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城市记忆工程与档案馆建设的几点思考南开区档案局赵松探讨“档案与城市文化”这一命题,城市记忆工程是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它让我们从城市文化建设出发,来推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新作为与新发展。城市文化要推陈出新,走精品化的建设路线要求我们把城市档案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如何在档案馆建设的过程中整合开发城市记忆档案资源,值得档案工作者认真思索。本文由城市记忆工程展开,从其意义和与档案工作的关系进行分析,对开展新时期档案馆建设提出几点建议。一、城市记忆工程产生的背景和重要意义城市是一种文化现象,难以想象没有佛罗伦萨、布鲁塞尔和巴黎的欧洲是什么模样,没有西安、北京、南京这样的几朝古都怎样道出泱泱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没有记忆的城市是可悲的,注定在历史的进程中留不下自己的名字。随着各地城市规划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小城市向大城市跨进,大城市向国际大都市迈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日益完善,但是以此为代价的却是城市失去了永远无法复得的记忆,历史遗迹、名人故居、文化遗产就这样在拆而复建、建而复拆中变了味、走了形,甚至被不负责任的完全破坏。“城市记忆”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现象的表述,失去记忆的城市需要我们去唤醒,还没有完全失去记忆的我们要加以保护。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文化特点,将文化遗产和城市特色作为城市记忆的基础,历史文化遗产就不会被当成城市发展的包袱,而是无可替代的宝贵财富,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当我们想给下一代2介绍自己这一代或上一代的城市记忆时,发现仅剩下的是回忆的空洞和文字的苍白,原始的特色的古老的多彩的事物已经荡然无存或者“物是人非”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望无际、千人一面、毫无特色、简单罗列的城市景观。城市的历史是需要时间积淀的,人文的记忆却是越悠远才越有回味。对于城市的把握无疑要从文化的脉络开始,当人们想去探索时却没有可探究的对象,那会是怎样的一种遗憾。还好城市记忆工程的启动,不但让城市重新焕发了“自己”的魅力,同时也赋予了社会各界对城市记忆保护的责任感,同时也更加密切了城市记忆保护与档案部门工作的联系,城市记忆工程的开展刻不容缓,档案工作者责无旁贷。“城市记忆工程”最初形成与天津的渊源很深,它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当代著名作家和画家冯骥才为“抢救天津老街”而发起的历史文化考察与保护活动。2002年,青岛市率先提出“城市记忆工程”概念,通过摄像、照相等技术手段,全面记录21世纪初期青岛的城市面貌,并对即将开工建设项目的原貌进行了抢救性记录。之后几年,“城市记忆工程”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开展,不仅有直辖市、省会城市,越来越多的地(县)级市(区)加入其中,并呈现出逐层推进的良好态势。“城市记忆工程”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关系到提高城市的凝聚力、创新能力。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新的城市记忆发展理念,重塑城市文化特色,推动城市文化建设。作为3留存城市档案最为齐全的各级档案部门要通过举办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展览,吸引公众参观,传播档案文化知识,为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城市文明的延续、城市文化标签的打造和城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二、天津市城市记忆工程开展的现状在开展“城市记忆工程”的过程中,天津市档案馆最初结合本地域范围内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积淀,配合全市人才战略,实施“杰出人才建档工程”。此后,天津市档案馆制作了反映近代天津百年沧桑巨变的《天津城市记忆》大型档案图片展览,在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厅展出,展览按专题分为天津由来、被迫开埠、通商口岸、工业摇篮、华洋金融、城市建设、多元文化、津沽风云、天津新生、文革十年、开放新篇、拥抱未来12个部分,共展出照片档案358张、实物档案258件。2005年,天津市档案馆还编写了《天津名胜景观》一书,从天津概略、海河风貌、城厢怀古、都市名街、异域风情、寺庙教堂、名人故居、大型场馆、园林景区、旧址遗迹等角度展现了天津的城市印象。2003年,老城厢拆迁改造工程启动,天津市南开区档案馆的干部们走进老城厢的胡同里巷,用手中的相机、摄像机拍摄照片影像,抢救性留存城市记忆,征集了杠张居委会日常办公、老城厢居民生活起居等大量实物并设立专馆进行展出。此外还在天津建卫600周年之际,出版《南开档案》多期,2008年在南开区委举办家庭档案大型实物展览,并出版《家庭档案》专刊,留下了有关南开区的宝贵城市记忆。4三、城市记忆工程与档案工作之间的联系(一)“城市记忆工程”是从关注“普通人”、“记录历史”开始,这与建设“两个体系”的要求不谋而合。可以说是社会“普通人”主动参与“记录历史”的行为启发了档案工作者新的思维。长期以来,档案馆档案资源来源途径比较单一,主要靠接收进馆档案和征集社会档案两种途径。“城市记忆工程”使档案馆开始大规模地主动“摄录”当代城市发展。山东省青岛市档案馆自2002年开始实施“城市记忆工程”,到2006年通过拍摄影像和文字记录,共形成青岛市城市发展面貌档案1752个条目,2万余条分钟录像,照片2万张。济南市档案馆自启动“城市记忆工程”来共拍摄照片1000余幅、录像90分钟,集中展示了城市发展的历史原貌。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为档案馆深化主动记录工作提供了新鲜经验,也为社会各界理解和支持档案馆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主动记录城市面貌,是档案馆打破传统工作理念,变革工作思路的重大转变,对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这不正是国家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更加强调“亲民”和“服务”战略的具体体现吗?(二)城市记忆工程与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的目标是一致的。“两个体系”的实施离不开“服务先行”的战略,其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五位一体”公共档案馆的建设目标。随着档案事业“为民”政策的提出,整合档案资源、提高档案馆社会服务能力成为不少地方档案馆工作的重点。档案部门要建立覆盖人民群众需要、方便人民群众利用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就要着力整合社会需要的各类凭证性和文化5性档案信息,如政府信息;民生档案,如信用档案、医疗卫生档案、学籍档案、婚姻档案等;城市记忆档案资源,如反映城市原貌、工程建设、名胜古迹、突发事件、重大活动等情况的文字、照片、音像资料等材料。这些档案资源形成主体多元、来源分散、种类和形式多样,需要通过系统、集中管理,通过数字化处理,才能更加高效快捷地服务社会。通过整合体制内与体制外的档案资源,打破档案资源整合的体制和制度局限,建立区域性民生档案资源共享体系。同时,通过构建设计合理、覆盖内容全面、查全、查准率高、方便实用的档案专题数据库,为档案资源整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通过网络建立统一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从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充分流动、合理组织、优化配置和最大增值。四、城市记忆工程对档案馆建设的启示(一)、档案馆要多举办关于“城市记忆工程”的展览档案馆要预留空间、因地制宜地举办“城市记忆”主题展览,把它作为档案开发利用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大众传播学中的受众心理研究表明,传播媒介内容越丰富,越能满足受众的现实需要。档案展览作为连接和沟通档案馆与社会公众最有效的手段,以其通俗化的内容表述,多媒体手段的立体展示,使得枯燥神秘的档案瞬间焕发生命力,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档案背后的故事结合照片和视频娓娓道来,会留给观者深刻的印象,达到最有效的信息传播。作为档案工作环节的服务终端,利用档案举办展览可以实现档案资源共享最大化、传播手段丰富化和传播效果有效化,调动和激发档案文化元素参6与大众传播的热情与活力,提升档案文化的社会认同。城市记忆展览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百科全书,蕴含城市的文化精髓和独特气质,以其客观冷静的视角,见证了城市政治的风云变幻、经济的兴衰起伏、文化的蜕变繁荣,是一座城市人文气质的缩微景观和全景展示。(二)、不可以轻视人文历史这一无形资产档案馆建设要注重与其他档案形成(保管)主体的共建共享,特别是要重视人文历史这种无形记忆,主要内容包括:1、档案馆要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散存(境内外非公组织和个人形成或保管的,对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的征集工作。2、档案馆要以城市记忆文献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项目为载体,加强与本地区各类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单位在工作上的互动合作。3、档案馆要通过个人口述建档、家庭建档、民间组织(如摄影家协会、收藏家协会等)建档等服务工作,寓征集于服务之中,建立综合档案馆与民间组织及个人共建共享城市记忆档案资源的长效机制。(三)、多出编研成果为城市记忆留下痕迹在档案编研方面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多出有分量、有内容的好书、新书,可以和有关单位如:地方志办公室、文化和旅游局、主流报刊媒体、大学科研院所联合,共同搜集素材、集中撰写;也可以向有关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专家、知名学者、作家约稿,通过新书签售、媒体见面会等活动扩大宣传和影响,用好的编研成果为城市记忆留下痕迹,为有志研究城市发展的学者提供研究的参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关于城市记忆的精神财富。7(四)、启动城市记忆工程数字化项目要实现城市记忆档案资源整合,就必须快速启动数字档案馆建设。整体来说,主要是以建设档案目录或全文信息数据总库的技术形式来实现的,特别是要实现有关城市记忆档案资源的全文数字化,档案实体的整合只是有限的、局部的。其次,以数字化为突破口,城市记忆档案资源整合才有可能通过网络链接分布式异构数据库的形式,走出一条实体与信息分割、保管与利用分离的路子,从而突破不同形成(保管)主体在信息资源整合方面的技术障碍,诸如在城市范围内推行图书、情报、档案信息一体化管理等难题也将迎刃而解。其三,坚持以数字化为突破口,就是要充分把握城市信息化的机遇,加大城市记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力度,重点是加快存量档案数字化和增量档案电子化的进程。同时要加强档案信息标准化建设、网络化技术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的研发,从而不断优化城市记忆档案资源整合所必需的软硬件技术环境。参考文献:1《“城市记忆工程”:档案部门传承与建构社会记忆的亮点工程》丁华东、崔明《档案学研究》2010年第1期2《“保存城市记忆”背景下档案展览工作的创新与发展》3《城市记忆档案资源的涵义及其整合》戴志强上海市档案馆网站4《论“城市记忆工程”对我国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推进》尹雪梅、丁华东《浙江档案》201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