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破解城乡水资源短缺和农村饮水安全的实施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于破解城乡水资源短缺和饮水安全的实施方案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县水利建设与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构建了城乡供水、防洪除涝和灌溉工程体系,保障了全县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但是,水资源分布不均仍然是我县的基本水清,旱涝灾害仍然是全县人民的大患,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和粮食安全的突出瓶颈,水利设施管理上的薄弱仍然是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县大部分水利工程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久失修,工程风化、老化严重,后期修建的水利工程,由于自然灾害和水利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多种原因,造成重建轻管,超期限运行,损坏严重,水利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大局的作用还不明显,城乡水资源短缺和饮水安全的难题仍旧存在。一、基本现状建国以来,全县共兴建水库、护岸、人饮、灌溉等工程在内的各类水利设施150处。其中:小(一)型水库4座、小(二)型水库1座、塘坝43座,总库容3000m3,堤防3条,总长13公里,保护耕地5000亩,人口2.8万,自流灌区及提灌站工程80处,泵站扬水工程27处,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防汛抗旱能力的工程体系,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建设年代久远,设施超期限运行、老化严重、加之其它工程建设时毁坏、人为损坏、变压器被盗、河流污染或水源枯竭、配套工程设施未完善等诸多原因。造成全县水利设施运行不畅,长期处于修修补补的被动局面。具体状况:1、自流渠道工程。共有自流渠道9条,设计灌溉面积7950亩。目前彻底毁坏,已无法修复的3处,毁坏严重改为电力提灌站的2条,能正常运行的3条,实灌面积2900亩,受益群众583户2900人。2、电力提灌站工程。共有电力提灌站68处,设计灌溉面积13400亩,受益群众871户6097人,目前因水源或占地问题彻底毁坏无法修复的6处,后续工程未完善不能使用的8处,有一定问题使用不正常的21处,能正常使用的32处,实灌面积6400亩,受益群众533户2667人。3、人饮工程。目前有泵站27处,引水工程1处,小电井1712眼,水窖3198口,共解决了11600户,5.85万人的饮水困难(其中2004年前人饮解困工程解决2.26万人;2005年至2009年安全饮水工程解决3.59万人)。由于近年来持续干旱和地下水层破坏,已建成的水窖秋季蓄水量不足,水井水位下降、水质变化的反映日益增多,在已建成的泵站扬水工程中,已有元城、五蛟、上里塬、东山水管所、悦乐草蓄园区等反映水量不足或水质发生变化。二、存在的问题1、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我县属全省18个干旱县之一,全县水资源总10834.2m3,其中自产径流量9977.9万m3,人均水资源量为760m3,是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33%,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58.5%;按耕地面积计算,平均每亩占有水资源量116m3,是全国亩均水资源量的6.4%,全省亩均水资源量的18.3%;全县水资源可利用量2393.1万m3,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182m3,属于严重缺水地区。供水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地表水原先较好,但由于自然灾害和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项目在开采过程中,由于技术力量和设备跟不上去,回注管线年久失修,污油水回收不及时,事故性、人为性管道破裂污染经常发生,污染逐渐加剧,水环境持续恶化,大部分未经处理或不达标的废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或渗入地下,造成严重的水污染。根据庆阳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调查分析,华池境内除二将川及小支河水质达到Ⅲ类水质外,其余四条主河流不同程度受到污染,水质达到Ⅴ类,劣Ⅴ类,污染极期严重,主要超标项目是石油类、六价铬、氯离子、硫酸根、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挥发酚,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等,人畜已无法饮用,对农田灌溉也有很大的影响,乔川、白马、元城及新堡工业园区已出现区域性整体水源紧缺现象。同时,随着全县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缺水量将越来越大。尖锐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将严重制约全县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节水力度不够在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同时,我县浪费水的现象仍很突出。一方面,占全县总用水量近80%的农业灌溉用水,由于灌溉设施配套不完善,灌溉技术落后,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力度不够,灌溉定额偏高,水资源利用率低,用水浪费相当严重;另一方面,工业水的重复利用率低,万元产值耗水定额偏高,城镇生活中,用水缺乏节水意识,节水措施还不很普及。3、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率较低全县现有农村人口11.11万人,建国以来,已累计解决了8.95万人的饮水困难。但是,还有一些地区的农村饮用水存在高氟、苦咸、污染等水质问题,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饮水安全评价指标,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达5.26万人(其中由于水量减少和水质污染造成新增加农村不安全饮水人口3.16万人)。4、城镇特别是县城居民吃水问题日显突出。华池县城现有人口约4万人,供水工程水源有2处,一是东沟王家砭水源;二是鸭儿洼县城调水工程,两处水源年可供水100余万m3,正常年份水源能够满足供水要求,但是随着城市规模不断增加,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悦乐工业园区的不断发展壮大,未来几年县城供水矛盾将会日益突现。三、破解措施根据我县水利设施发展现状,通过5—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我县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十二五”期内,使水利工程年供水量力争达到772万立方米,基本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完成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地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全面提升防洪除涝能力。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中型灌区、电力提灌站和泵站扬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环境体系以及水利科学发展制度体系。具体措施为:一是突出可持续发展,着力破解水资源短缺难题结合我县水资源分布和地形地貌特点,综合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适应能力,首先要落实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抓紧编制用水总量控制总体规划和取水许可控制指标,建立区域的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合理配置与节约保护,提高单位水量的生产能力。建立入河污染物限排总量控制制度和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制度,抓紧制定和完善我县入河湖排污口的登记、审批和监督管理办法,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建立水资源污染事故预警、监测和快速反应机制,确保重点河段水体质量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为了防止油田生产、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水资源造成新的污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实行新建、改建工业项目的“三同时、四到位”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即工业节水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四到位”即工业企业要做到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理制度到位。对不执行“三同时、四到位”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工业项目和企业,有关部门不予批准立项,银行不予贷款,供水部门不予供水,在2011年12月底之前每个乡镇确定1个以上稳定的供水水源工程。二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1、大兴农田水利建设。结合全县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3.78万亩的目标,规划灌区改造建设以元城、悦乐为主,新建、维修67处,其中:新建提灌站13处,维修提灌站49处,维修5处自流灌区的渠首溢流坝;节水灌溉规划实施以南梁万亩灌区为主,新建提灌站12处,喷灌工程10处,可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0.58万亩。全县在农田水利建设中,要坚持旱涝兼防、综合治理的原则,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抓紧抓好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工程”建设,确立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指导地位,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2、不断提升防洪抗旱减灾能力。积极推进重点中小河流和重点山洪沟防洪排涝的规划治理,全面完成重要城镇中心区防洪系统建设,提高城镇、人口集中的乡村与集中连片的农田防洪标准。一是加快病险水库加固步伐,尽快消除水库安全隐患,恢复防洪和兴利库容。“十二五期间”规划修建林镇梁沟门、山庄算账沟调蓄工程;修建人工湖12座、涝池42座,完成鱼嘴沟病险水库加固任务;二是加强南部新区河道治理工程建设,新建景观坝3处,重力墙护岸0.95公里,贴坡式护岸58公里;三是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抓好县、乡、村三级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县级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工程建设,在2011年底以前,完成鸭子嘴、柔远川、小西沟、柔远东沟、塌泥沟、土门沟、毛沟门、城壕川等31条小流域实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防治区面积2515平方公里,涉及15个乡镇,110个行政村。三是围绕改善民生,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根据我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其危害,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规划原则,到2015年期间,我县将计划投资3608万元,实施各类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工程3689处,解决全县4.7万名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其中:氟超标0.04万人,苦咸水0.19万人,污染水等其它水质问题1.0771万人,水量不达标0.29万人,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2.463万人,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0.6399万人。2011年投资413.16万元,实施林镇黄渠等四处泵站扬水和白马小学、初中等5处学校供水延伸工程,解决9217名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2012年投资770.319万元,实施牛家塬等6处泵站扬水工程,解决9036名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2013年投资965万元,实施分散式和集中式工程816处,解决11329名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2014年投资894万元,实施分散式和集中式工程1749处,解决10498名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2015年投资566万元,实施分散式和集中式工程1107处,解决46727名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贯彻精神,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地位1、全县水利面临的新形势。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县水利建设与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构建了城乡供水、防洪除涝和灌溉工程体系,保障了全县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但是,水资源分布不均仍然是我县的基本水清,旱涝灾害仍然是全县人民的大患,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和粮食安全的突出瓶颈,水利设施管理上的薄弱仍然是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县大部分水利工程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年久失修,工程风化、老化严重,后期修建的水利工程,由于自然灾害和水利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多种原因,造成重建轻管,超期限运行,损坏严重,所以,深化水利改革、加快水利发展刻不容缓。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水利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奋力开创我县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为推进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县富民提供有力支撑。2、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事关农业农村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防洪、供水、粮食安全乃至经济、生态、国家安全。二、明确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3、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创新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增强水旱灾害应对与综合防御、水资源合理调配与高效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科学治水与依法管水能力,全面推进水利现代化,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我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4、目标任务。通过5—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我县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十二五”期内,使水利工程年供水量力争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