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复习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1.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作用:放大图像。放大镜可以看清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2.放大镜可用来修理精密仪器、研究文物、检验珠宝玉石、观察现场找到的指纹、老人读书看报等。3.放大镜两种使用方法:①镜动:移动放大镜,观察对象和人不动。②物动:移动观察对象,放大镜和人不动。4.显示屏的图像是由色彩点(红、绿、蓝)组成。5.放大镜之所以能放大图像,就是因为镜片的特点。放大镜镜片的特点:中间厚四周薄、透明。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放大镜的倍数越大,看到的范围越小。7.判断器具有没有放大作用时,必须给器具加满水,空的起不到放大作用。8.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相同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作用。所以水滴和圆形烧杯也具有放大作用。9.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10.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设计并制造出增进视力的眼镜。11.老花镜是凸透镜,有放大图像的功能,近视镜是凹透镜,没有放大图像的功能。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2.苍蝇能爬行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系。昆虫“嗅觉”灵敏,因为它们的触角是它们的鼻子。4.苍蝇有数量众多的复眼(视觉器官),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了彩色的细毛(小鳞片)。5.蚜虫的天敌是草蛉,蚜虫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3.放大镜下的晶体1.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食盐、白糖的晶体都是立方体的;味精是柱状的。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黄铜矿、雪花、水晶、维生素C等都是晶体。3.制作晶体的方法:①减少水分(蒸发);②降低温度。4.怎样放得更大1.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提高放大能力。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2.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可放大300倍,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3.目前人们常用的显微镜有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1.显微镜的发明是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22.1663年,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板的结构,发现它们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是我们所说的细胞。(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3.制作洋葱表皮时切片要薄而透明。4.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6.在使用显微镜观察观察时,慢慢移动载玻片,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因为显微镜看到的图像是放大了的倒像。7.放大镜比肉眼、显微镜比放大镜看得更清楚,但同时看到的范围更小。8.洋葱表皮也是由细胞组成,是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每一个多边形都是洋葱的一个细胞。多边形中的一个黑点是细胞核,多边形中还有液泡。9.显微镜的组成部分: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从上到下的顺序)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1.用显微镜可以看到叶细胞中的叶绿体(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气孔(呼吸)。2.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3.细胞的对于生命体的作用: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运动。4.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主要组成部分。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1.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2.列文虎克最早发现了微生物。3.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因为微生物繁殖的结果。雨水、河水、井水、土壤等都有微生物。4.我们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5.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我们可以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也可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控制微生物的运动。6.常见的水中微生物:变形虫、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7.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8微小世界和我们1.肉眼放大镜显微镜(几倍—几十倍)(几百倍—几百万倍)小昆虫等物质晶体、生物较小的器官微生物、细胞3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医药方面(使用显微镜研究细菌病毒)农业方面(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食品工业方面(有些微生物给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如面包、酱油、酒等)环保方面(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也要靠微生物)3.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克隆羊。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我们身边的物质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任何物体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火、电、空气、声音也是物质。2.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3.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有的物质变化很快,有些物质变化比较缓慢。4.易拉罐压扁、水结冰的相同之处:只改变了物体的形态,实质没有改变,属于物理变化。火柴燃烧、铁钉生锈的相同之处:实质发生改变,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5.岩石、房屋、马路也在变化,只不过它们的变化速度相当缓慢。6.可以使物质发生变化的方法:加热、降温、混合物质、改变形状、改变大小等7.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混合沙和豆子是物理变化,沙的特点:黄褐色、颗粒小;豆子的特点:黄色、椭圆、颗粒大。2.用筛网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与原来的沙和豆子比较,我们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3.加热白糖实验:加热前预测加热后的变化白糖白色颗粒状固体、有甜味会慢慢熔化先熔化成液体的白糖,后变成褐色糊状,最后变成黑色固体,有焦味。※刚加热一会,固体白糖熔化成黄色液体糖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接着加热,液体糖颜色变深,直到变为黑色固体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所以,加热白糖的过程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4.蜡烛燃烧中的变化:①蜡烛→蜡油(物理变化)②蜡油→水、二氧化碳、炭(化学变化)(固体)(液体)4③蜡油流下凝固(物理变化)(液体)→(固体)5.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为什么米饭咀嚼久了会有甜味?答:因为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咀嚼中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有甜味了。2.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变为蓝色,这种物质是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3.含淀粉的食物:玉米、土豆、山药、萝卜等;不含淀粉的食物有:蔬菜、菜花、洋葱等。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中,小苏打的特点是:白色、粉末状固体、无味;白醋的特点是:无色、液体、酸味。实验现象:产生气泡,有滋滋声;玻璃杯外壁变凉;瓶底有白色物质。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可以使燃着的木条马上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倾斜杯子倒出的液体会使蜡烛熄灭,说明这种气体比空气重,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3.打开汽水瓶盖时,冒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4.二氧化碳的性质:无色无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5.铁生锈了1.铁片和铁锈比较记录表颜色光泽空隙手感敲击导电磁铁吸引铁片灰有无光滑韧能能吸引铁锈红褐色无有粗糙脆不能不能吸引2.设计实验:探索铁生锈的原因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实验方法:①同样的三个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②把一枚铁定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中,另一枚铁定一般放在水里。③每天观察记录一次。实验结果:空盘中铁定生锈,速度慢;菜油盘中铁定没有生锈;水盘中铁定生锈,速度快。原因分析: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1.将铁定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是:铁定上有红色物质生成,这种物质是铜,硫酸铜液体的颜色变浅。这个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因为产生了新物质。52.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改变颜色(举例:淀粉遇到碘酒变蓝)、发光发热(举例:蜡烛燃烧)、产生气体(举例:小苏打和白醋产生二氧化碳)、产生沉淀物(举例:硫酸铜和铁定反应)。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1.铁钉放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锈速度快,所以要将铁制品放在干燥环境中。2.铁生锈观察记录表放置位置空气中潮湿处水中盐水里和空气里生锈速度较慢较快较慢最快原因分析空气中水分较少空气中有胶水的水水中空气少盐会加快铁生锈的速度3.防止铁生袖、缓解铁生锈的速度的方法:涂油漆、电镀、放在干燥环境中、及时擦干。8.物质变化与我们1.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会发生变化。物质的变化一般分为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2.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很密切,比如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加工木材,制作成桌子、凳子等家具;水泥的制作;烟花爆炸(化学变化)。酒精、汽油挥发是物理变化(状态由液体变为气体)。3.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危害是什么?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壤沙漠化、大陆和两极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第三单元宇宙1.地球的卫星—月球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行,月球直径是地球的1/4,质量是地球的1/80,体积是地球的1/49,引力是地球的1/6。2.“我迈出了一小步,但人类迈出了一大步”是阿姆斯特朗(美)说的。(第一位登上月球、阿波罗11号)2.月相变化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其周期是一个月,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农历初一看不见月亮。初一称为新月,十五称为望月。2.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3.我们来造“环形山”1.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它们的特点是分步随机、数量众多、大小深浅不一。2.对于环形山的形成原因,目前比较公认的是撞击说,除了这个原因,还有火山喷发。64.日食和月食1.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的中间,三者处于一条直线,现象就是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日食分为偏食、全食、环食。2.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的中间,三者处于一条直线,现象就是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月食分为偏食、全食。(月食没有月环食)3.日食是怎样形成的?答: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于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4.月食是怎样形成的?答:当地球运动到太阳和月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于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中,太阳照在地球上的光就被地球挡住了,于是就发生了月食。5.太阳系1.什么是太阳系?答: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2.太阳系中太阳是唯一发光发热的恒星。3.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八大行星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86571234)4.八大行星体积由大到小的排列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5.距离太阳越远,公转周期越长。6.在星空中(一)1.什么是星座?答: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成不同区域,根据七星台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天空中这些被人们分成的许多区域就称为星座。2.北极星在小熊星座中,北斗七星在大雄星座中。(根据字数判断)3.夜晚,我们可以根据北斗七星来辨别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