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文基础知识2公文基础知识提纲一、公文认识二、公文概述1、公文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2、语言表达:8个要素3、写作技法:12个要素4、写作程序:5个要素5、修辞:6个辞格要素6、形成公文的五大要素3公文认识一、误区1、公文没什么用,说明白算了,多此一举。2、似是而非谁都会,不用学。3、文学要求与格式规范太多,劳神费力影响工作。二、常见错误①格式错误。②主题不明确。③语言不规范如口语化。④结构不合理。三、写作与公文1、文学写作①小说、散文、杂文、诗歌、报告文学、书信等。②主动性强,依靠创作灵感。2、上学阶段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毕业论文、申论。②限制性强,要符合评分标准和要求。3、公文(工作期间)①受命性强4②申明一个主张③是实施管理的需要四、一般困难1、不知道写什么。2、材料堆砌,无所适从。3、叙述式论述困难。4、不掌握要领。五、公文依据及范围分类1、现行公文(也称通用公文或法定公文)依据①《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规定的14个文种。②《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的13个文种。2、非规范性公文:简报、计划、总结、讲话等。属于其他常用应用文即非法定公文。3、专用公文即在一定的业务范围内,按照特殊需要而专门使用的公文,包括外交公文、司法公文、军事公文等。5公文概述一、政务与公文行政管理包括政务管理和事务管理。政务管理包括文件制发、印鉴管理、文字综合、内部协调、组织会议、制定计划、总结工作、督办工作、催办工作、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制发公文是政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二、公文概念公文即公务文书的简称。即党和国家机关、企业单位在表达意志、传递政令、处理各种公务时使用的书面文字工具。公文办理公务,就是以文字的形式实施管理。广义公文:包括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大致30余种。狭义公文:1951年9月(1955年党政公文分开,有各自文种,以示区别)、1981年2月、1994年1月、2000年8月,共4次制定公文处理有关规定。第一次:1951年9月,制定《公文处理暂行办法》,七类12种,包括报告、命令、令、批复、通报、通知、公告、签报、指示、布告、公函、便函。第二次:1981年2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的暂行6办法》,十类15种,包括命令(令)、指令、决定、决议、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指示、布告。第三次:1994年1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的暂行办法》,十二类13种,包括命令(令)、议案、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批示。(注:批示替换成意见即成为第四次制定办法中的13种文种)第四次:2000年8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十三类13种。三、现行公文(也称通用公文或法定公文)处理有关规定按照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国发[2000]23号文件《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共13类13种。包括:1、上行文:议案、请示、报告2、下行文:决定、通知、通报、会议纪要、意见、批复3、平行文:函4、公布性文种:命令、公告、通告四、掌握公文写作方法1、勤学习2、多思考3、厚积累74、苦笔耕【观察】以下语句有什么不同:1、母亲、妈妈、妈、娘。2、死、亡、故、牺牲、逝世、断气、归西。3、打我的弟弟。4、阅、审阅、审定。5、集中于个人手中,沉淀于个人手中。6、打造人才施展才能的平台。7、建立安全防卫的“防火墙”。8、通过在国内和海外两地上市,助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五、通用公文(即法定公文)特点①内容的实用性:即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或传达指导精神,用于指导工作。②行文的程式性:都具有一般惯用的、共同的行文程式,形成相对稳定的书面版式、结构样式和某些固定的用语。③应用的广泛性:无论中央、地方、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都普遍地使用公文。六、公文语言1、要求:庄重、准确、朴实、精炼、严谨、规范,常用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82、表达方式:议论、说明、叙述。七、语言表达1、时间:①完整年月日。②避免今年、明天、本月、上月。③杜绝上月以前,去年以后。④年份使用公历,完整年月日。2、空间:①国外冠以国别。②国内标明省市。③慎用这里、那里。3、姓名:①全称。②多种职务只列与文件有关的。③多人名称按职务高低或姓氏笔画排列。4、数量:①应使用确数。②增加用倍数或百分数,减少只用分数。③增加、提高、增长、上升、扩大、减少、降低后用“到、至、为”与“了”的区别。④若用“以上”、“以下”要明确标明基数,如“十四岁以下(含14岁)”。9⑤注意“两”使用,没有零头只用“二”,如“十二”。有零头可用“两”,如“两万五千里”。⑥度量衡要用法定计量单位。不用石、斗等。⑦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表示,只有特殊情况用汉字。5、范围:①全部表示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否则只能用部分概念。②表示部分应准确。③同时出现全部和部分,如“全体大部分参加了劳动”。④前后范围一致,如“全体职工大多数是三年前进入本厂的”。6、程度:选用副词、代词等,如“很、极、太、更、极其、非常、尤其、十分、过于、特别、比较”和“这么、怎么、怎样、那样、如此”等,修饰、限制、补充要客观。减少或杜绝随意性,之间有差异,不要避重就轻和避轻就重。7、语句要求:①明确,完整,无歧义。如不都、全不。②句子或成分搭配得当。③句子成分完整,主语省略,联系上下文,主语转换。④符合逻辑,避免前后矛盾。8、语序:①按轻重、主次、强弱划分,如大小、高低、轻重、多10少等顺序,表达一组概念。②表达动作连续及行为活动,要按时间顺序。③表达认识过程,通常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八、公文写作特点1、受命性2、实用性3、时限性4、由法定作者制发,代人发言5、定向性九、公文写作过程(一)准备阶段1、明确公文发文意图、目的、主旨。2、明确公文写作的主要内容。3、明确公文写作的主要框架。4、明确公文的阅读对象(主送机关)。5、明确公文文种和发文机关名义。6、收集公文写作素材和材料。(二)拟写公文写作提纲1、明确主线,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公文标题:发文机关+事由+文种3、安排各层次的主要内容和表达顺序,层次、段、段落区别。4、安排层次、段落间的衔接与转换、过渡与照应。5、安排好公文的开头与结尾。①开头:根据式、目的式、原因式、引文式、时间式11②结尾:总括式、展望式、警告式、指令式、要求式(三)拟写公文初稿,填写文字材料1、注意文字庄重、准确、精炼、规范。如应、不应,得、不得,可以,不许,宜、不宜。2、正确选用模糊语言。如长期、短期内,目前,这几年,全年,巨大,强大,大胆,重大,显著,初步,严重,根本上,进一步,全面,许多,较高,一些,种种,继续,不断等等。3、语段间连接:如并列,递进,转折,选择,解释,条件,因果,目的,总分。4、上下行文语气,语势即格调或俗称调子5、注意语感,公文特征,语感节奏感,上下一致,松紧一致,像乐感。(四)修改、征求意见和审核。十、修辞(一)概念:公文修辞就是在公文写作中,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语言形式表现所要表达的内容,以提高表达效果。(二)文学修辞与公文修辞①文学修辞语言,通过表达语言手段来增强所要表达内容的具体性,生动性,形象性,采用的是积极修辞。积极修辞写作的目的:更形象、更生动、更具体。12②公文语言要求规范严谨,明确通顺,采用的是消极修辞,但讲话、总结、简报等也常采用积极修辞。消极修辞写作的目的:更准确、更精练、更规范。(三)特点①注意消极修辞,注意词语与词语间的选择、调配、推敲,在平淡中见功夫,存在气氛中,如怀旧、感伤、奔放、热烈等。②辞格选择,如排比、对偶等,慎用夸张。(四)主要修辞1、比喻①概念:是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较形象、具体、容易理解的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即打比方。②例子A、《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是1948年12月21日,毛泽东为中央军事委员会起草的给林彪、罗荣桓等的电报。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三个有决定意义的最大战役的最后一个。这个战役歼灭和改编了五十二万多国民党军,解放了北平、天津、张家口等重要城市,基本上结束了解放华北的战争,《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中“敌人对于我军的积极性总是估计不足的,对于自己力量总是估计过高,虽然他们同时又是惊弓之鸟。”文中用“惊弓之鸟”形容惊恐万状的平津13守敌。B、1999年12月14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中“当前高等学校后勤服务模式落后、后勤社会化改革滞后、后勤负担沉重的状况,已经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C、毛泽东1930年1月5日写给当时井冈山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的回信(井冈山市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当时城市暴动失败,大革命失败,革命转入低潮),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文中“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2、排比①概念:是利用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一些句子或词组排列起来,表达意义密切,表达内容相应,借以增强语势。②举例A、2006年3月7日《黑龙江日报》社论《黑龙江大有希望》中“黑龙江大有希望,是因为我们有难得的机遇;黑龙江大有希望,是因为我们有坚强的基础;黑龙江大有希望,是因为我们有独特的发展优势;黑龙江大有希望,是因为我们有更快更好的强烈愿望。”B、毛泽东1939年1月21日《纪念白求恩》(赞扬国际14主义、爱国主义精神)中“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C、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1940年2月15日(在抗战时期,强调民族精神)。文中“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3、借代①概念:利用事物的相关性,用与本体密切相关,能显示其特征的事物来代替本体的一种修辞方法。②举例:A、“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B、1943年3月13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所作结论的一部分整理为《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文中“划清两种界限,首先是革命还是反革命?是延安还是西安?有些人不懂得划清这种界限。”(当时立场不坚定)C、1948年9月8日,毛泽东在参加张思德牺牲的追悼会上发表重要演讲《为人民服务》:“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D、1978年《人民日报》社论(论述实现经济建设转型):“向科学现代化进军中,我们多么需要奔腾驰骋的‘千里15马’,多么需要无产阶级的‘伯乐’啊!”4、设问①概念: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再自己回答这个问题,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的一种辞格。设问句是为了加强语势,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读者的思考,加深读者对所提问题的理解。②举例:A、“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人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1963年5月毛泽东修改《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时增加的一段话,1964年6月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文中针对当时领导之中脱离实际的现象)B、《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毛泽东指出(江西瑞金诞生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全新的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4年1月27日,时任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毛泽东在代表大会上的讲话):“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C、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16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5、对偶①概念:即利用语句形式上的对称关系,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密切相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