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共11课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下语文第一单元备课一、教学内容:教材1—22页。二、教材分析:本单元选编的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文言文两则》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通过作者与种树人的交谈,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赵丽宏的散文《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团结有力量”的道理。本组课文在表达上有几个共同特点:一是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文言文两则》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匆匆》是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其作品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优美语言。《桃花心木》是让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三是初步感悟文章的语言特点。《顶碗少年》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不仅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还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作者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手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本组课文是小学语文六下教材中的第一组,这一组课文以“人生感悟”为专题来写的,选编了讲读课文《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和自读课文《顶碗少年》《手指》这五篇文章。一、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2.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3.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四、学情分析:1.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绝大多数学生能较牢固地掌握已学的语文基础知识,准确的写出要求掌握的字词,会正确的辨字组词,书写较工整,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灵活运用新词。2.有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能力、概括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3、学生对古文有一定的了解,懂得理解古文的方法有两种,即结合课后注释和理解朗读这两种方法更好的理解古文。五、教学方法措施:1.适当降低知识起点,让学困生也能跨进新知识的门槛,感到自己能学。2.上课速度适当放慢,让学困生感到能跟上教学进度。3.分散难点,化难为易,使学生感到易学。4.实行分散教学。促进组员团结协作、相互激励。六、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查找相关的课外资料七、课时安排:10-12课时1文言文两则一、教学内容:2—3页二、教材分析:这两篇文言文的内容都是中国古代故事,内容和道理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涵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三、教学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5.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五、学生准备:读熟课文六、学情分析: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所以要把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七、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读熟课文八、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学裔》第二课时:学习《两小儿辩日》第一课时课时数(1)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常见的文言警句:“三人行,心有我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温故而知新”。2.这些警句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此警句有什么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科意赅,语意深远……)3.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经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情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能力。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今天我们学习的《学弈》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施展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情大意。1.教师范读课文。正确隔词断句,读出抑扬顿挫的语气,也可读两遍。2.总结教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3.谁也能这样来读。指名读。要求:(1)把每句话读通顺。(2)流畅地朗读全文,边记边揣摩每句话大意。三、读懂,看注释自解句意大意。1.解释题目:弈:下棋。“学弈”呢?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自由提)大家有这么多问题,那就让我们快来读读文中是怎样向我们解答的。2.自读自悟。读一句,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3.小组合作学习。4.你们都解决自己脑中的问题了吗?谁先来说,要求:先读文,读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注: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各组提出疑难问题,同学讨论,教师点拨。(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首先从思想上使学生有一个较完整的印象。)四、读熟,读出理解和韵味。1.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2.指名读。评议是否读出文句的情感、韵味。学生读不出,教师须范读指导。3.齐读,读出语气和韵味。五、读书明理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联系实际谈谈,目的是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六、练习背诵。七、课后扩展。教师把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练习读文言文,还可以试着背诵一篇。(设计意图:老师引导学生学会看注释理解句子中不理解的内容,重要的是教其学习方法。)八、板书设计:文言文两则学裔孟子惟奕秋之为听——专心致志思援弓而射鸿鹄——一心二用做事专心致志不可一心二用第二课时课时数(2)一、揭示课题1.齐读课题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孔子、两个小孩)二、介绍资料,了解背景知识。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与寡母相依为命,学会了干不少“卑贱”的杂活。后来做过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鲁国叔臣季氏赏识,做了鲁国司寇,才进入大夫的行列。孔子熟读古代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学在官府的状况,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三、谈话激趣,导入学《两小儿辩日》现在我们学习这组课文的第二篇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板书课题)。课题中“辩”是辩论的“辩”,谁能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看到这个题目,再看一看课文插图,你猜一猜文章中会写什么事。那么,这两个小孩到底在辩论太阳的什么问题,他们在对老人说什么,读懂了课文就全知道了。四、把课文读通顺:1.试读课文。这篇文言文比《学弈》浅显一些,好读一些,请同学们自己尝试着读一遍,知道哪些字不认识,哪些词句不好读,一会儿老师范读,注意听好。五、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课文大意,指名说说课文所讲的大概意思,整体感知内容。六、读懂句子,口述文意。1.自读自悟,自己一句一句地读,参考有关注释,弄懂句子的意思,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两小儿辩日。(两个小孩辩论有关太阳的问题)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近。)及其日中如探汤。(到了中午,太阳的温度很高,使人感到热。)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知道得多啊?)2.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中每人读一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第1和第5自然段由一个人承担。对句子的意思理解有不同意见的地方,认真讨论,实在弄不懂的词句记下来,准备质疑。3.全班交流。(1)学生互相质疑释疑,教师相机点拨,排除难点。(2)自由汇报,读一自然段,讲一自然段句子大意,4.练习讲课文里的故事。七、熟读,体会思想感情。1.自己练习朗读,把自己对句子的理解读出来,边读边想象,读出争辩的语气。2.分角色朗读,体会意境。3.讨论质疑:(1)这两个小孩争辩的问题是什么?(2)你从“孔子不能决也”中悟出了什么?(3)你有不懂的问题吗?提出来。九、谈谈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想法。(如,这两小孩很可爱,观察自然现象很仔细,说话自信,竟敢嘲讽孔子……;文章很短小,用语言勾勒出两小儿辩论的场景;那时(距今有1800多年)科学不发达,孔子当然不能给出满意的回答)十、板书设计: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斗孔子不能决2匆匆教学内容:4—6页教材分析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本课是首次学习朱自清的文章,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其作品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优美语言。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赤裸裸”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4.重点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获得对文本的体验和感受。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抓住课题“匆匆”,难点是了解课文写了“时间匆匆,一去不返”的意思;再读课文,弄清各自然段大意;细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本课是一篇散文,学生对此不是太熟悉,因此要求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抓住课题“匆匆”,了解课文写了“时间匆匆,一去不返”的意思;再读课文,弄清各自然段大意;细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获得对文本的体验和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读重点语句,体会表达效果,讨论交流自己的体验感受是从课文中哪些语句获得的。重点品读第2、3自然段中的句子。指导学生理解“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