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差生转化工作—明丹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如何做好差生转化工作很久以来,“差生”这个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差生”问题困扰着学生、困扰着教师、困扰着整个教育、甚至困扰着社会。何谓“差生”?对于那些学业不精或顽劣不训的学生,周围的人往往会给他们一个称号叫做“差生”,尽管这一说法不尽正确,但没有一个教师会专门喜欢这种学生,这一点毋庸置疑。“差生”也可以称为后进生,抑或问题学生等等,还有人认为:“只有差距,没有差生。”但在希望与失望、抗争与屈服之间,我们很清楚,“差距”其实不还是“差”?差生应该是个相对存在的概念,也是个客观存在概念,它离不开的是诸如“标准化”、“选拔”、“应试”、“学校”、“大班教学”等时下仍然占据主流地位的教育环境。无论怎么称呼,问题都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对此,一线教师深有感触。“差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这导致差生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智力差。每个学生的智力不可能一模一样的,总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差异。这类学生智力较差或者有智力障碍,反应慢,理解能力差,容易遗忘,接受知识的速度慢、量小,时间久了,即使他们想学,也收效甚微。他们的基础知识薄弱,成绩差,能力较差,相对于他们来说,预定的统一的机械的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根本无法实现。态度差.这类学生往往没有理想追求,不明确学习的意义,总认为是老师、家长“要我学”,所以当其反复苦劝后,终究无效,仍然“不懂事”。他们往往抱着“我怕学”或者“我不学”的态度,只知玩耍,受不了一点压力,能偷懒就偷懒,学习吊儿郎当,情绪好了就学一点,情绪不好就混日子.上课振作不起精神,对待作业抱任务观点应付了事,对什么都无所谓。方法差。这类学生一般学习态度都没有问题,但由于方法不当,使得他们的学习机械呆板、囫囵吞枣、生搬硬套、理论脱离实际,基础知识难以融会贯通,更谈不上拓展与创新。长时间不见起色,对学习则失去信心,越学越苦、越学越累,越学越差。习惯差。这类学生或意志薄弱,自控力差,下决心容易而落实行动困难,或缺少引导,或缺少强化训练。学习缺乏计划性,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不能科学安排,凡事能拖则拖,当日事不能当日毕,丢三落四,往往在睡觉前或到校后才知道该做的作业还没有做,只好匆忙应付,或垂头丧气,坐等教师追查批评。偏科型差。这类学生并不是全面差,而是讨厌某一门或几门学科,对厌学的学科毫无兴趣,懒得应付,甚至会由讨厌某学科进而迁怒至该学科的任课教师,致使总体成绩差。品质较差。这类学生有着叛逆性格或仇恨情绪,对周边环境和社会有一定的破坏性。他们或自由散漫、或自暴自弃、或玩世不恭、或拒绝合作、或屡犯校纪、或以身试法,大多有制造麻烦惹是生非的记录,根本无心学习。意外变故致差。这类学生或遭遇父母伤亡、离异等家庭变故,或受到自身伤病的意外打击,或远离故土难以适应,身心难以承受,一蹶不振,沉沦致差。其实差生的界定和识别是相对的,不能将差生绝对化。上述列出的差生成因并非人人都兼而有之。一个学生某个方面差,但他的其他方面可能是优秀的,他不大听话,可能他见解独到;他文化落后,可他体格超群;他讨厌书本,可能他动手能力很强……。对优秀的方面适当加以培养和发展,不是没有成材和成功的可能的,所以,要给一部分差生保留终身学习的机会,尊重并保护其兴趣,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也应该是差生工作的的一个重要思路。研究差生的成因和类型,目的不是单纯地把差生分化出来从而放弃他,而是为了增强做好差生工作的针对性。研究“差生”问题的出发点,在于有效地减少“差生”的出现以及切实地转化差生。那么如何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呢?以下是我的点滴看法。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首先要树立相信人人都能成才的差生工作信念。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克服差生的缺点,完善其品格和学识,帮助其走向成才、成功,这是教育的本意和真谛。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相信人人都能成才,才会耐心地去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力;相信人人能成才,才能积极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恰当的方法和途径;相信人人都能成才,才能真正享受工作的快乐,摆脱追求物欲的低级趣味。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重点在于抓常规,做到“勤、细、实”。勤,就是要花大量的时间,多方联络、交流谈心、观察摸底、了解情况、分析研究、制定对策、积极落实、总结经验。要循序渐进地给差生定目标,并跟踪调研其落实情况,随时校正其不良倾向,因势利导。细,就是要了解学生喜怒哀乐、所思所想、能力如何和实际水平的高低、以及在校情况、在家情况、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等等,越细越好。实,就是要密切关注差生的身上是否发生了转差的效果,多实实在在地帮差生解决实际问题,尽量多帮助他们培养一个好习惯,多讲解一遍知识点,多做一次家访,多解决一个生活上的问题……要手把手地教他们,做到一丝不苟,一定要落到实处,而不能仅仅是蜻蜓点水。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关键在于解决好智和德两个方面的关系。把更多精力放到提高差生的文化成绩上,树立其信心,做到以智养德、以智固德,同时以道德规范之、感化之,做到德智并进。实践中,很多学生并不是不想好,而是基础差、习惯差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其信心缺失。不可否认,有些学生的品质本来并不差,就是因为成绩差看不到希望心理屡受挫折而自暴自弃。通过提高其文化素养,能有效地让他们找回平等和尊严,重新融入集体,这样做与传统的德育为先的转差思路相比,好处在于可以置转差于无形之中,差生更乐于接受,转差效果也更好。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要注重多方联系。社会的开放性使得封闭的教育出现了某种危机,不是师道尊严受到挑战,而是没有把教育社会化。共同做好差生转化工作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职责,要做好转差工作,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良好的社会风尚。同时,要将转差教育置于一定社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中,着眼于营造有利于促使人健康发展的社会教育氛围,使转差的目标切实可行,而不是千篇一律地要培养多少尖子生。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要把依法治教与以德治教紧密结合起来。在传统上学生不曾被看作权利的主体,而今,他们已经从单纯的受法律保护的对象,跃升为受到法律尊重的权利主体。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容侵犯、不能用那些粗暴的甚至是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方法转差,要以德服人,春风化雨。同时,教师也应该学会运用法律规范,教育、感化、挽救那些违法乱纪的学生。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最有效的办法是激励。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培养其自尊与自信,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由多犯错到少犯错再到尽量不犯错正是他们转化的真实历程,差生向着好的方向发生的每一点转变,对于他们来说也许都是很辛苦的,都了不起。不能整天只盯着他们身上的缺点,而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多出来的优点。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即便是差生也不例外,差生的每一点进步,教师都要及时发现、及时肯定,并加以鼓励,让差生找到成就感、归属感。根据实际情况让他做班干部是一种激励,指导他担任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发动其多参加班级的公益活动,促进其融合到班集体中,为其成长创造友好轻松的学习环境。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不能“死抓”。“死抓”必然“抓死”,严防死守的结果可能是事与愿违。能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给差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差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差生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差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差生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差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要教育从严,处理从宽,宽严相济。学生犹如一棵棵正在成长的小树,既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又需要修枝除虫的管理,要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从严要求他们、教育他们,培养他们严格遵守行为规范的好习惯。但在处理某些具体问题时又要宽以待人,即使对于那些犯了较严重错误的同学也要处理慎重,不能“一棒打死”,不能动辄定性为品质问题。他们毕竟还青春年少,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都是正常的,要允许他们犯错,更要允许他们改错,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表扬也许效果会好些。如果一味地处分很可能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给他们的心灵笼上阴影,也可能会给他带来终生的遗憾。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都应该受到老师的关注,而差生的内心更渴求老师的爱的滋润。正是如此,我们应该关心差生,爱护差生,力促差生转化,努力实现教育教学达到人尽其才。实践中,敢不敢做差生工作,会不会做差生工作,能不能做好差生工作,这是衡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技巧的重要标准。让爱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是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是直接关系到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问题。如何做好小学生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我省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把成功的教育经验,凝铸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名言,深深地启发了我认识到,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必须让爱温暖后进生的心灵。?一、尊重人格,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后进生主要是指道德品行差或学业成绩较差甚至两者均差的学生,在班里造成不良的影响,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转变的。可是,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常把后进生当成“坏学生”,说是“朽木不可雕”,“顽石不成材”,严重地伤害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小学后进生同一般学生一样,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其受到某种伤害,为了采取保护措施往往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有的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沉闷;有的采取疏远集体,回避教育;甚至有的故意违纪,离校逃学。凡此种种,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爱的温暖而使心灵蒙受创伤,正常成长遭到压抑。因此,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十分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爱心融化后进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班里有个女同学,各科成绩都差,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从对她几次谈话中了解到,她认为自己特别笨,智力不如人,老师、同学会看不起她,上课不敢接触老师的眼光,平时不愿与同学接近,学习上有困难也不问老师、同学。针对她的思想,我提出同她交朋友,对她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她懂得“聪明在于勤奋”的道理,课常上有意对她投送亲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并让她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答对了便进行表扬、鼓励,还安排课余时间耐心地帮她补习基础知识,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她感受到“老师关心帮助我,爱我”的温暖;从而恢复了自尊心,对老师从“戒心”变为“贴心”,从“疏远”变为“亲近”,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人也变得开朗起来,在班里又听到了她和同学玩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二、热情鼓励,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从六岁到十二岁的小学生,是处在儿童向少年过渡的阶段,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后进生不过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沾着污垢的玉石,既有阴暗的消极面,又有潜在的闪光点,他们同优秀生、中等生一样渴望进步,也能成才。作为施教育人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后进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特征,观察发现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作为教育转化他们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事实证明,后进生并不是一无长处、各方面都差的“坏孩子”,更不是智商低下、不可教育的“低能儿”;相反,在一定意义上,“淘气、调皮的孩子聪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对后进生有所“偏爱”:课堂上能够举手发言就加以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品德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让后进生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而千万别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被冷落被“遗忘”的对象,认为“老师只看到我的缺点和短处,看不到我的优点和进步”。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后进生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激发其上进心和积极性,在教育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五多”:多个别谈话;多沟通家长;多表扬鼓励;多正面疏导;多指明方向。在赢得了后进生的信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之后,转化工作就容易多了。有这样一个同学,由于家长缺乏正确的管教,从小养成说谎和偷钱的坏行为,常常受到斥责和打骂,在班上也受到同学的讥笑、歧视而抬不起头,但她却曾主动为班级体打扫课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