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区域单元,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早日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能力、实现富民强“县”的现实需要。下面,结合这次省委组织的县域经济发展培训班及随昆明市党政代表团外出考察的所见所思和盘龙实际,谈谈我对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些粗浅思考。一、盘龙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盘龙区是昆明主城区之一,在2004年和2009年分别经历了区划调整和托管滇源、阿子营“两镇”的重大变化,现全区管理面积886.9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6.79平方公里,区内629.8平方公里的区域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占全区管理面积的71%。按照市委、市政府对第一板块的要求,盘龙区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支柱产业,重点发展都市经济,做大做强以现代商贸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综合竞争实力明显增强。盘龙区2005年、2006年、2007年、2009年、2010年,五次被评为“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分别位列“十强县”的第4位、第5位、第6位、第3位和第2位。2011年GDP总量首次突破300亿元,达301.85亿元,增速达到13.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达22亿元,总量从全市第5位跃居第3位,增速达到32.02%,在全市第一板块位列第一。招商引资实际利用市外资金75.25亿元;实际到位外资3.45亿美元,在全市第一板块排名县区第一。所有制结构不断完善,非公经济飞速发展。不断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加快非公经济发展,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十五”末期的41.25%提高到2011年的46.1%,达到139.22亿元,增长15.7%,明显高于GDP增速,所有制结构不断得到逐步完善。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产业支撑逐渐形成。2011年盘龙区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1.37∶29.04∶69.59,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10.06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对全区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第二产业得到优化提质,第一产业稳步发展。居民消费逐步扩大,内需的拉动作用得到增强。“十一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1.33%,2011年完成239.53亿元,同比增长20.3%,比“十五”末期增长了2.96倍。居民的消费层次和消费需求逐年提高,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逐渐增强,需求结构由过去的主要靠投资推动逐步转向靠投资和消费双推动转变。发展基础逐步夯实,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在城市发展基础方面,加强规划引领,编制完成了盘龙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中央商务区、北部山水新城、双龙片区和东白沙河片区等一些重点片区规划,为优化发展布局、促进项目落地奠定了基础。加强以道路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近三年来累计投资30.14亿元,完成了铂金大道、沣源路等30条城市道路建设,全区道路交通通达能力不断提升。扎实推进城中村改造,2008年以来累计投入改造资金约120亿元,27个村进入实质性拆迁,拆除468.25万平方米,28个村启动回迁安置房建设,开工面积514万平方米,通过城中村改造,重塑了城市功能,为经济发展拓展了空间。同时,以“四创两争”工作为抓手,加强城市管理,城市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在生态环境基础方面。加强城乡园林绿化,“十一五”以来新增绿地1153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从“十五”末的26.81%、31.25%提高到48.49%和54.21%。加大河道治理力度,盘龙江、金汁河、大清河、海河、冷水河、牧羊河等河道及其支流实现全面截污、全面禁养、全面绿化、全面整治,全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在人民安居乐业基础方面,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昆十中求实校区、昆十一中国债综合楼及一批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项目投入使用,义务教育毛入学率达100%,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群众文化繁荣发展,盘龙江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30届,荣获全国群众文化工作最高奖项“群星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新建和改造了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卫生院(室),在全市率先对5个涉农街道实行符合政策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费用全额补助。社会保障不断加强,“零就业家庭”保持清零状态,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9%;实现全区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达41.82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49%。扎实开展保障性住房建设,在“十一五”期间解决810多户困难家庭住房问题基础上,去年又完成6841套城市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和970套廉租住房、500套公共租赁住房续建,使更多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得到改善。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实现社区服务平台与社会管理要求的有效融合。深入开展平安盘龙创建,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0.03%和8.28%。2011年盘龙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19元,同比增长13.4%,是全省的1.2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8660元,增长16.97%,是全省的1.83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水源保护力度加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稳步推进松华坝水源保护区一级核心区移民搬迁工作。全面开展水源区污染治理,完成161个村庄生活污水“三池”净化处理设施建设。完成铁冲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积极探索水源区保护与发展综合治理模式,努力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2011年松华坝水库饮用水达标率达100%。二、在县域经济发展上与先进地区存在差距虽然盘龙区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特别是与今年初昆明市党政代表团学习考察的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善用区位优势上存在差距。这次考察的城市分别处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成渝经济圈和首都经济圈等我国经济最繁荣、最发达、最活跃、最具增长潜力的区域,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这些城市充分利用有利区位,使区位优势带来了产业优势,产业优势带来了人才优势,人才优势带来了智力优势,智力优势带来了资金倾斜的优势,最终造就了辉煌的发展成就。云南正在加快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桥头堡,昆明是云南的省会城市,盘龙是省会城市中心城区,我们在桥头堡建设和沿边开放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如何利用好有利的区位,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做足文章。二是认识上存在差距。这次考察中,无论是深处内地的成都,还是作为直辖市的北京、天津,无论是位于珠三角的深圳、东莞,还是位于长三角的苏州、杭州、上海,它们的共同点就是能不断解放思想,敏锐发现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将上级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与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等不靠,自加压力,勇于改革,敢想敢干,真正树立了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意识。与他们相比,我们身处高原、山区、半山区或封闭的坝子,地域的限制导致思维方式的限制,喜欢关起门来看自己,不敢想造成不敢去突破,不会想造成了不会做,甚至乱想导致了发展的滞后、发展的失误。可以说,我们与先进发达地区最大的差距是在观念认识上的差距。三是办法上存在差距。这次考察的苏州工业园在坚持规划完整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土地征转等操作办法,突破了新区开发建设中的土地瓶颈制约。而反观我们,往往按部就班等着国家给土地指标,没有指标就不敢做、不敢干。但是国家不给指标的时候,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更多的想办法、想点子,学会在困难中突破,在突破中发展,在发展中做到既注重壮大数量规模又注重提升发展质量。四是落实上存在差距。这次考察中,考察地能将上级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与实际紧密结合,不等不靠,自加压力,勇于改革,敢想敢干,有力推动了本地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如天津滨海新区通过全力打好“十大战役”,锐意推进“十大改革”,并用抓项目的方式抓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推动了新区高速发展。反观我们,一些干部仍然有“差不多”的思想,存在做事粗放、不认真、不较真,工作要求一般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五是作风上存在差距。没有务实的精神、实干的作风和有效的执行作保障,再好的发展蓝图也只是一张白纸。北京、天津、深圳等考察地的大发展就在于他们从思想观念上、从用人机制上、从组织发动上,全方位调动了人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考察地积极向小政府、大社会、大服务转变,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广大干部群众能吃苦、更敬业。他们扎实的作风、敬业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反观我们,一些干部仍然存在迟缓、等待、慵懒的习惯,工作前瞻性不强,对相关信息反应不快,灵敏性不够,事到临头才着急、突击,缺乏积极主动、长效运行的工作态势。三、学以致用,认真抓好盘龙县域经济发展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推动盘龙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是参加昆明市党政考察团到北京、深圳、上海等地学习考察的主要目的。虽然盘龙区在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和发展层次等各方面都与北京海淀区、天津滨海新区、广东东莞等考察地不同,但他们创造的成功经验对盘龙区仍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要把学习考察中得到的重要启示和经验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进一步理清思路,完善措施,推动工作,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敢闯敢试。盘龙区近年来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区划调整后盘龙在全市处于落后态势的痛苦阶段;第二个阶段是2008年开始静下心来思考、谋划的痛定思痛阶段;第三个阶段是2009年至2011年卧薪尝胆、奋起直追的阶段。盘龙未来的发展、谋划,必须放到全市一盘棋中来思考,突破一些条条框框、思维定势的约束。如我们提出规划建设北部山水新区,这片区域历来都是松华坝泄洪区,是限制发展区,但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通过我们的谋划、突破,变成了盘龙区可持续发展的主战场。我们要突破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开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二要进一步认清区情,对症下药。盘龙区从建区以来就是昆明重要的商业区及现代服务业高度发达区,不论是人才队伍、干部储备还是社会资源、基础条件,都是围绕着商贸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虽然2004年和2009年区情发生了变化,但我们仍然要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优势。盘龙发展的着力点、发力点,就是大力发展都市经济,抓好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只有把现代服务业这篇文章做好,才能对症下药。三要进一步找准定位,差别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发展县域经济必须避免同质化,务必要找准定位,扬长避短,差别发展,以“别”取胜。因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的缘故,盘龙区是昆明14个县市区中唯一没有工业园区的县区,所以就需要我们重视差别发展。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都市经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以及金融保险、中介等现代服务业。盘龙区现有俊发中心和财富中心2栋税收过亿的楼宇,有25栋税收过千万的楼宇。北京路延长线正在开发的商务楼宇有26栋,预计将于今、明两年逐步建成投入使用,面积将接近180万平方米。这些都将是盘龙区都市经济、楼宇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四要进一步超前谋划,持续发展。一是区域的发展,应该要科学发展、缜密发展、持续发展,而不是轰轰烈烈、不讲章法,不可持续。盘龙经历区划以来的三个阶段后,更要坚决做好超前谋划,保证县域经济社会能持续发展。在空间布局上,构建“12345”发展格局,即:一个都市经济核心(主城中央商务区);两条延伸产业主轴(北京路商业主轴、人民东路—机场高速产业发展轴);三大新型板块(北部现代商贸服务业重点发展板块、东部文化旅游休闲拓展板块、水源保护发展板块);四个区级次商务中心(联盟总部经济次商务中心、北辰商务休闲次商务中心、小坝高科技研发次商务中心、世博旅游度假次商务中心);五大重点片区(北部山水新城片区、双龙片区、东白沙河片区、茨坝片区、滇源—阿子营片区)。在发展步骤上,要紧紧抓住两个重点(北部山水新区和中央商务区),谋划三个区域(双龙片区、东白沙河片区和茨坝片区)。五要进一步搭建平台,优化环境。良好的发展平台和发展环境,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基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