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旅游开发的思考——以淮安区平桥镇为例目录一、绪论(一)选题背景与意义(二)研究目的与方法1、研究目的2、研究方法(三)相关文献综述1、主要观点2、评述(四)本文的理论依据1、旅游产业竞争力2、旅游产业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二、乡村旅游的概况(一)乡村旅游的内涵1、乡村旅游的定义2、乡村旅游的内容3、乡村旅游的特点(二)乡村旅游开发的几点研究1、乡村旅游开发的战略前景2、乡村旅游开发的战略主导思想3、乡村旅游开发的战略原则4、乡村旅游开发与乡镇产业结构优化5、乡镇政府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角色分析三、淮安区平桥镇乡村旅游开发的现状分析(一)平桥镇整体情况简介(二)平桥镇旅游开发的资源特征1、资源优势2、区位优势3、交通优势(三)平桥镇旅游开发的困境与不足1、景点单一,结构不足2、旅游产品缺乏特色3、经营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四)平桥镇推进旅游开发现状的原因分析1、认识不到位,政策引导不力2、经济基础薄弱,政府投入不足3、旅游规划滞后,产品开发不够4、对外宣传不够,影响力不大5、人才资源缺乏,业务素质偏低(五)平桥镇推进旅游开发的意义1、平桥镇发展旅游业面临良好机遇2、发展旅游业对平桥实现跨越赶超具有重要意义3、发展旅游业对平桥镇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有巨大推动力4、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5、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平桥农业转型6、加速平桥镇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基础设施改造的进程四、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一)增强科学意识,完善理论1、提高认识,明确发展目标思路2、深入研究,确立发展基本原则3、科学规划,突出平桥地方特色(二)壮大经济实力,强化硬件1、加快项目招商,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2、多种渠道筹资,重视农民参与3、多元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三)加强制度保障,优化引导1、加强领导,优化旅游发展环境2、强力宣传,打响千年古镇品牌3、健全环保机制,避免景区污染五、结语六、参考文献关于乡村旅游开发的思考——以淮安区平桥镇为例摘要:乡村旅游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拓宽农民创收渠道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综合作用,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充分发掘平桥镇的旅游资源,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推动平桥镇旅游业跨越发展,加快乡镇产业结构合理有效的调整和优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新农村建设,成为了乡镇领导必须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首要任务。关键词:乡村旅游建议一、绪论(一)选题背景与意义旅游业是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乡村旅游符合世界旅游的发展潮流,是全球旅游发展的一种业态、一种形式。目前,乡村旅游成为旅游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得到了国家、省市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同时,发展旅游业给乡镇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已经在某些地区显露出来,如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繁荣农村社会经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等。乡村旅游业对相关产业带动性强,对于推动乡镇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乡镇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扩大内需、促进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推进乡镇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具有重大意义,是乡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有效选择产业之一。所以,对乡村旅游业的研究已成为乡镇领导的必修课,如何充分利用本乡镇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带动全乡镇的经济发展,成为了乡镇领导急需研究解决的课题。作为淮安区的南大门的平桥镇,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如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平桥镇旅游业跨越发展,是平桥镇党委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二)研究目的与方法1、研究目的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进入全新的历史时期。一是进一步完善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协调机制;二是尽快启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工程;三是以重要活动为载体,形成全国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良好氛围。在此大背景下,乡镇旅游开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虽然目前我国乡镇旅游开发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不少乡镇在乡村旅游开发方面仍存在开发思路不明确、开发战略模糊、开发模式单一、开发体制不完善等问题,致使我国多数乡镇地区陷入旅游开发的困境。所以加大对旅游开发的理论研究,为乡镇进行旅游开发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就有了极大的必要。本文意在通过旅游开发的研究思考,为平桥镇下一步推进旅游开发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工具,确保平桥镇的旅游业能以科学的、高效地、和谐的方式发展,进而带动平桥镇的整体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意在借助本文与其他研究相关领域的学者进行一次思想上的交流、理论上的探讨。2、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结合旅游、统计学、市场学、管理学的相关知识,以理论阐释和案例分析为主进行研究。(1)查阅文献法。通过淮安区图书馆、中国知网数字资源等查阅与乡村旅游开发相关的有效文献。(2)问卷调查法。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平桥镇在乡村旅游开发相关方面的具体情况和所需的实际数据,为本文提供切实有效的案例素材。(3)实地走访法。深入调查地,现场问询有关人士,包括现有旅游产业的经营者和游客,从中获得一定数据。(三)文献综述1、主要观点进入21世纪后,乡村旅游在我国的发展迅猛,学术界对其展开了广发研究,形成许多系统、全面、创新的研究文献,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乡村旅游的基础理论。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研究者主要从乡村旅游产生的空间范围、旅游资源依托形式和旅游产品类型等角度进行定义。对乡村旅游类型的划分,按照旅游资源的功能标准,将乡村旅游分为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民俗文化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生态乡村旅游;按照所处地理位置不同的标准,将乡村旅游分为城郊型乡村旅游、边远型乡村旅游、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近10年来,国内学术界总结出多种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田园农业模式、民俗风情与主题文化体验模式、农家乐模式、休闲度假模式、村落乡镇与企业庄园模式、科普教育及主题博物馆模式、自然景观模式等。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模式。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多种经营管理模式:“农户+农户”模式、“农户+公司”模式、“公司+社区+农户”模式、个体农庄模式、股份制模式、专业合作社模式及将乡村旅游目的地当地经营者及外来经营者纳入共生单元的共生模式。乡村旅游对目的地的影响。经济影响,乡村旅游的发展改变了农村单一的经济结构,改变了乡村传统的经济格局和经济社会形态,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第一,创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内需”。发展乡村旅游最直接也是最显著的效益就是创造就业机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第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改善农村经济结构。乡村旅游推动了乡村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了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了第一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农村的经济结构。第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可以将一般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经营性资产,为游客提供服务,使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和农村劳动力同时得到增值。第四,增加农村的资本积累。城镇居民到乡村去旅游,在农村就地消费所带来的资金必然流向农村,从而为农村的资本积累提供支持,有助于资金的均匀配给。环境影响,乡村旅游发展对环境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传统的乡村景观、厚重的历史景观、独特的人文景观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改善村容村貌。消极影响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乡村实体景观的吞噬。乡村旅游的开展使乡村田园景观规模缩小,破坏了乡村聚落景观的和谐度,乡村建筑景观的本土性和独特性丢失,乡村农耕景观传统性被弱化。第二,自然环境恶化。在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严重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景观,旅游者乱扔垃圾的不良行为、旅游者产生的生活垃圾等导致了乡村环境的污染。社会文化影响,旅游是当地文化与外来文化冲撞与交汇的窗口,乡村旅游对当地的社会文化影响十分突出。第一,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农民在经营乡村旅游时,必然要与游客交流,由于游客来自四面八方,这就要求农民提高文化素质,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游客,在客观上使农民的文化素质得以提高;第二,繁荣了农村的文化事业,树立健康文明新风尚。乡村旅游发展,鼓舞当地居民充分挖掘和欣赏自己的特有文化,形成自豪感,激发当地村民将一些原来趋于消亡的特色传统又重新继承和发扬下去,对乡村文化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第三,乡村文化被城市文化同化。乡村生产生活方式逐渐向城市靠拢,城郊的乡村文化逐渐被城市文化同化,能体现乡村性的乡村文化景观在乡村地区越来越少。2、评述近年来,我国有关乡村旅游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乡村旅游的基础理论、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模式、乡村旅游市场、乡村旅游的空间布局、乡村旅游对目的地的影响、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这些研究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但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第一,研究内容相对单一。研究的主要内容仍是乡村旅游的概念、分类、开发模式,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主要围绕乡村旅游自身资源的特性来研究,很少从心理学、社会学、民俗学、地理学及环境保护学等方面进行多视角研究。第二,尚未建立起乡村旅游研究的方法体系。乡村旅游的研究早期主要以定性描述为主,随着研究的深入,定量研究、数学模型等被不断引入,但这些方法和模型大多是简单的套用,未建立起相对成熟的乡村旅游研究的方法体系。(四)本文的理论依据1、旅游产业竞争力理论1.1概念界定所谓旅游产业竞争力就是具体到旅游业这一特定产业的竞争力。其内涵是具有独特性、延展性、有用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特征,是旅游企业竞争力和旅游产品竞争力的集合体。这种集合体通过这两方面的作用产生效果和影响,最后形成竞争优势。1.2旅游产业竞争力要素(1)旅游资源争力。旅游资源是形成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旅游需求的内在动因,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资源竞争力的大小决定了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大小。旅游资源竞争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和区位条件两个方面来评价。旅游资源竞争力的大小决定了旅游市场规模和旅游收入高低,因此它是衡量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2)旅游企业竞争力。旅游企业是旅游开发的主体,是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的媒介,它直接参与旅游竞争,是旅游竞争的操作者。旅游企业竞争力可以通过区域内旅游企业的总体规模、结构、发展战略、经营策略、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四个方面来评价。旅游企业竞争力是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基石,旅游企业只有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和现有资源,采取科学的竞争战略,以提高适应市场、赢得市场的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从而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3)旅游基础设施竞争力。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产业部门,其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强有力支撑。基础设施为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各类硬、软件设施。对基础设施竞争力的评价可以从硬件设施的配套能力和配套服务能力两个方面来衡量。其中配套能力包括交通设施、供水、供电设施、通讯设施、卫生设施等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撑能力;配套服务水平包括信息咨询系统、交通标识和引导系统、投诉系统等。(4)旅游环境竞争力。旅游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自然环境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基础。自然环境能够保障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强有力的形成;社会环境的状况如何对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也包括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政府对旅游业的政策环境等等,这些都会对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产生重要的影响;经济环境决定了发展旅游的后备力量,决定了城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因而,经济环境如何对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经济环境竞争力的大小可以从经济发展实力、经济开放程度、产业配套能力三个方面来评价。(5)政府竞争力。由于旅游业是一个相关性很强的综合性产业,其持续健康的发展客观上需要政府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宏观调控,因此,旅游区域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宏观调控力度越大,其市场竞争力也就越强。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影响着旅游发展所能取得的成绩,这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政府竞争力已经成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