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农业-生态家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生态家园2007年8月21日一、对循环农业发展认识1、什么是循环农业2、是历史的选择3、是现实的需要循环农业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我国循环农业的基本内涵: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方针指导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以及系统工程方法,因地制宜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并与传统农业精华相结合,依据“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要求,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持续发展,达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统一体现以发展为主导的思想,在求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循环经济的三点评价原则:3R减量化(Reduce):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再利用(Reuse):以废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再循环(Recycle):以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特征•一是注重节约资源。•二是注重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三是注重改善自然资源的质量。•四是注重循环利用资源。•布局区域化、•经营产业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持续化。三、突出重点,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一个促进•二个推进•三个加快一个促进促进农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二个推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21世纪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历史阶段,现代化的农业应该是高效的生态农业。--温家宝2、农业发展的历史选择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原始农业原始农业-始于史前文化后期的新石器时代,历时约7000年-基本特征:使用简单的石制农具,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单纯依赖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来恢复地力,劳动者实行以部落内部简单协作为主的集体劳动。人们只能获得有限的生活资料来维持低水平的共同生活需要传统农业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主要靠经验进行生产古代农业-泛指从原始农业到近代农业之间的农业。大体上相当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农业-基本特征:以手工业制造的铁木农具为操作工具;以人畜力为主要动力;生产技术主要依靠农民在长期实践中逐步积累起的传统经验;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低,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型的自然经济状态;农业生产效率低,而且进步缓慢近代农业-介于古代农业和现代农业之间,大体上指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40年代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阶段-基本特征:机器大工业制造的半机械化和机械化农机具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工业生产的其它生产资料在农业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农业技术开始采用近代自然科学和农业科学的成果;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逐渐提高,自然经济向商品化生产转变;农业发展加快,农业和农民的比重开始下降在我国,通常把古代农业和近代农业合称为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代表当代世界先进水平,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目前发达国家达到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基本特征:•在生产资料方面,现代农业广泛使用现代工业为农业提供的物质技术装备和其它农用投入品•在生产技术方面,广泛采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科技进步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在生产力组织方面,农业已成为高度社会化的产业部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广泛运用概括:机械化、科学化、社会化的农业。或,用现代工业、现代科技、现代管理武装起来的农业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能源消耗项目原始人猎牧期农业前期农业发达期工业时期现代技术社会火家畜风水化石燃料核能人均能量消耗+8.37+20.93++50.23++++108.84+++++322.32++++++962.78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活动工具和范围项目原始人猎牧期农业期工业时期现代技术社会步行畜力车风车舟船铁路公路飞机火箭平均活动半径+2+5++++20+++++++100++++++++500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阶段前发展低发展高发展可持续发展时间尺度大约1万年以前农业革命以后(约1万年前开始)工业革命以后(1750年左右)信息革命以后(最近50年)空间尺度个体、部落区域、流域国家、洲际洲际、全球追求目标无中心,低智追求“是什么”追求“为什么”追求“将要发生什么”自然观自然拜物主义(天然生物链一员)自然优势主义(天定胜人)人文优势主义(人定胜天)天人互补协同(人地和谐)经济水平融于天然生物链中初级水平(生存为主)高级水平(发展为主)优化水平(效率与公平)经济特征采食渔猎(保持延续)自给型(简单再生产)商品型(市场、竞争)协调、集约型(高效、和谐、再生)系统识别无结构简单结构复杂结构调控型结构消费标志满足于个体延续需求低维持水平的生存需求高维持水平的发展需求自然-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需求生产模式从手到口简单技术与简单工具复杂技术、工具与社会分工智力转化、生态循环体系能源输入人的肌肉人、畜及天然动力非生物能源清洁、可再生、可替代能源环境响应环境无污染,无干扰低度与缓慢退化急剧环境污染与生态基础退化环境与发展达到动态平衡,满足人类对环境的要求社会阶段: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生存方式:“吃自然的利息”“吃自然的老本”“吃人的智慧”人与自然关系:崇拜自然界征服自然界协调自然界经济发展模式:原始循环型线性掠夺型生态循环型(含传统线性经济型和生产过程末端治理型)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比较•传统农业•劳动工具的简易性•劳动对象的自然性•劳动经营的独立性•生产过程的封闭性•技术交流的直接性•现代农业用现代设施和技术装备的农业是实行社会化、专业化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农业是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农业是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高的农业。21世纪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历史阶段,现代化的农业应该是高效的生态农业。--温家宝人口压力资源短缺环境危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然性循环农业农业模式3、现实需要我国农业的形势大政方针工作布局上,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发展思想上,明确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发展阶段上,作出了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代乡”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发展方针上,制订了“多余、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发展目标上,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任务。具体政策•“四取消”和“四补贴”;•粮食主产县和财政困难县乡实行奖励补助的激励政策;•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的调控政策;统筹呈城乡发展的制度框架•加大农村财政投入,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推进;取消“农业四税”,向基本实现城乡公平统一的税赋体制过渡;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向基本实现城乡同等的义务教育制度转变;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标志,开始向基本实现医疗制度方向迈进;以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标志,开始向基本实现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方向努力;以全面保护农民工权利为标志,开始向基本实现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方向发展。好形势•农业发展,三年增产;•生活改善,三年增收;•农村改革推进;•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根本问题•农业发展的资源约束逐渐强化-之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之势-之果。项目国家万美元GDP耗水(米3)万元农业增加值耗水(米3)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米3)1997年社会劳动生产率(美元/人)中国(2000)5045220112380美国51469301283俄罗斯205458693746印度10875357331305澳大利亚387439332加拿大73734231005法国2881737807日本208665595韩国5827323145巴西7224895449尼日利亚9241663354印度尼西亚52714902110世界上部分国家水资源消耗强度之比较国家单位能源使用生产的GDP/(美元/千克油当量)丹麦8.2法国6.1意大利6.8瑞士12美国3.4中国0.7加拿大2.5德国7日本10.5英国4.8发达国家平均5.99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之比较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二、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工业“三废”造成的农业环境污染依然严重★农业面源污染加剧(一)农业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工业“三废”造成的农业环境污染依然严重目前我国利用污水灌溉的面积已达5400多万亩。监测结果发现,在被监测的省会城市郊区基本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超标率达到53.2%,最高超标倍数达3.22倍。5.216.16.920220510152025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桂林“五市”土壤超标率比较图(%)据初步统计,我国遭受不同程度大气污染的农田面积达8000万亩。同时,固体废弃物对农业环境污染加剧,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达200万亩以上。★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生活垃圾到处堆弃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畜禽粪便污染突出化肥农药过量施用作物秸秆浪费严重农膜污染问题凸现生活垃圾到处堆弃全国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有100万吨,基本没有收集和处理,不仅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而且由于无人管理,风吹雨淋,成为蚊蝇孳生的污染源。农村污水随意排放畜禽粪便污染突出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约为20多亿吨。畜禽粪便中含有的氮、磷量分别为1597万吨和363万吨,相当于我国同期化肥使用量的78.9%和57.4%。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每年化肥用量达到4400多万吨,但实际利用率不到40%,在集约化高的蔬菜、花卉种植区利用率不足10%,造成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加重。我国每年农药用量130多万吨,利用率仅为30%。在集约化程度较高的东部、中部和西南地区,化肥的过量使用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滇池、太湖流域富营养化中农田化肥不合理使用是重要原因之一。在北方集约化农区,造成地下水硝酸盐污染,部分地区的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过饮用水限量标准89毫克/升,达到20%,山东、河南等种菜、养殖大县,有的村庄地下水硝酸盐超标5倍以上。030609012015001002003004000306090120150YieldNitrateLeaching硝酸盐淋溶量(kgNO/ha)18161412108氮肥施用量(kgN/ha)化肥使用量对作物产量和硝酸盐淋溶量的影响作物秸秆浪费严重我国每年产生约6.5亿吨左右的作物秸秆,有4成未能利用,堆放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有的甚至在田间付之一炬,即浪费了资源,又造成了环境污染。•地膜覆盖正由“白色革命”演变为“白色污染”;•目前我国地膜覆盖面积约900多万公顷,使用量达60多万吨。但是,地膜回收率低,土壤地膜残留平均每公顷约60公斤,地膜年均残留率达20%,严重影响土壤环境质量;•据调查,上海、北京、天津、新疆、黑龙江和湖北等省(市)农田土壤地膜残留量在90~135kg/hm2之间,最严重的甚至达到270kg/hm2。农膜污染问题凸现农村能源问题突出•农民生活用能有一半以上来自秸秆和薪柴,热效率只有25%。节约能潜力巨大。•农村地区能源资源十分丰富,以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和农产品加工业副产品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为主,开发前景大。•出路:提高生物质能品位,实现商品化、清洁化。(比例60%以上,人均用电220kWh以上,现在100)农村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中国7.7亿人生活在农村,2006年农村能源消费9.2亿吨标煤,人均1.2吨标煤;全国人口13.0亿,2005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2.3亿吨标煤,人均1.72亿吨标煤。基本状况是:农村60%=城镇40%,3人=2个城镇人。•秸秆和薪柴是农村的主要生活燃料,2006年农村生活用能5.02亿吨,占农村54.7%;在生活能中,秸秆和薪柴2.7亿吨(标煤),约占生活用能的53.8%。2006年农村能源消费结构2006年我国农村能源消耗状况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50000煤炭焦炭电力成品油秸秆、薪柴生活用能总能耗秸秆、薪柴55%煤炭35%电力2%其他2%成品油3%LPG3%结论一:秸秆薪柴占主导地位结论二:消费和支出增长趋势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996200020022004薪柴秸秆油品电力煤及其制品35.0843.0744.1344.027.2514.6617.579.710.26.987.839.418.5950.6934.4432.9

1 / 1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