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阶级与阶层的研究[相关文献]1.吴大琨、陈耀庭、黄苏《当代资本主义:结构·特征·走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2.顾志明、陈秀华、王应涛《当代资本主义》,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3.李景治等《当代资本主义的演变与矛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4.韩玉贵、张宗斌等《当代资本主义概论》,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5.倪力亚《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阶级结构》,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6.余家驹、肖善嶂、陈德君、王建国《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7.许国生《当代资本主义浅析》,太原: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8.仇启华、姬兵《当代资本主义若干问题研究》,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9.廖丹清、陈文科《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10.史妍媚《经济全球化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11.倪力亚《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2.吕梁山、汪洋《“阶级关系中矛盾的地位”——赖特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间阶级”地位的理论评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3月13.王明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关系分析》,《求是学刊》2004年1月14.丁仰炎《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几个特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6月15.李其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中国经贸导刊》2002年第5期16.张瑞业《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两个必然”》,《潍坊学院学报》2002年2月17.吕薇洲《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及历史使命》,《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7月18.臧秀玲《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及社会影响》,《科学社会主义》2004年第3期19.孔德永《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工人阶级与社会主义的社会基础》,《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6月20.王存福《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产阶级”问题辨析》,《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3期21.肖爱民《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求实》2003年4月22.肖爱民《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原因分析》,《湖湘论坛》2003年第5期23.刘奇《当代资本主义政党政治透析》,《国防大学学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研究)》2002年第3期24.周启鹏《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的若干思考》,《黑河学刊》2002年10月25.[美]迈克尔·耶茨著,郭懋安译《工人阶级仍然是最重要的政治力量》,《国外理论动态》2004年第11期26.郭伟伟《关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历史发展总趋势的研究述评》,《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第2期27.[德]拉尔夫·达伦多夫《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第2期28.石太林《阶级结构的新变化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政治学研究》2003年第2期29.刘昀献《论当代西方国家阶级结构的新变化及中间阶层的作用》,《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9月30.徐崇温《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1月31.熊晓红《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和阶层结构》,《理论导刊》2002年5月32.刘保国《试论战后发达国家阶级结构的新变化》,《事实求是》2003年5月33.陶文昭《西方发达国家阶级结构的新变化》,《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第9期34.李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阶级的变化及其意识分析》,《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35.[法]雅各·比岱,高静宇译《现代社会中的阶级和政党: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反思》,《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36.曹宪忠《现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状况辨析》,《东岳论丛》2002年1月37.潘春良、胡连生、刘光慧《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习与探索》2001年第1期38.徐珍华、吴珍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发展的阶段特点》,《历史学习》2003年7月39.沈国权、董建萍《资本主义缩小贫富差距的政策及意义概论》,《中国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4期40.徐洋《资本主义体系的三个薄弱环节》,《国外理论动态》2002年第1期[研究观点摘录]一、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和阶层资本主义社会有两个基本阶级:资产阶级相无产阶级。“资产阶级是指占有社会生产资科并使用雇佣劳动的现代资木家阶级。无产阶级是指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因而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现代雇用工人阶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这两个阶级。实际上,一方面,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旁边,还有一个土地所有者阶级。“单纯劳动力的所有者,资本的所有者和土地的所有者,——他们各自的收入源泉是工资、利润和地租,——也就是说,雇佣工人、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形成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的现代社会的三大阶级。”另一方面,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还有“若干中间的和过渡的阶级。”这些中间的和过渡的阶级,马克思把它们或者称为“中间等级”或者称为“过渡阶级”或者称为“中等阶级”指的都是城乡小资产阶级,即小工业家、小商人和小食利害,手工业者和农民。虽然如此,发展的趋势却是两极分化。“我们已经看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常趋势和发展规律,是使生产资料越来越同劳动分离,分散的生产资料越来越大量集中成群,因此,劳动转化为雇佣劳动,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适应于这种趋势,土地所有权同资本和劳动相分离而独立,换句话说,一切土地所有权转化为适应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土地所有权形式。基本阶级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发展趋势是两极分化。所以,“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依以旋转的轴心。”——吴大琨、陈耀庭、黄苏《当代资本主义:结构·特征·走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怀特将资本主义社会分成七个层次的阶级集团:(1)处于顶层的资本家集团,他们占有资本,完全支配自己的劳动,靠剥夺剩余价值来创造个人财富;(2)经理阶层,这些人一般以股权方式占有一定资本,在生产中拥有很大的支配权,但同时又是被雇佣者,不能完全支配自己的劳动;(3)管理者或称主管阶层,这些人在生产中有一定支配权,但没有最终的决策权,也不能完全支配自己的劳动;(4)处于社会生产体系底层的是工人阶级,他们完全不占有资本,在生产中也没有支配权,不能自主地支配自己的劳动。(5)小资产阶级,他们凭借技术及其他资源自己经营小型的企业,一般不雇佣生产性劳动,能自主支配自己的经济活动,例如独立开业的律师、医生等,这些人往往受到垄断性力量的排挤;(6)小雇主,这些人拥有小规模的资本,靠剥削雇佣劳动实现财富的增殖,如小工厂主、小店主等;(7)半雇佣劳动者,这些人拥有一些技术型附加资本并少量雇佣劳动,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在整个社会分工体系中又没有独立性。在上述阶级结构体系中,前四个阶级是处于社会大生产体系主流内的,而后三个则游离于社会分工体系的边缘。——李景治等《当代资本主义的演变与矛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结构已经发生的巨大变化,国内外的学者依据不同的标准得出了不同的分析判断。把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对物质资本权力的拥有和依存状态作为基本分析依据,同时从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资本一般范畴分析后认为,尽管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从表面上看呈现出多层次化的表象,但从总体上看,仍旧可划分为当代资本家阶级和现代雇佣工人阶级。近几十年来,随着资本一般关系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展,资本主义的阶级结构已经和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有:第一,随着公司制企业制度的发展,资本的所有权和管理权逐渐分离,自我管理企业的家族资本家逐渐减少,代为管理企业的经理资本家逐渐增多。第二,随着资本的社会化,资本的所有权和股权越来越分散,资本的所有者和资本家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分离。首先,资本的所有者可以是资本家,也可以是普通的劳动者,这说明资本的所有者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资本家。其次,资本所有者的职能,通过资本市场,营运资本所有权,实现资本的合理流动与配置。资本市场成为了社会资源配置、社会经济运行的最主要的场所。资本的所有者承担了资本营运的高风险及可能的高回报,而且资本的所有者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剥削者。第三,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就业结构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逐渐减少,脑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者日益增多。第四,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巨大发展和广泛运用,知识和拥有知识的劳动者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王明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关系分析》,《求是学刊》2004年1月西方国家生产关系的调整引起了阶级结构的新变化。在传统的两大对立阶级中各自都出现了具有特殊性的阶层,尤其是在两大对立的阶级之间,除了传统的中间阶层依然存在外,又产生了许多新的中间阶层。西方国家社会阶级结构日益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中型分布。中间阶层不仅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对社会政治的影响力越来越强,对社会秩序的稳定作用越来越明显。——刘昀献《论当代西方国家阶级结构的新变化及中间阶层的作用》,《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9月二、“阶级论”和“阶层论”第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和资产阶级学者的阶层论是根本对立的,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并不排斥对阶层的分析。马克思主义从来不反对在特定的社会阶级结构下,对社会的不同阶层进行必要的分析,而“用阶层分析方法来补充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这个表述,却把阶层分析排除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力法之外了。事实上,马克思主义本身就要求对社会阶层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包含在阶级分析之中。马克思主义对知识分子和农民的分析就是明显的例证。阶级论与阶层沦的区别和对立,并不在于要不要进行阶层的分析,而是在于要不要进行阶级的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阶层分析是建筑农阶级分析的基础上的,而阶层论的阶层分析则是根本职消阶级分析的。可见,这里的问题并不是“用阶层分析方法来补充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而是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作阶级分析时,吸取阶层论的阶层分析中某些有用的成份。而且,“考虑到当代资本主义衬会结构的复杂性及其层次的多样性“,对社会各阶层进行阶级分析,就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第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要求从客观实际儿发,对社会进行阶级分析。当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时,就需要对社会各阶级(它们的特点、内部结构、所处地位及力量对比等)作出新的分析。只要是阶级社会,不论它的社会结构如何复杂,层次如何多样,都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把它的阶级结构揭示出来,并不存在“仅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不够的”问题。这里要区分两个不同的对象:一个是马克思对他所处的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具体分析;一个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就前者来说,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变化,某些地方是需要加以补充和发挥的;但就后者来说,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这是分析社会阶级的科学方法,是常用常新的。如果不能从实际出发来分析一个社会的阶级结构,而只能套用某些现成的结论,那就从根本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吴大琨、陈耀庭、黄苏《当代资本主义:结构·特征·走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近年来由于西方社会学中有关社会分层理论的发展和西方社会多无化的现象,使传统的阶级分析受到了严重挑战,甚至有人提出“阶级死亡”的观点。无可否认,随着西方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层的指标越来越超于多元化,种族、性别、文化背景等因素都开始进入杜会分层研究的视野。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也加剧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迁,使得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状况的一些经典结论和具体方法意要进一步发展和细化。但另一方面,无论社会各样变迁,阶级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分析理论的核心概念始终都是确定的、正确的,是任何其他概念都无法替代的,实上阶级的概念即使在今天仍是为西方社会学界所广泛采用的社会分析手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