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的研究1、王玉樑《理想信念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灵魂——邓小平理想信念观基本思想学习札记》,《天府新论》2006年06期。2、沈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范式研究》,《特区实践与理论》2006年第4期。3、陈文通《科学理解邓小平的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热点问题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05期。4、周林章《邓小平共同致富思想及其现实启示》,《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6年05期。5、喻剑庚《邓小平现代化理论刍议》,《党史文苑》2006年18期。6、查干巴拉《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9期。7、刘书正《论邓小平农业经济发展理论》,《集团经济研究》2006年15期。8、叶秋霞《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新探》,《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05期。9、陈丙乾《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与发展》,《中州大学学报》2006年03期。10、高汝伟《邓小平社会主义农村文化建设思想述论》,《教育探索》2006年08期。11、严桦《论邓小平农业改革与发展思想的内涵》,《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4期。12、张学森《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意义》,《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03期。13、王浩斌《试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解观》,《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2期。14、帅国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15、朱春珠《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年12期。16、胡小平《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理论的几点思考》,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17、孟彩云《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1期。18、洪磊《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探析》,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19、邓从先,王玉梅《论邓小平晚年关于共同富裕保障与途径的思想》,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7期。20、常林彬,关进礼《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探析》,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21、周林章《邓小平共同致富思想及其现实启示》,《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62年05期。22、查干巴拉《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9期。23、王军超,刘会敏《浅析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实践战略——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两个飞跃理论》,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24、李祖革《从多视角看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25、杨兵杰《毛泽东、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比较研究》,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01期。26、谢曾泽,孙本道《试论邓小平共同富裕观》,《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01期。27、洪英俊,王新华《邓小平创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法论特点》,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02期。28、耿百峰《论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6期。29、郎启武;李莉《有关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的几个有争议的问题》,《甘肃农业》2006年06期。30、史伟刚《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02期。31、安克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前沿》,2006年07期。32、凌文豪;《邓小平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新发展》,《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33、郭建;孙惠莲;董秀梅;《社会主义本质及其在初级阶段的表现》,《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6期。34、陈连根;《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理论中的最高价值理念》,《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35、董正平;《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学术界》,2005年04期。36、石晶莹;《“先富”带“共富”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导思想》,《绥化学院学报》,2005年02期。37、李占才;《学习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若干思考——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基础工程》,《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38、余玉花;《论邓小平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践本质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06期。39、张传平;《邓小平与科学社会主义的革命性飞跃》,《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40、董宝训;《我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再认识》,《文史哲》,2001年01期。41、张纪;来丽梅;《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认识》,《理论探讨》,2004年06期。342、尚东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诠》,《理论与改革》,1999年03期。43、舒刚;《邓小平处理社会矛盾的方略创新》,《社会主义研究》,1999年03期。44、王瑞娟《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矛盾理论》,《理论探索》,1998年06期。45、赵曜《重新认识和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理论探索》,1998年01期。46、薛守琼《试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新贡献》,《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47、刘爱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矛盾的理论》,《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97年06期。48、姜淑平;《邓小平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03期。49、黄生鹏;《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一种基于经济制度的功能分析》,《求实》,2004年04期。关于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的研究摘录一、邓小平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其本质问题邓小平同志第一次科学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但在长期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有几个问题是我们一直忽视或是没有搞清楚的: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就是其于1992年所概括的“五句话”吗?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是特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包括整个社会主义?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吗?如果不能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就很难说搞清楚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当然也就不可能指导社会主义的实践。因此,正确解答这些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郎启武;李莉;《有关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的几个有争议的问题》,《甘肃农业》2006年06期。邓小平在对历史教训进行深刻总结的基础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论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作出了科学地全面地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论断从根本上否定了把社会主义某一特征固守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4倾向和实践倾向,正在实现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与现实社会主义的统一。——耿百峰;《论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6期。针对过去我们党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不够清醒,邓小平明确提出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具有重大的意义。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论述,最终归结到对社会主义本质及概括。回首我们党的历史,无论是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还是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都是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脱节,使革命屡次遭受惨痛挫折。继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之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打碎了长期束缚人们头脑的“左”的精神枷锁,改变了将马克思主义僵化和教条化,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折,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也是21世纪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杨光强;《甘肃农业》,2005年11期。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在于他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本质,提出并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开社会主义建设特殊性理论之先河。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丰富社会主义思想是邓小平理论最大的特点,也是中国成功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见证。——余玉花;《论邓小平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践本质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06期。邓小平的伟大贡献在于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历史性转变,把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升到新的科学水平。——张传平;《邓小平与科学社会主义的革命性飞跃》,《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理论的创新有赖方法的创新,邓小平理论创新的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阶段以社会主义初级段概念为逻辑起点;从生产力高度来认识社会主义和构建社会主义理论;猫论与模论结合的思维方式。——洪英俊,王新华《邓小平创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法论特点》,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02期。邓小平在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5过程中,总体上形成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解观;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解观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它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客观而系统地分析出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解观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其科学内涵,这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王浩斌《试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解观》,《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2期。邓小平从1980年论及“社会主义的本质”,到1992年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概括,其中“社会主义”一词都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意义上使用的,都是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功能角度思考、分析和界定社会主义本质的,邓小平透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本质具有结构和功能的二重视角。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从功能过程来建构和创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方法论原则,以上诠释为解决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研究中的分歧和争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途径。——黄生鹏;《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一种基于经济制度的功能分析》,《求实》,2004年04期。二、有关“共同富裕”的问题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者,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富裕现则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要内容精华所在.本文作者对邓小平共同富裕现的缘由、基础和实现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谢曾泽,孙本道《试论邓小平共同富裕观》,《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01期。共同富裕是毛泽东、邓小平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孜孜以求的理想。毛泽东主张走“让大多数人同等同步富裕”的道路;邓小平继承、发展并超越了毛泽东这一思想,提出了一条“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从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共同富裕道路。二者各有其一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历史的、思想认识的根源。而邓小平提出的道路是现时实现共同富裕的捷径。——杨兵杰《毛泽东、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比较研究》,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01期。从多视角准确理解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从其内涵,从我国的现实,从社会主义本质论,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角度看,由先富走向共富,是中国经济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必然选择,也是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成功实践.——李祖革《从多视角看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6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农业的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动力之一和重要途径.本文拟就在共同富裕的发展战略的实现途径上分析邓小平的中国农业现代化构想的战略意义.——王军超,刘会敏《浅析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实践战略——中国社会主义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