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岛市实施大众创业工程、打造创业之都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2015年青岛市大力实施大众创业工程,鼓励和扶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近日青岛市在营造创业环境、培育市场主体、搭建创业载体、拓宽投融资渠道、优化创业服务等五个方面出台23条具体措施,为打造创业之都注入“政能量”。其做法值得学习借鉴。一、青岛市鼓励大众创业的主要做法(一)营造创业环境,做简政放权的“减法”1.打破制度藩篱,全面放开市场准入青岛市政府要求凡是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领域,一律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减少投资项目前置审批。建立小微企业目录和各行业产业发展信息发布制度,引导创业活动向“蓝、高、新”产业集中。2.释放市场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全面实施“先照后证”、创业实体住所(经营场所)申报制,允许创业实体住所与生产经营场所分离,实行“一照多址”、“一址多照”、“一照一码”和集群注册。推进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2—3.着力降低门槛,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对各类商贸、服务型等符合条件的企业如吸纳税收优惠人员(登记失业半年以上)的,3年内根据实际招用人数按每人每年5200元定额减免相关税费。对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本市户籍登记失业半年以上的人员等重点群体创办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的,3年内按每人每年9600元限额减免相关税费。(二)集成创业政策,做政策扶持的“乘法”1.政府给予创业补贴毕业5年内高校毕业生、驻青高校毕业年度毕业生、本市户籍城乡登记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休学创业大学生都可以申请创业补贴,补贴标准为1万元。小微企业创业补贴标准为1.2万元,其中吸纳就业1人以上的,补贴标准提高到2万元。标准提高后,对于创办小微企业的创业者,符合条件最高可申领3万元创业补贴。2.支持各类群体创业一是支持大学生创业。实施弹性学制,鼓励在校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创业实践可按相关规定计入学分。对经评审入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园区)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第一年100%、第二年50%、第三年30%的租金减免优惠。对无反担保人或抵押品的高校毕业生,可依法采取“联户联保”、第三方信用保证等形式提供反担保。二是支持科研人—3—员创业。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可与在职人员享受同等待遇,对离岗创业的,经原单位同意,可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与原单位在岗人员同等享有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利。三是支持留学回国人员创业。青岛市实施了“青岛市留学回国人员来青创业启动支持计划”,对来青岛创业的留学回国人员,市财政给予资金扶持,对参加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创新大赛获奖并落地的项目,市财政给予奖补。四是支持农民创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各区市也将整合创建一批农民创业园,为农民创业提供经营场所、宽带网络、公共软件、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等支持,区市每年给予资金扶持。(三)搭建创业载体,做搭台助力的“加法”1.打造众创空间对经认定的众创空间,其房租、宽带网络、公共软件、开发工具等费用由所在区市给予适当补助。大力推进创业型街道(镇)、创业型社区建设,对经认定为市级创业型街道(镇)、创业型社区的,由市、区市给予奖补。2.壮大创业基地鼓励各区市、功能区、高等院校、企业、社会组织将闲置厂房、物流设施等改建为创业孵化基地。对认定为市级、区(市)级示范基地、创业园区的,由市、区市给予奖补。—4—对认定为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的,给予不超过500万元一次性奖补,其中直接购买或租赁楼盘的,奖补标准提高到1000万元。(四)完善创业融资,做风险共担的“除法”1.推进创业担保贷款在国家规定最高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的基础上,青岛市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者给予最高45万元创业担保贷款。首次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给予全额贴息。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给予最高300万的创业担保贷款,按照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2.设立大众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采取“政府引导、企业注资、社会参与”的原则,市政府与社会民间资本共同创建青岛市大众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带动社会资本加大对创业投入,面向初创期、种子期企业及创业者提供风险投资、天使投资、贷款担保等融资服务。(五)优化创业服务,为大众创业保驾护航一是建立创业导师库。青岛市统一组建了由企业家、创业专家、天使投资人、创业成功人员组成的创业导师库,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服务。二是遴选推广创业项目。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特色,遴选一批优秀创业项目,由市或区市财政给予奖励。鼓励各区市、社会力量举办创业大赛、沙龙、路演、训练营等创业活动,定期举办市级大众创业竞赛。—5—三是推进创业教育。青岛市已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支持高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二、鼓励大众创业对我市的重要意义今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经济普遍下行,稳增长压力不断加大。今年一季度,我市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同比基本持平,全国、全省分别增长7%和7.8%,同比分别回落0.4和0.9个百分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当前形势下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更是我市稳增长、稳收入、稳就业的重要途径。2014李克强总理首提“大众创业”,今年国务院陆续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步入新常态鼓励大众创业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有利于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到来,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催生了大量新的经济模式和商业模式,引领着大众创业时代到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通过一系列举措极大地释放创新创业热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新引擎。—6—三是有利于挖掘改善民生新途径。新常态下,各行业各领域等蕴含着大量新的经济增长点,蕴含着大量的创业机会。实施大众创业工程,可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创业,培育更多市场主体,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促使更多劳动者实现就业,从而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居民收入,保障改善民生。三、实施大众创业工程的几点建议2目标背景两年新增创业实体100万户到2017年,全市创业实体大幅增加,创业活力显著增强,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充分释放,城市创业品质明显提升。努力实现四个一百目标,即新增创业实体100万户,创业带动就业100万人,新增创业孵化载体100万平方米,各类创业投融资规模超过100亿元。打造新引擎培育新动力挖掘新途径(一)大众创业,就是要通过政策引导,发挥政府推手作用,动员一切能够动员的创业主体,激发一切能够鼓起的创业热情,掀起全民创业的浪潮。取消妨碍人才自由流动的户籍、学历等限制,为新科技、新业态、新模式成长留出空间。—7—(二)创业孵化载体是政府扶持创业的重要手段,通过孵化可有效降低创业者的成本和风险,提升创业成功率。《意见》从三个不同层面提出措施,既支持建设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载体,也鼓励状大传统孵化器。鼓励各区(市)、高校院所、企业、街道(镇)、社区等,推广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经验,建设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服务平台和发展空间。(三)鼓励大众创业,不仅要看到广阔的前景,更要注重市场的风险。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通过完善的资本市场,催生了大量风投基金、股权基金等,大范围分散了创业者面临的市场风险。《意见》着力畅通投融资渠道,支持各类投融资发展。(四)优化创业服务,为大众创业保驾护航一个地区创业环境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创业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否。《意见》从五个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措施,着力优化青岛创业服务体系。(五)强化创业培训—8—健全覆盖城乡的创业培训体系,引导劳动者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培训方式和培训机构。完善创业培训市场竞争机制,吸引高等院校、社会机构、企业等开展创业培训。创新创业培训模式,打造网络创业培训平台。加快培育一批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实施创业师资培训计划,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创业师资队伍。1.全面放开市场准入。凡是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领域,一律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全面完成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依法大幅减少投资项目前置审批。建立小微企业目录,对小微企业发展状况开展抽样统计。建立各行业产业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发布创业市场供需信息,促进创业资源高效流通和优化配置,引导各类创业活动向“蓝、高、新”产业集中。2.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度,全面实施“先照后证”、创业实体住所(经营场所)申报制,允许创业实体住所与生产经营场所分离,实行“一照多址”“一址多照”“一照一号”和集群注册,分行业、分业态释放住所创业资源。打破中介机构行业垄断,清理和废除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规定。建立同步联动审批制度,建立一站式电子并联审批平台,全面实施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推行企业设立登记“单一窗口”制度,按照“一个部门受理、一套表格申报、一个窗口发证”—9—的流程,建立一口受理、综合审批服务模式。(牵头单位:市工商局;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3.8.支持农民创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支持农村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农村服务业等二、三产业,支持农村劳动力、返乡农民工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形式创办创业实体,鼓励农民以合作、入股等多种方式投资创业。深入实施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支持返乡创业人员因地制宜围绕休闲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开展创业。引导返乡创业人员融入特色专业市场,打造具有区域特点的创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集群。各区市要依托现有各类园区等存量资源,整合创建一批农民创业园,为农民创业提供经营场所、宽带网络、公共软件、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等支持,区(市)每年给予资金扶持;被认定为市级农民创业园的,市财政给予一定奖补。鼓励各区市、功能区、高等院校、企业、社会组织盘活闲置厂房、物流设施等,新建或改建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对经认定的市级、区(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按入驻企业户数、吸纳就业人数、孵化成功率、提供办公面积等因素,由市、区(市)给予奖补。—10—15.保障创业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根据创业就业状况和目标任务,统筹安排扶持资金,落实创业就业以及鼓励创新相关政策措施。按照系统规范、精简效能的原则,明确政府间促进就业创业政策的功能定位,严格支出责任划分。进一步规范资金管理,强化资金预算执行和监管,加强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19.强化创业培训。健全覆盖城乡的创业培训体系,尊重劳动者培训意愿,引导劳动者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培训方式和培训机构。完善创业培训市场竞争机制,吸引国内外知名院校、社会培训机构、企业等在青岛开展创业培训。创新创业培训模式,打造网络创业培训平台,将创业培训课程上传网络,为创业者提供网上创业培训,健全培训全程监督和绩效评价机制,着力提升劳动者创业技能水平。优化创业培训跟踪服务机制,加快培育一批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实施创业师资培训计划,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创业师资队伍。20.搭建创业云平台。加强创业创新信息资源整合,加快发展“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采取政府与社会力量联合开发、市场化运营等方式,创建青岛创业云平台,集中发布创业政策,集合各类创业要素,打造网上创业大集、众创空间、投融资中心、人才超市、创业社交等于一体的网络互动载体,促进创业与创新、创业与就业、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为创业者提供一体化、个性化、智能化服务,增强创业创新—11—信息透明度。鼓励开展各类公益讲坛、创业论坛、创业培训等活动,丰富创业平台形式和内容。七、完善保障机制21.建立大众创业工作协调机制。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建立大众创业工作协调机制,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推进大众创业工作。各区市要参照建立相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