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专题详解内容简介:公共管理(PublicManagement)作为一门理论和科学研究领域,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政府治理研究领域,公共管理的出现,是伴随着对传统行政学典范的挑战而来的。在实践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再造推动的新公共管理(NewPublicManagement)运动风行全球。这股改革浪潮以及伴随而生的许多思想和观点,极大地扩充和丰富了公共管理的理论。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资源,广泛运用政治、法律、管理、经济等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的目的。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而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和学派,旨在帮助公共管理者获取解决公共问题及处理公共事务所需的知识、机能与策略。作为一门学科,它以公共管理者作为教学和研究的对象;既重视公共管理的外在环境,又重视内在的管理;公共管理者重视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但未改变公共部门的主体性;作为一门学科,它具有多学科交叉性。目前,公共管理的研究有两种主要途径:公共政策途径(简称P途径)和企业管理途径(简称B途径)。两种途径的研究有不同的差别。br新公共管理是当代政府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思潮,在很大程度上是当代行政改革的代名词。它以新古典经济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为其理论基础,其核心理念是在公共管理中引进市场机制。br公共部门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有相似性,但也有本质差异。二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政府与市场、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等多个方面。br公共管理在现今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如秩序的维护、民主价值的维护、平衡政府与市场作用、回应全球化、新科技改革、重振政府的信任、增加政府的治理能力、重建道德秩序等。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第一节公共管理的意义第二节公共管理学的发展与研究途径第三节公共管理的特质以及与私人部门管理的区别第四节新公共管理第五节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第二章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第一节一般管理者的角色第二节公共管理者的特殊角色第三节公共管理者的技能第四节有效的公共管理者第五节面向未来的、具有前瞻力的公共管理者第三章公共部门的角色第一节公共部门的性质与需要第二节市场机制、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第三节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第四节政府治理工具的选择第五节政府失灵第四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第一节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价值和特点第二节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过程和原则第三节公共部门战略规划第五章公共政策的设计、执行与评估第一节公共政策的性质第二节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第三节政策规划与设计第四节公共政策执行第五节公共政策评估第六章公共组织管理第一节公共组织的特性第二节传统科层组织及其困境第三节弹性化政府的组织设计第四节组织设计:组织学习的观点第七章公共组织中的领导第一节领导与影响力系统第二节领导权力与领导效能第三节领导方式与领导效能第四节权变领导理论第五节转换型领导第八章公务人力资源管理第一节人力资源的特性第二节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起第三节人力资源管理的性质、功能和系统第四节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第五节公务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目标第六节工作生活质量----公务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策略第七节公务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第九章公共预算与财务管理第一节公共预算的性质、功能第二节公共预算的原则第三节政府预算制度及其评估第四节政府会计第五节政府财务报告第六节政府采购管理第七节政府财务审计第十章信息资源管理与电子化政府第一节信息与公共管理第二节公共管理信息系统第三节公共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第四节电子化政府第十一章公共服务的绩效管理与外部评价第一节公共服务的绩效管理(上)第二节公共服务的绩效管理(下)第三节公共服务管理的外部评价第十二章公共管理的新策略第一节公共服务的民营化第二节非营利组织与公共服务第三节公共部门的目标管理第四节公共部门全面质量管理第五节公共管理的顾客导向第十三章公共管理的责任与伦理第一节公共管理中的责任和责任机制第二节公共管理责任控制机制第三节公共管理伦理第十四章企业型政府与政府再造第一节政府再造的内涵与背景第二节企业型政府的基本理念第三节企业型政府的实施策略及其限制第四节企业型政府与政府再造实践第五节面向21世纪的中国政府再造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关键词语: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学、新公共管理、P途径的公共管理、B途径的公共管理公共管理(PublicManagement)作为一门理论和科学研究领域,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政府治理研究领域,公共管理的出现,是伴随着对传统行政学典范的挑战而来的。在实践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再造推动的新公共管理(NewPublicManagement)运动风行全球。这股改革浪潮以及伴随而生的许多思想和观点,极大地扩充和丰富了公共管理的理论。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资源,广泛运用政治、法律、管理、经济等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的目的。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而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和学派,旨在帮助公共管理者获取解决公共问题及处理公共事务所需的知识、机能与策略。作为一门学科,它以公共管理者作为教学和研究的对象;既重视公共管理的外在环境,又重视内在的管理;公共管理者重视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但未改变公共部门的主体性;作为一门学科,它具有多学科交叉性。目前,公共管理的研究有两种主要途径:公共政策途径(简称P途径)和企业管理途径(简称B途径)。两种途径的研究有不同的差别。新公共管理是当代政府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思潮,在很大程度上是当代行政改革的代名词。它以新古典经济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为其理论基础,其核心理念是在公共管理中引进市场机制。公共部门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有相似性,但也有本质差异。二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政府与市场、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等多个方面。公共管理在现今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如秩序的维护、民主价值的维护、平衡政府与市场作用、回应全球化、新科技改革、重振政府的信任、增加政府的治理能力、重建道德秩序等。第一节公共管理的意义公共管理的含义反映了人们在不同时期对它的理解,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公共管理的性质和范围。依时间的先后,人们对公共管理的理解主要有五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皮瑞(Perry)和克莱姆(Kraemer)的观点公共管理是一种新的途径,它是传统公共行政的规范取向以及一般管理之工具取向的结合体。公共管理的重点是将公共行政作为一种职业,并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而非政客或政治家。(二)卡尔森(Garson)和欧尔曼(Overman)的观点他们认为,公共管理是对行政的一般方面的学科间整合的研究,它将人力、财政、物资、信息和政治资源的管理与管理学的计划、组织、控制职能相融合。卡尔森和欧尔曼还说明了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六点不同:(1)它包括一般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职能,以替代讨论社会价值以及官僚与民主的冲突;(2)对经济和效率标准认同的工具取向以替代公平、回应或政治特色;(3)以对中层管理者的使用关注,以取代政治或政策精英的观点;(4)倾向于视管理为类同管理,或者至少使公共和私营部门的管理差异极小化,而不是夸大它们的差异;(5)像关注组织内部运作那样的理性态度,关注组织的外部环境,而不是过分关注法律、制度和政治过程;(6)与科学管理传统的强有力的思辨联系,而不是与政治学或社会学紧密关联。(三)奥托(Otto)、海蒂(Hyde)和沙夫里茨(Shafritz)的观点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或公共事务的一部分,综合了公共行政的方案设计与组织重建、政策与管理规划、通过预算制度进行资源分配、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各种方法和艺术。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公共管理关注那些能够将理念、政策转化为行动规则的管理工具、技术、知识和技巧。(四)波兹曼(Bozeman)与史陶斯曼(Straussman)的观点公共管理就是对政治权威的管理。如果不考虑组织的性质,大部分管理工作和任务是具有共通性的。但公共管理的主要领域是在政治系统下,一旦政治权威进入管理戏局,管理的游戏规则就会改变。在他们看来,公共管理远比内部行政具有更广的含义;公共行政一词几乎与政府官僚组织相关联,而公共管理一词更具有弹性。(五)休斯(Hughes)的观点他认为,与管理相比,行政的范围更狭小、功能更有限,因此,从公共行政到公共管理的变化意味着理论和功能的变化;公共行政是服务公众的活动,公务员执行从其他方面产出的政策,公共行政关注程序,将政策转化为行动和机关管理;管理包括着行政,但同时意味着以最大化的效率实现组织目标以及对结果的责任;公共行政的焦点在于过程、程序以及顺序性,而公共管理包括得更多;公共管理者不仅仅遵循知识,而且关注达成结果以及为达成结果而承担的责任。(六)公共管理的含义和性质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可以这样去界定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公共管理的性质在于:(1)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2)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3)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4)强调多元价值;(5)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6)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7)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8)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把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第二节公共管理学的发展与研究途径(一)公共管理的发展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的一个新的领域,其产生与发展,正如波兹曼(Bozeman)所言:与公共行政或官僚理论的起源相比,更为模糊不清。有学者认为,公共管理最早可追溯到威尔逊1887年所发表的《行政之研究》,在这一经典著作中,他便呼吁建立一种新式的行政科学,使政府的运作能如企业经营般的流畅。公共管理这一名词首次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30年代末期,行政学者古利克(LutherGulick)为推动当时的行政改革,主张将管理主义与公共性目标相结合。严格来说,公共管理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正式产生是在20世纪70?/FONT80年代,导致公共管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学科发展方面的因素,也有现实背景。1.公共管理发展之学科背景从1887年威尔逊的《行政之研究》发表后,公共管理学便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以行政学家亨利(N.Henry)的观点,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典范变迁。第一阶段:政治与行政二分法(1900?/FONT1926)。主要代表学者有古德诺和怀特。公共行政在这一阶段,关注的是研究如何有效运用资源以执行政策。第二阶段:行政原则(1927?/FONT1937)。在这个阶段,许多学者关注建构“行政原则”。魏劳毕于1929年出版了《公共行政的原则》,特别强调有一些科学的行政原则存在,这些原则可以被发现,行政人员一旦学会如何应用这些原则就可以成为专家,这些原则可以不考虑环境因素而适用于任何地方。第三阶段:公共行政即政治学。这一时期,公共行政开始向政治学回归。然而这时期的公共行政以建立规范理论为目的,为知识而追求知识,对改进公共行政实务助益不多。正如亨利所言,形成了有“公共而无行政”,对公共管理者知能的研究与培养,可以说没有多大的建树。第四阶段:公共行政即管理学。从1960年至70年代起,一部分行政学者不满政治取向的公共行政研究,从而转向管理领域寻求发展。这一时期的公共行政是建立在这样的基本假设基础之上:一是公共行政与私人部门的行政没有本质的区别;二是强调一般管理,或类同管理;三是企业绩效优于政府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