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面临的问题与展望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对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探究,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是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更好的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改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能更好的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对于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关键字科学发展观农村经济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在比较利益规律的作用下,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必然向利益高的非农产业流动,使农业投入严重短缺,发展后劲不足,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难点所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对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探究,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是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更好的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改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能更好的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对于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农业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所谓农业产业化,可以定义为:围绕一个或多个相关的农副产品项目,组织众多主体参与,进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活动,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新的产业体系的过程。[1]其中,经济利益是各方主体追求的共同目标。在相互合作参与过程中,各方结成了较紧密的经济利益关系,这是农业产业化最为本质的东西。由于对农业产业化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在一些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实践中也存一定的问题。1.一些地区不顾农民利益,采用计划经济的做法,强行收购农产品,以实现“加工增值”。许多老板凭借着雄厚的资金实力在农产品生产区低成本大量回收农产品,从而进行加工获得高额的附加值利益。2.有些地区不顾市场需求和当地资源状况,盲目确定产业化项目和主导产业,结果给地区经济造成损失。一些地区不根据市场需求,盲目跟风,造成市场需求不平衡,从而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3,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农民在与龙头企业的利益搏弈中处于弱势截至2009年,全区共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1家,自治区级109家,年销售收入超1亿元的龙头企业117家。这些龙头企业在带动农业走产业化之路、增加农民收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龙头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弊端也逐渐显露,位于核心的农业龙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困难重重,出现了因其抵御市场风险不强,而导致与其联结的农民利益受损的龙头带动能力情况。[2]4.农业合作组织不够完善,影响了其带领农民增收作用的发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当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700多家,会员100万户、辐射带动140万人,会员户均增收3871元,涵盖种、养、加、销等领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真正发挥带领农民增收的作用,必须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但目前属于这种经济核算关系紧密型的组织并不多。许多合作社的不目的明确,有些是为争取国家的优惠政策,取得项目资金或征地等方面的便利,有些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3]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建议。农业产业化对农民增收起促进作用,关键是理顺产业化经营中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使整个产业链条中的各个要素能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真正形成产业化。以下几项是关键性的工作:1.明确各主体的职能和义务,划分各方权、责、利在农业产业系统中的关系。从性质上划分,所谓主体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政府部门。组织发动一个项目,特别是在当地商品经济尚不发达,龙头企业十分缺乏,国营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单位经济力量薄弱的时候,政府的领导和协调就显得十分重要。这种作用表现在:①组织有关部门就某一项目进行市场分析和可行性论证,资金、信贷、人员的安排和计划;②对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和管理,在龙头企业建设与管理、基地建设、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给予财税支持;③作为产业化体系各方利益的监督者和协调者,对一体化内部各组织间的经济协议和利益分配提出建议,对经济纠纷进行公正的裁决;④对职能部门进行相应改革,为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作为投资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其经营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单位本身,而且影响到从事这一行业的广大农户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加工厂在努力提高经营水平、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原料供应者——农户的生产也进行相应扶持,以取得农户的长期信任,获得稳定的货源。2.不断改革,进行组织创新与产权改革,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4]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所谓龙头企业可以是除政府部门以外的所有主体。他们与其他主体结合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结合类型。如“加工+农户”的形式;“贸易+农户”的形式,“农场、养殖场+农户”的形式;“畜牧站+农户”的形式等。这些类型代表着不同情况下结合形式的经济合理选择。这些主体在产业体系中有着不同的作用:政府部门不仅对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实施扶持,同时参与协调各服务主体与农户、龙头企业等的经济关系。各服务组织在提供服务的同时收取一定的报酬。农户、加工企业、运销企业是生产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交易的关系,利润由运销企业实现。中介组织对整个体系进行公证、约定及协调。各生产主体和服务主体虽有不同的活动内容,但利益矛盾客观存在,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在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需要在中介组织的帮助和指导、监督下,通过各方达成利益分配的协议或契约,以形成良好的一体运行环境。3.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生产要避免农民盲目跟着市场走,作为政府部门,就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为农产品转化为商品架起一座坚实的桥梁。首先,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扩大规模、重点培植、提高知名度”的发展思路,加强市级农产品市场建设,在主导产业集中产区培育一批较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其次,要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运用现代化手段搞好市场预测和销售。力争几年内在全区各个基层乡镇农技站建立网络终端,使部、区、市、县、乡五级信息联网和资源共享,实现全区重点龙头企业和专业批发市场、农民经纪人和部分种养大户上网,形成左右互联、上下贯通的网络体系,促进网络销售的开展。4.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分散的农民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面对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不可避免地处于弱势。要把分散的农民聚集起来,形成一股力量,减少经营风险,实现利润最大化,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政府部门应在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下,通过试点示范引路,鼓励多种形式发展,并采取边发展、边规范的办法,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运作。在初始阶段,职能部门应从服务入手,降低登记、注册标准,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章立制,资助一些资金使其完善信息网络建设,该由政府做的,政府部门应尽量做细做好,不该政府做的不要插手,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农业产业化问题和对策的研究,分析了产业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得到一下几点结论:1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2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民增收起促进作用要通过农业的生产、流通、加工、销售等环节,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的牵引、带动则是农民加快增收步伐的保证。3我们要从多个方面去努力,并且强调政府的引导与扶持作用。只有这样才会更好的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参考文献[1]徐观华,农业部办公厅,2004[2]肖孟,《“三农”问题调查研究》,广西民族出版社,2008.12月第1版[3]董福英,《农业产业化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中国农业信息》,2006.11[4]胡军.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304-307.[5]鄂道银.扬中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9):219,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