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藏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的几点思考作者:侯霞撰写时间:2001-09-2815:24:05来源:西藏大学学报[打印本稿][关闭窗口]摘要: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和我区“十五”计划的实施,旅游业正在展示其旺盛的生命力,其已成为我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旅游业的发展依托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由于我区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决定了旅游资源也具有独特性,为了保护旅游资源,避免破坏性开发,保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认真分析研究我区旅游资源分布及其特性,提出合理可行的开发模式。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势不可挡,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脚步的临近,旅游业日显得重要并不可替代。时至今日,全国已有25个省、区、直辖市把旅游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近几年来,我区旅游业增长势头迅猛。据资料显示,2000年我区总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达57万人,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达20%以上,旅游业已成为我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已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五”期间,我区旅游区域将继续按照“一个中心,五个区域,三大环线,一条旅游街”,进行布局和开发。一、我区旅游资源分布状况及基本特征西藏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我区全境为高大山原,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北部是起伏比较和缓的高原,位于昆仓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占全区面积的2/3,通称藏北高原,藏语称为“羌塘”,也是北方高地的意思,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藏北高原以南,冈底斯山和喜玛拉雅山之间通称为藏南谷地,是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的河谷,西高东低,以拉萨河谷平原最宽广,是西藏重要的农业区。谷地以南至边境,为喜玛拉雅山地,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我区东部是著名的横段山脉北段,通称藏东南峡谷区,山顶与谷底高差达2500米,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原始森林繁多。不同的地域性决定了旅游资源分布将呈规律性变化。(一)我区旅游资源分布特征1、以拉萨、山南、日喀则为中心的历史古迹、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拉萨藏语即“圣地”的意思,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的历史名城,是自治区首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内名胜众多,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驰名中外。日喀则是一座具有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历代班禅额尔德尼的驻锡地,是后藏的政治、宗教活动中心,著名的旅游资源有扎什伦布寺、萨迦寺、夏鲁寺、白居寺等古寺。山南是藏民族的发祥地,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岸,气候温和,雅碧河风景名胜区是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还有雍布拉康、藏王墓、桑耶寺、昌珠寺等历史古迹和宗教文化建筑,丰富多彩。2、以林芝、波密、察隅为中心的藏东南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由于海拔较低,使这里的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极易适合原始动植物生长,原始森林极多,波密一带的原始森林,古木参天,品种繁多,松、杉、杨、柏还有珍贵的红白檀香等。举世无双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就位于林芝地区,形成了风景独特的自然景观。3、以那曲、阿里为中心的生物旅游资源区。阿里、那曲两地海拔均在4500米以上,气候寒冷、干枯,在那里是野牲牛、藏羚羊、黄羊、鹿、獐等珍稀动物的息栖地,野生动物使西藏盛产贵重药材,如麝香、鹿茸、熊胆、虫草、贝母等,资源的开发价值极高。4、民俗风情类旅游资源贯穿全区西藏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从饭食习俗、服饰装束、婚姻生活、礼仪民俗、岁时节令、工艺特产、居住民俗到游艺竞技、社会风尚,都体现出了浓郁的民族性、地域性、丰富性,它是我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二)我区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我区自然景观丰富多彩,人文景观璀璨夺目,它们除了具有旅游资源共有的特点以外,还有自身的独特性,具体体现为:1、旅游资源地带分布特征明显。2、自然景观独特,具有典型的科考研究价值;珍稀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价值极高。3、民族特色浓厚。4、人文旅游资源大多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拉萨堪称佛教的“圣地”,佛教的引入影响了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建筑、绘画、雕刻。西藏的历史建筑。多为佛教文化建筑,如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等等,这也是由于其历史原因所造成的。二、树立正确的开发理念旅游资源开发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而且必须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达到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佳境界。一般来讲,旅游资源开发应以发展旅游业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核心,以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为着力点,有组织有计划的对旅游资源加以利用。结合我区旅游资源的分布及特点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我区旅游资源地域分异规律,构建最鲜明的旅游特色。由于我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使旅游资源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带性,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都明显地表现出了其分布规律。旅游资源的地域分异规律导致不同旅游地区之间的差异性,而旅游者的流动正是在这样区域差异所产生的驱动力下形成的。可见地域分异规律的作用是旅游活动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循地域分异规律。首先,旅游资源开发应寻求差异,突出本地特色,发挥本地优势,切忌照搬、抄袭。例如林芝、波密一带地势较低,气候温和,自然景观居多,因此在开发时就可以“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为主题。其次对旅游资源的区划即应用地域分异规律,寻求相对一致的旅游资源区域。只有旅游资源区划一允分地反映出地域分异规律,各旅游区的旅游功能和特色才能明确,这对旅游区的功能分区,开发主题与方向,开发规模、开发方式和管理决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2、根据区位论,确定最佳的区域旅游开发模式。区位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空间分布及其空间组织优化的理论。旅游资源开发是空间上的活动,必然具有空间布局和空间组织优化问题。因此,必须进行区位因素的分析。首先,依据旅游资源的区位条件,确定开发的先后次序。根据区位条件,结合旅游资源价值和区域经济背景,确定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其次,在开发旅游资源和进行旅游业布局时应发挥旅游资源和基础设施的集聚效应,可以提高其利用效益,并起到方便游客的作用。3、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旅游资源持续利用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对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深刻反思,进一步认识的结果。旅游环境不单是旅游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它本身就是经济资源,其开发利用是有代价的。我区大部分都属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做到开发与保护并举。对于那些不容易被迫坏的旅游资源和环境项目,要以开发利用为主,大力开发建设,对稀缺的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则应以保护为主,在不破坏资源的前提下,实施科学的有限开发战略。同时由于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经济可持续、生态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三个方面,因此,旅游资源开发必须讲求效益,关注生态平衡,追求社会公平,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当然要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必须兼顾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合理安排资源开发序次,分批分期开展,不断开发新资源,设计新项目,保持旅游资源吸引力经久不衰。三、我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几点建议由于旅游资源性质、价值、区位条件、规模及区域经济发达程度,旅游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一,其开发模式应根据旅游资源特色、自身条件及市场等具体情况,分析策划旅游资源开发的主题,确定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和旅游活动内容。1、自然风景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自然风景类旅游资源是自然界最具美学特征,并具有形态美、色彩美、动态美、声音美的旅游资源,是重要的观赏对象。自然风景类旅游资源的原始、朴实和真实性,最能适应人们追求“返朴归真”的心态,因此在开发过程中要尽力保持原始风貌或进行艺术处理集中展现大自然的真实,让游人有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另外自然风景类旅游资源多为不可再生资源,十分脆弱,所以应以保护性开发为主。我区自然旅游资源主要分布于藏东南一带。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和南迦巴瓦峰组成的世界第一大峡谷景区,原始森林的娘莆景区,以林芝、波密等地为中心的自然林区和自然景观等,它们的美学价值很高,而且具有不可移动性。对于这类纯自然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主格调要保持其自然美的文化特色,力求减少人为因素。对于自然风景类旅游资源其可开发的功能有:观赏功能、体育运动、健康疗养、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开发主题应以“认识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享受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为主。自然风景类旅游资源普遍可以开展游览观赏等较低层次的旅游项目。对各类自然旅游资源再进行深层次开发,开拓旅游活动项目的宽度和深度,还可以展开以下活动项目:登山、探险、野营、漂流、划船、垂钓、阳光浴、温泉浴、森林浴、植物栽培、采集、疗养、考察等。通过活动,增加感性认识。2、历史古迹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藏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历史古迹众多,如布达拉宫、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雍布拉康、藏王墓,以及地处阿里的古格王朝遗址,卡诺遗址,多香城堡,贯穿整个昌都地区的始于唐代的“茶马古道”,日喀则的宗山抗英遗址等,这些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历史古迹类旅游资源的魅力在于它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科学艺术性,其开发主题也应从展现资源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和民族文化特性人手,即策划能够反映资源所代表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水平和历史意义为核心的理念,塑造鲜明的历史文化氛围。历史古迹类旅游资源可开发功能有:参观瞻仰、文化娱乐、考古研究、历史教育。开发主题应以:特色文化、历史文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主。3、民俗风情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西藏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因此,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能体会到浓厚的民俗民风。为此在对该类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时必须突出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人民的交流,提供各种机会、途径、让游客与当地居民接触,才可以体验到纯正的民风民情。另外,社会风情类旅游资源是以人为载体,故其表现形式不是静态的展示,而多为动态的活动,动态性特征要求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必须以设计各类演出或游客参与性强的活动为主。另外,其民族性和地方色彩浓厚,如语言,生活习惯、服饰、节庆等特有的传统文化使之更具有吸引力。社会风情类旅游资源主题策划应首先突出不同人群社会的民族性、地域差异性、突出个性。从吃、住、行、游、购、娱整个旅游活动中塑造异族社会风情。民俗风情类旅游资源开发主题应体现“特色文化、乡土风情”。在开发内容上应推出多样的参与性活动项目如:参观游览当地民居,学习方言、访问家庭,参加异族风格的婚礼、节庆、学习演奏民族乐器、学跳民族舞等。要把真实性、艺术性、科学性和参与性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成为吸引广大游客的活动。在新千年里,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我区的“十五”计划的实施,为我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对我区旅游资源是否适应市场需求所进行的一次考验。旅游业要发展,旅游资源是基础和先决条件,同时只有在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才能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①收稿日期:2001-06-20作者简介:候霞,西藏大学经管系教师。(西藏大学经管系西藏拉萨市850000)关于进一步发展西藏旅游业的若干问题作者:何星亮来源:中国西藏信息网日期:2008-04-24点击:737摘要:文章通过调查和有关研究资料,分析认为,西藏自治区党委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业经过短短20多年,从无到有,发展迅速,旅游规模逐步扩大,取得瞩目的成就,逐渐对西藏总体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成为一支重要的产业。提出了加快发展西藏旅游业的若干问题和建议。关键词:西藏旅游业;资源优势;制约因素;永续旅游中图分类号:F592.7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738(2005)04-0015-18一、西藏旅游业的资源优势和制约因素西藏自治区位于祖国西南边陲,地处有“地球第三极”、“世界屋脊”、“雪域高原”之称的青藏高原腹地。这种独特的环境形成独特的自然风光,并造就独特的高原文化。古朴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独具一格的人文风情,为发展西藏的旅游业提供了基础。(一)旅游业发展概况1979年12月,西藏自治区成立西藏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筹备处)和中国国际旅行社拉萨分社,标志着西藏旅游业的起步。1984年2月,西藏成立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