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的十条建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于高考的十条建议查有梁1、从高中升入大学的考试(简称高考),是一种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性考试。无论国家统一出考试题,还是地方分区出考试题,还是由高等学校出考试题,绝大多数高中毕业生,除极少数保送生之外,都要参加高考。每一个高中毕业班的教师、学生、家长,都应该积极、正面地认识高考。高考重要,但并非决定终身,不要人为制造过于紧张的学习气氛。钟启泉教授强调:“课程改革是一种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制度转型”。钟启泉教授为“课程改革”指出的这一目标,既不切合实际,又不可能完成。不能将这次课程改革之前的教育简单归结为“应试教育”,只能说我国的教育存在“应试教育”的弊端。应试教育的种种违反教育规律的作法人们深恶痛绝,特别是一线教师和广大学生是直接受害者。为什么应试教育的种种不良作法又屡禁不止呢?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与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因素都有关系,这绝不是仅仅依靠“课程改革”所能解决的!在我国建立起终身素质教育的体制,更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整个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都难以完成。所以,课程改革不可能完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制度转型”。许多教师和学生非常希望从“应试”的高压下得到解放,但是新课程改革实施8年来,这一希望落空了!学校还是那个学校,高考还是那个高考,教师们说:“在一线教师的心中,早已经打破了新课程能拯救我们的梦想。”钟启泉教授一再强调“课程改革是一种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制度转型”,这肯定远离了历史唯物主义。作者认为,随着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教师和学生们一定会逐渐缓解对于“应试”的压力。回顾改革开放的30年,首先,由于上海市教育局吕型伟先生的远见与努力,1985年上海得到高考自主权,开始自主命题。这显然缓解了上海地区的高考压力,并且推动了上海地区的课程改革。现在,全国已有十多个省市高考自主命题。中国要有效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这是一个较长期的历史过程。其他国家要有效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也是一个较长期的历史过程。“应试教育”并非中国的“特产”。作者认为,“应试教育只是基础教育阶段教学方法层次上的小概念,而素质教育是教育哲学层次上的大概念,没有必要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作为平行的一对矛盾来研讨。”一所学校按照教育规律进行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升学率又高,这不能认为也是“应试教育”。我们应当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和逐渐消除“应试教育”的弊端。在我国,“应试教育”已成为一个完全的负面词汇,所有违反教育规律的作法,例如,加班加点、假期补课、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猜题押题、考试作弊、弄虚作假、损害健康、恶性竞争,等等,都归结在“应试教育”这一个“关键词”之内。必须指出,所有违反教育规律的作法,都是危害师生健康的,人民不满意,政府不支持,不利于国家发展。因此,这种“应试教育”必须坚决反对,强力制止。没有那一位教师会“心甘情愿”赞成这种作法。这种作法害教师、害学生、害家长、害国家。遵从教育规律进行教学,又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考试”能力,这与素质教育并不冲突。许多学校正是这样做的,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狠批“应试教育”,并一律要求“转型”的压力下,许多校长和教师认为,这“只能做,不能说”。口服心不服。这是很不正常的。在当今,一位学生不会应对考试,行吗?升学要考试,求职要考试,当公务员要考试,当教师要考试,当管理人员要考试,留学要考试,在中国要考试,到外国也要考试。不会应对考试,连一个维持生计的工作都难找到。不会考试,这是“贴近生活”吗?不会考试,能与“国际接轨”吗?现阶段的“考试制度”主要是选拔有“学术才能”的学生,有局限性。今后,“考试制度”的改革,既要有利于选拔“学术型”人才,又要有利于选拔“技能型”人才,“艺术型”人才,“服务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等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分别进行“高考”,不必都挤在“学术型”人才这一个“桥”上。“考试制度”应当架起选择不同人才的“立交桥”。我们当然不能迷信“考试”。“考试制度”仅仅有利于选拔人才,但不一定有利于“创新”。我的感受是,哪一天你不必去应对考试了,哪一天你的创造性才可能得到较大发展。所以,在人一生几十年的时光中,选拔性考试,不要太多。参看查有梁,论新课程改革的“软着陆”,《教育学报》(北师大),2007(2).参看查有梁:《课程改革的争鸣立新》2、高中毕业班各学科的教师,在自己原有专业基础上,应当按照“考试说明”、“课程标准”、“国家教材”,努力针对每位学生的具体实际,为学生参加考试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身体准备、专业准备。学科教师与班主任一起,应当一个一个学生的进行个案研究,测定每位学生的思维模式,帮助他们选择专业方向,研究结果要正面告知学生和家长。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3、学科教师应当研究历届高考试题,特别是近两三年,全国和各地区的高考试题。要整体把握高考试题的发展趋势,洞察课程改革的具体走向。每一学科高考试题都有“共性”可循,每一考题都有“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学科教师要深入研究。4、在高中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科教学中,每一节课内要有计划地、有内在联系地渗透高考试题的“考点”、“出题思路”,要使教学的“重点”、“考点”成为学科教学的“亮点”。应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求学生理解完成。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变中不变”,具体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5、高中三年级的教学和复习,要让学生有学科的“整体结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相关联系,即形成学科的“整体结构”。高中生不必去追求过于完整的“结构”,但必须有一定的“结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才找得到大方向。“结构”要与“实例”结合起来。6、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完规定的“基础题”、“灵活题”和“综合题”。教研组全体教师共同协作,精选考题,要让学生“又好又快”地完成。千万不能搞“题海战术”,不能让学生疲于奔命。不要乱猜题,重在打好基础。要保证身心健康,才能“可持续发展”。7、高三诊断性的考试,宜尽量早点进行,使教师较为充分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克服难点,提高成绩。要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进步,从而树立自信心。在诊断考试的一两天后,宜进行补偿性考试。将做错之题,再做一次。每次考完,立即给予学生正确解法。8、高中学生过早的“文理分科”,这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不利于高考总分的有效提高。针对不同的学生,应当弥补其较差的一科。理科学生,如果语文、英语成绩较好;文科学生,如果数学成绩较好,这才更有利于学生总成绩的提高,有利于今后的持续发展。9、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针对高中毕业有指导意义。“全面协调”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致的。“可持续”还应理解为:这一时期的发展,要有利于下一时期的发展,所以,保持身心健康很重要。每天要坚持一小时体育锻炼,运动适度,确保安全。10、每一学科都要力争在较少时间内,让学生的考试成绩能有效提高。并非要平均分配每一科的学习时间。要“因材施教”,“因材限时”。学生对于要考试的“薄弱学科”,必须采用“大涨落”的办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集中时间和集中精力,力争有所突破,争取总分最高。谢谢大家!欢迎提问!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