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建议荣成市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邹积江为了进一步深入实施新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由外延型向内涵型的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突出课堂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对于促进教学改革的特殊功能,结合中小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无效或低效的现状,教研培训中心对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提出以下建议:评价的指导思想1、指向学校的教学管理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基本要求。课堂有效教学评价要在正确的教育评价理念的指导下,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通过制定相应的指标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搜集信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度和教师个体的工作质量进行各方面评价,逐步建立健全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的长效机制,为学校提供更为科学的教学管理手段。2、指向师生的共同发展通过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实施,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积极探索科学可行的课堂有效教学,努力遵循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课堂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全面、客观、真实的评价,有利于落实“以学定教”的理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通过反思提升教学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二、评价的基本原则1、导向性原则: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要引导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体现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反映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客观规律的要求;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的使用,给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正确的导向。2、过程性原则: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充分能发挥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注重评价学生的认知过程、探究过程和努力过程;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经历和体验,关注学生在这些经历中的个体化表现;评价的结果通过各种形式记入学生的成长档案,促使学生重视学习过程。3、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要在最大程度上追求评价标准的有效性。评价标准要突出;在时空上体现高效率,即教学结果能使学生有较多的收获,在关系上体现高效应,即通过教学在师生之间的心理、人格、思维、情感等方面能产生高效应。4、发展性原则: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要将核心功能定位在促进学生作为完整人的发展上,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检查教学是否使学生取得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要促使学生在“三维目标”领域的充分发展,包括学生认知与人格的发展、智慧的发展、生成性的发展、面向未来的发展;还要关注教师教学效能的有效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三、评价的指标要素1、课堂环境(12分)有效教学要求课堂环境具有支持性,要重视课堂的常规和程序、具体环境的安排、学生行为规范和要求的制定,以及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的营造。(1)精心布置环境。课堂的桌凳排放和教学设备安置要体现学习的方便性和有利于物品资源的利用,设计和布置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课堂场景。(2)、营造学习氛围。要以学生为主体,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亲切、和蔼、友善地面对学生,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的互动关系;注意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有选择畅所欲言、充分表现和张扬个性、体验成功;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质疑,允许学生冒险、犯错误,不会因错误而受到责骂或讥讽。2、目标设定(15分)有效教学要求以设计适切的目标为落脚点,提倡以目标为导向展开教学,坚持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协调统一,用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目标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分层、具体、可察、可测。(1)明晰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理清学年、学期、单元、课时目标的层级关系,准确定位;设计具体明确的课时目标,并以可观察、可测量的方式记忆陈述。(2)融合三维目标。要落实显性目标“知识与技能”为主线,夯实基础,挖掘、渗透隐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知识形成过程和有效学习方法运用的“过程与方法”之中。(3)优化教学目标。要体现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有机统一;教学目标设定学生要参入;教学目标要有挑战性;教学目标要有生成性;教学目标要问题化。3、教学内容(16分)有效教学要求在围绕目标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准确进行教学内容的定位,把握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建立不同内容的有机联系,努力将教学内容情境化、生活化、灵活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学习资源。(1)、内容适合目标。要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围绕课时教学目标来组织教学材料,保证教学材料与教学目标的适切性,落实有利于达成目标的主要内容。(2)、内化教学内容。要明确教材编写的意图,力求把“课标”信息、教材信息、资源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要回顾先前教学内容的实践经验,进行选择借鉴(3)、定位教学要点,要找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生成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渗透的育人点,合作的讨论点等。(4)拓展教材资源。要坚持“用教材教”,开发和利用多样化的教材资源,并以教学内容的重点为线索,延伸、拓展学习资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4、教学过程(24分)有效教学要求关注与课堂教学发生关联的全过程,通过优化学生参入、科学组织、启发引领、动态生成、精致讲练、即时评价等教学过程,有效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思维发展过程、知识应用过程、认知和情感态度形成过程。(1)、学生参入过程。要创设使学生主动参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景,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鼓励学生亲历活动,参入实践,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高级思维活动的机会;关注学生参入的广度、深度和自觉度。(2)、科学组织过程。要建立合理的课堂规则和程序,有条不紊地安排教学和学习活动,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学习组织管理要有利于提供学生高效学习所需要的一切帮助,适时处理教学中出现的突发问题,使教学按照教学计划设定的方向顺利进行。(3)启发引领过程。不把“结论”直接抛给学生,而是通过展示和分析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思维过程、改变现实的创造过程等活动,启发、引领学生向结论靠近;强调学生要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最终获得结论。(4)动态生成过程。要根据课堂学情的变化,随机调整教学程序,减少教学环节,学习目标可在生成中随机升降,学习重点可在生成中调适,探究的主题可在生成中替换,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成资源,使教学取得最佳的效果。(5)精致讲练过程。要在精讲中用少而精的语言,抓住中心,揭示教材中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以讲促思,以讲解惑,讲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等;要在精练中向学生提供精心设计的练习要有目的性、层次性、递进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综合性,使学生在精致讲练中提升学习效果。(6)、即时评价过程。要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取得的成果作为评价对象,评价学生观察、实验、讨论、调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等活动的质量和行为表现,以及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力和探索精神等,尤其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5、学习方式(15分)有效教学要求重视策略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掌握学习策略,逐渐形成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并力求形成“五变”:一变只在听中学为多在做中学或“玩”中学。二变被动地学为主动而自主地学。三变单一地学为自主合作交流地学。四变机械模仿地学为探究创新地学。五变只向书本学为在多情境、多媒体的体验中学,追求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的学习方式。(1)指导自主学习。要让学生在参入确定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引导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确保学习有内部动力和支持,实现自我驱动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学习策略,例如:让学生先识后记,学会组块;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学会精加工;教学生如何把知识组织起来,学会构建图式等。(2)、组织合作学习。要激发学生在实现学习目标过程中相互帮助;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任务,精心组织活动,为合作学习提供机会;有效设计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互动,引导学生负责地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并努力促使小组其他成员履行自己的职责;促使小组成员相互尊重与信任,有效地解决冲突,实现共同发展。(3)鼓励探究学习。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并将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引入课堂,树立问题意识,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与经验,质疑他人的知识与观点,探究知识的个人意义,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认知;与学生共同探究新知,让学生敢于提问与猜想,让思维求变、求异、求新,支持并指导学生在创新思维中学习。6、学习效果(18分)有效教学要求真正落实以学论教的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理念,一方面要重点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看学生是否学会、会学,追求四种状态的和谐统一。(1)交往情绪良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与学,平等交流、互动合作有效,注意对学生学习情绪的激励,促使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得以提升,能把教材之情、学生之情、教师之情交融,形成教学活动的动力,课堂充满了快乐体验。(2)、学生思维激活。善于创设思维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状态,对学生认知形成积极正面的干预,注重从质量的角度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法和技巧予以指点,要求学生用有意义的方式来思考和运用学习材料,学会反思,提倡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作出解答,并巧妙的点拨、引导和训练学生的思维。(3)、学习目标达成。通过课堂听学生答问,查学生练习,看学生操作等途径,获得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运用知识的程度和判定学生获得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收获和提高;认知、过程、体验的目标达成率高,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四、评价的主要策略1、倡导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有效教学评价在突出教师自评的同时,重视和发挥学校领导、同行、学生和家长的评价作用,从而使教师能够通过更多的渠道获得教学情况的反馈信息。各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被评者、评价者与评价细则设计者共同参入的研究或探究活动,评价细则的设计者应当广泛听取被评者与评价者的意见,不断规范教学评价工作,评价者与被评者之间应当形成友好、民主的评价关系,以真正实现有效地对教师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的目的。2、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有效教学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学生学业成绩和学习结果的单一评价,而是要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教学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和进行整体性评价的依据,评价不但应贯彻与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且应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整合,使之融为一体,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对教师备教材、备学生、备课标、备学法指导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评判,还应评价教师的课后总结,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目标。同时,也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有效的评价,从教法的整体构思、学法指导渗透、教学的每个环节和组织调控等方面来进行评价。3、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有效教学评价既要看到定量分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即对评价对象的表现作出数量上的描述和判断,具有具体、区分度好的特点,又要看到定量评价的缺陷和不足,过于量化的评价,会忽视隐藏于教学内部的规律性。如教学活动十分复杂,且有模糊,存在许多难以量化的因素。因此,对复杂的课堂教学现象适当进行定性分析,比单纯的定量描述更能恰当反映实际情况。定性评价可以以问题为中心来进行,在每一问题下,可设立若干小问题,这里的问题都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在评价中可以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也可以根据课堂变化情况记录和分析标准之外出现的问题,这样做出的评价会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4、选择多元方法的结合有效教学评价要力求选择以辨析、诊断、激励、导向为主要功能的、促进教师发展的多元方法进行。一是交流评议法,即学生或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得到的某些结论或寻求结论时运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