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土地流转__实现农业现代化(青干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舒城县第十一期青年干部培训班2009年11月16日推进土地流转实现农业现代化内容摘要一、土地流转的内容及制度完善;二、土地流转制度的深远意义;三、我县土地流转状况;四、推进我县农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转的建议。一、土地流转的内容及制度完善土地流转,具体地说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指在农村土地所有权归属和农业用地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将土地使用权从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转移给其他农户或经营者并获取一定收益的行为。1984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允许农户经集体同意可以转包承包地给种田能手。1993年中央11号文件提出允许农户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和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转让土地使用权。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要坚持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进行”。2001年的中央18号文件系统地提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行了规范。2002年颁布的《农村土地承包法》,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上升为法律。土地流转制度推进进程2007年实施的《物权法》,明确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用益物权性质,进一步完善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定。党的十七大提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指明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向。土地流转制度推进进程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系统完整地提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土地流转制度迎来了全面推进的可喜局面。土地流转制度推进进程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的完善,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1、前提和基础。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2、保障。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3、原则和形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4、底线。“三个不得”:即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土地流转制度推进进程二、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深远意义一)从土地制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看:土地流转势在必行“自秦至清,中国历史上的土地权利无论田主拥有何等权利,其头顶一直笼罩着‘土地王有’的紧箍咒。”------史学家王家范刀耕火种土地改革1、第一次大变革------土地改革党在夺取政权后于1950年初开始在全国逐步展开了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就是要改变中国农村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目的是要实现耕者有其田。到1952年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了7亿亩土地和其它的生产资料。新中国成立后连续三年全国粮食丰产,1952年,全国的农业总产值为483.9亿元。从合作社到人民公社2、第二次大变革------从合作社到人民公社土地改革后,毛泽东提出通过推行合作社,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要把土地私有制改造成为集体的公有制,把单干的个体农户用合作社的形式把他们组织起来。如果说土地改革是剥夺剥夺者的话,那么合作化则使农民再一次被‘剥夺’,使他们再次失去了对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从合作社到人民公社1958年3月,毛泽东又提出了小社并大社的问题。“我们的方向应该逐步而有序地把‘工、农、商、学、兵、’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为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从合作社到人民公社在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这样,全国又掀起了人民公社的热潮。从合作社到人民公社农业合作化、特别是公社化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它极大地打击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它使得农业发展遭到抑制、甚至破坏;它给农民带来的是贫穷和灾难;它在剥夺去农民土地的同时也剥夺了农民的民主权利和人身自由;由于农业受挫,使得全国物资供应高度紧张、城市人民生活也极其困难。从合作社到人民公社,这种土地制度基本上是错误的、失败的,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二十世纪中国农村的又一场乌托邦的实验。人民公社食堂土地承包到户3、第三次大变革------土地承包到户1)十一届三中全会:土地制度第三次变革的序幕1978年,我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冒死在包产到户合同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第三次大变革的序幕。土地承包到户同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以“包干到户、包产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各种形式的土地责任制。第三次土地制度变革的实质是:在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的情况下,把土地的经营使用权还给了农民,农民在承包地上种什么、如何种都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十一届三中全会土地承包到户新的农村土地政策迅速地推动了城乡经济的大发展、大变化,也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大发展,使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200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1元,比1978年增加了30倍;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由2.5亿人减少到1500万人;粮食总产量由改革开放前的3000亿公斤增加到5000亿公斤。包产到户的农民理论解析“由于经济、文化条件的制约,革命胜利后不能够立即实行社会主义,只能进行社会主义准备,或者叫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即准备阶段,也可以称为新民主主义阶段。”------前中央领导人“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路径图”2、十七届三中全会: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路径图”当前“三农”问题: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业发展仍然落后、农民收入仍然很低。从城乡居民对比来看,二者收入的差距从1984年的1.81:1进一步拉大到3.33:1。同时,农民感到自己不是承包地真正的主人,不少人已经对土地失去了信心。根源探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一个“半截子”产权改革,农民没有土地出租、抵押、转让和继承的权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不可能一劳永逸的解决中国农业的发展中的所有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能解决温饱,不能解决发展。”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路径图”30年前是“小脚穿大鞋”;现在是“大脚穿小脚”。无论哪种情形,能改的只能是鞋的大小,让鞋适合脚,决不可削足适履。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路径图”改革途径:现在的改革不能再简单地把农民的土地再重新收起来,归集体所有;更不能改变党在农村的政策,不能改变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已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因此,土地流转成了必然的选择。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路径图”《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最重要的精神,就是要求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制度。这为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勾勒出了明确的“路径图”。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路径图”《决定》提出:对农民承包的土地,今后将在两个方面加以调整:第二、在农村土地归属权和农业用地性质不变的情况下,农民可以将承包土地的使用权有偿转移给其它农户或经营者,促进土地自由流转。第一、进一步延长土地经营的承包期。实现农业现代化二)从我国社会发展现实和进程来看:土地流转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农业现代化: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市场理念、经营管理知识和工业装备与技术的产业体系,是将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产前、产后和产中相结合,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结合的农业综合体系。三个指标:第一,农业劳动力下降到占全国劳动力的20%以下;第二是当年用于农业的投资占农业净产值的40%以上;第三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指标,一个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养活10人以上。实现农业现代化法国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美国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日本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作用,建成农工商紧密衔接、产供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其中,“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这一条就是最典型的中国国情、中国特色。而这种一家一户的、分散的小农生产,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农业对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必须循序渐进地寻求突破,如何破解这个矛盾?答案:大力推行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途径:第一步:土地流转是;第二步:取消二元户口制度;第三步:建立全面的社保体系。实现农业现代化集约化: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通过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来增加农业品产量。规模化:指按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组织农业生产,大面积耕种农田。产业化:即农业内部科研、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及管理等各部门、各行业科学分工、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形成有机联系的“链条”。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需要人才、资金、技术、设备等诸多条件,可最关键的还是成规模的土地。可就我国现在的发展水平而言,唯有土地是我们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道坎”,可谓“万事俱备,只久东风”。鼓励土地相对集中,从而保证农民能适时地扩大经营规模和有效地利用耕地。是我们的不贰选择。发达国家为促进土地规模化采取的政策:土地买卖政策;(各国普遍做法)农地租用政策;(日本、英国、法国、德国、荷兰、丹麦等国)土地不可分割政策;(法国、丹麦、德国)土地整理合并政策。(法国、德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按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制度,即保持土地承包权不变,鼓励、促进土地自由流转,所以说通过土地流转形成的土地相对集中至关重要,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源头”和“前提”。三、我县土地流转状况截至今年8月,全县各种类型土地流转面积26.4万亩(承包耕地流转16.5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6.7%;林地流转9.9万亩,占全县林地总面积的6.5%)。一)土地流转的特点1、经营大户多。3月初,安徽省柏林庄苑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在柏林乡流转12000亩农田,范围涉及5个村,集约化发展蔬菜种植和水产养殖项目,成为安徽省最大的单宗土地流转项目。4月底,安徽帅旺食品集团在百神庙镇中心、方圩、舒合等八个村,流转土地8000亩,建立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土地流转状况农田平整土地流转状况规模种植柏林庄苑柏林庄苑机械播种帅旺集团土地流转状况2、流转形式多样。租赁是最主要的流转形式,流转面积9.7万亩,占耕地流转面积的66%,转包4.2万亩,转让0.4万亩,互换0.26万亩,入股面积仅有325亩。9.70.44.20.260.03租赁转让转包互换入股土地流转状况3、经济效益明显。从事蔬菜、中药材经济作物种植和经营养殖、花卉苗木的大户92户,08年亩均纯收入在500元以上。大宗粮油种植经营主体354户,流转面积11.9万亩,08年每亩纯收入最低的100元,高的450元。4、流转期限增加。全县446户规模经营主体,合同期限4年以上的245户,占百亩以上规模经营主体的55%,合同期限最长的达30年。土地流转状况二)土地流转的成效1、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发动机”2、稳步推进劳务产业发展的“调速器”3、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直通车”4、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助推剂”5、吸引社会资本向农业领域流动的“引水渠”土地流转状况三)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1、效益提升不太明显2、土地集中连片流转难度较大。3、少数地方土地流转工作缺乏规范性指导。4、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四、促进我县农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转的建议一)解放思想,积极引导。我们宣传的重点应放在既要使广大农民清楚农村土地承包制度长久不变,又要使他们了解土地流转法律政策和积极意义,突出宣传由此而带来的巨大政治、经济效益,从而增强农民自发寻求流转的积极性。二)坚持原则,稳妥推进。1、稳制活田、三权分离的原则。“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2、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法规政策;尊重农民的选择和意愿;坚持有偿流转。3、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原则。农地流转必须因地制宜,适度推进。防止“圈地运动”。三)规范制度,创造条件。1、明确管理职能。形成配套的流转管理办法和经常性的工作制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