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定(修订)2010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意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关于制定(修订)2010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意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专门人才的总体设计,是学校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为进一步优化我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我院办学特色,就2010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提出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以教育部《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2000]2号)、《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文件精神为基础,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为重点,使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和时代特点。二、基本原则(一)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认真做好人才需求调研,立足龙江,主动适应畜牧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建设委员会的作用,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与教学工作的关系;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二)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正确处理好思想与行为、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健康的关系。充分体现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实践技能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保证培养规格的实现,同时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三)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引导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要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重点加强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强化学生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教学内容要与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制度相适应,将行业标准有机地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明确规定本专业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的种类和级别,部分课程实践教学可与资格证书培训相结合,实现双证融通。2(四)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要根据人才业务规格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课程体系,要逐步推进项目型课程建设。要求各专业全面进行课程综合化改革,切实围绕职业技能培养设置课程,优化课程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针对性。要求各专业选择1-3门核心课程进行项目型课程改造,不能全部项目化的,至少要对其中的实践教学部分进行项目化改造,提高课程内涵建设水平和实践教学的质量。(五)从实际出发,突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专业特色培育在遵循上述原则基础上,应从我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各专业可依据“平台+方向+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构原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采用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岗前对接等不同形式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专业特色。有条件的专业可以贯彻因材施教与分流培养思想,设置不同专业方向和专业方向课,为学生提供多项选择。三、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要求(一)专业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1、专业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第二,人才培养的类型或职业定向;第三,应具有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概括性描述。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按照总的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本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目标定位要准确,毕业生质量标准要具体,结合本专业的实际作具体的描述,体现对高技能人才的特定需求,突出培养具备较强职业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特点。2、就业岗位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群需求,设计本专业的就业岗位。(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1、知识结构应包括通用知识和专业知识。原则上,通用知识和专业知识要以应用为目的,同时要兼顾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和后续发展需要。2、能力结构应包括两部分,一是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综合能力和核心能力;3二是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3、素质结构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等。(三)专业主干课、核心课程1、专业主干课程指满足培养学生职业与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素质要求的课程,是一个专业区别于另一个专业的标志性课程。一般为6-10门左右。2、核心课程是支撑专业核心能力的专业主干课程,一般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与专业职业资格标准相一致,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覆盖职业资格标准的所有知识点、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每专业为3-5门左右。(四)课程设置要求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分职业素质、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拓展四类。职业素质课程包括人文素质课、思想政治课、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体育与健康、计算机应用、实用英语等课程和某些专业学习必须的基础课程(化学、高等数学);职业知识课程是该专业职业知识能力形成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职业能力课程是为专业职业能力培养进行的集中阶段性实习实训类课程(不包括职业知识课程中的课内实践教学活动);职业拓展课程是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及兴趣爱好,体现复合型人才特色要求及个性化服务的课程。按课程按性质与功能分为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按选读方式与要求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1、必修课包括公共课、专业课和实践课。必修课的教学内容,是一个职业群所共同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从事专业工作的基础。必修课的设置,要求体现规范和一个“精”字,这也是人才培养方案中周课时得到合理统一的保证。2、选修课分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是为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学生兴趣爱好而设置的在全院范围内自主选择的课程,包括公共艺术课程和美育教育课程。公共选修课设置2个学期,学生应选修一定科目的选修课。专业选修课是为培养学生专业特长设置的专业技术课程。专业选修课设置3个学期,学生可根据自身文化素质和将来要从事的具体工作岗位加以选择。各系部每学期提供不低4于3门专业选修课。(五)教学安排1、时间安排(1)学生在校时间共150周,其中在校教学活动时间为81周,寒暑假期及法定假日为37周;顶岗实习为23周,毕业教育及论文答辩为3周;社会实践6周。第1~5学期为26周,第6学期为20周。(2)每学期实践技能考核和机动20学时,期末考试10学时,寒暑假6周(最后一学期无暑假),法定假日1周;第1学期入学教育0.5周,军训2.5周,第5、6学期安排顶岗实习23周。表一:三年制教学时间分配单位:周序号教育教学活动各学期时间分配(周)合计一二三四五六1教学活动时间(99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101813189992社会实践333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7184其它教育活动时间(14周)考试11111145机动111116军训37毕业教育18合计1820182018191132、学时及学时分配(1)严格控制各类课程的学时量。要严格控制教学总学时和课内总学时,原则上不允许超出规定学时及改变比例关系。(2)教学活动总学时控制在2600~2800学时。课内总学时控制在1600~1800学时。课程授课到第5学期结束,进入顶岗实习,由学院统筹安排。(3)调整实践教学学时比重。教学活动总学时中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思想素质养成、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的学时不少于1300学时,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50%,文类专业不低于40%。(4)为推行项目(任务)教学模式,要严格控制周学时。各专业平均学期周学时原则上不超过26学时。(5)入学教育、军事理论与训练、毕业教育每周按20学时计算,学时总数为60学时,校内实习、实训按周30学时计算,毕业设计(论文)、顶岗实习按周24学时计算。3、比例关系5课程的课时数比例,原则上各专业公共课课时占课内总学时不超过30%,专业课课时数占课内总学时时数的55%~60%;选修课时数占课内总学时数的10%~15%。选修课中,公共选修课与专业选修课开设比例约为40%和60%。(六)公共课设置与教学安排1、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安排在第1~2学期进行,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第一学期开设,每周2学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在第二学期开设,每周2学时。2、职业生涯规划课、就业与创业指导课(1)职业生涯规划课在第二学期开设,每周1学时。(2)就业与创业指导课在第五学期开设,每周1学时。3、心理健康课心理健康课安排第一学期进行,周时数为2学时。4、思想素质养成课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就业指导课和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内容,开设专项思想素质养成课,该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课。每学期安排10学时,不列入周学时。4、体育与健康课体育与健康课安排在1~3学期授课,每周2学时,校内实训周体育课正常进行。5、公共外语课公共外语课(不包括外语类及对外语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安排在第1~2学期开设,第一学期每周4学时,第二学期每周2学时。同时开设外语等级考试课(公选)和专业外语(专选)等外语类选修课。6、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安排在第1~2学期开设,第一学期每周4学时,第二学期每周2学时。同时开设专业软件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等计算机类选修课。7、应用语文课应用语文课(对中文有特殊要求的不开设)旨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与应用文写作能力。安排在第3~4学期开设,每周2学时。8、安全教育课包括安全逃生、灾害事故的预防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知识;常见传染病预防及艾滋病等大学生健康教育知识。安排在第一学期进行,总学时控制在20学时以内,其中安6全教育和健康教育各10学时。安全教育课不列入周学时。9、按需要开设课程化学课、高等数学等课程根据专业需要开设,并纳入专业课系列。(七)全院性公共实践环节全院性公共实践环节包括军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思想素质养成等。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结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招生对象与学制;(2)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群;(3)知识、能力、素质结构;(4)课程结构及课程设置;(5)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与管理;(6)课程考核与技能考核;(7)教学进程;(8)专业能力结构及支撑课程;(9)教学活动及全学程周数分配表;(10)毕业标准;(11)制定的依据和说明。五、有关说明(一)设置实验实习课时应考虑学院的实际,特别是设置实习周数时,要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增强实践环节的紧凑性和实效性。不需要进行集中训练的项目由课堂实习完成,取消脱离生产实际的实训项目。每学期每个专业设置的集中实习控制在2周以内为宜。(二)同门课程名称应尽可能统一;动物医学系、食品工程系各专业的解剖生理课在第一学期开设,微生物在第二学期开设;动物科学系各专业的解剖生理课在第二学期开设,微生物在第一学期开设;制药工程系各专业的解剖生理课、微生物课在第一学期开设。其他系各专业相同或相近课程的开设以此原则进行设计。(三)教学进程表中课程的排列顺序,应按开课的学期顺序排列。因各学期教学周数存在差异,在课程设置和周学时的分配时应尽量兼顾。每学期考试课程门数为3-4门。(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各系部负责组织专业建设委员会和专业带头人(负责人)制定或修订,经教学工作委员会审议,主管院长审批签字后执行。附件:1、2010级我院拟招生专业设置一览表2、2010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基本样式教务处二○一○年四月七日7附件12010年招生专业汇总表系部名称序号专业名称专业方向学制(年)拟招生人数动科系1畜牧兽医34002饲料与动物营养3803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380动医系1兽医医药3802动物防疫与检疫3803动物医学32004宠物医学3200生工系1作物生产技术31602园林技术3803环境艺术设计3804商品花卉380制药系1生物制药技术生物药品与化药制剂31602中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