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典型区域的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论文Tenth“challengescup”Nationalcollegeextta-curricularacademic题目:广西典型区域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与调研主要负责人:李自恒小组成员:潘镜全李莎莎秦年秀凌彩花梁丽萍万巧玉指导老师:卢远所属单位:广西师范学院资环学院广西典型区域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与调研李自恒潘镜全李莎莎秦年秀凌彩花梁丽萍万巧玉摘要:通过对典型村庄农业生产模式的调查,扩展到城镇、县域等大型区域,整理分析产业结构变化的数据,得出有利于农民生产的有效模式,并对成功模式进行推广;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同时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和规划时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茉莉花桑蚕产业模式横县恭城宜州田东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人民对农产品多样化需求的推动下,广西的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很大的优化和提高;针对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因素,涌现出了大批的生产模式宏图。在科学产业模式的指导和督促下,广西农业财政经济收入蓬勃发展,在推行和执行科学生产模式的农村地区已基本上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然而,科学的发展模式并没有遍及大部分地区,仅局限于少数地区,于是,通过对广西典型区域产业模式的调查,展现出典型区域科学而有经济效益的产业模式或对某些产业模式的不足给予提出并修正,号召其地区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因素采取相关的有效的生产模式,以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本次调研形式如下:1)个体访谈。选取广西四个典型区域(南宁横县、桂林恭城、河池宜州、百色田东)的100户农户(农户的选择是在典型区域内随机抽取相关村、相关农户)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基本种植情况、以及经济效益。2)问卷调查。根据访谈掌握的信息资料,设计对选定的四个典型区域的20个村的100户农民进行影响经济收益的因素的问卷调查。3)资料查阅,通过有关部门或网页了解四个典型区域的总体情况。通过调查显示影响调查区域经济收益的主要原因有:一年中的气候问题、市场价格的波动、农业信息的获取、国家政策的实施、生产成本的投入等因素。正是针对这种种的影响因素,有关部门提出和推行了科学的产业模式,以达到较好的经济收益效果。下面是我们调查的四个典型区域的产业模式及其经济效益。横县“龙头企业+基地+科技人才+合作组织+农户”生产模式横县栽培茉莉花的历史悠久,据文字记载已有四百多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横县茶厂开始引进双瓣茉莉花种植,并用其窨制茉莉花茶获得成功,从此,拉开了横县茉莉花人工规模栽培和花茶加工的序幕。随后于八十年代初,原商业部(现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把广西横县确定为新的茉莉花茶加工基地。为了使其成为产业,历届县委、政府花尽心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积极扶植,成立了花茶管理机构,制定了相应的产业政策,采取多种形式招商引资,大规模开展交通、能源、通讯、城市、商场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二十年来,经市场大潮的锤炼冲击,几起几落,茉莉花生产和花茶加工业终于站稳脚跟,使横县成为全国最大茉莉花生产和花茶加工基地。目前,横县的茉莉花园种植范围已由最初的一个自然村扩大到十一个乡镇,花园面积由初期的数百亩扩大到十万多亩。每年产鲜花6万多吨,增加农民收入2.5亿元。其中已获得无公害认证的茉莉花面积有3.9万亩,获得瑞士(IMO)等国际国内有机认证的茉莉花、茶园面积约1500亩。而福建茉莉花面积只有2万亩,四川和云南也只有2.5万亩。目前全国茉莉花种植面积14.5万亩,年产鲜花9万吨。花茶加工企业由原来仅有县茶厂一家发展到目前180多家,常年加工花茶100万担,约占全国花茶总量的60%,花茶加工产值达到2亿多元,全县还建立八大茉莉花专业市场,其中投资2000万元在县城建成的茶叶市场和茉莉花交易场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花茶市场和茉莉花专业市场,并成为花茶产销的信息中心。本次调研是以横县茉莉花为主展开的调查对象是横县不同乡镇的4个村共20户茉莉花种植农户,调查方式为随机抽样调查法(包括小组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据调查了解到种植茉莉花土地面积占农户所拥有土地面积的在80%以上的占调查农户占65.8%,种植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50%---80%的农户占调查农户的26.4%,而种植面积占总土地面积低于50%的农户仅占调查农户的7.8%.同时,种植茉莉花面积超过10亩的农户占调查农户的68.6%,种植面积在6-10亩这个范围的农户占调查农户的24.7%,种植面积少于5亩的农户占总调查农户的6.7%;据调查数据统计,去年茉莉花鲜花年均产量达0.85吨/亩,与往年相比平均产量有所提高,不同年份增减程度各不相同,从2003年到2007年,年平均产量依次为0.78吨/亩、0.80吨/亩、0.79吨/亩、0.83吨/亩、0.85吨/亩.年份项目年均产量(吨/亩)与上年相比增产率(%)20030.7820040.802.5620050.79-1.2520060.835.0620070.852.41表1在种植茉莉花的农户中,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8.5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63.71%,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0.48%,中专文化程度的占3.23%;接受1——3次技术培训的农户占27.85%,从未接受过任何培训的农户占72.15%,从这组数据来看,种植茉莉花的农户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只具初中、小学文化。农民由于科学文化素质不高,难以掌握现有的科学技术,更缺乏将农业技术用于生产的能力,加上市场意识的缺乏,以及由于市场交易体系和规则的不完善,使农民在搜集资料、辨析和管理有关市场规模、技术变化、相对价格等信息并作出科学的决策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经常表现出市场价格的变化控制农民的种植情况。在农民经营能力十分有限,市场发育不完善的背景下,为改变市场格局有关部门提出了一种新的生产模式““龙头企业+基地+科技人才+合作组织+农户”。有关资料显示,全县实行这种生产模式以来,不断促进优质稻、糖蔗、茉莉花、桑蚕、蘑菇、甜玉米、畜牧水产、商品林等特色农业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目前,全县水稻种植面积79.63万亩,糖蔗种植面积30.3万亩,茉莉花种植面积10万亩,桑园面积16.03万亩,养蚕70.6万张,甜玉米种植面积20.36万亩,食用菌种植面积1158万平方米等。全县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460家,其中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8家,仅2008年共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个。据统计,目前横县现有厂家一百八十多家,年生产花茶能力超过200万担,实际加工量每年约为100万担。主要品牌有:横县茶厂生产的“金花”牌,郁江茶厂生产的“郁江”牌,校椅花茶厂生产的“金莉”牌,阳春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锦河”牌,华湘茶厂生产的“乔王”、“灵香”牌,桂枢茶厂生产的“桂枢”牌,永盛茶厂生产的“石豹”牌,南方茶厂生产的“南方”牌,天晨茶厂生产的“天晨”牌。在“龙头企业+基地+科技人才+合作组织+农户”的生产模式指导和操作下,广大茉莉花种植农民的经济收入大幅度增加,部分人已经步入了小康社会;据调查显示,在种植茉莉花的农户中,住房条件好(楼房两层以上并经装修)的农户占73.26%,住房条件一般(楼房两层以上未装修和一层楼房装修)的农户占21.58%,住房条件较差的农户占5.1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446.34元,比往年传统农耕模式下增587.23元,增长31.59%,其中以茉莉花为主要经济收入占总收入的90%以上的农户占92.4%,茉莉花收入占总经济收入的70%——90%的农户占6.5%,茉莉花收入占总经济收入的70以下的农户占1.1%;至于投资成本主要在于化肥以及技术性劳具的投入,投入相对其他作物也比较大。下面是从2003到2007年年均产量、市场价格、亩成本投入、亩产净收入、年人均收入的数据:年均产量(吨/亩)市场单价(元/公斤)成本投入(元)亩产净收入(元)年人均收入(元)20030.784.9815002384.41768.5420040.85.21170024681924.2520050.796.1185029692142.5620060.835.8619502913.82354.3820070.856.58220033932513.64表2在“龙头企业+基地+科技人才+合作组织+农户”的生产模式的指导下,横县的茉莉花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成为全县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成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重要经济增长点。目前,全县种植茉莉花的农户有6.8万户,花农33万人,茉莉花种植面积7万多亩,年产鲜花6万多吨,茉莉花销售收入3亿多元。横县的茉莉花生产主要集中在附城、云表、那阳、马岭、校椅、莲塘等乡镇,连片种植面积大,有较高的集约经营水平。横县的花茶加工厂经过多年的发展,由六十年代的一家已发展到现在的180多家,全县年花茶加工能力突破200万担,实际年花茶加工量100万担左右,每年茉莉花及花茶销售收入10多亿元。目前,横县的茉莉花产量和花茶加工量均达到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被新闻界和茶叶界誉为“中国茉莉花之都”,2000年6月,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茉莉之乡”。随着横县茉莉花产业的发展壮大,为了培育市场,规范管理,县政府通过多种方式,先后投资2000万元建立了8个茉莉花交易市场和西南地区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西南茶城。同时下大力气,加快横县交通、通讯、城镇建设等硬件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有效地促进了横县茉莉花产业的发展。事实证明,“龙头企业+基地+科技人才+合作组织+农户”发展模式在发展中彰显出巨大的生命力。(一)“龙头企业+基地+科技人才+合作组织+农户”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合作组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和桥梁作用,它把多家农户组织联合起来,发挥群体优势形成利益共同体来参与市场竞争,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在合作组织的带动下,引进推广适合本地条件,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农业生产新技术,将成功的致富经验推广到农户中去,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格局。全县不但茉莉花成为全国和全区有名的农业优势产业而且蘑菇、桑蚕等产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2005年全县农业优势产业产值达31.1亿元,带动农户70多万人。(二)“龙头企业+基地+科技人才+合作组织+农户”是实现农民得实惠的重要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必须着力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如何把千千万万分散生产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纳入整个市场体系,使之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二是把农民生产的产品纳入整个产业链条,从而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格局。合作组织有效地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如滩头的木器加工业,在没有成立协会之前,农村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逐渐不适应广泛联系、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市场经济”。农民以户为单位的小作坊式生产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参与市场谈判的地位弱,通过分散的方式在市场找订单,形成了人为的恶性竞争,竞相压价,致使木器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从而产生了恶性竞争—竞相压价—产品质量低—市场占有率下降的局面。创办木器协会后,由协会统一在市场找订单,统一采购原材料,统一开拓市场,形成了协会和农户的利益共同体,木器产品竞争力大大增强,销售量比原来增加25%。2005年,在滩头村人均纯收入中,木器产业贡献了1350元。(三)“龙头企业+基地+科技人才+合作组织+农户”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功能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协会通过不断向农民提供良种和技术服务,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提高了农民生产技术水平。如横县桑蚕蘑菇协会成立以来,与广西农科院、浙江省蚕业研究所进行技术合作,举办科技培训班100多期,培训50000多人次,引进推广了高产优质的升降式方格簇营茧、彩色蚕茧和大棚房式蘑菇种植新技术。目前,桑蚕蘑菇产业形成年产值5亿元的农业支柱产业。农村的用水者协会解决了自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小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企业经营与农民灌溉用水的难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目前,横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