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制定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陈全国《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是在省委常委会直接领导下研究制定的。省委书记张云川同志高度重视,多次作出指示,提出重要指导意见,并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对《建议》稿进行了认真研究讨论。《建议》稿坚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河北实际,注重指导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建议》稿在起草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各设区市、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党委(党组)的意见,认真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部分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建议》的形成过程,是认真总结过去、全面规划未来的过程,是发扬民主、科学决策的过程,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建议》经这次全会审议通过后,省政府将据此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后颁布实施。现在,我受省委常委会委托,着重从四个方面对《建议》作一说明。一、关于“十一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遇到困难最多、并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能够胜利完成,集中体现为“七个新”。―――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接近2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8万元,分别为2005年的1.7倍和1.6倍;全部财政收入达到2339亿元,比2005年增长一倍以上。―――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大力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钢铁、煤炭、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提前完成,节能减排目标能够如期完成。―――城镇面貌呈现新变化。大力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承载力显著提高,城市居住条件大为改观,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城市现代魅力初步显现。五年间全省城市化率由38.8%提高到45.5%,设区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明显增多。―――“三农”工作得到新加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取消了农业税。粮食生产连续七年丰收,今年总产量突破600亿斤。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超过58%。新民居建设逐步展开,省级示范村达到3000个。―――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以道路交通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新增2172公里,达到4307公里。铁路通车里程新增400公里,达到5300公里。黄骅综合大港顺利开航,全省港口吞吐量突破5.5亿吨。河北航空公司成立运营,4个机场相继建成,3个机场加速建设。新增电力装机容量1672万千瓦。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等重点水利工程加快推进。―――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取得重大进展,河北钢铁、冀中能源、开滦集团、河北建投、河北港口、河北航空等大型企业集团成功组建。农村综合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五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15062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9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6亿美元。―――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9107元提高到16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482元提高到5510元。城镇就业累计新增265万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各部门真抓实干、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全省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二、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我省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重要时期。深刻认识把握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对于我们抓住机遇、趋利避害,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国际环境看,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新的科技革命浪潮迅速兴起,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有利于我们更大范围地利用国际资本、资源、技术和市场。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从国内形势看,综合判断国内外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劳动力资源丰富、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步伐加快,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为我省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发展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凸显,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以转型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从河北发展看,既面临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面临的机遇:一是环京津都市圈加速崛起,《京津冀地区区域规划》即将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二是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河北省秦唐沧地区发展规划》有望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三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内“南资北移”呈加速趋势,我省具有吸引资金和产业转移的良好区位条件、资源环境和产业基础。四是国家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我省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领域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五是我省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已有较大规模,在国家鼓励民间投资政策引导下将迎来投资高潮。在把握有利因素的同时,也应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是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化工业比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发展方式粗放,节能减排压力大。二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资源支撑能力弱,生态环境容量不足,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社会管理难度加大,社会结构变动加剧,利益主体日趋多元,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不断增多。四是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在全国各地抢抓机遇、竞相发展的形势下,我省保位赶先难度进一步加大。总之,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对转瞬即逝的难得机遇,我们既要审时度势、增强机遇意识,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必胜信心;又要未雨绸缪、增强忧患意识,充分估计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保持清醒头脑,努力在新一轮竞争和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三、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3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建议》明确提出了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概括起来,就是坚持“一个统领”,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突出“一个主题”,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围绕“一条主线”,即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瞄准“一个目标”,即富民强省;抓住“四个战略重点”,即构筑环首都经济圈,建设沿海经济隆起带,打造冀中南经济区,培育一批千亿元级开发区、工业聚集区和大型企业集团;做到“六个着力”,即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提高创新能力,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完成“两大任务”,即加快发展、加速转型;实现“两大跨越”,即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建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应当遵循的“八个结合、八个增强”的基本原则,即坚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增强发展的前瞻性;速度与效益相结合,增强发展的持续性;城市与农村相结合,增强发展的统筹性;投入与产出相结合,增强发展的实效性;沿海开发与内地发展相结合,增强发展的互动性;投资与消费、出口相结合,增强发展的均衡性;经济与社会相结合,增强发展的协调性;民生与稳定相结合,增强发展的和谐性。在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建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人民幸福指数等五个方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为主,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这些目标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体现了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要求;二是体现了保位赶先、跨越发展的要求;三是体现了惠及民生、和谐发展的要求。这些目标既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了依据,也留下了相应的空间。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建议》提出全省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部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明显提高,主要是考虑到我省的实际,无论从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维护稳定的要求看,还是从经济增长的潜力、省内外经济发展的环境看,这个目标既是积极稳妥的,也是切实可行的。四、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建议》明确提出了我省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这里着重说明九个问题。(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做强做优“三大产业”。推动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形成产业结构合理、良性互动、共同推进的发展格局。一是做强一产,着重抓好四件事:抓好粮食生产,稳定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力争“十二五”末粮食单产由640斤提高到750斤以上;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畜牧业、林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培育龙头,壮大规模,建立基地,带动农户,力争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5%;抓好蔬菜基地建设,支持环京津15个示范县大力发展无公害、精特高蔬菜,建设环首都地区蔬菜物流配送中心,带动全省蔬菜产业发展,力争“十二五”末蔬菜产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在京津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其中高档蔬菜达到30%以上;抓好新民居建设,坚持规划先行、政策引导、因地制宜、产业带动,力争完成2万个行政村新民居建设改造任务,使30%以上的农民住进新民居。二是做优二产,着重抓好五件事: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钢铁产业要减量、提档、整合、推进由钢铁大省向钢铁强省转变,装备制造业要发展整机、壮大配套、培育龙头,石油化工业要扩大规模、延伸链条、循环发展,建材、轻工、食品、纺织服装等产业要加速改造升级、重组整合步伐;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跨越发展,形成一批销售收入超百亿的龙头企业;加快工业聚集区建设,推动要素向园区汇聚、企业向园区集中,到“十二五”末形成一批超千亿元的关联度高、链条长、辐射能4力强的工业聚集区;加快工业向沿海转移,优化生产力布局,引导钢铁、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向沿海地区加速转移;加快推进节能减排,谋划和实施一批重大节能减排工程,坚定有序淘汰钢铁、煤炭、水泥、玻璃、造纸、制革等落后产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三是做大三产,着重抓好六件事: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十二五”末旅游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知名文化品牌;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构建覆盖面广、高效畅通的流通网络;大力发展环京津会展业,打造各具特色商贸会展品牌;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推动信息系统应用,加快发展物联网、创意设计外包、技术研发服务、市场营销服务等外包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吸引国内外金融保险机构落户河北,积极推动地方金融业发展,增多做强金融主体,推进京津冀金融一体化。(二)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突出抓好“四大重点”。一是加快建设环首都经济圈。充分发挥环绕京津的独特优势,一方面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积极为京津搞好服务;一方面全方位深化与京津的合作,在服务中全面对接,在服务中接受辐射,在服务中承接京津资金、项目、产业、人才、信息、技术、消费等方面的转移,近期着力抓好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坚持吸纳承接、融合提升、重点推进、统筹发展,在承德、张家口、廊坊、保定四市近邻北京、交通便利、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县(市、区)重点突破,推动“13县(市、区)、1圈、4区、6基地”率先发展,打造环首都经济圈。通过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科技成果孵化园区、新兴产业示范园区、现代物流园区,发展养老基地、健身基地、休闲度假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