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共8课时)二次备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唐王镇老南小学韩海燕一、教学内容:教材23—44页。二、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就是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和田的维吾尔》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本组课文在表达上有几个共同特点: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北京的春节》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藏戏》是引导学生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并积累优美语言。《各具特色的民居》是让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和田的维吾尔》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生动形象是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三、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2.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资料,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3.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四、学情分析:1.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绝大多数学生能较牢固地掌握已学的语文基础知识,准确的写出要求掌握的字词,会正确的辨字组词,书写较工整,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灵活运用新词。2.有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能力、概括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五、教学方法措施:1.适当降低知识起点,让学困生也能跨进新知识的门槛,感到自己能学。2.上课速度适当放慢,让学困生感到能跟上教学进度。3.分散难点,化难为易,使学生感到易学。4.实行分散教学。促进组员团结协作、相互激励。六、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查找相关的课外资料七、课时安排:8——9课时6北京的春节教学内容教材24——29页教材分析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学习目标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学情分析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学生学习本单元时,春节刚过不久,也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谈一谈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整体把握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本文时间跨度大、内容多,从腊月初写到正月十九,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所以,理清写作思路是学好本课的关键。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挂图、课件、录像。学生准备:收集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理清脉络。第二课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一课时课时数1教学过程: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1.了解单元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请同学们读一读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本单元课文安排的特点及内容二、创设情境,提示课题1.我们就先来学习《北京的春节》。春节刚刚过去不久,一提起春节,一定有许多话要说吧,让我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课件: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看了他们过春节你感觉如何?删去这一部分设计意图: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删去2.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3.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重要日子的事情呢?删去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4.了解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这篇课文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写作顺序:时间顺序。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发现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详略写法,打好初步工作。四、交流探讨,感受年味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汇报方案一:年的味道有着爆竹的味道,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师: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方案二:年的味道中有着香甜的味道,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说说体会(充足、丰盛)。师: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删去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设计是想让学生能整体感受这过年的习俗,但相对来说有些难度,因此需要老师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发挥集体的智慧。五、分清详略,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2.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六、作业:找出自己喜欢的四字词语,抄下来,并试着用两个词语造句:(如:色味双美零七八碎万象更新男女老少灯火通宵日夜不绝万不得已截然不同张灯结彩各形各色)七、板书设计北京的春节色味双美零七八碎万象更新男女老少灯火通宵日夜不绝万不得已截然不同张灯结彩各形各色第二课时课时数2教学过程一、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1.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2.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2)谈谈自己的体会。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你能否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自己试试。(指名读)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设计意图:通过表演将文章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增强感知力,有得于背诵。二、回顾全文,领悟表达特点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3.对比写法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第二段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细细品读,在领悟表达方法时则需要回顾引导,特别是详略得当的写法及与阅读链接文章的对比,使学生明确写作写法的灵活运用。三、拓展总结,布置作业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我国不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