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第3单元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研究预设教案(王友香)链接补充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用心灵去倾听》口语交际习作3回顾拓展三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3.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4.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5、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6、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7.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8.读背并积累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2.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3.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4、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教学时间:12-15课时2研究预设教案(王友香)链接补充9穷人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那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里的描写,描写人物品质的写法。二、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2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三、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资料、课件、生字卡片。四、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解题1.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2.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开火车朗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3研究预设教案(王友香)链接补充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第二段(3-11自然段):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第三段(12-27自然段):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穷人(物质上的贫穷)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课件出示: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__________;孩子们没有___________;吃的是___________,菜___________鱼。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___________!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__________垂下来。母亲的临死的时候,拿__________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__________包住他们的小脚。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四、作业:1、抄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出示课题,回顾复习1.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师:《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二、理解:“穷”人(精神上的富有)2.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你认为他们穷吗?3.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善良、爱帮助人、勤劳、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有同情心、淳朴……)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虽然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他们不是穷人!4研究预设教案(王友香)链接补充4.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5.请找出描写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句子,用──勾出来。三、细读重点句,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并感情朗读1.交流描写环境的句子:课件出示:(1)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读了描写环境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桑娜虽贫穷但很勤劳)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那就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2)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西蒙的贫穷艰难使她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但她尽到了母亲的职责。)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1)桑娜沉思……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2)她忐忑不安地想:……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这里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读了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个矛盾的心理过程通过读展示出来呢?抽生读。(3)“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不仅桑娜有高尚的品质,文中还有谁有?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体会渔夫高尚品质。(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2)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读了人物对话的句子,我们被桑娜和她丈夫的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所感动。自己都过得不容易,还要领养别人家的孩子,这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实在让人感动。)(3)同桌分角色读。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第一次,当丈夫走进屋时,本来焦急盼着丈夫归来的桑娜,现在却不敢抬起眼睛5研究预设教案(王友香)链接补充看他;当丈夫询问她在家的情况时,她脸色发白,说话断断续续,丈夫平安归来,该有多少话要说呀,而现在却变得沉默,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谈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沉默是带着试探意图,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4)课件出示:“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个熬字说明什么?(他为了抚养邻居家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劳动。他与妻子同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4.小结: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文学功底。三、小结全文、续写课文1.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2.学生续写。3、学生交流续写,评价作品。四、推荐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余时间多多拜读他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板书:穷人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6研究预设教案(王友香)链接补充10*、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教学重难点: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2、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事例。教学课时:1课时一、导入1、直接导入。2、质疑:本文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是谁说的?为什么要说?二、精读指导。自学课文:(1)本篇课文写了几个人?主要是谁?(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3)画出你最感动的句子,再读一读。2、分组交流。3、班级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1)他先是一楞,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为什么先是一楞,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2)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3)“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为什么急了?)(4)“对不起,我这样做可能伤害了你。”他拍着我的肩头,轻声说道:“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马,其实,没事的,你继续看书吧。”(这句话道出了摊主“撒谎”的原因,是不想伤害我,是希望我能继续看书,多么感人的谎话1读时要表现摊主十分诚恳的语气。)4、指导朗读。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身边有这样感人的事迹吗?2、续写一个片段7研究预设教案(王友香)链接补充“我”推开了木板房的门,真相终于大白。“我”站在那一堆枯黄的马草前,脑海中也许会浮现出一幕幕往事;耳畔也许还会回响着守摊的残疾青年说过的每一句话;也许……“我”在这一刻都会想些什么呢?请发挥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吧。四、作业:搜集这样的事例,讲给同学听。板书设计:10、别饿坏了那匹马残疾青年热心善良我爱读书诚实有志气11、唯一的听众教学目标:1.学会六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读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教学重点:“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播放《月光奏鸣曲》。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这首小提琴曲美吗?大家听得多认真、多投入呀!你们,就是这首曲子的──听众(板书)可是,曲子好听琴难拉。有一位小提琴的爱好者,刚开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当作是锯桌腿的声音,他感到十分沮丧和灰心,但是后来,他成功了,这都是得益于他的那位──唯一的听众。板书:唯一的(理解词语)8研究预设教案(王友香)链接补充2.齐读课题,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问什么?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老师把大家的问题归纳一下,不外乎这两个:“唯一的听众”是指谁?“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二、初读课文1.那么,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好好地读读课文)。2.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想想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现在这两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1)“唯一的听众”是指谁?相机板书:老妇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交流:()的老妇人(2)“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三、引导学生回忆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1.我们怎学习写人的文章?2.学生默读,画批人物的言、行、神。(主要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次要人物:心理描写.)四、作业:1、读一读句子2、抄写生字词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