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三方金融服务运营项目的模式思考-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于第三方金融服务运营项目的模式思考-------------模型构想与实施纲要一.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一)导引:金融业在中国的发展已历20个年头,二十年来之大市中国可谓风起云涌。2010年携GDP三十年快速成长之势,中国一举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未来三十年中国政经格局发展将秉承六大发展趋势:趋势一,进入产业漂移时代趋势二,中小企业不死重生趋势三,出口导向依然重要趋势四,服务产业大发展趋势五,不会私有化趋势六,进入政商合作新时代。而在这所有所有的趋势以外,未来中国最重要的两个基本发展轨迹是:一。从制造大国走向创造大国。二。从经济大国走向金融大国。全球300年来所有强国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金融对一国之崛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跳板作用。全球当今所有发达国家的经济当中,工业生产值只占到GDP的20%---24%,而金融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则高35%---40%。从美国过去100年的金融发展看中国金融的未来,我们几乎可以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如果中国在未来30年要谋求成为一个超级大国,那它未来最大的经济与实力成长面不在工业生产而在金融行业的大发展。除此没有第二条路可以成就中国的大国之梦。而这实际已是中国政府的既定国策。有意思的是,今天中国的金融行业结构也接近1900年的美国。如果我们按一类金融机构占该国金融业的总金融资产的比例来衡量其在整个金融业的地位,判断该类金融机构的发达程度,那么在1900年时,美国的银行资产占整个金融业资产的81.1%,保险公司资产占13.8%,证券公司占剩下的5.1%,当时还没有基金公司,也没有退休养老基金。相比之下,今天在中国,银行业金融资产约占金融业总资产的78%,保险公司占5%左右,证券业、信托业、基金公司占剩下的17%。虽然今天中国保险业的相对水平低于1900年时的美国保险业,但总体上中国今天的金融业结构与1900年左右的美国相似。在社会结构的变化上,今天中国正在经历的也跟那时期美国社会所经历的非常类似。中国已经骑在了国家金融大爆发的门槛上。大时代藏着大危机,而大时代同样呼唤着大机遇。中国金融业即将进入一个新的纪元而一个新的金融模式也即将诞生。“第三方金融服务运营”。(二)第三方金融服务的界定与发展趋势论证:所谓“第三方金融服务运营”。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金融服务行业模式的全新商业模型。它的诞生是金融,特别是中国金融发展的必然产物,以下我们就这一新兴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做详尽分析与论述:1.宏观可行性:中国金融在过去20年一直成快速发展之态而自05年后出现明显加速,其膨胀规模之大,速度之快超越了前15年发展的总合。截至2010年底,沪深股市总市值已达26.54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05年的8.2倍。2010年中国期货市场全年成交金额309万亿元,是2005年的22倍。“十一五”时期,内地股票共筹资2.84万亿元,相当于市场前15年股票筹资的3.1倍。内地证券化率由5年前的17.5%跃升至70.8%左右。而2010年全国股民和基民的开户数为一亿两千万。中国股民基民数量倍长2010年日均开户25万。但一片繁荣之下,事实上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日子却并不好过。几乎所有公司都感受到市场拓展的强大压力和困难。中国整个金融市场面临的问题就两个字“缺钱”。奇怪热钱滚动的中国居然缺钱,什么道理?渠道不畅。一方面是想要投出去的钱,一方面是找不到买家的金融产品,而随着市场的持续成长和扩大这个情况将会俞演俞烈!这一点是当今中国很多的金融机构所没有看到的。人人都说基金卖疯了,我是王亚伟我怕谁?我的答案是:“别叫的欢,三年以后你再来跟我说”。事实上今天的中国金融正潜藏着对传统模式的巨大危机和颠覆性发展的重大机遇。(1)金融市场发展的三阶段论:金融产品归根到底也是一种服务性产品而产品就必须符合产品与市场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属性。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一如中国实体企业的市场生存形态发展一样,必然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前店后厂,自产自销这一阶段大约持续3年左右。它们会发现金融产品不好卖了。接下来进入第二阶段,渠道分销,大量各类代理公司应运而生,这个阶段大约再持续3年左右。接下来中国的金融市场将进入第三个阶段,通用金融销售与服务平台。这个时候金融产品由单一渠道商提供已经无法满足客户需求更无法面对强大的市场竞争,必须出现金融产品超市,金融服务大卖场。简单的说从自产自销到大渠道大代理最后发展为大平台大流通。所以在未来的金融市场上谁是“海尔”谁是联想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是“国美”,谁是“红星美凯龙”。未来10年金融大流通时代必将到来。(2)论中国金融的大流通转型不可能由传统金融企业完成:上述的三阶段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一点传统的金融企业既没有看到也没有真正的察觉!(i)能力模型的不可行性,他们是一群技术性官僚,和资源整合高手出身,但确严重缺乏商业运营的认识和必要的能力。中国金融业本质上还远没有达到商业化运营的阶段,而未来的出路恰恰是彻底的商业化.所以不管基金公司,证券公司还是银行,他们注定是做”生产厂家的命”(提供产品或产品性的服务)。(ii)认知转变周期太长,中国的金融企业本质上都是官僚企业与关系企业,过去20年的发展仅仅是因为近水楼台的原因。从这几年与他们的接触当中,我们最大的感受是思维和观念的缓慢加行动的严重滞后。,再加之船头太大不好调头,所以10年之内难有可以承担商业模式转型的公司出现,而这便是新财智的机会。(iii)角色不可行性,在传统的金融市场上有两个参与方,投资者是第一方,而银行,券商和金融机构是第二方,它的角色相当于传统行业当中的制造商,也就是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从体系结构和角色定位上来说它永远不能成为第三方的渠道服务商,因为没有第三方的信任可言,消费者不会接受“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从这个意义上说海尔再强大它也永远成不了国美。它抢不了我们这碗饭。2.微观可行性:第三方金融服务在中国快速发展除了宏观的市场发展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推动力因素来自中国的社会变革需求和民生需求。30年的改革中国的整体政经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再往下发展整个政经框架将从原来的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化有序化发展,所以接下来的时代不是一个土匪当道靠冲击力就能发展的时代,未来30年保障中国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主题,两个字“秩序”。这一点在最近两年从国家的各项政策举措中以经看的十分明显。这是不可更改的趋势,而这一趋势将对中国金融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一但加强秩序化建设,会出现两个明显的社会现象,第一,对上流社会贪官污吏会越来越少(没有操作空间了)第二,对中下层社会,灰色收入越来越少(没有模糊地带了)。不用讳言,今天中国人人皆有灰色收入,而这是居民和家庭财富的最重要积累源,一但灰色地带被收紧,又要提振内需,那么社会居民剩下的唯一合法的财富有效增值途径就只有一个,金融投资。所以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需要还是不需要,每个人都将被深深的卷入到金融当中,我们确定未来将是一个网络生活加金融生活的时代。每个人的生活都将和金融息息相关。而这就意味着第三方金融服务的市场不是我们做出来的而是被时代推出来的,我们的市场开拓难度将大大降低,速度将大大加快。不管你主动还是被动你都必须接受。就像99年手机一夜普及,不是你想不想要而是非要不可,就像2000年进入网络时代,很多人不是上网而是被上网。否则你就会被时代所淘汰你的家庭就会和整个经济发展的列车脱轨。这个时间我们预判3年之内就会发生。那么到时候不是需不要第三方渠道服务商的问题,而是哪家公司准备好了去迎接这个时代的使命,谁准备好了谁就一战成名!3.第三方概念必然兴起的社会基础:我们断言,第三方金融服务在中国必将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之所以这么说,首先要回答几个关键的问题:第一:证券公司和银行能不能向投顾业务和渠道商转型?答案是:不能。原因有三,首先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由于市场发育的不成熟和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作为市场交易第二方的传统银行和金融机构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它们既是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同时又是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这注定了它无法承担一个独立公正的第三方中间人的角色为客户提供服务。其次作为券商、基金或银行由于它的传统业务是条块分割的,市场区域性,自我保护性特别明显。再加之历史形成的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各怀鬼胎,它们都很难承担起建立大型通用产品和服务运营平台的责任。再次由于利益机制,投顾业务所需人才不断流失团队无法建立,基金公司有专业人才做不了投顾,券商可以做投顾没有人才,结果造成一个现象,“会睡的没有背,有背的不会睡”上述三个情况积弊太深,10年内难以改变。所以这扇门注定对银行和券商关上了。第二:中国会诞生投资银行吗?我们的答案是“NO”。原因有二,第一时间不对,投行这种高级的业务形态需要一个宽松的时间范围去充分发展才能成型,西方用了100年。中国要发展投行可以,前提是和美国一样100年内没有强大的金融外敌,自己折腾,等搞好了对内盘活经济对外欺负别人,我们有这个机会吗?没有,西方投行已经进来了,它们挟垄断之势。这种情况很类似当年的中国革命。资本主义和民主制度不是不好,但它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内外无敌的环境,就象美国和欧洲列强当年建国时那样,自己慢慢把它完善起来。而等到中国想学的时候西方列强以经打进来了中国在列强环视下被分割了根本没有自己搞的机会,别人也不会让你搞成,所以中国的金融革命要想成功也不能全学西方模式必需有中国特色。不搞毛主义革命就是不成功。第二环境限制,中国政府对投行业务限制太多。只要我们喊出投行两个字,马上敏感,到头来处处受制,所以在内外交困下,传统的投行在中国10年之内根本搞不出来。这扇门又关上了!第三:中国金融商业模式突破点何在:中国的事情得按中国的方法来办,而中国金融商业模式的突破点在那里呢?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金融市场的大爆炸是必然的,只是看爆的多大,爆在那家手上,也就是客户跟谁走愿意跟什么样的公司走的问题。中国是一个严重缺乏诚信的社会,而金融市场的核心便是诚信和安全感。因此如果出现一个完全不提供金融产品不与投资者发生直接商业关系与利益冲突,完全站到第三放立场提供公正的投资咨询与产品评价与通路服务的公司那么这个公司就必然取得极大的发展。要成就这个平台有三个核心要素:(1)完全不做产品开发不和投资者产生直接商业与搏弈关系。(2)站到第三方立场,提供咨询产品评价和产品销售通路服务,充当通用产品销售与服务平台和投资者保护神角色。(3)规模一定要大,对中国人越大越可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通用渠道的出现会加速到来,不是我们就会是别人,中国未来发展快的不是复杂的投行,而是简单的通用渠道,只有出现大家伙,大家才放心掏钱,中国人就这样!)综上所述:我们的商业模式雏形就呼之欲出了。第三方金融服务的定义:不提供直接产品不与消费者发生直接商业关系的,基于第三方信用的,通用金融产品咨询产品评价销售通路与服务平台运营商,既中国金融界的国美。我们现在不需要搞投行,中国需要的是有第三方诚信的通用渠道商。这便是快速成长之道。二.关于商业模式与运营的考量基于上述的基本考量,我们将第三方金融服务运营的实体运作商业模型设计如下:(一)商业模型描述:做什么业务----------业务线设计:1.投资培训业务(目前已开展)------这是新财智的基础业务和客户资源的孵化器,由于已经成熟不再做赘述。2.第三方投资顾问业务-----采用与券商合作的非传统化投顾业务。证券公司主要收入为交易手续费,它们有两大需求,第一新开户客户的增加,第二激活老客户交易。通过一定的方式我们可以分享庞大的交易手续费。具体操作模式为:(1)将我们现有的课程分级将现有的免费服务-----带盘/沙龙加上资金管理/如何选股打包为一个包含四个靶点的服务包可设计为:2次沙龙+3次带盘+如何选股小课半天+资金管理小课半天,服务周期半年,打包成为一级投顾服务包,而传统的财富包为二级服务包。传统业务照样做,而用一级服务包与券商进行联动服务,采用单独合办小型推广课的方式,客户由券商提供不需我方邀约,课后告诉客户如果想要接受我们的服务,要么交钱要么到我们的合作券商处开户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