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关于大学师范生逃课问题的研究中文062谢蔚云0601011048摘要:本文通过调查访谈等手段收集基本资料,对大学生逃课现象进行分析,给出了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几项避免大学生逃课的控制措施。关键词:大学生;逃课;原因;措施逃课现象几乎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了。我们偶尔会在某个教室里看到这样一幅景象:台上老师声嘶力竭在讲课,而台下学生寥寥无几,而这寥寥无几的学生也往往是萎靡不振、昏昏欲睡的。难道大学的课堂就该是这个样子的吗?我们在这种现状面前就无能为力了吗?各高校都将学风建设放在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首位,通过改善学风来提高校园的和谐氛围是所有大学的理想。而逃课现象无疑成为了阻碍良好学风形成与保持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大学生逃课现象进行深度的分析研究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一、研究背景对于逃课现象的研究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从国内研究来讲,学者吴鲁平试图从内在—外在因素、稳定—不稳定因素这四个维度归纳大学生逃课的四种类型,即“外在——稳定”型归因模式、“外在——不稳定”型归因模式、“内在——稳定”型归因模式、“内在——不稳定”型归因模式。⑴“外在——稳定”型归因模式。逃课由一些稳定的、不易改变的外在因素造成,如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枯燥无味、教师教学水平差;⑵“外在——不稳定”型归因模式。逃课由一些不稳定的、容易改变的外在因素造成,如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考核方式不当、管理松散、学生自己需要应付证书考试,受到高年级学生影响;⑶“内在——稳定”型归因模式。逃课由一些稳定的、不易改变的内在因素造成,如准备出国考试、兴趣不符、学习目标不明确;⑷“内在——不稳定”型归因模式。逃课有一些不稳定的、易改变的内在因素造成,如临时有事、学生社团工作、心情不好、玩游戏、想睡觉。这种分析框架将一些直接原因做了分类,比较的全面而又简洁。其他研究者提出学生逃课的原因基本覆盖在以下三个方面中: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学校管理松散。国外研究则将关注的重点放在青少年逃课现象,对基于学生视角解读大学生逃课于如何控制和减少青少年逃课,研究者提出了大量的控制模式和相关印证,而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研究论著较少。从总体上看,上述研究都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了大学生逃课现象或是青少年逃课现象,并对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做了总结及归纳,而对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某些具体领域则未加深入研究。我认为逃课现象并非只是一个宏观的大问题,事实上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中,逃课现象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又由于师范生这一特殊学生类型,他们在大学中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将来走入工作岗位时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他们的行为甚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等,因而对于他们逃课现象的研究也就显得极为重要和必要了。二、研究方法与设计(一)研究理据本研究涉及控制论基本思想。控制论源于人的行为,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目前,控制论方法已超出工程控制的范围延伸到社会的多个领域,并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控制论的基本思想主要是反馈控制思想,控制系统由被控对象和控制器两部分组成,控制器可以对被控对象进行多方面的控制,当选定某一特定方面进行控制时,被控对象输出的物理量称为被控量,控制被控量的乙物理量称为控制量,引起被控量变化的一切因素称为扰动,被控量所要维持的物理量称为给定值,给定值与被控量的差称为误差。控制系统的控制品质取决于控制器参数,而控制器的参数要根据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来设置。本文把大学师范生看作被控对象,把逃课当作被控量,给定值是指不逃课,把教师和学校视为控制器,控制器采取的控制逃课的措施为控制量,把大学师范生逃课的原因作为扰动。(二)、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大一到大三的100名师范生。杭州师范大学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地方综合性院校,2007年刚破格升为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1000人,其中本科生19447人,研究生1571人(含教育硕士);教职工2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多人。有正副教授及相应职称人员近80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有270余人,双聘院士4名,已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成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别的教育,以及公办教育、民办教育、留学生教育、国际合作教育等多形式的办学格局。本次研究具体针对人文学院的大一到大三本科生。之所以选择该学院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是因为该学院学生属师范类,而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师范生而进行的。(三)研究方法及过程(1)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对于一些价值、制度或政策性等方面的情况,我们主要通过查阅文献或座谈的方式来获得;一些具体的数据则通过问卷调查来获得。○1座谈。从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大一到大三的师范生中每班随机抽取二至三名学生进行访问。○2问卷调查。随机抽取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大一到大三的100名师范生发放问卷收集数据。调查问卷附于文后。(2)研究过程为了能获取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我随机选择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大一到大三的师范生100名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女生68人,男生32人,其中大一17人,大二24人,大三59人,干部31人。通过问卷初步了解大学师范生逃课现状,并简单了解了一下他们逃课的原因等。做完这一部分之后,进行座谈,从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大一到大三的师范生中每班随机抽取二至三名师范生进行访问,通过访问,具体了解师范生的所思所想。三、研究结果调查结果显示,男生逃课率高于女生逃课率,大三逃课率高于其他两个年级,在对所有人的调查中,问及逃课频率时回答如三、调查结果分析限于篇幅问题,我们仅就以下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一)目前大学生逃课的特点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目前大学生逃课具有以下特点:1.多数大学生承认有过逃课经历,并且逃课率随年级升高而递增,其中文史类学生的逃课率明显高于理工类学生。调查显示,90%的大学生承认有过逃课的经历。无论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逃课次数随年级升高而递增。在横向比较中发现,文史类学生承认有过逃课经历的比例高于理工类九个百分点。2.隐性逃课现象比较严重。所谓隐性逃课,是指教师上课时学生人在教室,但是学生在做与讲课内容丝毫无关的事情。调查显示,毕业班学生的隐性逃课率高达89.4%,大学生平均隐性逃课率为43.6%。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工作的效果以及教师的上课积极性。3.公共课、选修课的逃课比例远远高于专业课的逃课比例。49.4%的被调查对象承认在丙公共课上有时或经常逃课,这一比例几乎接近半数。通过笔者多年担任公共课的经历,基本上也目睹或证实了这种情况。在选修课上有时或经常逃课者占被调查人数的54.5%,略高于从无或很少逃课者所占的比例,说明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在选修课上有过频繁的逃课行为。4.大学生逃课与授课内容、教学艺术以及课堂管理密切相关。73%的被调查对象承认是否逃课与教师的讲课内容以及教师的讲课水平有很大的关系。老师讲的好,逃课就少;否则,逃课就多。64%的学生表示:如果老师讲的内容书上都有,这种情况下就容易逃课。40%的被调查者表示逃课(显性逃课)与课堂不点名有关系。333491501020304050从不甚少有时经常人数看来逃课已经成为大学生中一个习以为常的现象了,师范生也不例外,绝大多数学生都有逃课的经历,虽然经常逃课的还是占少数,但是有时逃课的人数量很多,可见现如今逃课现象真的成为了一个不小的问题。当被问及对逃课的看法时,人们的回答是如下图:15531715逃课是不对的偶尔逃一次无所谓有些课不得不逃不逃课不算大学生由上图可知,大部分的人都不认为逃课是错误的,这就体现了现在大学生对逃课现象所丁持的都是无所谓的态度,并不觉得逃课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由此看来在逃课之后也不大会产生罪恶感。而当被问及对逃课这种现象的前景预测时,大多数学生都认为逃课这种现象在将来也不会消失。可见在学生心目当中,逃课现象已经成为正常现象而且深入人心。正是在这样的思想主导下,大学逃课现象才会如此猖獗。在被问及那类课逃得最多时,有72%的人选择的是视情况而定,看来逃课类型与课型并无太大关系,那么关系在哪里呢?在问卷的第五题中我们可以略见一斑。在九个答案中,得票率最高三个依次为1、有事不得不逃2、老师讲课很无聊3、课程本身很无聊,在访谈中我们得知,有的时候学生本身并不是很想逃课,但是学校生活并不仅仅是学习,还有其他事情要做,比方说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学生会活动等,这些活动有时与正常上课时间有所抵触,在这种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还是因为机会难得,工作比较重要,所以不得不逃课,这种情况很普遍,因此“有事不得不逃”这条会得到那么多的票。后面两条显然与老师和课程本身有关了。从下面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老师的素质和专业水平越高,逃课的人数越少,如下图010203040506070教授副教授讲师人数可见逃课现象是与老师的素质与水平呈反比的,老师水平越高,逃课的现象越少。逃课的多少还和所学课程的难易程度有关系,一般比较难通过的课逃得人会少很多,反之则会多些。四、讨论建议有上述研究结果我们以控制论为理论基础,得出影响大学师范生逃课的扰动因素有:(一)内部扰动内部扰动是指学生因自身问题而逃课的原因。现今大学生中有许多是独生子女,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没有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也很少受到自我约束力方面的培养和切实有效的立志教育,一部分学生缺乏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认识,意识不到所肩负的社会历史责任。考大学前,他们的学习动力源于家长、老师的管束。一旦考上大学,压力解除了,有些人就松懈涣散,自由放任。加上纷繁世界的诱惑,有的沉迷于网络游戏、小说之中不能自拔,无故缺课成为家常便饭。同时,也不能否认有些学生只是想“混”张文凭,因此,要么来了不注意听讲,要么不来上课。少数学生受到负面影响,也跟着随波逐流。此外,有一些课程,虽然对于提高综合素质不可或缺,但功利价值不明显。对此,涉世未深的大学生难以理解,不少学生认为这些课程对自己将来发展作用不大,“学这些东西没用”,因此,上这类课时逃课现象时有发生。现在的大学生普遍重视提高自身素质,但是应该如何有效地达到这一点,一些大学生的理解却存在偏差。固然,在素质教育中,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是最终目的,但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是根本前提。有些学生割裂了上述联系,不重视理论知识积累,甚至把学习理论与戊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立起来,对听课抱抵触情绪。有的大学生希望通过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各种活动来锻炼自己,有的则乐于通过打工,及早了解和适应社会,并在经济上自立,当这些活动与正常的教学秩序冲突的时候,则宁愿逃课。(二)外部扰动导致大学师范生生逃课的因素,除了内部扰动,还有外部扰动。外部扰动是导致大学生逃课的外部因素,有些外部扰动是造成大学生逃课的直接原因。1.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无庸讳言,有些教师无法满足这种日益提高的要求,造成一些学生以为对老师的讲课不感兴趣,或认为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为了节约时间干别的更有意义的事而采取逃课的方式。2、考勤管理未被重视、落实。任课教师、管理教师、学校对学生逃课都有管理职责,逃课现象普遍发生,原因之一是考勤管理未在这些环节得到重视和落实。以上就是影响学生逃课的各种扰动因素,为了解决逃课问题,我根据调查结果,并参考了座谈时同学的建议,提出以下的意见。一、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增强大学生学习动力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认为课堂学习没有或少有用处,认为自学更能节约时间而且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这一点,我认为这种思想的根源还是学习动力不足,动机不纯造成的。增强大学生学习动力,首先要抓住新生入学教育这一重要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树立起清晰的人生目标,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实质性的了解;明确主攻方向,学有选择,学有目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要指导学生学习和加强自我教育,完善自己的个性,培养自己在学习中的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能力。此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大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把进入大学视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