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方高校办学定位的思考——以萍乡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一、办学定位在地方高校发展过程中的必要性(一)地方高校的发展依赖于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专科学校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办学层次得到了提升,对人才培养规格和服务社会能力要求也提高了,但地方高等学校的区位布局和服务分区并未改变,地方政府政策和经费支持对地方院校的发展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立足地方、依托地方、服务地方”是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的基础和方向,也是培育办学特色和优势的必然选择。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坚持以服务求发展,以对地方贡献求支持,要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着眼点,努力争取地方政府资金、政策和环境的支持,实现学校与地方政府协同发展。在众多影响地方院校发展的因素中,国民经济,尤其是高校所在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高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是学科建设的宏观环境因素,对高校学科建设有重要影响,地方高校如何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做好高校学科建设,是一个哑须思考并努力实践的问题。(二)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持地方本科院校的历史使命仍然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人才和科技创新,这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两个核心问题,而这两个核心问题主要依靠高校来解决,地方1学校要充分发挥作为当地智力、科技、人才、文化和信息中心的作用,为地方政府和当地企业充当智囊团,为其提供决策咨询;学校要面向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把与地方急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相关的学科专业列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专业予以重点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其提供人才保障;发挥学科优势,开展科学研究,为地方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合理吸收地方优秀文化成果,使地方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积极开展地方特色文化研究,推进地方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当地文化中心的辐射和带动功能,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传承地方文化的主阵地、研究地方文化的主力军、弘扬地方文化的先行者。通过发挥人才、科技和智力等方面的优势,增强解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综合性重大课题的能力。高校学科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到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水平,积极服务于地方支柱产业和主要产业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重点,也是高校学科调整和学科优化的重要目标。在高等教育这个复杂的系统内,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之间有不同的角色定位。从服务面向维度来看,我国高等学校通常被分为全国性高校、区域性高校及地方高校三类。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承担着高职高专层次的教育,是以应用性知识的研究与传播为主要目的,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等学校。而且地方高校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地方高校培养的对象是未来知识和信息的应用者及创造者,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另一方面,地方高校所进行的科学研究本身就是对知识和信息的创造与加工,利用其科学技术方面的优势所创办的高科技产业和为企业提供多种多样的技术咨询与服务,是知识信息的共享与应用,可以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2支持,成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撑点。因此,地方性高校的方向选择、角色定位与办学特色等都应有不同的独特之处,这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更有利于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健康运行。首先,进行办学定位是高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必将走向市场化。与此相应,高校培养输出的人才必然由买方市场转向卖方市场。因此,高校必须根据自己的历史积淀、学科优势,明确办学定位,以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谋求长远发展。其次,进行办学定位是高校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如果地方高校在扩招的热潮下,盲目增减专业,不考虑社会需求,专业设置重复,办学类型趋同,那么将不可避免地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导致学生就业困难,从而影响自身的发展。地方高校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实现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益协调发展,做到学校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统一,培养出能真正为社会所需要的创新人才、合格人才,都需要地方高校认真思考和研究。再次,准确的办学定位是高校制定规划、配置资源、办出特色的前提。准确的办学定位可使高校根据本校的师资情况、教学科研条件、专业与学科优势来确定办学目标,相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扶持那些有优势、有特色的学科与专业,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办出特色,办出优势。最后,进行办学定位是高校发展的个性化要求。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表明,只有明确了办学定位,高校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产生品牌效应,这将是高等学校的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和无形资产。在大众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高校才能真正服务于社会,立足于社会。二、地方高校办学定位存在的问题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是一所高校依据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从其自身的办学传统与办学现状及所处环境出发,将自己建成一所什么样大学的目标设定和蓝图设计,这也是高等学校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地方高校办学定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31.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还不够协调。地方高校定位要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相适应,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服务,从而成为地方文化科学中心。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既是地方高校的责任,也是地方高校的办学优势。地方高校立足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其发展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地方高校急需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空间,为地方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2.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缺乏传承性和连续性。每所高校有自身发展历史,而很多地方学校在制定战略发展定位时,往往注重更多的是未来的发展,忽视了学校自身原有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文化底蕴、历史积淀,忽略了自身的历史沿革、传统专业和现有办学条件的衔接,包括教学条件、科研水平、师资状况、管理水平、校舍面积、经费充裕程度等。3.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仍较模糊,未能十分突出学校自身的优势。很多地方学校当前仍然未能准确把握自身定位,办学特色不明显。主要包括: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不尽合理、缺少特色;学校的学科设置、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学校自身的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实习实验条件、图书资料、生员状况与学校的办学定位仍然不相适应,学校的办学投入仍然不足。4.地方高校在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定位仍然存在照搬本科模式的倾向,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等大多是根据本科相关专业进行删除和压缩,未能有效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来全面规划。三、地方高校办学定位的对策分析自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了跨越式发展。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等院校在规模急剧扩张之后,带来激烈竞争。竞争促使高等院校发展越来越呈多样化趋势。在激烈的竞争中各地方高校在向区域性高校和全国性高校看齐的同时,必须合理的定位,集中优势兵力创建和保持自己的办学特色,抢占自己的“势力范围”,否则就会被淘汰。因此地方高校在办学定位时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4融入地方地方本科院校应树立以下办学理念:服务地方理念。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只有坚持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才能获得生存的基础和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确立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推动当地社会的繁荣与发展。坚持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首先应重点建设和发展与区域经济中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培养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其次,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应全面介入地方的社会发展,履行全面服务社会的职能。诸如对各级政府部门的决策咨询作用,对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作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知识和智力支持作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和牵引作用。特色办学理念。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经长时间的探索与积淀形成特有的办学理念、校风、学风和校园文化等等,是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和优势所在。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主要包括办学目标特色、学科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就办学目标而言,地方本科院校主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5的应用型人才;就专业建设而言,地方本科院校应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点扶持优势专业,积极发展直接与地方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专业,要为地方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与人才支撑;就人才培养特色而言,地方本科院校应着力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应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能力与素质相结合。错位发展理念。地方本科院校在中国大学群体中相对来说是一个弱势群体,一方面由于缺乏深厚的历史积淀而显得底蕴不足,另一方面获取资源的能力又有限。因此地方本科院校既不能不顾所在地市的经济基础和自己的办学历史,盲目追求、机械模仿高水平、高规格,也不能陷入高校内部的攀比与排名中。提高竞争力的策略就是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凭借自己的优势与特色来争得一席之地。二、培养目标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应以应用为导向,这是基于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质量观的深刻认识而得出的结论。但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定位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核心特征应该是多样化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强调要6从其内部寻求驱动力,充分发挥地方本科院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其不断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一条自主创新、特色发展之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应突出个性化教育,而个性化教育的保证则是要注重对学生开放思想的培养。可以说,个性化教育是未来应用型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改善教与学的过程和环境,帮助学生建立信心,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并且可突出每个学生的个性,这样培养出来的本科学生才能适应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而这类人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许多是在实际工作中获得的,是课堂教学无法解决的。实践教学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缺陷,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进入社会,接触一些实际工作。参加专业实习可以使学生在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缩短适应期;也可以让学生知道哪些知识更有用。因此要真正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还必须加大实训场所和设备投入的力度,或者加强校企合作,合作建立实验实训7场所,合作开发学生实习基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以确保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近年来,在应用技能型、服务型人才培养方面,许多高职院校做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大量的办学经验和方法。校企合作、校府合作、工学结合等方法都很值得地方本科院校借鉴。如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在探索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方面有新的认识。他们的“校企合一、产学一体”的办学模式和“开一个专业、办一个实体、兴一份产业、创一个品牌”的专业建设理念为其升格为本科院校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几年由高职院校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不能仅仅停留在高职办学的机制层面而没有创新,否则与高职无异,需要改进课程设计,大力推进实践教学体系、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技术的创新,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不能不顾本校自身的办学条件、管理经验和人员素质、能力等情况,一味求大、求全、求高、求新。这样,则难免要出现工作力不从心,事倍功半适得其反的现象,反8而影响未来的发展。三、融入地方地方本科院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应成为学校的生存之基和活力之源。学校必须改变传统封闭的办学模式,积极融入地方,主动适应社会需要,以贡献求支持。人才培养方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融入地方元素,突出动手能力:一是可根据地方产业结构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尽量减少一般性理论教学的内容,在课程体系中加入能够体现地方产业结构与社会发展特点的课程模块,开设一些有特色的、引领性的课程,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能够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应用型人才更强调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注意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强调实践过程的训练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增加实习、实训课程的比例。在培养规格上,地方本科高校要培养具有专业特长,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较强,符合地方人才市场需求的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