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第4单元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课题:14卖火柴的小女孩学情分析:教学内容: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火焰、暖烘烘、闪烁、灵魂”等词语。2.理解重点句。(l)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2)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理解词句,领悟课文中心的能力。2.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德育渗透点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四)美育渗透点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线索。教师指导活动学生学习活动批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板书课题,并解题。2、教师设问:大家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吗?3、学生老师共同简介作者的资料:二、初读课文,听录音,引导学生自学。出示自学提示:1、划出生字词,写出小节序号;2、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和不懂之处。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三、检查预习情况。投影出示:考考你1、写出正确的读音。(1)小女孩的一只()拖鞋也没有了,只()好赤着脚。读课题交流作者的资料安徒生:这篇童话是19世纪丹麦伟大童话作家安徒生的著名作品之一。他一生共写了167篇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于1845年,当时丹麦已经沦为英国的附庸。丹麦人民在本国统治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剥削下,境况十分悲惨,文章反映2(2)、她忘不了()今天是大年夜,而她却为了生计不得()不上街卖火柴挣()钱。2、区别组词。梗()蹒()跚()蜷()焰()便()瞒()栅()倦()掐()橱()烁()魂()烘()填()厨()砾()魄()哄()镇()3、课文讲了(谁)(什么时候)(怎样)(在何处)的事。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的顺序写的。2、指导分段,概括段意。(课文按照小女孩卖火柴、擦火柴取暖、冻死可以分为三大段。)第一段(1——4自然段):讲述在下雪的除夕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仍然在大街上情景。第二段(5——11自然段):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她所看到的幻景。第三段(12、13自然段):讲述小女孩冻死在大街上。五、学习第一段。1、指名朗读课文。2、出示自学提示:(1)朗读课文。(2)你读懂了什么?(3)还有什么问题?3、分析句子。(1)她从家里出来时,……穿的。A、大雪天穿大拖鞋顶用吗?B、这双拖鞋是谁的?C、她自己有没有鞋?(2)“这一整天,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这个句子说明了()。(3)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不过她没注意到这些。(4)他们头上只有房顶,……风还是可以灌进来。4、教师小结:小女孩过着穷苦悲惨的生活:大年夜有家难归,光头赤脚在雪地里走,卖了整整一天的火柴,却没有得到一分钱,更不敢回家,还怕遭到爸爸的毒打,家里和街上一样冷。了丹麦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表现了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受到丹麦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喜爱。初读课文,根据提示自学独立完成作业默读课文,思考分段,概括段意朗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同桌交流汇报板书设计3作业设计课后反思课题:14、卖火柴的小女孩学情分析:教学内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女孩悲惨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教师指导活动学生学习活动批注教学过程:一、精读课文第二段,感受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2、思考: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要接连不断地擦燃火柴?二、学习第一次幻景。1、请一个学生朗读这一部分。这一小节作者是怎样写的?2、再度思考:小姑娘眼前的现实是什么?她渴望得到什么?眼前出现什么幻景?结果怎样?3、教师小结:她向往温暖,但是小姑娘却生活在寒冷的现实中。这种强烈的对比中,更加凸现了小女孩的不幸。三、学生自学二、三、四次幻景。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注重朗读的训练。)四、学习课文第三段。1、自由朗读,引导学生质疑。2、学生质疑:默读课文思考现实、渴望、幻景、结果四个部分。学生讨论汇报。学生自学二、三、四次幻景。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自由朗读,质疑(1)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为什么作者写到43、分析重点句,加以理解。句子(1):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句子(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五、进行朗读训练小女孩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2)为什么说小女孩和奶奶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3)小女孩只是在幻景中看到了她渴望得到的一切,现实生活是残酷无情的,课文中却说“她曾经多么幸福”?学生自学讨论,进行解疑。体会:这只是小女孩的幻想和愿望。只有真正推翻了人剥削人的社会,小女孩和像她一样的穷人,才有可能过上没有寒冷、饥饿、痛苦的生活。小女孩就是怀着这样的一种美好的幻想,被寒冷、饥饿和痛苦折磨死了。体会:这句话中,两个“曾经”表明小女孩是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死去的。而这样美好的愿望又是谁也不知道的。说明谁也不关心她。这些愿望与谁也不知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小女孩悲惨的命运。进行朗读板书设计14卖火柴的小女孩痛苦的生活美好的幻想冻僵暖和——铜火炉饥饿食物——烤鹅痛苦欢乐——圣诞树孤单爱抚——奶奶作业设计5课后反思课题:15、凡卡学情分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学习生字、新词。3、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教学重点、难点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教师指导活动学生学习活动批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翻译小说——《凡卡》。小说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契诃夫从小就熟悉学徒生活,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写得真实感人。他写了很多极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和旧俄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他的作品曾经受到列宁的赞赏。今天学习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旧俄沙皇统治时期人民的悲惨生活。二、自学课文。1.自学生字、新词。(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齐读课题自学生字、新词6(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三、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一个亲人,就是他的爷爷。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这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夜临睡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凡卡写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信里主要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四、给课文分段。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五、作业。思考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分小组讨论思考题(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第1段:从开头到“把那张纸铺在讲台上”。第2段:从“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玛卡里奇”。第3段:从“他很满意”到课文结束。)1.抄写词语。2.仔细阅读课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写了哪些内容。板书设计作业设计7课后反思:课题:15、凡卡学情分析教学内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2、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3、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2、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教师指导活动学生学习活动批注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二、学习第2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2.找出第2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画在书上。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凡卡在莫斯科的学徒生活很悲惨,他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写了很多话,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里,回到爷爷身边。)(第3、8、10、11、12、15这六个自然段是凡卡写的信的内容。)(①只有一个亲人;②告诉爷爷自己在学徒中受尽折磨;③求爷爷把他带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穷人的;⑤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82.导读4、5、6自然段。(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2)想一想,当凡卡写到“只有一个亲人了”时,想到些什么?(3)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6)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7)说说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美?(8)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小结: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的。从这两段插叙中,反映出凡卡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情。3.导读13、14自然段。(1)凡卡写到请爷爷“摘一颗金胡桃”时,又插叙了什么?(2)凡卡回忆起砍圣诞树这件事时,心情怎样?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3)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凡卡这种快乐的心情?(4)带着快乐的感情朗读13、14自然段。4.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四、小结: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农村,真像凡卡想象中那样美好吗?不是的,那也是劳动人民的火坑,从爷爷挨冻、守夜、砍树等足以说明爷爷的生活是困苦的。只是因为凡卡在乡下与亲人在一起,得到爷爷的爱护,才产生农村生活比学去。)学生叙述(第4、5、6、13、14自然段是凡卡在写信过程中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是文章的插叙部分。)(学生先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插叙凡卡回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用思念亲人的心情来朗读(家乡节前美丽的夜景。)(是“美”的。)宁静、优美、柔和、蓝蓝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个林子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之中。(用赞美的心情来朗读。)再读(“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这件事。(心情是快乐的。可以用“乐”字概括。)(“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9徒生活好一点的想法。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乐一会儿……)(凡卡这种快乐,是“苦中有乐”,朗读时要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起到对比作用,凡卡想到在农村的“乐”,更衬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迫切心情。)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课题:16、鲁滨逊漂流记学情分析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3、引导学生学习鲁滨孙面对困难,自强图存的精神,学会自立,学会竞争,学会生存。三、教学重点:1、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2、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教师指导活动学生学习活动批注10一、启发谈话,情景导入:1、导入:a)当突发事件把你抛入险恶的环境,你能否战胜困难,生存下去?b)要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在严酷的环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