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经济学一、经济学国民收入核算货币各种曲线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通货膨胀成本资本循环与周转市场理论社会主义个人分配制度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一、相关概念1.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由本地公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第一,GN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第二,GNP是流量而非存量。第三,GNP按国民原则,而不按国土原则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一般认为GDP增长是经济增长的标志。GDP=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2008某省】以下关于GDP的阐述,正确的有()。A.GDP是指本国常住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综合B.GDP是指在本国领土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综合C.GDP的确核算不计算中间产品的价值D.一般情况下,一国的GNP应大于GDP『正确答案』ABC【2007某省】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大于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正确答案』T『答案解析』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GNP+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2.国民生产净值与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净值(NNP)与国内生产净值(NDP):GNP或GDP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它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财富存量新增加的部分。3.国民收入(NI):NNP或NDP扣除间接税后的余额。4.个人收入(PI):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扣除所得税以后的余额。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各级指标之间的关系是:GNP或GDP减折旧;等于NNP或NDPNNP或NDP减间接税;等于NINI减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加转移支付;等于PIPI减个人所得税;等于DPI二、总产出核算的方法1.收入法:收入法是指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价值。把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门的收入进行汇总。Y=DPI+TY=C+S+T2.支出法:把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进行汇总。以支出法核算总产出Y=C+I+GY=C+I+G+(X-M)第二节货币一、货币(一)货币的本质: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二)货币的职能①价值尺度;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②流通手段;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而不能是观念的货币。铸币和纸币是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中产生的。③贮藏手段;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三)货币流通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所需的货币量的规律。它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待售商品总量;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三是货币流通速度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四)信用货币货币形式的演变: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信用货币的特征:是货币的价值符号;是债务货币;具有强制性;国家对信用货币进行控制和管理。二、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银本位制金银两本位制金本位制纸币本位制三、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一)货币供给1.货币供给量:又称货币供应量,是指一个经济体中,在某一个时点流通中的货币总量。货币供给:是指经济主体创造货币供给量并把它投入流通的过程,即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向流通中投入、扩张或收缩货币量的行为和过程。2.货币层次划分(1)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货币的流动性(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货币层次的划分通货;货币;准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二)货币需求1.货币需求的概念(1)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有希望得到或持有货币的愿望,同时人们有得到或持有货币的能力。(2)货币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部门(个人、企业、政府)在既定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需要货币数量的总和。2.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收入状况,信用发达程度,市场利率,消费倾向,货币流通速度、社会商品可供量和物价水平,人们的心理预期。第三节各种曲线一、消费函数(1)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2)如果我们以C代表消费,以Y代表收入。(3)C=a+bY(1>b>0)。(4)a,自发性消费,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消费中相对稳定的部分,其变化不受收入水平的影响。(5)bY,诱致性消费,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分,其中b作为该函数的斜率,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一般表示为MPC。二、储蓄函数(1)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2)如果我们以S代表储蓄,以Y代表收入。(3)S=-a+(1-b)Y(1>b>0)(4)a,收入为0的时候的储蓄。(5)1-b,边际储蓄倾向。一般表示为MPS。(6)MPC+MPS=0三、IS曲线(1)产品市场平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此时I=S(2)斜率(1-b)/d:d为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3)斜率越大,总产出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迟钝。反之,斜率越小,总产出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敏感。(4)利率提高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减少,利率降低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增加。四、LM曲线(1)货币市场达到宏观均衡即L=M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2)在货币市场上,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存在着正向变化的关系,即利率提高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增加,利率降低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减少。五、IS-LM模型商品市场、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1)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y决定I,而I受r影响,r由M决定。(2)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Y又影响M,从而影响r。(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六、总需求曲线(1)总需求达到宏观均衡即IS=LM时,一个国家总产出水平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价格水平↑,需求总量↓价格水平↓,需求总量↑(2)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使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使货币市场出现超额货币需求,从而使利率提高。伴随着利率的提高,投资支出下降,进而导致产出下降。相反,较低的价格水平使货币市场出现超额货币供给,从而使利率下降。伴随着利率的下降,投资支出增加,进而导致产出增加。七、短期总供给曲线总产出Y与价格水平P之间存在着成正向变化的关系。第四节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一、经济政策目标1.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2.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四种: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二、财政政策1.在市场经济国家,财政政策的总目标一般是:保障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公平分配和资源最优配置。2.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产生,财政政策成为调节经济、挽救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3.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2008某省】在凯恩斯主义出现后,财政政策不以实现收支平衡为目标,而是为实现充分就业服务。()『正确答案』T三、货币政策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2.货币政策的目标(1)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保持币值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2)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汇率、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率。我国目前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货币供应量。(3)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运用的策略手段,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三大法宝)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效果:①即使准备金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②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③即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④即使存款准备金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2007某省】试分析法定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内容,中央银行是如何通过控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正确答案』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或进行投资,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国家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来抑制不安全经济因素,有效的抵制通货膨胀。2)再贴现①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做的政策规定。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政策行为。四、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经济萧条但又不太严重时:财政松;货币紧经济发生严重通货扩张时:双紧经济中出现通货扩张又不太严重时:财政紧,货币松经济严重萧条时:双松【2007某省】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可采取的政策有()。A.膨胀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B.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C.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货币政策D.膨胀性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货币政策『正确答案』D第五节通货膨胀一、通货膨胀1.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上涨的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2.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二、通货膨胀的类型1.温和的或爬行的通货膨胀这是一种通货膨胀率基本保持在2%~3%,并且始终比较稳定的通货膨胀。2.疾驰的或飞奔的通货膨胀在这种通货膨胀发生时,通货膨胀率较高(一般达到两位数以上)人们对货币的信心产生动摇,经济社会发生动荡,这是一种较危险的通货膨胀。3.恶性的通货膨胀恶性的通货膨胀也称为极度的通货膨胀、超速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一旦发生,通货膨胀率非常高(一般达到三位数以上),而且完全失去控制,其结果是导致社会物价持续飞速上涨,货币大幅度贬值,人们对货币彻底失去信心。三、通货膨胀的成因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2.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有:工资过度上涨;利润过度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3.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4.结构型通货膨胀四、通货膨胀率1.通货膨胀率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2.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数据来源有三个,即消费者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和国民收入隐含指数。3.消费物价指数(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CPI3%的增幅时通货膨胀CPI5%的增幅时严重的通货膨胀五、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1.紧缩性货币政策2.紧缩性财政政策3.收入政策4.收入指数化政策5.外汇政策6.人力政策【例题·判断题】(2009某省)消费者价格指数是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按照当年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年价格得到的商品总价值之间的商品比值。()『正确答案』正确第六节成本一、成本(1)企业的生产成本通常被看成是企业对所购买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2)生产要素(FactorsofProduction),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是维系国民经济运行及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