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的计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于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的计算──以高考试题为例湖北监利大垸高中林辉映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乘积)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即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成反比。用公式表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例1(2012年高考海南卷)M国2011年货币供应量为15万亿元,同期商品价格总额为30万亿元。假设该国货币供需均衡且货币价值稳定,那么,可推算出M国当年货币流通速度为A.0.5次/年B.1次/年C.2次/年D.3次/年【简析】C。货币供需均衡且货币价值稳定,说明币值不变,原来一元还是一元,依据公式得30/15=2次。例2(2012高考海南卷)若M国货币流通速度加快20%,国内生产扩大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物价水平的变化大致是A.下降10%B.上升10%C.上升30%D.上升50%【简析】B。根据公式(1+10%)/(1+20%)=0.916666667,也就是原来1元,现在只剩下0.917左右,物价是上涨了,上涨幅度接近10%。例3(2007年高考四川卷)某国去年的商品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A.1.8万亿元B.2万亿元C.2.2万亿元D.2.4万亿元【简析】C。流通中的货币量与价格总额成正比,其他条件不变,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则流通中的货币也增长10%,即0.2万亿元。也可以先算出货币的流通速度16÷2=8,再算出今年商品价格总额为16(1+10%)=17.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17.6÷8=2.2万亿元。关于价值量的计算──以高考试题为例湖北监利大垸高中林辉映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1(2007年高考全国卷Ⅱ)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A.28040B.24020C.48020D.416040【简析】D。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4件甲商品,则使用价值总量即商品的数量为4件,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即4件甲商品价值总量为160元,单位商品价值量为40元。例2(2011年高考上海卷)假设某企业2010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每件甲产品的价格为28元,2011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30%,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5%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1年的价格分别是A.40元32元B.40元50元C.30元50元D.45元32元【简析】B。若社会劳动生产率发生变化,商品的价值量=原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百分比),其中降低为-。2011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28元÷(1—30%)=40元。通货膨胀率反映物价平均水平的上升幅度,通货膨胀率=(现在价格-原来价格)÷原来价格,通胀后商品的价格=原价格×(1±通胀率),其中紧缩为-。通货膨胀率为25%,商品的价格=40元×(1+25%)=50元。例3(201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A.1452万元B.1320万元C.1210万元D.1100万【简析】C。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总产量为10(1+20%)=11万件。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单位商品价值量为132/(1+20%)=110,则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单位商品价值量×总产量=110×11=1210万元。例4(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简析】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商品的价格为15÷(1+50%)=10(元)。货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引起货币贬值,货币贬值率=(发行的货币量-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发行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原价格÷(1±货币升贬值率),其中升值为+。货币贬值20%后商品的价格为10÷(1-20%)=12.5元。例5(2009年高考江苏卷)假定本来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电脑与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A.2B.4C.8D.16【简析】B。遵循等价交换原则,转换、配平等式。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电脑由原先的1台变为2台;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一半,即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单位时间内生产手机的数量由原先的4部变为8部。现在的交换等式变为2台电脑=8部手机,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例6(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假定去年生产l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l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l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A.4克B.8克C.16克D.32克【简析】C。由材料可知,去年l克黄金=8克白银,已知5件A商品=2克黄金,则5件A商品=16克白银。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l倍,意味着黄金的价值量是原来的1/2,而白银与A商品的价值量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今年5件A商品仍然等于16克白银。一、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题例1:如果1台电脑换3台摄像机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倍,生产摄像机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倍,那么,现在1台电脑可以换台摄像机。()A、1B、2C、3D、4解析: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据此,我们可以假设:(1)变化前,生产1台电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X,生产1台摄像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Y,则X=3Y。(2)变化后,生产1台电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A,生产1台摄像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B,由于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因此,A=X/3,B=Y/2。将(1)、(2)结合起来可以推算出:A/B=2,即A=2B,这就是说,1台电脑换2台摄像机,故选择B项。二、关于货币流通规律的计算题例2:假定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商品的价格总额增长20%,货币流通次数增长50%,纸币发行量不变,则该国1元纸币的购买力相当于原来的元的购买力,在这个时间段,该国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0.80物价上涨B、1.25投资减少C、0.40物价上涨D、2.50物价持续下跌解析:货币流通规律为: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就是: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对于此题的解答,可以假设:(1)变化前,商品的价格总额为a,货币流通速度为b,那么,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a/b。(2)根据题意可知,变化后,商品的价格总额为a×120%,货币流通速度为b×150%,因此,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a×120%)/(b×150%)=0.8a/b。由于纸币的发行量不变,因此,此时1元钱的购买力只相当于原来0.8元的购买力,物价就会上涨,因此,选A项。三、关于股票价格的计算题例3(2006年全国高考文综卷Ⅱ第25题):股票W的票面金额为1元,预期一年后可获得5%的股息,同期银行存款利息率为4%。一投资者若以10000元购买股票W,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理论上最多能购买股票W的数量为()A、12500股B、10000股C、8000股D、7500股解析:股票价格的高低,一般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预期股息和银行利息率。股票价格与预期股息成正比,与同期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用分式表示就是: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依据上述公式,可以算出股票W的每股价格为:(1×5%)/4%=1.25(元),那么,该投资者10000元可以购买股票W的数量应为:10000/1.25=8000(股),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项。四、关于企业经济效益的计算题例4: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是()A、某企业原来每年获利5000万元,现在成本扩大1倍,每年获利1亿元B、成本总量减少80%,利润总量减少30%C、成本总量增加60%,利润总量增加10%D、投资规模扩大20%,利润增长15%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把握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利润之间的关系。企业的经济效益用公式表示就是: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而企业利润用公式表示则是:企业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由此可以得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1+利润/生产成本。可见,判断企业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不能只看利润是否增长,而要看利润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值。如果利润增长的幅度大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如果利润增长的幅度小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了;如果二者的增长幅度同步,则说明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变。据此分析:在A项中,企业利润与生产成本均扩大1倍,增长的幅度相同,所以经济效益不变。对于B项,设变化前企业的经济效益为1+a/b,变化后,则企业的经济效益为1+(0.7a/0.2b)=1+(3.5a/b),这说明经济效益提高了。在C、D项中,利润增加的均幅度小于成本增加的幅度,因此,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项。五、关于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的计算题例5:某国所有的生产部门一年内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为5000亿元,生产部门劳动者的工资为2000亿元,上缴国家的税金为300亿元,企业利润为120亿元,那么该国在当年创造的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分别是。()A、2300亿元550亿元B、7000亿元1550亿元C、7420亿元2420亿元D、7120亿元420亿元解析:社会总产品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各部门各行业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和。社会总产值是社会总产品的货币表现。用公式表示为:社会总产值=C+V+M。公式中,C表示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V表示支付给工人的工资等,M表示国民收入中支付给职工工资后的利润余额。由此可知,题中C为5000亿元,V为2000亿元,M为(300+120)亿元。因此,该国在当年创造的社会总产值=5000+2000+(300+120)=7420(亿元)。国民收入是指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现就是净产值。用公式表示为:国民收入=(C+V+M)-C=V+M,它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因此,该国在当年创造的国民收入=2000+(300+120)=2420(亿元)。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项。六、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题例6: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自2008年3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1600元调整到2000元。若某工程师2008年3月份的工资总额为7850元,那么他应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X)税率(%)1X≤500元52500元<X≤2000元1032000元<X≤5000元1545000元<X≤20000元20A、1170元B、795元C、625元D、850元解析: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比较复杂,要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算出应税额。第二步,对应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