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当灾害降临的时候说课稿教版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用心爱心专心1(人教新课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第二单元为了美好的生存环境第三课当灾害降临的时候设计理念《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学科,渗透各门学科知识,同时还包括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窗口,也是培养实践能力的窗口。现代社会呼唤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社会课应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基于以上对《品德与社会》课的理解和课题研究中的探索,我设计了《当灾害降临的时候》这节课。说教材《当灾害降临的时候》这节课是《品德与社会》学科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中的第三小节。我把本课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无情的灾害——地震;第二课时:其它自然灾害;第三课时:感受亲情。我所介绍的是本课中的第一课时:无情的灾害——地震。1.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查找资料,认识地震灾害的危害性。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平等交流,观看影像资料,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掌握自救互救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灾害中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的精神,启迪学生面对自然灾害进行理性思考,树立战胜自然灾害改造地球的理想。2.活动重点:(1)培养和提高学生小组合作,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2)认识自然灾害,了解地震给人类及社会带来的危害性。3.活动难点:掌握地震时自救互救的方法,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精神,启迪学生以灾害的理性思考。说教法:(1)以情境导入,激起学生谈话的兴趣。《5.12大地震》是同学们所经历过的和了解过的事件,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脑海中收集以往的生活经验,消除了学生的陌生感,又让学生明白领悟到灾害的不可抗拒性。用心爱心专心2(2)通过学生的观察、搜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了解到地震是重大自然灾害之一。(3)借助音像手段,把死知识变活,增强学习内容的感染力,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去感受。(4)模拟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灾难,并掌握逃生的技巧。(5)通过展示图片,用多媒体课件构筑丰富多彩的课件资源,帮助学生丰富视野,拉近距离,升华感情。说学法《品德与社会》课是“学”的课程不是“教”的课程,应立足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为此在本课中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以下方法学习:1.搜集整理资料,了解灾害的形式,进而深入思考产生感悟。2.体验、交流、讨论、演示法,加深对灾难的理解,认识到灾害的不可抗拒性。3.在老师创设情境下进行实践、演练,增强学生自悟能力。巧设活动环节,在学生的交流中,激发情感,指导行为,达到导行目的。本节课针对以上的研究内容,我设计了: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认识灾害,加深感悟;模拟演练,学会自救;谈话导行,情感升华四个环节,并结合课题相应的阐述具体实施的过程。1.以情境导入,激发兴趣通过出示5.12、汶川这一组语言符号,让学生收集已往的知识经验,发现了解后随之产生联想,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产生了想了解地震的成因,地震的危害,地震前的预兆,地震发生,如何自救,等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通过学生的汇报过程,认真的倾听,适时总结,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言。我把适合学生实践和体验活动的行为方式视为一种课程资源,以学生在生活中获得感悟和体验为主旨,然后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和道德评价,实现了本课题中培养和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2.认识灾害,加深感悟通过学生以往的知识经验及通过同学们在报纸,电视,网络收集和收集整理的新闻信息,对地震给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百姓的受灾情况在课堂上“特别关注”。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信息,活跃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利用采访,上网等多种方法搜集有关地震资料并交流汇报,教师配合出示《唐山大地震》影视资料老师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丰富他们对地震灾害的了解。通过介绍地震使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灾害的危害性。认识到灾害随时都有可能降临,学生在交流材料的同时,自悟到这种灾害,可提前做好防御措施。当地政府、人民要对能想到的灾害随时保持高度警惕性,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社会课是活动课,是师生经验的共享,学生通过介绍资料图片的活动中,丰富了视野,拉近距离,了解了灾害的不可抗拒性。采用录像形式来缩短时空距离,把静态的文字用心爱心专心3转化为动态的,画面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借助音像手段,把死知识变活,增强学习内容的感染力,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去感受。我从学生的发展着眼,针对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学习过程中普遍出现的被动接受,脱离实践、缺乏体验、忽视内化、知行脱节等问题,引导学生加强体验式学习,这样、可以促使少年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不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体察,而且用脑去思考、探究,去心灵去意会,感悟,内化为自己的心理素质,外化为行为习惯。3.模拟演练,学会自救,教师通过出示《中国地震带分布图》,了解人国是上个地震的多发国家,并了解家乡地震带的情况,知道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了解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通过读图引导学生正视地震带的发生。并通过语言的渲染,把学生引入情境的模拟,并设疑,感知。灾害是可怕的,它们像凶残的魔鬼,肆意地摧毁人类的家园,夺走人们宝贵的生命,唐山大地震时30秒内所有的建筑全都变成了废墟。(1)假如我们的教室在六楼,地震时你应该怎么做呢?用你的行动告诉我们大家(生迅速躲避)师采访不同做法的学生那样做的原因,采访后回原来座位。(2)假如我们的教室是平房,地震时你想怎么做呢?(逃出去)可门口就一个,我们这么多人怎样能以最快的速度逃出去。现在咱们做个实验,每个小球代表一个同学,这个瓶子的出口就是咱们教室的门,看看哪组同学反应最灵敏,否则30秒以后就将被埋在废墟里。师说:计时开始。生做实验。这个实验给我们什么启示?在模拟情景,实验活动中,使学生体会灾害的突发性,并初步掌握学会自救本领。本课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去体验。提高整节社会课的教学效果。我通过情景创设,对生存价值的体验,逐步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自我感悟和明白当地震发生的时候我们确切的应该怎样做,极时掌握多种自救互救方法。4.谈话导行,情感升华通过学生的情境体验,教师对地震发生时应当掌握的应急求生方法的总结再述,如:师强调——如果在平房里,如果在楼房中,如果在上课时发生地震,如果已经离开房间,如果正在公共场所,如果正在街上,如果被埋在建筑物中等等的应急求生方法,的再述及强调,使学生在演练中、在情境中、在生活中,得知了在地震发生的时候我们如何保护自己。从而达到导行的目地。为使学生的情感有释放的空间、为使学生的意识有落脚之处,我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呈现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合作、体验、思考、探究等的形式解决生活中突发的自然灾害问题,了解人类的生命是脆弱的。所以珍爱生命永远是我们的主题,这节课的教学活动重要的是让孩子们从情感上去关注这个问题,我们品社课注重的是引导孩子们健康、和谐、美好地生活,为此我在教学结束后设计了一个演示体验活动,力求使孩子们的情绪与情感得到保持。使之“情”归生活,引导学生从用心爱心专心4生活中做起,以“情”导行,以“情”促行,在生活中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并激发对其它自然灾害的探知欲望,从而去感悟生命的坚强。这一环节,我通过对综合课题的研究,选择体验式学习的方式来完成本节课的活动,体验式学习不仅吸收了启发式“启迪思维,重在引导”的思想,也吸取了发现式的“做中发现”和尝试式中“试一试”的体验精神等涵盖了教育教学理论的很多领域,让老师从不中不断的汲取营养,为我所用,从而有效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想通过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优化研究。通过对这一教法的研究更好的体现品德与社会课课堂的实效性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课堂活动设计的亮点:1.教师通过学生的汇报和倾听学生的发言,从而达到充分的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组织教学活动。2.本课着重体现师生经验的共享,丰富了视野,拉近距离,采用录像形式来缩短时空距离,把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借助音像手段,把死知识变活,增强学习内容的感染力,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去感受。3.通过情景创设,对生存价值的体验,逐步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自我感悟和明白掌握多种自救互救方法在模拟情景,实验活动中,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去体验。提高整节社会课的教学效果。4.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呈现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合作、体验、思考、探究等的形式解决生活中突发的自然灾害问题,了解人类的生命是脆弱的。引出珍爱生命永远是我们的主题,让孩子们从情感上去关注这个问题,我们品社课注重的是引导孩子们健康、和谐、美好地生活。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