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女大学生成就动机水平的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关于女大学生成就动机水平的研究一、前言自从1938年,莫瑞提出“成就需要”概念以来,它受到了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和广泛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就动机,是指驱动一个人在社会活动的特定领域力求获得成功或取得成就的内部力量,是人们追求高目标,完成困难任务,竞争并超过他人的人格力量。在行为上,它表现为一个人对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重要的社会或生活目标的刻意追求。主要的理论和研究有:1、麦克里兰的广泛的社会成就动机理论;2、阿特金森的“期待—价值”成就动机理论;3、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4、霍纳的女性“避免成功”概念及成就动机的性差研究;5、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驱力构成论;6、余安邦、杨国枢的“个我-社会”取向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的研究是近代动机心理学的重要课题,而女性成就动机的研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学家霍纳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女性具有一种“成就恐惧”之后,更是将人们的关注热情推向极致。霍纳认为一些聪明、有才能的妇女往往对自己的成功有一种恐惧和焦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避免成功和害怕成功的动机。这是因为社会以自己固有的力量规定了人类产生动机和实施动机的方式。对于女性来说,社会要求她们内化和产生较低的成就动机,而女性一旦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则可能导致社交上遭受拒绝和被视为缺少“女性气质”的后果,正是这种消极的社会后果抑制了女性对成功的追求。故霍纳称之为“成功恐惧症”。近年来,我国许多学者从大学生性别差异角度对成就动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应用,也发现中国男性的成就动机明显高于女性,中国男性较女性有更高或更强的成就期望、成就竞争意识、更高的成就自我评价、更大的成就自主性。女性的成就动机更容易受环境的激励因素影响。如张淑华等(1996)发现学生的成就动机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有调查表明:在小学阶段,女生的成就动机略高于男生;初中阶段,女生成就动机开始低于男生,而且差别越来越大;在大学阶段,男女成就动机差异达到非常显著水平。杨渝川等对全国九所高校1000多名大学生的研究表明:男生更重视个人成功2和社会利益的追求,较少害怕失败;女生则更加害怕失败,较少追求成功,成就动机明显低于男生。景怀斌发现:中国男性的成就动机明显高于女性,女性的成就动机较男性更易受环境激励因素影响。并进一步得出随年龄阶段的变化,20~40岁男女成就动机差异达显著水平,男性在30岁以前,成就动机处于稳定的上升趋势,而女性却相反,呈持续的下降趋势。在大学校园里,女大学生接受人类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熏陶,对于她们生活理想、人生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导向、调适和控制的功能。广博的知识、开阔的眼界使当代女大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境界审视人生,从而冲破了传统女性“相夫教子”、做贤妻良母的生活理想。有调查显示,100%的女大学生不同意“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腐观念;有93%的女大学生认为女性应有自己的事业追求,而不应该满足于仅做一个贤妻良母,表现出较强的平等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对社会的责任感、历史的使命感,使她们将自己的价值追求与社会利益联系起来,从而表现出对成就的关注与追求。然而,在当代这样一个有着较强的,以成就定向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女大学生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成功恐惧症”,她们既追求成功又回避成功。此外,更多的女大学生力求在更高的层次上成为较完整的女性,他们愈来愈追求自身属性与家庭属性的统一性,渴望事业成功、爱情美满、家庭幸福。而当事业成功与家庭美满不可兼得时,她们往往舍弃“事业”而成全“家庭”。她们用自我牺牲的方式来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减轻心理的压抑感。那么,有哪些原因导致女大学生成就动机在追求成功和取得成就方面为什么会有“女不如男”的状况呢?许多研究表明,影响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一)客观因素有1、男主女从、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传统观念与社会分工的束缚;2、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许多传媒暗示女性应定位于家庭私域,女性若“弱、柔、漂亮、性感、细心”才有女人味;3、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偏差,导致日后女孩的动机指向人际关系领域,而男孩的动机则更多地指向成就领域。(二)主观因素有1、主体意识薄弱,角色期望值低。2、人格弱点(1)3承受挫折能力差(2)缺乏意志力(3)缺少冒险精神(4)嫉妒心理强;3、成功“恐惧”与“亲和”性动机的负面效应;4、情感困惑;5、知识结构单一,女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总体优于男生,但科研能力却比男生差;6、成就归因的偏差,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但近年来对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女大学生对追求成功有较高的期望,而对失败的顾虑和担忧较少,并且女生的自我取向成就动机显著高于社会取向成就动机。研究者认为这是当前宽松、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和女大学生自身素质较高共同作用的结果。二、研究假设1、女大学生追求成功的倾向显著地高于其逃避失败的倾向;2、女大学生自我取向成就动机显著地高于其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功能独立性有提高和增强。三、研究目的本文以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成就动机为变量,探讨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水平、取向和发展,并试图寻找相应的解决对策。四、研究方法(一)研究样本本研究从中国的大学里随机抽取300名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二)研究工具1、《成就动机测量表》(简称AMS)挪威大学心理学家T.Gjesme和R.Nygard1970年编制,包括两个有区别的分量表:一个是与获取成功有关的Ms,涉及正向评价情境、结果的期望,另一个是与防止失败相联系的Mf,涉及负向评价情境、结果的期望。从内容看,Ms高的人向往成功,做事有自信心,喜欢冒险、困难、挑战,愿发挥自己的能力,而Mf高的人则容易注意担心失败或不确定,习惯于不安、忧虑、害怕等。AMS由个人自己填选,两个分量表各15个问题。2、《社会取向成就动机量表》和《自我取向成就动机量表》,这两套量表由台湾学者余安邦、扬国枢在1989年编制,将成就动机分为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与自我取向成就动机。社会取向成就动机是指个人想要超越某种外在决定的目标或优秀4标准的动态心理倾向;自我取向成就动机是指个人想要超越某种内在决定的目标或优秀标准的动态心理倾向。受试者在这两套量表上所有题目累积起来的总分,分别代表他的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水平和自我取向的成就动机水平。3、《大学生成就动机调查问卷》摘自四川四川师范大学陈晓冬2006年的硕士毕业论文。五、研究设计1、让300名女大学生都填写《成就动机测量表》、《社会取向成就动机量表》和《自我取向成就动机量表》,用SPSS对其结果进行处理分析,选出成就动机水平较相近的80名女大学生进行下一步实验。2、重做阿特金森的的“期待—价值”成就动机经典实验把80名女大学生分成四组,每组20人,给她们一项同样的任务。对第一组学生说,只有成绩最好者能得到奖励(PS=1/20);对第二组学生说,成绩前5名将会得到奖励(PS=1/4);对第三组学生说,成绩前10名者可以得到奖励(PS=1/2);对第四组学生说,成绩前15名者都能得到奖励(PS=3/4)。六、数据处理1、用SPSS对300名女大学生所做问卷进行处理分析,与中国大学生成就动机的标准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女大学生自我取向成就动机是否高于其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和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功能独立性是否有提高和增强。2、对80名女大学生所做的经典实验所得的结果与阿特金森的实验结果(如图)进行比较,分析现今女大学生的分析女大学生期待与价值间的相关是否有变化,其追求成功的倾向是否显著地高于其逃避失败的倾向。5阿特金森的实验结果七、小结基于对现今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笔者有许多感慨,所以选择了这个主题。在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后发现,对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研究很多,但提出具体改革方案的研究者却很少。笔者认为心理学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更应该着眼于现实状况,把所得的研究结果应用于实践,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综合各类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结果,笔者对提高我国女大学生成就动机水平提出几点建议:1、加强自信教育积极的暗示,加强自信心的培养;2、消除成功恐惧和性别角色期望;3、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有意增加女大学生的努力因素;4、依据女大学生的气质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5、重视良好素质的培养与成才教育,培养独立人格。此外,还可以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有意识地强化女子成才教育。如通过出版专栏、搞调查研究、演讲,请女劳模、女名人做报告等形式,宣传女性成才的事例,激发女大学生的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强化她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还可以请专家举办讲座,从人才学、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对女生进行成才教育。历史在发展,时代观念在嬗变,女性正面临着多重角色的困扰和多种标准的评判,正是这种矛盾和冲突编织着女性的理想,造就着完满的女性。女大学生6正处于女性发展最美好的阶段,是成才的黄金时期,她们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女大学生所表现出的对成就的关注,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功能独立性的提高,都意味着女大学生已具备了成才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的社会如能为她们提供更宽松的条件,定会促使更多的女大学生早日成才,并进而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参考文献:[1]王萍.关于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分析与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3).[2]马林芳.浅论影响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因素[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9(4).[3]张林,黎兵,刘永兴.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综述[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9.[4]梁丽萍.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水平与取向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5]梁丽萍.成就动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1)[6]樊洁,浅析影响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心理因素及教育对策,[J]求学,2004[7]张淑华,唐学平.关于儿童成就动机状况的调查研究[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6(2)78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