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调查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于中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调查报告中学生人生价值研究性质通过对中学生人生价值的调查,进一步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改进。研究对象在校中学生摘要生活在新世纪的中学生处于改革开放以来造就的良好经济环境中。同时,在不断出现的外界新事物的影响下,当今中学生的思想、观念与以往同龄人差异甚大。由于中学生的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现出的心理、行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分,因此,当今中学生这种自有一派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原因是很值得调查探究一番的。引言了解当今中学生的人生追求、生活态度及对社会现状的看法,使学生对照自我,正视自我,为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衣、食、住、行、读书、交友、课余娱乐、消费观等能反映中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活问题,更有涉及人生的最终目的追求、意志性格、品德行为以及家庭状况等问题进行调查。本文主要论述当代中学生人生价值取向变化(倾向职业追求,倾向功利性,倾向个人追求,倾向文化素质追求)和造成这种取向变化的社会因素,教育工作者如何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进行价值观教育“三个统一”的教育)以及在教育工作中要讲究的工作方法。[内容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当代中学生人生价值取向变化(倾向职业追求,倾向功利性,倾向个人追求,倾向文化素质追求)和造成这种取向变化的社会因素,教育工作者如何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进行价值观教育“三个统一”的教育)以及在教育工作中要讲究的工作方法。[关键词]人生价值取向特点社会因素引导教育工作方法“价值的崇高性表现在,它不只是体现了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而且还表现着人的主动追求”。价值选择对于一个中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人的价值取向受时代气候、社会因素的影响甚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只有仔细的研究,才能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一、当代中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特点1、倾向职业追求要问当代中学生的理想和对未来前途选择,他们大多向金钱、享受倾斜,以挣钱多少,收入高低论职业优劣,以追求实惠,安逸的工作为奋斗目标。至于敬业、爱业、勤业的意识追求淡化了。造成这种倾向的原因是由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成份多样化了,从业人员增加、待遇较好,造成就业方式多样化,改变了过去由政府包分配,包就业的做法,实行自谋职业,双向选择,聘任制合同制等就业方式。青年自谋职业,对政府的依赖性减少,同时对政府的认同度也会随之淡化。加之大量下岗,失业大军的背景,加大了对青少年家庭背景的压力。大学生的就业不再由国家包分配,因而运用毕业分配的杠杆来引导和制约学生在校表现的机制也就消失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一定找到合适的工作,一般化的学生甚至较差的学生凭着家长的权势和熟人关系,很早就落实了优越的工作岗位。因此他们的目标不再是努力学习,争取好成绩,在校表现好,以求政府的分配,他们对自己今后的追求就倾向于追求挣钱多,收入高的职业,淡化了对事业的追求。2、倾向功利性追求由于经济成份的多样化,导致分配方式的多样化,扩大了贫富差距,激发了一部分人发财致富的积极性,同时也激化了矛盾,引导了追求物质利益的片面性。特别是允许按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分配,引发了理论上的混乱、,最大的物质利益获得者,不一定是诚实劳动群众。众多的百万富翁、明星、球星的高收入引起了他们极大的羡慕。另外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但由于整个社会发展,分配的不平衡,某些生活方式领域的诱惑力也推动了享乐主义蔓延,社会丑恶现象腐蚀着人们的灵魂,某些领导干部为了追求花天酒地的腐朽生活方式,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走向堕落,在中学生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因此部分中学生不顾现实条件,信奉“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盲目追求“时髦”、“潇洒”,进行攀比,狂热崇拜所谓大款、明星的生活方式,把“优秀”、“三好”、“标点”之类的荣誉抛掷九霄云外。在理想信念上重物质轻精神,有钱就图,有利就想,把职业的高低,金钱的多少当作人生的目标。这就是当代中学生对人生价值追求的功利性倾向,他们淡化了对功名的追求。3、倾向个人追求当代社会,人们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国与国之间打破了原有的格局,全球正在走向一体化,但与此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受到了空前的张扬,不可避免,在利益的驱动下,竞争将会更加激烈。无情的市场竞争面前,优胜劣汰。长期以来中学生在唯智主义的束缚下,过度地竞争高分,又缺乏对真正学习与生活意义的理解,面对严酷的升学能力和现实的生存竞争,再加上当今社会的一代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依赖性强,以我为中心,因此使得部分学生竞争意识被扭曲,自我意识膨胀,片面强调自我权利的维护,只以自己的喜好为出发点,不顾对他人利益的损害,个体游离于集体之外,没有从社会大局和集体利益着想,只为个人的前途,个人的利益着想。这样他们的人生追求就倾向于个人追求,而谈化了社会追求。4、倾向文化素质追求在21世纪今天,我们面对着一个崭新的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竞争的时代,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民素质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课题日趋激烈,国际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着眼于人才的培养,是各国走的共同之路。因此现在国家也注重了人才的培养,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给予重金奖赏,在私有制企业中对有技术专长的给予很高的物质待遇,在这一系列政策的影响下,部分当代中学生中就只注重文化知识的吸收,而忽视良好品德的养成,只注重分数的高低,而忽视觉悟的提高,记得学生经常把邓小平的一句话挂在嘴边“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的都是好猫”,所以他们认为只要文化素质高,某一方面突出就觉得是个人才,而忽视其品德培养和心理健康。一旦遇到困难、挫折,离家出走,轻生自杀甚至犯罪的现象屡见不鲜。除了以上倾向性特点之外,中学生的人生价值追求还有易变性这个特点。因为中学生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易受社会上或他人多种价值选择的影响,他们经常受他人的感染而改变自己的价值选择,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不断丰富,他们还在不断修正以前自己作出的价值选择,呈现出易变性。二、德育工作者的引导和教育。(一)进行必要的价值观教育。在美国,价值观教育已风靡学校课堂。80年代中期,美国青少年犯罪率聚增,自价值观教育试行以来,多数学生能做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价值选择。学生更加聚精会神地扑在学习上,客观上减少了偷窃、打架和逃学现象。价值观念如同检验员,对价值先进行取舍,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就有什么样的价值选择。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及其他国家教育的成功经验,教师们在课堂上将关心他人、自信、自尊、责任感和家庭观等价值观念融入课堂,在学生中造成一种气氛,使他们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观念,树立新的价值观。那么作为教育者在进行价值观教育时要让学生明确以下几种关系:1、要把物质利益和精神追求统一起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正确人生价值观,首先应是能以科学的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人生价值观。物质生活和物质追求仅仅是人生内容的部分,不是生命的全部价值所在,认清“金钱万能”,拜金主义的严重危害性,教育学生不能把物质看成是至高无上的,唯一的价值尺度,人除了物质追求,还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事业心是促进人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强大动力。用崇高的精神追求主导物质追求,人生才会变得更丰富,更灿烂,更辉煌。2、要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统一起来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一方面,个人利益是集体利益的基础,没有个人利益的实现,就没有社会集体利益的充分发展;另一方面,个人利益又依赖于社会集体利益,社会集体利益是满足个人利益的保障和前提,是个人利益的集中表现。应当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的利益之中才能真正实现。引导中学生以集体主义原则主导个人利益。当前利益关系多样化使得人们利益方向的不一致成为事实。各种不同阶层的社会地位和状况,引发了学生追求方向的分离。为了不至于落到社会底层的状况,他们更加强调自身利益,淡化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不同利益的要求在学生生活中都会表现出来。要改变这种思想状况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他们认识到集体主义是社会成员之间以及个人和集体,个人和国家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人们相联系,人们对待集体,对待国家的基本行为准则。具有良好集体主义精神的学生,一切言行应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创造机会让他们去管人,同时受人管,让他们去处理集体中的人际关系,以逐步培养社会主义责任感,把“自我”融入集体的“大我”之中。这样才会使中学生在对人生价值取向时不拼命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淡化集体的利益,社会的追求。3、要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个人的价值的实现以及价值的大小,主要是从他的活动同社会发展方向的关系,从他对于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来考察。引导中学生坚持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以社会价值主导自我价值,才能顺序社会要求,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追求。(二)对中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引导教育时要注意的工作方法1、要注意保持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互动平等当教育者发现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存在问题并对其进行引导时,就要以参谋者、探讨者、商量者的姿态,而切忌居高临下的说教和训导姿态与学生形成共同思考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还要尊重和及时吸取对方思想的合理成分,补充自己的弱点和不足。2、要坚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渐进工作方法这就是要从心理的浅层面入手,最终解决思想体系和人生观的深层面的问题。因为中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形成过程往往是从浅层次的心理感受层面,提升到思想体系和人生观层面的过程。因此教育者应先安排让其发表对某一具体事件的看法,后安排较抽象的内容,不断根据其反应进行内容深化的调整,还可以采取寓教育于活动,娱乐,其他行政工作的潜移默化的渗透教育,从其思想不设防的心理感受层面入手,在不知不觉之中逐渐深入到解决思想体系层面的问题。3、要以真诚可信的态度引导教育学生在引导学生对人生价值追求时,不回避社会、消极现象,也不放弃正确的理论引导,这就是真诚。否则,就会变成说假话、大话、空话,这是人们早已厌倦了的。你也无法端正他们的价值取向。4、不断寻找新角度引导的方法常言道,一个人就是一个小世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就是要求教育者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和问题,不断寻找新角度,灵活机动地采用各种方法,解决取存在的问题。一般他们不易想到的思路,就是最容易解开问题方法的最佳角度。另外教育者必须注重自己的人格培养,以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总之对中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就是交给学生一把启迪心灵的金钥匙,使学生的行为符合客观实际,爱国先从爱校做起,爱校先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使学生能正确处理个体与群体,社会的关系,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做到长有打算,短有计划,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形成浓厚的比、学、赶、超的学习风气;帮助学生不再跟着感觉走,而是在确定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奋力拼搏,在事业中实现价值。文献参考:1.王泽坤《试论高中学生的价值选择及其引导》(《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年第1期P62)2.张树琴《浅析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根源及对策》(《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年第1期P64)3.宋立娥《九种生活观点的法律思考》(《思想政治课教学》2003年第10期P26)4.陈玉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走出青春期误区—中学生青春期间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思想政治课教学》2003年第3期P6)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