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融入武汉城市圈工作情况的汇报孝感市融入武汉城市圈工作委员会(2010年8月30日)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两圈一带”重大战略部署,孝感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机遇,把融入武汉城市圈工作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经济强市、构建和谐孝感的重要战略举措来实施,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下面,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我市主动融入武汉城市圈的主要成效孝感是距武汉最近的圈内城市之一,离武汉中心城区仅60公里,距武汉天河机场32公里,是武汉城市圈北部唯一与武汉相连的中等城市,所辖孝南、汉川、大悟、孝昌四个县市区均与武汉接壤,目前已有京广、汉渝、长荆三条铁路、京珠、汉十、武荆三条高速、107、316两条国道与武汉相通,与武汉已实现“一小时通勤圈”,在建的石武高速铁路、汉孝城际铁路、硚孝高速、孝汉大道三期建成后,将进一步拉近汉孝之间的空间距离。长期以来,孝感与武汉地缘相邻、人缘相亲、文化相融,两地间人流、物流、商品流川流不息,关系十分密切。20022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武汉城市圈的重大决策,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作出了接轨武汉、融入城市圈的战略部署。各地各部门围绕建设武汉的“大菜园”、“加工园”、“后花园”,开始了有计划、有目标的接轨武汉活动。2006年11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高规格的融入武汉城市圈工作会议,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主任、市长任第一副主任,市“四大家”有关领导任副主任,市委、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县(市、区)委一把手为成员的融入武汉城市圈工作委员会,并下设办公室,高位推进融入武汉城市圈工作。12月市委召开第四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把“融入武汉城市圈”作为发展孝感的“四大战略”之一,举全市之力加以推动。此后,市委、市政府坚持依托武汉,服务武汉,融入武汉,发展孝感的指导思想,以高速交通网络建设为先导,加快构建中心城区与武汉“半小时通勤圈”、县市与武汉“一小时勤圈”,打造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对接平台;以市开发区和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城区东扩步伐,构筑一体化的空间对接平台。以“六大基地”(工业协作配套、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商贸物流集散、旅游休闲度假、人力资源培训和科技成果转化六大基地)建设为载体,以汉孝十个领域的合作为重点,完善承接转移的机制和政策,构建一体化的产业对接平台;充分利用武汉人才、科技、资本、产业、市场等资源,大力推进汉孝全方位合作,引进一批武汉企业来孝投资,全3面加快汉孝一体化进程,推动我市融入工作走在圈内城市前列。2009年以来,我市融入工作进入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对接武汉、全面融入的新阶段。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试验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机遇,积极搭建汉孝全面融合、同城化发展的新平台,创造了“后起勃发的鄂北现象”,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省委书记罗清泉同志提出孝感要做好新型工业化、统筹城乡发展和融入武汉城市圈“三篇文章”,要求孝感经济社会发展、“两型社会”建设要走在武汉城市圈的前列。省长李鸿忠同志到孝感调研时提出“孝感要建设成为湖北的苏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超前谋划,顺应全省“两圈一带”区域发展大局,重新思考孝感的发展定位,提出了充分利用孝感地处武汉城市圈核心圈层的地缘优势,围绕推进汉孝经济一体化和空间同城化,积极承接大武汉产业转移,有效承担大都市功能延伸,把孝感打造成为“经济总量大、城市规模大、区域带动力强”鄂东北大城市,把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湖北省区域性中心城市、生态环境优良的宜居休闲城市和中华孝文化名城。通过近几年坚持不懈地推进融入武汉城市圈工作,有力促进了孝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经济总量与效益同步增长。一是发展速度加快。42007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80.79亿元,2008年593.06亿元,2009年681.2亿元,年均增长19%,开始进入“百亿级”加速扩张阶段。固定资产投资2007年为195.9亿元,2008年270.83亿元,2009年397.3亿元,年均增长40.4%以上。2007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1.38亿元,2008年为39.62亿元,2009年完成财政收入48.5亿元,年均增长24.32%。2007年以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7.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2.39%。二是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24.6:38.2:37.1,调整到2009年的21.3:42.1:36.6,一二三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15.3%、48.6%、36.1%。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7.3%,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62元,比2007年增长24.8%;农民人均纯收入5131元,比2007年增长31%,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三是“十一五”主要指标提前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出口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五项指标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前一年完成目标。(二)新型工业化强力推进。一是市场主体明显增多。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4家,比2007年增加296家。实现增加值221.4亿元,年均增长33.1%;占GDP的比重达到32.5%,较2007年提高6.5个百分点。二是集群5效应初步显现。已形成电子信息、汽车机械、盐磷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医药制品、纸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建筑材料、能源等重点产业,其中盐磷化工、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纺织服装、金属制品超过50亿元。2009年重点产业完成销售收入609亿元,实现税金23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93%、91%。全市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20个,其中销售过10亿元的14个。市开发区电子信息、应城精细盐化工、安陆粮食机械、汉川纺织服装、云梦塑料薄膜、孝南纸制品6个产业集群列入全省重点产业集群。三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盐磷化工、汽车机械、纺织服装、食品医药、金属制品五大支柱产业2009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31.2亿元,比2007年增长61.2%。2009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4.1亿元,比2007年增长72.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4.4%,居全省第三位。(三)开放型经济实现新进展。一是招商引资进一步扩大。近几年来,全市引进项目投资额过千万元的856个,占总数的30.4%,规模5000万元以上的201个,超过一亿元的项目达到117个。达利、温氏、银鹭、维达、恒安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纷纷到孝感投资。引进资金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30.9%;引进企业上缴税收占全市总额的25.5%;创造就业机会超过20万人次。二是外贸出口进一步优化。光电产品、金属制品、纺织服装、盐磷化工、粮食机6械等逐步成为全市外贸出口的支撑板块,其中金属制品出口占35.7%。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出口比重增大,去年占比达到46%。三是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全市8个省级开发区建成面积62平方公里。深圳高新产业园、上海工业园、温州工业园、银湖科技园、同济科技园等一批产业园区先后开工建设。湖北深圳高新产业园经省发改委批准,2009年6月在孝感经济开发区设立,规划面积200公顷。主要承接以深圳为主的珠三角地区医药、汽车零部件、电子、精密制造业等高新技术项目,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园区内现已入驻深圳市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多家深圳知名企业,先期投资额超过40亿元。上海工业园2008年8月落户孝感经济开发区东部,占地面积140公顷。园区主要功能是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产业转移打造承接平台,为东部企业抢抓中部崛起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机遇创造条件。(四)城乡统筹成效明显。一是城镇化步伐加快。2009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1.5%。孝感主城区得到拓展,建成面积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万,东城新区建成面积6平方公里。适应融入“两圈一带”发展战略,完善了孝感城市总体规划,确立“积极东扩、适度南进、有限向西”的原则,中心城市以整体向东发展为主。二是县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2009年,县域生产总值达到613.4亿元,占全市的90%;县域一般预算收入21.77亿元,占全市的81%;县域规模以7上工业增加值189.1亿元,占全市的85.4%;县域固定资产投资363.6亿元,占全市的91.5%。7个县市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已建成面积4900公顷,集聚规模以上企业722家。县域特色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汉川纺织服装、孝南纸品、应城盐化工、云梦塑料包装、安陆粮油机械、孝昌微特电机、大悟精密铸造等产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品牌和支柱。三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组织实施8个新农村建设乡镇试点,推进“一点三线”20个村城乡一体化试点。实施“六改五通”(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改垃圾,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信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农村面貌。(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成果应用增多。全市共建立企业技术研发机构257家,其中省级以上18家。“十一五”期间,共有2项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项获得省级科技奖励,登记重大科技成果131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707件,分别比“十五”同期增长67%、20%和147%,累计争取科技项目资金7565万元,共带动企业研发投入18.9亿元,分别是“十五”同期的3.5倍和5.1倍。全市人才总量达到35万人,占全市人口总量的6.8%,专业技术人员数达到10万人,技能人才超过2万人。义务教育继续加强。15岁以上人均教育年限达到9年,大中专受教育人数达到10万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每千人拥有病床数81.71张、医生1.1人。就业进一步扩大。“十一五”前四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1万人,下岗失业再就业12万人,组织职业技能培训4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覆盖面扩大、保障水平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92%,城乡困难群众得到低保救助。加快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解决了6875户的低收入群体安居问题。连续五年开展“十件实事”民生工程建设,并超额完成承诺目标。(六)综合实力得到提升。2007年以来,孝感连续三年大部分经济增长指标高于全省和武汉城市圈平均水平。在武汉城市圈2009年的排名中,孝感综合经济实力由2008年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仅次于武汉。从2009年评价的五个总量指标来看,在除武汉的其他八个城市中,孝感分别居第二位。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81.2亿元,占城市圈的比重8.6%,比2008年上升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21.4亿元,占城市圈的比重为7.6%,比上年上升了0.7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1.5亿元,所占比重为7.0%,比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326.9亿元,所占比重为8.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7.0亿元,所占比重为6.0%,比上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从经济发展的质量看,孝感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得分低于黄石、鄂州,居第三位,比上年上9升了二位。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理顺工作思路,围绕到2020年把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制定了重点产业“三年倍增计划”,按照“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突出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市经济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一是经济运行高开稳走,质量、结构、效益进一步改善。上半年,GDP实现350.3亿元,同比增长15.5%。1-7月,完成财政收入35.5亿元,同比增长29.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2亿元,增长31%。二是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工业生产态势良好,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2.7亿元,同比增长25.1%。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80家,比去年同期增加20多家。三是农业农村形势稳定。夏粮、蔬菜、生猪、家禽、水产品等产量均有不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