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顺论文网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当前,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不断扩大,这不仅关系到国内需求能否扩大,而且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因此,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的进程,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系全局的重大任务。关键词:城乡经济,差距,问题与对策宜顺论文网目录引言一、当前城乡差距的具体表现和存在背景--------------------------------4(一)城乡差距状况-------------------------------------------------4(二)国家政策对进一步减小城乡差距的支持状况-----------------------5二、城乡差距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分析-------------------------------------5(一)城市发展突飞猛进的原因---------------------------------------5(二)农村发展相对落后的原因---------------------------------------6(三)城乡差距之所以越来越大的本质分析-----------------------------7三、应对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对策-----------------------------------------7(一)继续推进城市化进程-------------------------------------------7(二)加大对农村以及不发达的地区的经济扶持力度---------------------7(三)重视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坚持把科技带下乡-------------------8(四)发挥人才的优势,让更多优秀的人才在农村发芽,带动农村发展-----8(五)使城市农村居民身份平等化,地位平等化-------------------------8(六)合理利用农村资源,走生态经济发展路线-------------------------9四、参考文献--------------------------------------------------------9宜顺论文网关于进一步缩减城乡经济差距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引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而且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在处理城乡关系问题上提出的新理念、新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创新,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研究和解决发展问题,应把城市和农村紧密地联系起来,综合研究、通盘研究、联系农村研究城市,联系城市研究农村。不能只就城市抓城市,就农村抓农村,要跳出过去传统的农村工作模式,实行城乡经济一体化。一、当前城乡差距的具体表现和存在背景(一)城乡差距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省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呈现稳步提升的趋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利用沿海省份及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各省份领先位置,特别是截止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0年排名中国各省区之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26年排名中国各省区之首。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拉大。这不仅制约了我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我省建设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浙江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首先,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城市地区。2004年浙江城市地区以占31.2%的全省总人口,创造了占全省46.2%的生产总值(GDP),人均GDP达39507元;县域地区以占全省68.8%的人口,只创造占全省53.8%的生产总值,人均GDP为20560元,仅为城市地区人均水平的52%。其次,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大大落后于全省经济发展水平。2004年浙江25个欠发达县(市、区)人均GDP为10619元,只相当于同口径全省平均水平的39%、城市地区水平的26%,也不及全省人均GDP23942元的一半。在25个欠发达县(市、区)中,有16个县(市)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泰顺县人均GDP仅有5112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还不及全省1992年的平均水平。再次,镇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大。据对519个乡的统计,2004年平均每个乡的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72亿元,仅为931个镇、街道平均水平25.6亿元的6.7%;乡农村人口的人均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84万元,仅为镇、街道平均水平7.59万元的24.2%。从乡镇财政情况看,2004年乡人均财政总收入为629元,仅为镇、农村街道人均1889元的三分之一。[1]宜顺论文网因此,通过对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提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可行性对策,将有利于我省经济的深入发展,有利于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全面小康社会的构建。(二)国家政策对进一步减小城乡差距的支持状况国务院在对当前形势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在今年预算安排“三农”投入不断增加,中央财政也给三农发展增加了资金支持,主要直接补贴给农民,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除此之外,改革开放以来,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央曾就“三农”问题先后出台了12个1号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其中包括在农村兴办乡镇企业,鼓励农民进城务工,减免农业税,推进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农村以及农业产业的自然属性和资源约束,想方设法实现了农民收入更快、更稳和持续增长;改变了具有惯性的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按照“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规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使各种资源向农村倾斜,实现农业、农村的超常规发展;减少了农民数量,使城乡之间在动态中趋于协调。不仅如此,政府还加快了户籍制度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是从1958年以后逐渐发展形成的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以及短缺经济基础之上的一整套户口管理制度。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对此进行了一些改革,一定程度上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是逐步消除农民向城市转移的行政壁垒,实现城乡人口自由迁移的关键。二、城乡差距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分析(一)城市发展突飞猛进的原因1、近年来浙江省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浙江城市化一路领跑。1998年底,浙江在全国率先实施城市化战略;2006年8月,又率先实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如今,浙江省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令人向往的城乡新蓝图正全面展开。浙江的城市化,是注重城乡空间优化布局之路,是重视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之路,是崇尚保护自然和特色彰显之路。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积极发挥部门职能,深入实施城市化战略,浙江的新型城市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加快城乡规划编制,城乡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浙江率先开展了新一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修编。在编制实施环杭州湾、温台和浙中城市群规划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编制实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2011-2020),并提出了“三群四区七核五级网络化”的全省城乡空间布局框架和“47624”的城镇体系结构。种种措施,使浙江省城市化水平一直领先于全国其他城市。2、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伴随着浙江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浙江省城市规模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宜顺论文网势。2004年末,浙江省城市(地级市区和县级市)区域面积为5.08万平方公里,比1990年增加2万多平方公里。不少地市规模扩张力度近年来显著增强,如杭州、宁波、金华、衢州、丽水等地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先后把周边的萧山、余杭、鄞县、金华县、衙县、丽水县等县或县级市并人市区。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近年来,浙江城市内部道路的拓宽改造、城市功能区之间道路的大规模建设以及城市环城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建设如火如荼。3、浙江城市建设资金投入显著增加随着浙江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步伐加快,城市发展建设资金投资数量总体上也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十一五”期间,浙江还将着力建设“九大设施体系”,因此可以预见,浙江省城市建设资金投入将再创新高。(二)农村发展相对落后的原因1、城镇化进程将成为制约浙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随着农村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的变化,未来农村城市的发展将成为未来浙江农村发展的增长轴心。而目前我省农村的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城镇体系缺乏总体规划,资金投向过于分散,区域中心城市规模狭小,城市功能不健全,以至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效应不明显,这些都将成为制约农村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快城镇化进程,培育中心城市对于推动我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将具有重大意义。2、人口素质偏低是农村经济落后于城市的重要原因之一庞大的农村人口数量,给农村的致富和发展带来很大压力,影响着我国城乡人民生活的许多方面。而农村人口的素质,则不仅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育观,影响着农村人口的数量,而且直接影响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也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现代化的进程。试想,在科技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我国农村劳动力凭借着人均受教育年限仅达到小学毕业的水平,如何致富?如何走向工业化?如何参与市场竞争、国际竞争?一国的现代化与该国的国民素质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状况极大地制约着我国现代化的步伐。3、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总体上,新型的农村医疗合作社发展起来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部分地区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但这也仅仅是部分地区。在全国范围内,仍有很多地区的农村社会保障处于一个低水平的运作状态。农民在参与社会保障时的积极性不高。其原因:一是农民自身的经济原因,二是政府的支持方面。调查中,发现在医疗、养老方面,农民不是不愿意进行这方面的投资,而是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没有条件去投保。还有部分即使是投保了,档次也是较低的,时间也较短。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迫使他们无力承担叫高的投保资金。另一方面,政府政策的影响。在事业保险方面,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所规定的宜顺论文网保险范围,只包括城镇企事业单位职工,不包括农村失业人员。但是在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劳动力剩余严重,大部分失业或无业人员都在农村,而这部分人的失业保险却无法满足。政策的倾斜性使农民的利益的不到保障。4、土地制度弊端犹存土地制度可能是第二大抽水机了。宪法规定,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所谓集体所有,就是村民共同共有。但农民的土地不能自主地进入市场交易,只能先给国家征用,再由国家出卖,国家征用1亩地几千、几万不等,转手就卖几万、几十万、几百万不等;农民自己在自己的地里盖厂子可不可以?不可以,还得先给国家征用了再买回来;农民在自己的地里挖鱼塘可以吗?不可以,要挖也得出钱给国家。据统计“国家”每年从农民的土地上拿走数百亿甚至更多的钱。(三)城乡差距之所以越来越大的本质分析归根结底,城乡差距本质上是资源配置扭曲、收入分配倾斜与部门间技术进步不平衡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资源配置扭曲通过工农产品的价格剪刀差、劳动力流动、农村资金外流等方式对城乡差距施加影响。城市偏向政策导致公共物品投资对城市倾斜,加剧了城乡社会福利收益之间的差距。技术进步不平衡导致部门间劳动生产率差异,从而使得城乡相对收入差距始终存在。三、应对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对策(一)继续推进城市化进程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浙江的城市化水平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2010年,浙江城市化率为61.6%,超出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虽然城乡经济发展暂时不平衡,但绝不能因此就只抓农村经济,而弃城市经济于不顾。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15年,实现全省城市化水平达到63%以上,加快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