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高二大集体备课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课标解读及教材分析主讲人王明泽(兰州三十四中)杨建军名师工作室一、《环境保护》“标准”解读内容标准行为动词内容选择1.环境与环境问题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归纳当前主要的环境问题2.环境污染与防治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说出主要环境污染问题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说明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及危害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说出防治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3.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举例说明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举例说明资源问题及其原因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说出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产生的影响及措施根据有关资料,说出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根据资料说出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结合实例说明可再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和合理利用的经验4.生态环境保护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举例说出主要生态环境问及其原因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描述生态环境问题形成过程举例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举例说明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5.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说出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说出环境管理的内容和手段举例说出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举例说出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活动建议·针对本地区某一突出的环境问题,开展调查,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组织一次环保实践活动,如参观自然保护区、生态农业园区、清洁生产工厂、污水处理厂等,写一篇观后感。·配合“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节水周”“爱鸟周”等,编辑地理小报。·结合当地实际,采用适当形式(如创作漫画、诗歌,或进行文艺表演等)适时开展环保主题宣传活动。·调查学校的用水状况,设计一份学校节约用水的方案。·举办一次以“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班会。本模块学习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1.紧密结合社会现实,通过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如何尊重和善待自然。2.结合实例,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和掌握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种类、性质、不合理利用造成的主要问题、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措施。3.认识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产生的危害和保护的措施。4.掌握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的原因和危害,并根据他们的原因和过程找到解决的方法和措施。5.了解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以及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管理和国际行动。二、《环境保护》结构分析(一)本模块内容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本模块是高中选修部分的第六个模块,是高中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环境观、资源观的重要内容依托,也是课标“课程性质”中地理学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的具体体现。本模块重点介绍了环境、资源、环境保护与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与高中必修、选修的各个模块都有密切联系,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也有联系。因此,也是高考地理学科经常关注的“热点”知识。(二)本模块知识结构分析环境和环境保护环境概念一般概念本书概念天然环境人工环境环境污染与防治“三废”污染资源利用与保护水/土地/能源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草地/湿地/物种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地理背景成因分析解决途径三、人教版《环境保护》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与课标的对应章节《课标》要求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l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l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l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第二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l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l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l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l举例说明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l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说出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l根据有关资料,说出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l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l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l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l举例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l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l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第五章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第三节公众参与l说出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l举例说出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l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三)教材的主要特点1、教材共包括5章17节。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首先从总体上认识人类的生存环境,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发展观。第二章至第四章探讨了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恶化等主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过程、危害、及其防治措施。第五章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重点是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与主要手段,全球对环境问题的管理和国际行动。始终贯穿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相互关系主线。线索清晰,突出正确的环境观。2.本模块以“环境保护”为中心选择教学内容。选择当代世界人们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大量联系生活实际中的鲜活、生动、具体的事实,选取的案例恰当、有效,改变了以往空泛地议论方式。例如:关于水污染一节,教材是用水俣病(日本)、太湖富营养化、“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件三个案例完成水污染现象、污染物和污染源、污染危害及防治的教学。三个案例是不同角度的真实实事,是三个相对独立,又可共同完善全面认识水污染现象的事实。这种一例贯通的学习方式既高效又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3、教材内容相对较为简单,而且具有开放性,课文中列举了大量的思考和活动建议,其目的就在于引导教师、学生能够运用更多讨论,探究原因、明辨得失、达成共识、提出方案。因此要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重心转移到学生的身上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正如一位获得公开课一等奖的领奖者,在领奖时说的一句话:“这节课是我上的,但课堂上没有一句话是我说的。”4、与必修各模块联系紧密。比如,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与必修二“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与必修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必修一“全球气候变化”、“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及必修三中“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章节内容都有着紧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