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收稿日期:2009-12-08基金项目:辽宁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08401020)作者简介:王志丹(1980-),男,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从事农业科技、农村经济、农业企业管理研究。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王志丹1,周腰华1,赵慧娥2(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辽宁沈阳110161;2.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辽宁沈阳110034)摘要院中国农业发展已进入由生产主导型传统农业向技术主导型现代农业转变的新阶段,对农业科技支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当前中国农业科技投入总量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学科结构失衡,农业科技管理体制不完善、整体运行效率不高,作为受体的农民素质整体偏低、对新技术吸纳能力较差,制约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应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强化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运作机制,注重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关键词院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投入;队伍建设;管理机制;素质培训中图分类号院F323.3;S-1;F303.2文献标志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8-9713(2010)03-0272-04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技进步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应用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由生产主导型传统农业向技术主导型现代农业转变的新阶段,对农业科技支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受各方面不利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推进。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因此,如何有效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对于新时期推动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一)在投入支撑条件上,科技投入总量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受国家整体财力不足的制约,我国农业科技投入长期不足,农业科技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我国政府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强度来看,目前农业科研政府投资强度为0.25%左右,显著低于20世纪80年代16个发达国家的投资强度(2.37%),也不及同期30个低收入国家的投入水平(0.65%),离世界农业科研投资强度的平均水平(1.12%)也还有很大差距。与此同时,在农业科技投入结构上还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突出表现在:第一,农业基础研究投入比重偏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基础科研投资占科研总投资的比重均在10%以上,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基础研究投资占课题总投资的比重最高为3%~4%,且大部分年份在3%以下[1]。由于农业基础研究比重过低,致使农业科技储备不足,导致农业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缺乏后劲。第二,农业科技投入在农业内部不同行业分配的比例不合理。种植业占据半数以上的科研投资,其比例虽存在逐步下降趋势,而且畜牧业和渔业的产值份额在不断增加,但科研投入总份额却在不断下降。(二)在智力支撑条件上,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学科结构不合理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农业科技成果的原创者和农业科技进步的直接推动者,其数量、结构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农业基础地位的发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小康社会目标的整体实现。一方面,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各个环节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从2000年到2008年,我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规模虽然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是年增长幅度相对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圆园10原05,12穴3雪:272-275允燥怎则灶葬造燥枣杂澡藻灶赠葬灶早粤早则蚤糟怎造贼怎则葬造哉灶蚤增藻则泽蚤贼赠渊SocialSciencesEdition冤袁圆园10原05袁12穴3雪:272-275第3期图12000~2008年国有企事业单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变化情况偏小。以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为例(图1),2008年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为71.6万人,较2000年增加了6.9%,但是年均增幅仅为0.8%,而且个别年份出现了负增长,2002年、2006年和2007年分别增长了-1.2%、-0.6%和-0.1%[2];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农业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种植业,而能够促进农业收入增加的畜牧业和渔业的科研人才相对较少,农产品加工人才、农业法律人才、农业贸易人才、农业质量标准人才以及其他复合型人才更是微乎其微。这种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学科结构失衡的格局,对于促进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和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都极为不利。(三)在科技管理运作机制上,管理体制不完善,整体运行效率不高目前我国农业科技管理体制仍然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模式,存在严重的条块分割,横向和纵向缺乏有机联系的公共体系。农业科研、推广和教育分别隶属不同行政管理部门和业务协调部门。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原则上是科技部主要负责协调各部委之间的农业科技研发活动。农业部负责协调系统内的国家级农业科研项目以及国家和省级的科研活动,并为下级研究机构提供指导。农业大专院校的行政管理权归属国家教育部,其科研活动受科技部协调管理。地方农业科研机构的大多数预算由地方政府负责,因此这些机构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农业部系统以外的林业、水利等部门科研机构的研究活动由其所属的部委而不是农业部来协调,条块分割现象非常严重,同时农业科研、推广和教育又受到多头管理和指导,交叉重复、信息沟通不畅。在农业科技系统内,农业科研、推广之间不协调,缺乏横向和纵向联系和协作,造成力量分散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此外,由于农业科研与推广单位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导致许多科研成果不能及时有效推广,特别是基层推广体系亟须加强和调整。目前全国基层推广机构设置不规范,条块分割,难以形成相对稳定和规范的管理体制并发挥整体优势。(四)在科技创新受体上,农民素质整体偏低,对新技术吸纳能力较差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的重要载体,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直接决定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舒尔茨曾指出:“解释农业生产的差别的关键变量是人的因素,即农民获得能力水平的差别”。尽管我国农村人口总量及所占比重都呈逐年稳步递减的趋势,而且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将会有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地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但目前农村人口在我国人口构成中依然占据绝对优势。在对农民的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目前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七年,而发达国家一般在12~14年。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中,具备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数占到了78.1%,而具备专科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数仅占15.8%[3]。这种大数量、低素质的劳动力,导致了广大农民对现代农业科技与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不但不能形成人才优势,反而变成了沉重的人口负担,从根本上制约着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生产整体素质的提高,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一)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为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提供充裕的资金保证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近些年我国农业科技投入总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投入不足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改观。加入WTO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亟待建设与加强,投入不足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迅速提高的最主要的制约因素。面对农业对科学技术的急迫需求和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必须切实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以保证现实的需求和科技能力的持续增强[4]。第一,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坚持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项目应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高效产业技术及物化技术的开发和转化项目应以企业投入为主。同时,鼓励、支持各种类型的经济实体以及个人投资农业科王志丹等: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273··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2卷技研究和开发,争取五年内使农业科研经费投入占农业GDP比重达到1%以上。第二,要充分利用WTO的“绿箱政策”,以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为重点,调整财政补贴投入的方向和方式。将农产品流通、出口补贴转移到农业科技方面来,并在财政预算中设立专项农业科技科目。第三,要稳定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并列入财政长久性预算计划。2001年国家已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四亿元,添补了长期以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环节缺少资金支持的空白,产生了很大反响和效果。建议农业成果转化资金每年预算不低于四亿元,并随财政增长相应增加。(二)强化科技创新队伍建设,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首先,加快实施农业科研机构改革。根据农业科技周期长、公益性和区域性强的特点,将现有农业科研机构分为三类进行改革。第一类,从事产品开发的科技机构,一律转为企业或进入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第二类,从事非公益性技术咨询服务的科技机构应逐步转变为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管理;第三类,从事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与开发工作的农业科技机构,主要由各级政府财政支持,内部实行流动、竞争、协作与聘任的运行机制。其次,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培养与引进并举,建立一支由多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组成的农业科技创新队伍。通过在农业科研机构实施“农业创新杰出人才工程”“优秀创新团队培育行动计划”“外籍研究员聘用行动计划”“学科带头人年度培训计划”等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一方面加强拔尖人才和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的选拔和培养,另一方面以国际一流学术人才的培养、引进、聚集和使用为重点,带动整个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从而形成一支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农业科技大军。第三,建立健全科学的人事组织管理制度。按照“开放、流动,联合、竞争”国际通行原则的要求,建立科学、和谐、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创造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推行科技人员全员岗位聘用制度,优化队伍,扩大不同职级评审、认定自主权。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坚持按岗定酬,按绩取酬,扩大知识、劳动、资本等科技资源在收入中的分配比例。营造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激励机制,为大批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成长创造良好条件。(三)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运作机制,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完善的服务保障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组织管理运作,对于调动农业及相关领域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加快取得一批突破性科研成果,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行政领导部门应提高农业科技的服务水平,并将其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任务来完成[5]。一是改革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的立项机制。建立科研选题和立项的公开、公示、公议制度,广泛听取并充分尊重农民、农技人员、企业和专家的意见,做到顶层设计与生产需求紧密结合,实现选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逐步完善项目招标制度,实行课题制管理。二是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切实落实《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要求,建立农业科技管理协调机制,成立由各级科技主管部门牵头,由科技、农业、计划、财政、金融、林业、水利、环保、气象等多部门组成的农业科技协商和重大科技问题的协调机制。三是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评价制度。对于基础研究成果应以同行认可和学术影响为评价依据;对于应用性研究成果应以生产应用和市场占有实际效果为评价依据;对于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实行“后补助”制度;对成果转化应用有突出贡献的机构和个人实行重奖制度。(四)注重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着力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第一,加强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重视和支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程。省、市、县、乡(镇)都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成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切实加强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目前,在县级开展的农民教育培训主要以县农业部门为主,具体由县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业广播学校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组织培训。教育培训的内容主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