜(BraseniashreberiGmel),是一种多年生缩根性水生植物。又名露葵、水葵、马蹄草、水莲叶,属睡莲科莼亚属科。其主要生活在池塘、河湖或沼泽等环境中。食用嫩茎部分。我地是莼菜原产地之一,经过多年栽培研究摸索了一套高效栽培模式供参考。(一)选地建池1、选地:选择海拔在1300m左右阳光充足、植被条件较好、水源丰富、水质清洁、交通方便的山间平坦地块或地下水位较高的烂泥田(冷浸田)和沼泽地块挖筑莼菜池,土壤PH值要求在5.5—7。2、建池:首先规划好排灌沟渠,田块面积不宜过大,一般1—2亩一块为宜,多依地势而确定田块大小,每块田都必须设计进出水口各两个,以利排灌换水、调节水位、水质、水温。池底淤泥厚度一般要求25cm以上。田埂夯实以防漏水、底座宽60cm,高50cm,踩面宽40cm左右。(二)栽植方法莼菜的繁殖方法分别为有性(种子)繁殖和无性(根茎)繁殖两种。但由于种子繁殖能力差,多采用根茎繁殖。根茎繁殖一般采取无病虫的莼菜地下茎、短缩茎、水中茎做繁殖材料,每根需有3—5个节。越冬休眠芽也可做繁殖材料,但因温度较低,不便操作。1、品种:选择高产且质优的红梗种为主栽品种。32、栽培时间:除越冬期外,其他时间均可,以清明前后一周为好,扦插后由于气温逐渐上升,成活率高,长势旺。3、栽培密度及方法:密度一般采用株行距50×60cm。采用根茎扦插,方法就是将根茎的一端插入池底泥土中,至少要有一个节被插进泥土。这样才利于提高成活率,亩用种苗量180kg左右,一般栽培5~7年为一周期,注意适时疏密。(三)水肥管理莼菜属宿根多年生水生植物,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不能缺水,而且要求保持水质清洁、清流透明。1、缓青期水位:栽后一个月内水深一般保持在20cm,此期不能换水。2、生长期水位:扦插后随着嫩叶嫩芽的生长,水位应该适当提高,一般25cm左右,并保持有流动水,半月或一个月换水一次,以保持池中水质清洁。在施肥后半月内不宜换水,以免肥料流失。3、采摘期水位:莼菜的采摘期也是旺盛的生长期,新枝新芽生长较快,水深应该保持在30~40cm,并通过水位调节而调节水温,适应莼菜生长发育之需。4、越冬期水位:入冬后莼菜进入冬眠期,水位应下降,保持水深在20~30cm即可,以防凌冻。莼菜一年中的需肥量不大,如施肥过多,营养生长过旺,会影响胶质分泌,降低品质。如肥料不足,茎芽生长细弱瘦长,胶质分泌少也会影响产量和品质。因此,新建池初期一次施入腐熟的菜饼肥75kg,每年在深秋或早春施入75kg腐熟的菜饼肥做底肥。(四)病虫害防治由于莼菜是采收嫩芽嫩叶(卷叶)加工作食品,因此,一般不施用什么农药,如确需施用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施用允许限量施用的农药,4而且要注意采收前的禁用期。1、莼菜病害防治:莼菜的常见病害有叶腐病及根腐病。(1)叶腐病(烂叶病):池中水不清洁,不流畅易发生此病。防治方法: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洁,水活动流畅,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用硫酸铜:石灰:=1:1:100的波尔多溶液即可防治。(2)根腐病:根腐病由真菌中的隐地疫霉菌侵染引起的,病菌在土壤内存活,多在莼菜近开花时发生。应及时拔出病株,并在发病初期每亩施用25kg石灰撒施,间隔一周连续撒施两次即可。2、莼菜的虫害防治:(1)锥实螺的防治:锥实螺,俗称鬼螺蛳,是软体动物的一种,在四月中下旬后常集中在莼菜田四周的田埂边或流水口,对莼菜的危害较大,严重时吃食莼菜的叶片和嫩芽、嫩茎,造成减产,影响品质。防治方法:进行人工捕杀,或在莼菜萌芽前施用茶籽饼对其也有防治效果。(2)食根水叶甲和鞭叶甲的防治:发病严重的田块可用80%的敌百虫可溶性粉刘可这类害虫。必须在施药后的15天换水以后才能采收。凤头姜的高效模式栽培技术姜属蘘荷科,用老熟的地下根状茎进行无性繁殖。原产东印度和我国热带多雨地区,我国自古栽培,长江以南各省栽培很普遍,每年者有大量出口供应国际市场。姜的食用肉质根状茎,含有姜油,具有特殊辛香味,能解鱼腥味,是一种日常调味品。可鲜食、干制、腌渍。姜性温,具有健胃、发汗、驱寒等功效。凤头姜喜温暖而湿润的环境,不耐寒冷干旱的天气,其幼芽生长以22-25℃为好,茎叶生长适温25-28℃,根茎旺盛生长时期,在白天保持520-25℃,夜间18℃左右时易膨大。姜喜阴不耐强光,炎热夏季需遮荫栽培。宜选择保水保肥力强,透气性好,富含有机质的粘壤土栽培,对肥料三要素的吸收,以钾为最多,氮次之,磷较少,在旺盛生长时期对氮吸收量最多。生姜忌连作,最好与水稻、十字花科、豆科等实行3-4年的轮作,不宜与烟草、辣椒、马玲署等茄科类作物换茬。一般亩产1000-1500㎏,高的可达2000-2500㎏,一季每亩可收入4000-6000元人民币。一、品种选择凤头姜肉质根肥大,纤维少,产量高,抗性强,适于南方各地种植。凤头生姜栽培应选择湖北来凤的凤头姜、枣阳姜,浙江嘉兴和杭县的红爪姜、黄爪姜等。二、整地做畦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地势平坦的壤土。年前将土壤深翻30厘米以上冬炕,开春深挖一次,播种时再深挖整平,开好厢沟,厢宽3米左右,雨后初晴时起沟筑姜埂〔久晴无雨应浇水筑埂〕,埂高40厘米。两侧倾斜呈三角形,三角形埂底宽50-55厘米,埂间沟宽18-20厘米,埂要踏实,防止雨水冲塌。三、种子处理晒种炕种春分前后(播种前30天左右)从贮藏窖中取出姜种,除去泥土,平铺在干净地上晒1-2天(忌暴晒),晚上收回室内。选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缩、不腐烂、不受冻、无病虫的姜块上炕催芽。姜块在20℃-25℃的恒温下保持一个月左右,芽就会自动萌发,当芽生长健壮,长达1mm-5mm时,即可播种。四、播种播种时期露地栽培可在4月中旬播种,保护地栽培可在3月上旬播种。先将挖好的垄沟用多菌灵和敌杀死进行土壤消毒。再把选好的种姜用净土6灵和田绿壮进行消毒。然后把姜块(芽向同一方向)按50㎝×20㎝的规格摆入垄沟中,每亩用200㎏厩肥和100㎏复合肥作底肥(肥料不能与姜块相接触),最后在种姜上盖4-5㎝厚的细土。五、田间管理(一)肥水管理生姜生长期,需肥量较大,除施足基肥外,还必须进行分期追肥,以满足生姜对分的要求,施肥以农家肥为主。当姜苗高10㎝左右时,每亩施尿素8-12㎏或稀人粪1200㎏;6月下旬至7月上旬(壮苗肥),每亩施腐熟菜籽饼100㎏,另加2㎏锌肥,1㎏硼肥;8月下旬前(催子肥),每亩施腐熟菜籽饼120㎏和复合肥25-30㎏,另加2㎏锌肥各1㎏硼肥;9月上旬前(白露)重施一次人粪尿,以促进块茎迅速膨大。生姜喜润不耐旱,浇水抗旱是生姜健壮生长必不可少的条件。在生姜发芽期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幼苗期由于我县雨水较多,气候偏低,应及时清沟排水;旺盛生长期(立秋前后),由于气温较高,蒸发量大,一般晴天每天或隔天清晨或傍晚浇一次大水,经常保持土壤相对温度75-80%,促进分蘖及块茎的迅速膨大;十月份以后秋雨较多,应注意清沟排水,促进块茎膨大。(二)中耕培土生姜出苗期长,又处于高温多雨季节,若除草不及时,易造成草荒,大量杂草争肥、争水、争光,使姜苗不能正常生长。因此,种姜播种后一个月不除杂草,生姜茎叶生长期,可用10%禾草克进行田间除草,防草效果可达90%;在用除草的同时,对一些顽固性杂草应进行人工除草。总之,对生姜田间的除草要及时,越快越好。为了防止生姜膨大时露出地面,必须进行培土,培土工作多结合中耕除草各追肥进行。第一次培土可结合施壮苗肥(7月上旬前)时进行,把姜行锄下1/3覆盖;第二次培土与第一次培土相隔15天,第三次培土7在8月上旬以前;把姜行锄平。六、生姜的病害防治1、姜腐烂病姜腐烂病也称姜瘟病,是一种细菌性的病害,是生姜中最常见,在各姜区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病轻者减产10%--20%,重者可达50%以上,尤其是高温高湿的气候发病较重,其主要症状是:植物受病菌侵染后,叶片最初表现为下垂、无光泽、尔后由下而上变为枯黄色,叶缘卷缩最终枯死;茎部受害,先是基部呈水浸状,然后变黄,待叶片全部凋萎枯死后,从茎基部折断倒伏;根茎发病出现水浸状,而后逐渐变软腐烂,挤压病部有污白色汁液流出,散发臭味。可通过种姜、土壤、肥料、灌溉水传播,病菌对环境适应性强,病害流行期长,危害严重。一般6月份始发,7—8月发病最盛。防治措施:①轮作换茬,轮作换茬是切断土壤传播病菌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对已发病地块,间隔3年以上才可种姜。②严格选种,收获前,在无病姜田里严格选种,选长势强分枝多,无病害症状的健壮植株,单独收获和贮藏;第二个催芽前再选颜色黄白,表皮光滑,姜球肥大及无病害表现的姜块作姜种,以防姜种带菌传播病害。③选地和整地,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块,整地时地面要平,姜沟不宜过长,一般以15—20米为宜,以防排水不畅,姜田还应设排水沟,防止雨季田间积水。④施干净肥料,姜田所用肥料应保证无病菌,因此切不可用病株残体或带菌土壤沤肥,有机肥充分腐熟后方可施用。⑤浇干净水,姜田最好用井水灌溉,并注意防止污染,严禁将病株扔入水渠或井内。8⑥药剂防治,掰姜前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6小时,用800倍液农用链霉素浸种20分钟,掰姜后将掰口蘸新鲜清洁的草木灰后播种,叶面喷施,用龙克菌800倍液或用通抑800倍液喷施或灌根。始发病株拔除,将病株四周0.5米以内的健株一并去除,并挖去带菌土壤。在病穴内及四周撒上消石灰或农用链霉素,然后用无菌土掩埋。2、姜斑点病、姜炭疽病姜斑点病也是生姜常发病害,虽然程度比姜腐烂病轻,但对生姜的产量和品质也有较大的影响,其症状为:发病时叶上出现黄白色斑,是梭形或长园形,长2—5mm,斑中部变薄,易穿孔,严重时病斑密布,全叶似白星点点,故又称“白星病”。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和土中越冬,以分生孢子作为侵染原通过雨水传播,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该病菌发育,所以在温暖的雨季发病较重,尤其是株间郁闭,土壤黏重的地块较易发病。高温多雨的年份发病早且重,夏季凉爽,雨水较少的年份发病晚而轻。姜炭疽病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多先自叶尖或叶缘出现水浸状褐色小斑点,后向内扩展成椭园形梭形褐干枯,多数斑面有晕纹,数个病斑连在一起,便使叶片逐渐变褐干枯,潮湿时病面有小黑点,部分出现孢子盘,此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体或土中越冬,以分生孢子作为侵染原借雨水或小昆虫活动传播,其发病条件与姜斑点病相似,防治方法基本一样。防治措施:①实行2—3年以上轮作,轮作换茬可以减少病原,避免土壤传播。②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的砂壤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