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电影课作为隐性课程开设的实验研究报告江西省于都县城关小学电影课题实验组执笔:曾令华[摘要]本文针对小学教育中现行课程的设置、功能和模式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弊端,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课程理论作为指导,提出了将电影课纳入隐性课程范畴开设的课程改革思路,在充分有效地挖掘电影课的教育价值和潜在功能,构建电影课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教育模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自我教育的环境,促使学生知识、情感、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探讨。关键词电影课隐性课程整合模式自我教育综合素质一、课题的提出迄今为止,凡提到课程,想到的自然是学校的学科课程,也称正式课程、显性课程,即一切有计划、有目的、按一定规程完成、实现一定培养目标的教学活动以及体现和落实课程的教学计划、大纲、教材等。目前中小学列入课表的各类学科都属于正式课程。不可否认,学科课程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其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是不可动摇的,综观几十年中外学者对课程的研究,其主要成就也都在正式课程方面。但是,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现行课程的设置、功能和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并且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主要表现在教师往往把班级课堂教学做为教育的唯一形式,把学科课程教学作为教育的全部任务,把知识的传递作为教育主要目标,虽然履行了传道、授业、解惑之职责,某种程度上也注重了学生能力的训练,却忽视了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品性、理想情操、身体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我们的教育是要完成“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长期以来的状况是老师深刻领会了“教书”的内涵,却将“育人”流于空淡。虽然学校开设了思想品德课,任课教师在各门学科教学中常借助教材蕴含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开展了一些“活动性”或“实践性”育人课程,如主题班队活动等,但往往只是教给学生“有关思想品德的知识”或形成一种单纯机械的道德行为训练,这种说教方式带有较强的理性色彩和一定的强制性,很难被学生内心承认和内化为品质,更何况一些育人活动随意性大,缺乏长期的计划性,教育功效并不显著,以致于育人目标的实现终归落不到实处。究其根源,在于学校课程的设置受到社会价值体系的无形过滤,课程模式的简约化,课程内容的应试化,培养目标的单一化,因而产生一系列弊病:学生负担过重、智育至上、道德水准下降等,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才能。1968年,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在其专著《班级生活》中首次提出了隐性课程的概念。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因它重视“整个环境对其中个体的隐蔽的作用”(查有梁《教育模式》)而受到国内外一些课程研究专家的普遍关注。杰克逊在提出隐性课程概念时说到:学生从学校生活中不仅学到读、写、算等文化知识,而且获得了态度、理想、价值和其它心理的成长。那么,这些价值、态度、理想是从哪里获得的呢?并非是学科课程中获得的,而是经由学校的非学术方面,暗默中、潜在中不直接地传递给学生。杰克逊把这种“非正式的文化传递”称为隐性课程,由此可见,隐性课程其主要特点是潜在性和非预期性,它不在课程规划(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却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无数经验也证实,学生从隐性课程中所学到的要比从显性课程学到的更深刻,甚至刻骨铭心,终生难忘。这种隐性课程的根本出发点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结构,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周围环境中的一切信息因素综合发展自己的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达到“育人”的教育目的——培养具有完整个性的人。而我们所正在大力推进的素质教育,恰恰正是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核心。两者目的的一致性,使隐性课程在学校中的开设成为课程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电影课,这一独特的现代教育方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应运而生,它融形、声、色、光于一体,积淀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影响因素和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20多个国家的36个系列500多部优秀影片,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凝含着古今中外数千年的人类文明成果。因此,将电影课作为隐性课程开设恰好提供了一种充实的文化情境让学生体验感悟,并传递出一定的价值观信息,给学生暗示和导向,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获得潜移默化、薰陶感染之效,并形成自己特定的思想品德和个性特征,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之情感。基于此,我们选择了“将电影课作为隐性课程开设的研究”这一实验课题,旨在从“课程”的高度研究、挖掘电影课这一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在推动素质教育方面的价值和潜在功能,探讨利用电影媒介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方法、途经。二、实验目标1.探讨电影课作为隐性课程的设计原则、编制程序、实施途经、评价方法及其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丰富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和课程理论。2.通过实验,探讨电影课程与学科课程的互动关系,开发出促进学生知识、情感、意志、行为等素质综合发展的电影课教育模式。3.总结利用电影课程提高学生素质的途经、方法和规律,撰写出一批高质量的研究论文。4.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三、实验过程(一)实验假设:在小学教育中将电影课纳入隐性课程范畴开设,能够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学生自我教育的环境,促使学生知识、情感、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二)实验变量:1.自变量●课程设计:将世界20多个国家的36个系列约500部影片按照内容的特点以及充分挖掘学生智力潜能、情感潜能、身体潜能、行为潜能的育人目标进行分类。(附录一:电影片分类检索目录)●课程编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喜好情况和思维特征,在内容分类的基础上将影片合理编排,使电影课的形式和内容更具有针对性,让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在育人环境中吸收到适合自我素质提高的养料。(附录一:电影片分类检索目录)●课程实施:素质教育本身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将电影课作为隐性课程开设只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必须与其它子系统有机配合,才能有效地促进整个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否则必然削弱电影课的育人功效。为此,在课程实施上,构想了以下几条主要途经:a.电影课与学科课程相结合。b.电影课与班队活动相结合。c.电影课与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这样既使电影课自身得到了发展,又能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相互作用,相互推动,彼此促进,同时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强大教育合力。2.因变量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潜移默化的得到全面、综合发展。为对因变量进行有效测评,我们对因变量作了进一步分解,确定其具体内容如下:●知识素质:在观影中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生活、认识祖国,认识世界,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素质:形成以“爱”为核心的情感道德体验,深刻领悟“忠心献祖国,孝心献父母,关心送他人”的真正内涵。●意志素质:敢于向困难、挫折挑战,独立意识强,具有自信心。●行为素质:会学习、会自理自护,会合作共事。(附录二:学生“知、情、意、行”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三)实验对象:全校一至五年级的全体学生。(四)实验原则●一个信念:学生是主体,应成为有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他们是在与环境、自身的交互作用中主动发展自己的,即学生的知识、情感、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等是在他们的积极主动参与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巩固和发展的。●一个观念:身边处处皆课程。要把课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学习环境等在互动中发展,从而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一个标准:电影课成功开设的标准是每一个小学生都积极地、忘我地投入到完善自我的活动之中。(五)实验方法本实验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并结合个案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六)实验步骤1、准备阶段(1999年9月——1999年12月)⑴申报课题,批准立项。⑵成立课题实验组织机构。⑶添置电影课实验软硬件设备。⑷学习相关理论,培训实验教师。⑸确定研究课题,制定实验研究方案。2、实验阶段(2000年1月——2001年5月)⑴优化实验方案,启动实验。⑵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开展系列活动。⑶问卷调查,反馈信息,收集资料。3、总结阶段(2001年6月——2000年7月)⑴资料整理,分类归档。⑵写出实验报告、总结,撰写论文。⑶接受评估。四、实验结果(一)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分学生和家长两类。对学生的调查是采取抽样调查,取全校的学生的一半即每个班级随机抽取一半的学生作为样本,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对家长的调查采用简单抽样,即将每个班级另一半学生的家长抽取作为样本,发放问卷进行调查。为确保问卷调查的可靠性,本次调查专门抽取了四年级2班作为个案班来与总体进行比较分析。个案班与全校问卷调查总体的比较结果表明,个案班的各项数据与全校问卷调查总体的数据基本一致,没有什么大的偏差,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效度高。(附录三:“关于将电影课作为隐性课程开设的研究”电影课题问卷调查个案班分析报告)1、学生对开设电影课的态度(1)初次接触电影课的印象这表明,电影教学给学生的初次印象很好,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电影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已给了学生深刻印象,对以后开展电影教学有积极作用。(2)每次上电影课的感受这表明,电影教学不仅给学生的初次印象很好,在实际的电影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电影课教学的开展有着强烈的渴望和良好的印象,这为电影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学生接受心理上的保证。2、家长对开设电影课的态度(1)家长对电影课的态度题5:对开设电影课的态度人数应越办越好779让更多孩子参与363无所谓56浪费时间29调查说明,家长中的绝大部分(93.15%)对学校开展电影课教学持积极态度,鼓励学校和孩子多开展和参与此类活动。(2)家长对孩子提及电影课的反应数据说明,占总数96%的家长愿意与孩子进行电影课的有关交流。3、电影课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效果(1)与学科教学结合的态度题14:学科结合电影来教学的效果人数有助于课文理解779能提高学习兴趣922能拓展知识面735能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871其他86没什么效果20绝大部分同学赞同电影课结合学科教学活动来开展,并具有了相当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2)电影课对学习的影响数据显示,认知水平不同的学生和家长获得了非常接近的认同:电影课教学对学习有促进作用(3)拓展知识面这说明,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经多元化了,而电影也与其他较为常见的教学媒体共同促进着学生知识素质的提高(4)提高认知水平题22:你更喜欢哪里所讲的故事人数百分比作文选集或故事书籍73352%父母、同学或朋友34525%电影故事112980%电视台有关节目75754%对于小学生来说,从故事中认识世界、认识生活是一种很好的认知方21%25%26%13%15%报纸广播父母或其他人电影电视家长认为电影课对孩子学习的影响72%24%4%形象直观没影响分散注意力式。占总人数80%的学生选择喜欢“电影故事”,可见电影课对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5)提高能力水平图中数据说明,家长和学生都认为,“电影”对学生的想像能力(或艺术感)的提高影响最大,其它如写作、记忆、表达等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影响。(6)学会学习题21:除了课堂,你还从哪儿进行学习人数百分比家教41429%计算机或互联网37327%电视教学节目80157%电影教学83059%其他方式48534%调查结果表明,电影课教学对孩子的学习正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4、电影课与班队活动的整合效果(1)与班队活动结合的态度调查显示,电影课结合班队活动来开展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同。学生卷家长卷05001000人数588581895580697语言表达阅读理解想象力记忆能力写作能力05001000人数55814587430929110口头阅读艺术人际写作其他对班队活动结合电影课来开展的态度82%15%3%愿意参加无所谓不愿意参加(2)学生观影后的交流活动看电影后会相互交流的学生占大多数这一事实表明,电影与班队活动的整合功不可没。(3)学生观影后的实践活动题16:看完电影后,你会:人数百分比写观后感72952%画想象图43131%模拟表演36626%唱主题歌32524%讲故事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