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卷(一)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的决策行为。【B】A.个人B.公共组织C.政府组织D.正式组织2.行为科学涵盖众多的学科,其统一性在手、【B】A.被称为理性主义的方法论B.被称为行为主义的方法论C.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的方法论D.被称为民主主义的方法论3.把公共政策界定为“对一个社会进行的权威性价值分配”的学者是【C】A.拉斯韦尔B.卡普兰C.伊斯顿D.戴伊4.从分类的角度说,元政策和基本政策以外的所有政策都可以视为【B】A.政治政策B.部门政策C.经济政策D.社会政策5.政策系统的组成单位是【D】A.个人B.政策主体C.政策客体D.政策行为者6.的任务是根据政策主体系统的需要,向其提供准确、全面、快速、可靠的政策信息。【C】A.政策咨询系统B.政策监控系统C.信息传播系统D.政策评估系统7.公共政策分析中运用的模型一般是【B】A.数理模型B.理论模型C.仿真模型D.实际模型8.进行科学抽象的重要工具是【B】A.实物模型B.模型C.概念模型D.原型9.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或公共问题的是【B】A.公共问题B.政策问题C.社会问题D.经济问题10.可计算概率的政策问题结构是【C】A.结构适度B.结构不良C.结构优良D.结构完美11.政策问题得以认定以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就是确定有关【A】A.政策目标B.政策拟订C.政策最终择定D.政策评估12.任何政策目标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几乎都建立在对一定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关怀之上,这说明公共政策目标具有【D】A.目的的多元性B.未来的预期性C.形式的多样性D.问题的针对性13.将公共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惟一途径是【C】A.政策目标B.政策拟定C.政策执行D.政策评估14.政策执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D】A.政策对象B.政策内容C.政策规划D.政策目标15.现代意义上的评估出现在美国【B】A.20世纪初的霍桑实验B.20世纪30年代的霍桑实验C.20世纪50年代的霍桑实验D.20世纪60年代的霍桑实验16.公共政策评估的核心概念是【B】A.政策产出B.政策结果C.政策影响D.政策目标17.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是【B】A.政策变动B.政策稳定C.政策调整D.政策创新18.某些政策发生变动的直接原因是【C】A.政策环境的变化B.政策资源的限制C.决策者的变动D.政策的失效或低效19.政策学知识应用的一种主要形式是【B】A.政策拟订B.政策分析C.政策执行D.政策评估20.政策分析的首要目的在于【D】A.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B.建交评估标准C.拟订政策方案D.寻找解决公共问题的适当方案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公共政策学在第二个阶段上,研究重点开始转向【ACE】A.政策执行B.政策拟订C.政策终结D.政策分析E.政策评估22.政策系统的子系统有【ABC】A.主体系统B.支持系统C.反馈系统D.评估系统E.客体系统23.按照其建立过程中各项功能活动的先后次序,政府议程的类型可分为【ABCDE】A.界定议程B.规划议程C.磋商议程D.循环议程E.认定议程24.与政策学习相类似的概念还包括【ABCD】A.政策转移B.政策移植C.政策扩散D.经验汲取E.政策借鉴25.司法机关对公共政策的监控主要体现在【ABCDE】A.裁定公共政策的制定程序与原则是否合法B.裁定公共政策的内容是否合法C.裁定公共政策的内容是否合理D.裁定公共政策的执行是否合法E.裁定公共政策执行的方式是否符合法律程序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0分)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26.简述公共政策得以形成的历史条件。27.简述问题认定的步骤。28.简述公共政策目标的特征。29.简述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执行“上下来去”模型。26.简述公共政策得以形成的历史条件。答:公共政策学得以形成的历史条件,一些是其他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造成的,另一些是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导致的,主要条件有以下四个方面:(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2)决策科学的形成;(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27.简述问题认定的步骤。答:帕顿和沙维奇把问题认定划分为七个步骤:(1)对拟认定的问题进行初步观察。(2)勾勒出该问题的边界的轮廓。(3)搜寻事实依据。(4)列举目的和目标。(5)明确政策封套。(6)匡算政策相关者潜在的成本和收益。(7)再次审视对该问题的表述。28.简述公共政策目标的特征。答:政策目标一般主要具有如下三大特征:(1)问题的针对性。任何政策目标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几乎都是建立在对一定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关怀之上。缺少对有关问题的针对性,任何政策目标都难以立足。(2)未来的预期性。政策目标的出发点是针对有关社会问题,最终的落脚点也是要通过一定的政策行动在未来实现对有关问题的解决,因而必然存在对未来的预期性。(3)目的的多元性。任何政策问题往往都是复杂的,着眼解决某一政策问题的政策目的往往也是多元的。29.简述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执行“上下来去”模型。答: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执行“上下来去”模型,是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构建的政策执行研究路径。这一路径认为,在当代中国的政策实践中,政策主体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并采用先做政策试点,即将政策进行局部实验,然后再全面推广的政策实验方式。由于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的关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上下互动过程,因此,我们从总体上将之称为“上下来去”政策执行模型。它具有以下内涵:(1)政策执行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2)政策执行是一个“实验一推广”的过程。(3)政策执行是一个“执行一总结”的过程。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0.试述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的含义及其相关联系。31.试述当代中国行政系统的决策程序。30.试述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的含义及其相关联系。答:(1)元政策。元政策,或者叫做总政策(总路线、总方针),是政策体系中管总的或具有统摄性的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是其他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是政策主体用以指导一定历史时期全局性行动的高度原则性的指针。(2)基本政策。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政策就是基本政策,又被称做基本国策、方针性政策、纲领性政策、根本政策。基本政策衍生自元政策,是元政策在某一领域或方面的延伸和具体化;同时它又是该领域或方面的元政策,对该领域或方面的具体政策起管总的、统摄的、统帅的作用。(3)部门政策。为在某一特定的部门贯彻基本政策而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部门政策由元政策和基本政策所决定,体现和服从于元政策和基本政策。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的区分具有相对性;部门政策又可分为若干等级层次,高一层次的部门政策相对低一层次的部门政策而言,又具有统摄作用。31.试述当代中国行政系统的决策程序。答:在当代中国,行政决策一般实行的是行政首长负责制,这项制度把决策权主要赋予行政首长,但同时又要求行政首长应在行政领导会议集体讨论决定的基础上行使决策权,具体的行政决策程序如下:(1)法制部门的审查。中国县以上各级行政机关及其职能部门都设有专门的法制机构,它们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审查各项政策方案的合法性。(2)领导会议的讨论决定。据有关法律规定,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需经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讨论决定。行政首长召集和主持这两种会议,对会议所讨论的结果和应做出的决定,行政首长拥有最终的决定权。(3)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行政首长在整个行政决策中处于核心地位,拥有最高决策权和领导权。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行政首长对有关决策有最后的决定权、签署权和发布权。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2.1982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国家机构精简问题,邓小平做了《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的讲话,提出了机构改革的政策要点。国务院据此拟制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初步方案、国务院部委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国务院直属机构改革方案,并先后经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1982年3月)、第23次会议(同年5月)、第24次会议(同年8月)审议、通过、此外,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都要通过一些政策性文件,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1978年12月2日通过),以及党的主要领导人发表的一些重要讲话,如邓小乎南巡讲话给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带来重大影响。试用所学知识分析当代中国公共政策中党的政策这一重要组成部分。33.A市著名的风景区燕湖原本风景秀美,近年来由于游客太多,管理混乱,湖水已严重污染,加之附近有一棉纺厂,该棉纺厂设有污水排放管道,途经燕湖向远郊的河皇排放污水,经过燕湖的管道闸门因年久失修已有泄漏,造成了泄漏排放染色废水事故,使湖水污染更加严重,经市环保局现场勘察,采集有关水样检验、监测,证实燕湖的水质已远远低于国家规定标准,附近的居民和游客对此很有意见,纷纷呼吁政府机构着手治理燕湖。你认为燕湖水质治理问题能否进入政策议程呢?为什么?32.答:(1)当代中国的共产党组织与其说接近于一般意义上的政党,不如说更接近于一般意义上的政府。也就是说,共产党组织事实上成为一种社会公共权力,而且是各种社会公共权力的组织机构的领导核心。因此,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的过程,“是指以中国共产党组织为首的所有履行当代中国社会公共权力的组织机构的决策与执行的过程。”(2)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是它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任务而规定的调整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各社会群体之间的行为依据和准则。党的政策以两种形式成为公共政策:直接的形式和间接的形式。将党的政策变成国家意志的法定程序有三种类型:第一,中共中央与国家机构联名发布政策。第二,中共中央提出政策创议,国家机构据此制定具体的政策方案。并按照法定程序通过。第三,政府决策以党提出的政策原则为依据。33.答:我认为燕湖水质治理问题应该能进入政策议程。因为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有:(1)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一些问题必须充分暴露且表现得非常严重,才有可能引发社会公众和政府组织的高度关注,从而进入政策议程。(2)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政治权威人物对问题的察觉往往较易于建立政策议程,而专家学者的察觉则不然,必须同时也得到有关权威人物的认同和支持才能进入政策议程。(3)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与过程,应当说,上述两种条件都仅属一些特别的条件,它们并不能经常地发挥作用;即使能经常发挥作用,也并不是经常单独发挥作用,而必须与正常、民主和开放的问题察觉机制与过程相配合才能奏效。燕湖水质污染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甚至引起了居民和游客的强烈不满;市环保局也对此问题进行检测,证实水质确实不符合要求,该市政府应该对此严重明朗化的问题有适当的反映,而且燕湖是风景区,保护区内的水污染问题更易引起政府的重视。燕湖情况符合以上条件。模拟试卷(二)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奠定了决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三论”不包括【D】A.信息论B.控制论C.系统论D.相对论2.在中国,最早引入公共政策学的高等院校不包括【D】A.台北大学B.台湾大学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