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建设学校课程建设三特性1.建设目的:具有课程指向的校本性。2.建设内容:具有文化内容的整合性。3.建设主体:具有教师参与的主体性。1.有效实施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2.合理开发校本课程。3.科学构建适切本校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学校课程建设三指向目录三、学理指向的学校课程现状二、规划指向的学校课程实践一、落地指向的学校课程开发基本模型课程目标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实施课程设置课程价值课程开发需要回答的问题成熟完善的课程的标志:一定是一个可操作的课程一定是一个可复制的课程一定是一个可迁移的课程不能让操作者去猜让想学的人可以做让有同感的人能创造1.1凸显技术应用的课程研发黑龙江九年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技术课程开发范例解读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案例案例案例案例课程体量三年每周1课时修习标准必修课程开设时间7—9年级1.教什么,学什么2.在哪教,在哪学3.谁来教,谁来学4.教学可使用时间课程性质地方课程内容体系课程目标1增强学生的技术意识,提高技术素养,形成初步的技术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管理技术使用技术选择技术理解技术学科素养目标理解技术是基础,逐级发展。管理技术是未来发展的追求,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做具体规定,属于奠定基础阶段。课程定位2在三级课程设置中,国家课程重点在学术课程,技术课程相对薄弱,应该在地方课程中给予强化,以必修课程方式出现。国家课程中综合课程、实践课程、创新课程份额相对薄弱,应该通过地方课程给予补充。地方课程中的技术课程应该跳出注重具体技能、技艺狭义的技术教育概念,从打基础的角度、从技术通识上进行课程建构。课程规划3小学1-2年级小学3-6年级初中7-9年级高中1-3年级以认识、使用简单工具为主的课程学习以技术实践为主的课程学习以技术知识和技术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习以技术设计为主的课程学习国家课程K12年技术教育橄榄型课程设计课程内容4技术领域医疗保健技术农业技术交通运输技术传媒技术建筑与制造技术能源与动力技术技术通识技术的一般概念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技术的特性技术与社会具体内容架构七年级上七年级下内容特点全面性教育性综合性基础性发展性通用性时代性实践性课程内容4课程资源5现实生活中各类可用资源文本类资源技术实验室等实践类资源技术教育基地普教基地普职结合基地技术实验室或技术专用教室学校内独立设置的功能性技术教室技术工具设备可以在普通教室使用课程实施6从教师“讲”或学生“动”的角度划分,将技术课程教学分为两类:1.以讲授为基本特征的教学。2.以活动为基本特征的教学。在两类教学类型中,以活动为基本特征的教学占多数。具体模式技术试验群体讨论产品制作产品设计角色扮演以活动为主的教学路径内容评价项目知道/理解操作/制作解决/创造关于技术的特性关于设计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技术领域现代技术领域课程评价7认识课程架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改进课程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起点新起点优秀的课程不能没有评价环节技术课程技术课程技术课程物理课程化学课程生物课程历史课程地理课程政治课程美术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技术与人文技术与科学技术与设计技术素养培养课程群课程群落7有效的课程一定是组合的,群组的,非孤立的一是三级课程政策需要落实。二是农村教育改革需要迁移。三是侧重具体技术技能培养的做法遭遇挑战。四是国际经验引发思考。五是技术科学的功能值得再思考。事情缘起努力选择综合课程特别强调实践课程借助互补提质增效1.2凸显功能互补的课程研发与分科课程形成呼应与学术课程形成互补在共同理念下提升课程价值案例案例黑龙江九年义务教育地方课程黑龙江人文与社会该成果获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乡土历史乡土地理乡土生物乡土政治四个平台1、作为促进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的纽带,使之成为促进知识理解应用建构的平台。2、作为促进学生提高综合收集和处理信息、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交流与合作等能力的重要途径,使之成为能力素质迁移发展的平台。3、作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措施,使之成为个性潜能发展的平台。4、作为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使之成为人文素养提升的平台。知识理解应用建构能力素质迁移发展个性潜能发展人文素养提升能情知架构新的“知”“能”“情”跨学科概念学科概念主题事实事实事实经得起考验的个人观点关于“知”的结构学科技能低层次技能复合型技能关于“能”的结构为关于“为”的结构1-2年级3-6年级7-9年级线索2:亲近社会关注社会融入社会发展社会线索1:感受龙江认识龙江热爱龙江贡献龙江课程主轴:我与黑龙江三个时段组织教材初中三个时段课程内容组织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主题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未来角度民族人口生活组织土地水矿产动植物冰雪知识社会知识自然知识文化知识方法掌握对此类社会问题的认识方法学习和体会认识社会问题的方法掌握此类与自然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认识方法,进一步学习和体会认识社会问题的方法社会问题认识方法能力形成综合认识分析社会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一定程度的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应用性思维训练,提高相应的思维能力。提高综合认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进行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应用性思维训练,进一步提高相应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综合认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深入进行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应用性思维训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持续的提高。情感增强对家乡的情感。更为关心家乡的发展,初步形成志愿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情感。进一步树立为家乡添光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为发展龙江、建设祖国贡献力量意志和愿望。课程内容结构主题情境问题活动认识课程实施与教材编写路径学习起点学习主题学习目标提出教学实施中主题概念不变条件下课程资源可以自由置换理念、教学场所努力向校外延展理念、单位内容在突出当地优势资源条件下与校本课程结合深入学习理念等。为省情教育地方课程功能实现和三级课程统筹实施探索了有效路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传授性课程研究性课程学科课程经验课程互补的课程组对1.3凸显资源功效的课程研发好的资源不等于好的课程好的课程离不开好的资源资源并无好坏关键在定位案例案例XXXX初中校本课程小小实验家生活资源1、指纹检测2、红糖变冰糖3、浓硫酸特性4、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5、水火相容6、验证质量守恒定律7、制氢气8、巧除生活污渍9、酸碱指示剂的制作和应用10、蛋白质的特性11、制作豆腐12、氢气喷泉13、自制灭火器14、滴水生火15、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小小实验家开课年级:初三年级课程内容、特色简介:一、设计依据二、总体思路三、活动宗旨1、训练化学实验技巧2、培养对化学实验的兴趣3、提高观察力及思考力4、课堂理论的实践5、培养合作精神6、培养表达能力7、提高组织能力四.预期目标五.实施策略:六.教学内容4.组织形式和活动形式(1)组织形式:①群众性活动。②小组活动(2)活动方式七.评价检测:分为理论考核和实验操作考核。面向现实生活开发资源实现教材与生活对接文化资源综合性电影校本课第1课时:世界电影史掠影第2课时:世界知名电影节简介第3—5课时:欣赏《音乐之声》第6—8课时:欣赏《简爱》第9—10课时:欣赏《美丽人生》第11—13课时:欣赏《阿甘正传》第14—15课时:欣赏《海上钢琴师》案例案例XXXX学校校本课程名人传主题电影课专题性电影校本课立体性电影校本课案例案例北京十二中钱学森学校文化资源航天概论钱学森传创客空间小卫星研制太空模拟训练卫星发射实地体验……科技课程这些学校第一紧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特色学校北京六十五中学北京21世纪国际学校团结湖小学东高地小学基于理念的课程构建上海第十中学课程观念与课程构建教育局通知从下周开始,每周三定为学生特色活动日,学校不安排其它课程。请各校根据要求调整课程计划,并上报。学校A:重新排课表。将原来的五天课程安排到四天完成。学校B:借机纳入。把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纳入学校的课程计划,以课程的标准管理。学校C:重新规划课程。对学校的课程设置等进行重新研究,尤其是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予以集中攻坚,提交了凸显学校特色的课程计划。纵向•层级视阈横向•结构视阈度向•达成视阈学校课程规划有三个“向度”学校课程2.1整体视阈的课程规划科学合理的课程规划的标志:必然从整体上进行审视运用一个尺度进行衡量在一个思想基点上架构学校拥有的课程权限全部的课程权力部分的课程权力教育部“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订国家课程标准,积极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本省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报教育部备案并组织实施。”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三级管理之课程权限和责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确定门类规定课时制订标准组织实施确定门类规定课时制订标准组织实施确定门类规定课时制订标准组织实施教育部√√√教育厅√√√中小学校√√√√√√宏观课程微观课程宏观课程主要关注学校层级的问题微观课程主要关注课堂层级的问题学校课程理解认同执行创生学校课程层级规划开发实施评估谢家湾小学的小梅花课程北京十一学校的课程改革4300个学生的校园里面现在已经有4300张课表通过学生选择200多个学科课程、30多个分科课程、还有70多个考察课程,形成了2062个教学班。学校的教学体系我们按照四个纬度构架:1.按难度划分的理科课程2.按类型开设文科课程和技术体育课程3,整合性的综合课程,包括我们把音乐、舞蹈、美术整合起来形成戏剧课等等。4.一对一的特学课程,有的学生要四个月参加国家比赛,他这四个月时间回来怎么办,就是这种一对一的课程。统整的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学校课程盐城龙岗中学情感教育课程体系3.学科课程:三问四环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高效教学模式2.活动课程:主题活动,体艺活动,阅读活动,社团活动1.环境课程:校园文化,课程基地必修选择必修选修新课程结构统整的课程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国家选修课程校本课程普通高中课程建设不能就课程建设课程,而应在“教育、课程、教学、评价”的教育学框架内进行综合设计。——李渊洲普通高中课程建设的教育学设想1.定义自己的教育,让普通高中课程建设植入“灵魂”(魂——核心)2.建构自己的课程,让普通高中课程建设拥有“特色”(魄——载体)3.创新自己的教学,让普通高中课程建设“落地生根”(育——生长)4.优化自己的评价,让普通高中课程建设“开花结果”(琢——成熟)——《普通高中课程建设的教育学设想》2.2均衡视阈的课程规划一个成熟完善的课程规划的特征:首先是结构上不缺项(有或无)其次是类别上能互补(均衡否)再次是运行上很顺畅(通或堵)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传授性课程研究性课程学科课程经验课程互补的课程组对研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基础型课程功能角度的课程类别校本课程结构上海曹阳中学环境素养培育为载体的育人体系第一层为环境素养培育理念第二层为特色课程目标第三层为课程目标内容的关键词第四层为关键性实施方式第五层为三个特色课程群第六层为实践体验类课程群第七层为绿色文化隐性课程高度统整凸显环境素养培育的课程体系环境素养培育特色课程分类设计:3+13+1特色课程实践体验类课程群将“三加一”特色课程群,设置为A、B、C、D四个梯度。A层为全校普及型必修课程——知识普及B层为兴趣拓展课程——活动体验C层为特长提升课程——技能强化D层为自主创新课程——创新探究在确保课程惠及全体学生的同时,给予高兴趣度的学生更为广阔的发展时空,从而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需求。从兴趣培养到高阶思维训练,分层递进地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2.3补弱视阈的课程规划凸显素养的课程规划的特征一定是以素养为核心进行规划的每种课程都具有突出的素养指向每种素养都有相应的课程做支撑全面发展的学生的素养特征依托现有课程,不能或不能更好被落实的素养,就是学校课程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