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开课《看云识天气》教案(方来友2014.12.22)教学目标1、了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重点体会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和作用。2、培养学生默读并抓关键句、关键词的能力,以及探究、合作的能力。3、激发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体会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的作用。难点:1、学会快速度默读课文,通过抓关键词、关键句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及作用,修辞手法与说明方法的区别。教法学法:品读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天气状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同学们平时是怎么预知天气情况的?很多同学都是依据天气预报了解未来天气状况的。国家气象局发布的天气预报是根据风云二号卫星传回来的云图做出的判断。其实,根据云的状况判断天气我国民间也早已总结了许多谚语,如:“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俗话说:“进门看脸色,出门看天色”,云就是天的“脸色”。那么,如何看云识天气呢?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讲述云和天气关系的课文——《看云识天气》。二、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峰峦.(luán)预兆.(zhào)轻盈.(yíng)崩塌..(bēngtā)弥.漫(mí)一霎.间(shà)2、说明文知识(1)定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向人们介绍事物或事理的文章。(2)分类:①以说明对象为标准可划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②以表达方式为标准可划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3)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可以综合运用。(4)说明方法常见的有八种: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图表、作诠释。几种主要说明方法的作用:打比方: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2-作比较:突出事物的提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分类别:使文章的说明条理清晰。画图表:使内容清晰明了,一目了然。引用:形象地说明光彩和天气的关系,活跃气氛,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作诠释:科学解说事物的特点。三、整体感知1、从题目上看,你读出了什么?明确:题目是由两个动宾词语组成,“看”是“观察”的意思,“识”是“推测”“辨别”的意思,即告诉我们通过观察云的,可以推测出天气的变化。同时给我们说明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2、快速默读课文,分析段落层次。(1)说明文的分类按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四种说明文,那么我们这篇文章是什么样的说明文?明确:事理说明文、文艺说明文。(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1段云的形态2—6段云的光彩7段3.这样分段,体现了什么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4、归纳总结本文主要内容:本文具体生动地介绍了云的形态、变化以及遇上的光彩现象同气象的关系,说明了怎样看云识天气。四、精读课文阅读第1段,回答下面各题。1、第1段采用了什么结构?(总-----分-----总)第1句是第一层,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中间是第二层。2、第一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使本文说明语言生动形象?试举例说明。明确:(1)用比喻具体写“姿态万千”用八个比喻(“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这些内容与“姿态万千”相照应)。描写准确而生动,不仅形象具体,而且有动态特点。——这些都是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啊?(打比方)看云识天气招牌方法意义总分总-3-(2)用对比具体写“变化无常”作者用“有时……美丽”,“有时……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进行对比。——这些都是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啊?(作比较)(3)用词非常准确、生动。例:各种云运动时有不同的特征,有的“飘”在空中,有的整齐地“排列”着,有的“来来去去”,有的满满地“盖”住了天空;写天气变化用“点缀”、“笼罩”;“阳光灿烂”“乌云密布”“大雨倾盆”;用“招牌”作比,也非常准确。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说明文的基础知识、梳理文章的生字词和学习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以及概括文章大意,说明文的语言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它也可以生动形象。六、布置作业:阅读第3段,讨论并制出晴天云彩简表;阅读第4、5段,讨论并制出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阅读第6段,讨论并制出云的光彩简表,并说明作者是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第二课时一、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说明文的一些基础知识,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说明文如何分类?生:……师: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呢?生: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用、作诠释、摹状貌。二、阅读第3段,讨论并制出晴天云彩简表;阅读第4、5段,讨论并制出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阅读第6段,讨论并制出云的光彩简表,并说明作者是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晴天云彩简表名称形态变化位置厚度天气征兆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最高最薄象征晴朗卷积云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很高很薄无雨、雪积云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渐渐消散两千米左右较薄阳光温和高积云像草原上洁白的羊群,成群的扁球状排列两千米左右较薄天晴-4-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名称形状变化过程位置天气征兆卷层云卷云聚集着,仿佛蒙上白色的绸幕,卷云慢慢向前推进高晴转阴高层云卷层云越来越低,越来越厚,像毛玻璃遮着太阳低将下雨雪雨层云高层云变得更低更厚,暗灰色云块布满天空更低雨雪连绵积雨云积云迅速形成高大的云山,乌云密布更低雷雨冰雹云彩识天气简表光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色彩天气征兆晕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里红外紫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华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里紫外红华环小到大晴华环大到小阴雨虹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彩色圆弧东虹轰隆西虹雨霞出现在早、晚,太阳照红云层云层变红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三、再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讨论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明确:(1)、分类别。各种云的描写;光彩有晕、华、虹、霞。(2)、打比方。如:“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统纱”形象地说明了卷云的轻盈和洁白;“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积云的形态特征;“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比喻积云的形态特征。(3)、摹状貌。如:“阳光透过云层……依然很清晰”,写出了卷云的“薄”;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等词语写由积云发展到“积雨云”;“云底变黑”。“云峰模糊”、“云山崩塌”、“乌云弥漫”等词语描写了积雨云的发展变化。(4)、作诠释。如“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做积云。(5)、引用。如:“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引用民间谚语来说明物象的道理。2、如何使说明语言生动、形象?试从课文中找出例句并加以分析。明确:(1)运用贴切的比喻:“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说明卷云的轻盈和洁白;-5-“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积云的形态特征;“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比喻积云的形态特征;写卷云聚集成卷层云时用“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作比喻。(2)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卷层云变成高层云时,用“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写高层云变成雨层云时,用“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3)用描写的语句:“阳光透过云层……依然很清晰”,写出了“卷云”的“薄”;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等词语写由积云到积雨云;“云底变黑”、“云峰模糊”、“云山崩溃”、“乌云弥漫”描绘“积雨云”的发展变化。(4)用词准确:写“积云”变化为“积雨云”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时间的词,找出来,说说它们的作用。迅速、不一会、顷刻、马上……说明变化速度之快,用词又不雷同。四、课堂小结本文具体生动地介绍了云的形态、变化以及遇上的光彩现象同气象的关系,说明了怎样看云识天气。本文层次清楚,有纲有目。这篇课文紧扣题目进行说明,层次十分清晰。首先说明看云可以识别天气。因为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怎样看云识天气。这是全文的重点,写得详细、缜密。在说明中,从现象入手,进而触及事物的本质: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就是本质。云的种类很多,但说明层次不乱。语言准确、生动。本文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把云写得生动形象。说明文的语言最基本的特点是准确。文章在结尾指出“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有一定限度”,与此同时,又指出“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科学的天气预报”。这两句话就严密地照应到前文多处使用的“往往”“常常”“有时”“一般”“可能”等一类包含许多可能性同时又包含了一些不确定性的用语,把“看云识天气”的事理作了限制,起到了准确表达的作用。五、布置作业1、“基础训练”四、五题;2、搜集、识记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并学以致用,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六、板书设计一、看云可以识天气:云就是天气的“招牌”总薄云: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形态:分二、怎样看云识天气:厚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光彩:晕、华、虹、霞三、学看云、识天气、预报天气、服务工农业生产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