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调查目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的一个“新”字,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它体现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决策和新举措,凸显的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条件和新机遇;它还是农村振兴历史进程的新起点,是“三农”事业发展的新希望。了解政治,增加参政意识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刻不容缓的历时使命。本文就在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做一简要分析。有关资料: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全面深入地论述了这个重大历史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认真领会,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好“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方针,坚持尊重实际、尊重群众的原则,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同时还要把握好建设新农村的各个关键环节.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自党全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以来,县级政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桥头堡,如何破题,如何规划,如何解决困境,如何真正的把中央的各项精神落到实处,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群众对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家园、过上宽裕生活的愿望相当迫切。当代青年学生政治参与总体上呈现出健康、积极、稳定的发展特点,大部分青年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对于国家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市场供应、经济状况、物价、文化生活水平提高持肯定态度,对中国社会发展充满信心,对政治事务“感兴趣”。大学生对国家重大政治生活的关切度大大增强。如两会召开期间,不少大学生通过电视、网络视频、报纸等关注大会进展情况,并通过各种渠道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一、在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解现状近年来,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原则,以“文化、科技、卫生”为内容的“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大学生特别是党员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在实践中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政策、措施,明确责任和使命,服务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主流是好的、积极的,并不存在所谓“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现象。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部分学生也存在着参政意识淡漠、理论淡化等倾向,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二、调查数据分析为了更好了解在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看法,我们小组对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展开调查,以调研问卷的形式,了解同学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我们从不同地点,对不同年级的同学进行调查,相信本次调查结果能比较全面的反应在校大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本次调研共发问卷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100%。(一)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来源1、您来自哪里?()A城市B农村结果表明:接受调查的人员中,有百分之八十一都来自农村。从某种程度上讲,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能体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政策对于农民的意义,使调查结果更有价值。(二)在校大学生对这一政策的了解2、您对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这一政策了解多少?()A很清楚B一般了解C不太了解D没听说过3、您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这一政策的?()A讲座等学校课程传授B网络宣传C电视、广播等多媒体宣传D同学讨论4、闲聊时会谈论新农村的话题吗?()A经常B偶尔C很少D不谈论结果表明:平时生活中,大学生或多或少探讨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大部分人对这一政策一般了解,还有38.38%的人对这一政策不太了解,很清楚这一政策的人只有1%。大家了解这一政策的渠道很多,主要以电视、广播等多媒体宣传为主,讲座等学校课程传授和网络宣传也起到一定作用。(三)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实施方面5、您觉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是什么?()A生产发展B生活宽裕C乡风文明D村容整洁E管理民主6、您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新”在哪里?()A新的村容村貌B新的思想观念C新的生活习俗D完善的生产设施7、您认为农民最需要政府投资的是什么?()A农村基础设施B农业科技C农村教育D医疗卫生8、您认为发展现代农业最关键的是什么?()A政府保障制度B农民科技水平C农业基础设施D政府资金投入结果表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五个方面都非常重要,其中生产发展方面尤为突出。大部分人认为新农村的“新”应该新在思想观念。对于农民最需要政府投资什么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问题上,人们的意见各不相同,说明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农村教育、医疗卫生、资金投入等方面都比较重要。(四)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议9、您认为新农村建设应该主要从哪些方面推进落实?()A加大扶贫力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B加大农村基础建设投入C鼓励扶持优惠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D推进村务公开和政治民主10、您对新农村建设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A应该和农村各地的实际情况结合B应该多征求农民意见C应该建立完善的政策落实监管制度D应该多调动农民积极性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议很多,政府应该加大扶贫力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基础建设投入;推进村务公开和政治民主等各方面推进;鼓励扶持优惠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此外,还应该和农村各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多调动农民积极性,多征求农民意见,建立完善的政策落实监管制度。三、调查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大部分人对这一政策表示一般了解,说明现在高校并不存在所谓“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现象。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部分学生也存在着参政意识淡漠、理论淡化等倾向。因为还有38.38%的人对这一政策不太了解,居然存在4%的大学生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一政策。这说明大学生对这一政策的关注度有待提高,对政治的敏感度有待加强。四、几点建议(一)加强国家政策的宣传,提高参政意识调查显示,大学生了解国家政策的渠道很多,主要以电视、广播等多媒体宣传为主,讲座等学校课程传授和网络宣传也起到一定作用。现今社会,电视、广播等多媒体宣传已经相当成熟,同学们应该加强这方面信息收集的意识。同时,重要思想概论课及教师本身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把被公认为“枯燥乏味”的思想教育课上好,提升同学们的思想认识是关键。教师可以结合最新的时事政治向学生阐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重要性,提高同学们的政治敏感度,增强大学生的参政意识。(二)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政策很清楚的大学生寥寥无几的主要原因就是对这些基本概念没有比较深刻和系统的了解。在宣传的时候,注重这方面的阐述,对人们正确了解国家政策有指导性的作用。(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在思想道德建设。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统一的思想就没有统一的行动。实现建设新农村的目标任务,首要的任务是统一广大农村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认识,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来,以形成共识,凝心聚力,步调一致地加快建设步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性在于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四)增加政府投入大学生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议很多。政府应该从加大扶贫力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基础建设投入;推进村务公开和政治民主等各方面推进;鼓励扶持优惠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等方面着手。广大农民群众是推动生产力发展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可见,政府还应该和农村各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多调动农民积极性,多征求农民意见,建立完善的政策落实监管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所以,政府更应该增大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农村教育、医疗卫生、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投入,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由局部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