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篇工厂能源管理实务表4.1.2工厂等判断基准(基准部分)的“2.工厂等(符合1的除外)与能源使用合理化有关的事项”概要对象管理计测及记录保养及检查设备新设时的措施⑴燃料燃烧的合理化①燃料的燃烧管理1)燃料的燃烧管理应根据燃烧燃料的设备(下称“燃烧设备”)及使用燃料的种类,针对空气比设定管理标准;2)1)的管理标准以别表第1(A)所列的空气比为基准,为降低空气比而设定;3)使用多台燃烧设备时,为提高燃烧设备整体的热效率而设定管理标准,调整各燃烧设备的燃烧负荷;4)燃烧燃料时,根据燃料的粒度、水分、粘度等性状,为提高燃烧效率而设定与运行条件有关的管理标准,合理运行设备。②与燃料燃烧有关的计测及记录为把握及改善燃料供给量、燃烧产生的废气温度、废气中的剩余氧气量及其他燃料燃烧状态,针对每台燃烧设备设定计测及记录必要事项的管理标准。定期计测这些事项,记录计测结果。③燃烧设备的保养及检查为燃烧设备设定与保养及检查有关的管理标准。定期开展保养及检查,维持良好的状态。④新设燃烧设备时所采取的措施1)新设燃烧设备时,烧嘴等燃烧设备要符合燃烧设备及燃料的种类,且能够根据负荷及燃烧状态的变动调节燃料的供给量及空气比;2)新设燃烧设备时,要采用能够调节通风量及燃烧室内压力的通风装置。⑵加热及冷却以及热传递的合理化(2-1)加热设备等①加热及冷却以及热传递的管理1)使用蒸汽等热介质的加热设备、冷却设备、干燥设备、热交换器等应针对加热及冷却以及热传递(下称“加热等”)所需的热介质的温度、压力及量、所供给的热介质的温度、压力及量设定管理标准,消除热量供给的过剩现象;2)实施加热、热处理等的工业炉应根据设备的结构、被加热物的特性、加热和热处理前后的工序等,为提高热效率设定管理标准,改善加热模式;3)实施加热等的设备应针对被加热物或被冷却物的量及炉内配置,设定管理标准,避免负荷过大和过小;4)使用多台加热等的设备时,为提高设备整体的热效率而设定管理标准;5)反复加热的工序应设定管理标准,缩短工序间的等待时间;6)可断续运行的加热等设备应设定管理标准,寻求集约化运行;7)向锅炉给水应设定与水质有关的管理标准。遵照日本工业标准B8223(锅炉给水及锅炉水质)管理给水的水质②与加热等有关的计测及记录设定与计测及记录有关的必要管理标准,以便把握及改善被加热物或被冷却物的温度、加热等所用的蒸汽等的热介质的温度、压力及流量及其他热量转移状态。定期计测这些事项,并记录计测结果。③加热等设备的保养及检查针对锅炉、工业炉、热交换器等的传热面涉及的部分,设定与保养及检查有关的管理标准。定期去除煤灰、氧化物及其他附着物,防止传热性能下降。④新设加热等设备时所采取的措施新设加热等设备时(建筑设备除外),要采取以下列举的措施。此外,在建筑设备上新设加热设备时,通过采取以下列举的措施,依据建筑物判断基准中与空气调节及供热水有关的事项,有效利用能源。1)热交换所涉及的部分应使用热传导率高的材料;2)通过合理配置热交换器,综合提高热效率。11第4篇工厂能源管理实务对象管理计测及记录保养及检查设备新设时的措施(包括依照该工业标准颁布的标准);8)使用蒸汽实施加热等的设备在不需要时应关闭蒸汽供给阀门;9)实施加热等的设备所用的蒸汽应维持合理的干燥度;10)还应针对被加热物及被冷却物的温度、加热等所用的蒸汽等的热介质的温度、压力及流量及其他方面,设定管理标准。(2-2)空气调节设备、供热水设备①空气调节设备、供热水设备的管理1)为维持产品制造、贮藏等必要的环境,维持工作人员的作业环境,应限定实施空气调节的区间,根据减轻负荷及使用状况等,针对设备的运行时间、温度、换气次数、湿度等设定管理标准。并为避免过剩的空气调节而设定管理标准;2)在工厂内事务所等的空气调节管理上,应限定实施空气调节的区间,根据盲区管理等减轻负荷及使用状况等,针对设备的运行时间、室内温度、换气次数、湿度、外气的有效利用等设定管理标准。此外,还应考虑政府推荐的设定温度为制冷和制热温度设定管理标准;3)在构成空气调节设备的热源设备、热输送设备、空气调节机的管理上,应根据外气条件的季节变动等,通过设定冷却水温度或冷热水温度、压力等,为提高空气调节设备的综合效率设定管理标准;4)当空气调节设备的热源设备由多台热源机构成时,应根据外气条件的季节变动和负荷波动等,调节运行台数或选择运行机器,为提高综合能源效率设定管理标准;5)当热输送设备由多台泵构成时,应根据负荷波动,为提高综合效率设定管理标准;6)当空气调节设备在同一区间内由多台空气调节机构成时,应防止混合损失,根据负荷的状态,为提高综合效率设定管理标准;②与空气调节设备、供热水设备有关的计测及记录1)为把握温度、湿度及空气的其他状态,并改善空气调节效率,应为每个实施空气调节的区间设定计测及记录必要事项的管理标准。定期计测这些事项,记录计测结果;2)为改善个别机器的效率及空气调节设备整体的综合效率,应为构成空气调节设备的热源设备、热输送设备、空气调节机设定计测及记录必要事项的管理标准。定期计测这些事项,记录计测结果。3)为改善供水量、供热水温度及供热水的其他效率,应为供热水设备设定③空气调节设备、供热水设备的保养及记录1)为维持保温材料和隔热材料,去除附着在过滤器网眼上的堵塞物及凝缩器上的氧化皮等,改善个别机器的效率及空气调节设备整体的综合效率,应为构成空气调节设备的热源设备、热输送设备、空气调节机设定计测及记录必要事项的管理标准。定期开展保养及检查,维持良好的状态;2)为去除附着在热交换器上的氧化皮等,改善供热水的效率,应为供热水设备设定计④新设空气调节设备、供热水设备时所采取的措施1)新设空气调节设备时,依据建筑物判断基准中与空气调节有关的事项,有效利用能源;⑴应采用容量可应对热需求变化的设备,如果可能,应采用能够针对实施空气调节的各个区间单独控制的设备;⑵采用活用了热泵等效率高的热源设备;⑶预测了负荷波动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热源设备、热输送设备应采用能够合理分割台数、能够进行台数控制及转速控制、部分负荷运行时效率高的机器或蓄热系统等可高效率运行的系统。此外,热输送设备应考虑采用变扬程控制的产品;⑷在负荷波动大的状态使用空气调节设备时,应采用利用了转速控制等的变风量的系统及变流量的系统。⑸为在夏季和冬季引入外气降低制冷和制热负荷,应考虑采用全热交换器。此外,在中间期或冬季需要制冷的,考虑采用外气制冷控制。此时,如果要加湿,应考虑采用水加湿方式;⑹如果设置有产生热量的生产设备等,应使用风管或第4篇工厂能源管理实务对象管理计测及记录保养及检查设备新设时的措施7)在供热水设备的管理上,应根据季节及作业内容限定供给部位,为改善供热水温度、供热水压力及供热水的其他效率,针对必要的事项设定管理标准;8)在供热水设备的热源设备的管理上,应根据负荷波动,为提高包括热源机和泵等的辅机在内的综合效率,设定管理标准;9)当供热水设备的热源设备由多台热源机构成时,应根据负荷状态,为提高综合效率设定管理标准。计测及记录必要事项的管理标准。定期计测这些事项,记录计测结果。测及记录必要事项的管理标准。定期开展保养及检查,维持良好的状态。3)为管理供热水设备的自动控制装置,应为空气调节设备设定与保养及检查必要事项有关的管理标准。定期开展保养及检查,维持良好的状态。使热介质形成环流等,直接将热量排放到空气调节区间外,避免增加空气调节的负荷;⑺当不需要对整个作业区域进行空气调节时,只对作业者所在区域进行局部空气调节,或者利用辐射制热等降低空气调节所需的负荷。并将进行空气调节的容积等限制在最小范围;⑻当厂房间隙多时,或者存在开口部时,要尽可能将其封闭,降低空气调节所需的负荷;⑼应考虑日光照射和通风状况、通风状态等,决定空调室外机的设置地点、设置方法;⑽为把握每个实施空气调节的区间的温度、湿度及空气的其他状态,并改善空气调节的效率,应设置计测必要事项所需的计量器具、传感器等,并通过采用工厂能源管理系统等合理控制空气调节,做到能够分析运行情况。2)新设供热水设备时,应通过采取以下列举的措施等,依据建筑物判断基准中与供热水有关的事项,有效利用能源。⑴采用可根据供热水负荷的变化运行的设备;⑵对使用量少的供热水部位采取局部式供给等措施;⑶考虑采用热泵系统、潜热回收方式的热源设备;3)新设属于特定机器的空气调节设备、供热水设备等时,应考虑能源消费效率比制造业者等的判断基准规定的基准能源消费效率更第4篇工厂能源管理实务对象管理计测及记录保养及检查设备新设时的措施高的设备。⑶废热的回收利用①废热回收利用的基准1)要回收利用废气的废热,应根据排放废气的设备等,针对废气温度或废热回收率设定管理标准;2)1)的管理标准以别表第2(A)所列的废气温度及废热回收率为基准,加以设定;3)要回收利用蒸汽排水的废热,应针对要回收废热的蒸汽排水的温度、量及性状的范围,设定管理标准;4)要回收利用被加热的固体或流体具有的显热、潜热、压力、可燃性成分等,应针对回收范围设定管理标准;5)应根据原材料的预热温度、设备使用条件等,努力切实利用废气等中的废热。②与废热有关的计测及记录为把握废热温度、热量、排放废热的热介质的成分及废热的其他情况,促进其利用,应设定与计测及记录有关的必要管理标准。定期计测这些事项,并记录计测结果。③废热回收设备的保养及检查为去除传热面等的污垢,修理热介质的泄漏部分等,以维持废热回收及利用的效率,回收利用废热的热交换器、废热锅炉(下称“废热回收设备”)应针对相应的保养及检查设定管理标准。定期开展保养及检查。④新设废热回收设备时所采取的措施1)在排放废热的设备至回收废热的设备间新设输送废热的烟道、管道等时,应防止空气侵入,强化隔热,为保持废热的温度采取其他措施;2)新设废热回收设备时,为提高废热回收率,应改善传热面的性状及形状,采取增加传热面积等措施。⑷热能转换成动能等的合理化(4-1)发电专用设备①发电专用设备的管理1)为维持发电专用设备的高效率运行,应设定管理标准,管理运行情况。此外,并联运行多台发电专用设备时,为根据负荷增减合理分配,应设定管理标准,力求提高综合效率;2)在运行火力发电厂时,如果能够在蒸汽轮机处于部分负荷状态进行减压运行,应设定优化运行的管理标准。②与发电专用设备有关的计测及记录发电专用设备应设定与计测及记录综合效率有关的管理标准。定期计测,记录计测结果。③发电专用设备的保养及检查利用发电专用设备时,为维持高的综合效率,应设定与计测及记录有关的管理标准。定期开展保养及检查。④新设发电专用设备时所采取的措施1)新设设备时,应考虑电力需求业绩与将来的动向,采用规模合理的设备容量;2)新设发电专用设备时,与国内火力发电专用设备的受电端平均发电效率相比较,采用全年不会明显低于该值的设备。此时,如果要新设别表6所列举的电力供给业所用的发电专用设备,应选择通用机中发电端效率最高的。第4篇工厂能源管理实务对象管理计测及记录保养及检查设备新设时的措施(4-2)热电联产设备①热电联产设备的管理1)为管理热电联产设备所用的锅炉、燃气轮机、蒸汽轮机、气体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等的运行,应设定管理标准,为充分利用发生的热及电,应根据负荷的增减提高综合效率。此外,并联运行多台热电联产设备时,为根据负荷增减合理分配,应设定管理标准,力求提高综合效率;2)将抽汽轮机或背压轮机用在热电联产设备上时,应针对抽汽轮机的抽汽压力或背压轮机的背压所允许的最低值设定管理标准。②与热电联产设备有关的计测及记录1)热电联产设备上使用的锅炉、燃气轮机、蒸汽轮机、气体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等应根据负荷的增减改善综合效率,为此设定与计测及记录有关的必要管理标准。定期计测,记录计测结果;2)当在接近抽汽轮机或背压轮机所允许的最低抽汽压力或背压状态运行时,应设定与运行时间、入口压力、抽汽压力或背压、出口压力、蒸汽量等的计测及记录有关的管理标准。定期计测这些事项,记录计测结果。③热电联产设备的保养及检查为使热电联产设备维持高的综合效率,应设定与保养及检查有关的管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