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公共选修课设置与管理方式的调研报告林筱颖(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教务处,广西柳州545002)[收稿日期]2010-04-23[修改稿收稿日期]2010-04-26[作者简介]林筱颖(1979—),女,广西柳州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摘要: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是必修课的科学拓展和重要补充,公选修设置与管理方式的科学、合理,既能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造就学生的职业特色和个人特长,还能帮助学生拓宽就业方向。在对教师及学生调查问卷分析的基础上,对高职公选课程进行研究,能有效的解决公选课科学的设置与管理之问题,从而以显著绩效打造职业岗位技能型、特色型和特长型人才。关键词:高职公选课;课程设置;管理TheInvestigationReportoftheCurriculumsandmanagementofHighVocationalPublicElectiveCourseLINXiao-ying(LiuzhouCityVocationalCollege,Liuzhou,Guangxi545002,China)Abstract:TheHighVocationalpublicelectiveCourseistheimportantsupplementandextensiontothepublicrequiredcourse.coursedevelopmentandimportantsupplementtopublicelectivesettingandmanagementofscientificandrational,notonlytohelpstudentsimprovetheiroverallqualityoftheoccupationalcharacteristicsandpersonalexpertise,butalsohelpstudentsexpandemployment.Thesurveyofteachersandstudentswhichisbasedonpublicelectionofhighvocationalstudycourses,caneffectivelysolvetheproblemofpublicelectivecurriculumsandmanagementsothatthetalentwhoaregoodatskills,characteristicandspecialtycanbedevelopedwithgreatefforts.Keywords:HighVocationalElectiveCourse;curriculum;Management1.前言开设公选课,目的是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充他们的知识面,合理优化配置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使公选课的设置更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知识与技能结构,以促使其真正成为必修课程的补充。为了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从2008年11月开始,笔者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教师及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座谈法和个别访谈的方法,对公共选修课的设置与管理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次调查共发出各种问卷310份,收回292份,回收率为94.2%。2.公选课的现状我院是近年兴办的转型升格的高职学校,新兴专业应时而生,导致师资质量堪忧,师资数量严重不足,甚至连必修课的设置与管理都捉襟见肘,公选课的设置与管理就更无暇顾及。首先,对公选课教学规律及教学方式的研究还很不够。导致公选课从开课到考试整体设置上看都缺乏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规划,大多都是“因师定课”,而不是“就客点菜”,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其次,公选课教学环境还不够理想。教学氛围较浓厚,师生意识良好,但教学质量不高;教学实施过程没有有效的监控措施,学院各个管理层面重视不够;考试方式也需改革等。其结果必然是公选课杂乱无章、或随心所欲,与必修课交叉重复,不利于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空间和个性发展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职业特色和个人特长,不利于有效提高毕业生就业率。3.结果与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教师及学生对公选课的了解和愿望,对开课的动机、门类及内容、教材、选课方式及指导、教学质量及态度、课程管理等方面问题的答案进行的统计分析,我们认为,目前高职院校公选课主要存在以下特点。3.1教师对公选课的认识到位,教学目标准确;学生对公选课的整体意识良好,学习兴趣浓厚。老师们对公选课开设的目的、功能、意义的认识均很到位,基本能按照学院对学生培养规格的要求来设计公选课的内容和结构,能够做到为专业服务。从教师开设公选课的动机分布表中可以说明这一点(见表1)。表1教师开设公选课的动机分布表动机完成学院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拼凑课时数完成系部公选课开课门数体现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的补充其它百分比1.6%19.4%67.7%11.3%学生对目前学院所开设的公选课是有兴趣的,认为公选课是有用的,对公选课是认同的。从学生选课动机及功用分布表中可以说明这一点(见表2.1-2.2)。表2.1学生选课动机分布表动机为了拓展知识面学习某一技能巩固所学专业提高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性等为了修够学分百分比27.3%21.2%4.2%44.7%2.7%表2.2学生选课的功用分布表百分比很有用比较有用没有任何作用作用23.9%66.7%8.5%收获25.8%67.4%6.4%3.2教学管理较好,运行程序良好3.2.1教师较为重视公选课,教学质量较好部分教师能开设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公选课;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提高公选课的课程质量;通过导学、选课指导、师生互动等方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见,教师对待公选课的态度是好的,备课是充分的,公选课的教学质量总体较好。3.2.2学生课堂秩序井然,学生的满意度较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率较高,对所开设的公选课满意度较高。从学生满意度分布表中可以说明这一点(见表3)。表3学生满意度分布表项目ABCD内容内容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百分比6.0%27.7%60.0%6.0%纪律内容认真听课自学本课程做其它事情百分比72.3%16.6%9.8%3.3公选课的开课质量空间有待开发3.3.1课程的门类数量不足近30%的教师认为高职学生三年应该选修8门公选课以上,超过目前学院要求的6门,说明公选课的开课数仍不足。近60%的学生认为公选课的门类少,不能满足,应该多开一些。3.3.2课程内容不够丰富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公选课开设的门类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他应该涵盖文化、艺术、计算机、金融投资、公共关系、实用技术、法律等方方面面。说明目前公选课程内容尚不够丰富。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公选课的性质应该具有科普性、人文科学性等,有42%的学生认为应该开设具有与职业教育相关的课程。这都说明学生对公选课的关注度极高,增加公选课的课程门类是众多学生的希望。3.3.3缺少优秀的师资开设公选课程在调查中,23%的教师从没开设过公选课,这其中包括很多优秀的名师,由于他们的工作量太大无闲暇的时间开设公选课程,这无疑对提高学生的选课兴趣毫无帮助。3.3.4公选课的管理体系仍需更规范、更合理教师对公选课的管理制度认识不一,这就需要学院教务处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通过选课指南把学院公选课课程体系建设好,使其真正成为专业必修课程的有力补充。4.存在的问题4.1课程数量相对不足。教师数量不足,教学水平不高是造成高职公选课总量不足的根本原因。但实际上,公选课课程的开设一般出于教师个人的意愿,教师缺乏更多的教学投入,也直接造成公选课数量的不足。4.2课程中学科种类不均衡。因为高职院校公选课是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偏重选修“个人素养与技能”类课程,对“文化与道德”及“财经与政治”类课程关注度不够,这有悖于注重文化素质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与我们要培养有道德的、综合素质较好的、需求对路的高职人才相违背。4.3社团活动、赛事类课程在体现学生活动与教学工作的结合上操作性不强,学生选此类课程积极性不够,需要我们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案。4.4课程稳定性、连贯性不够。公选课课程的开设出于教师个人的意愿,造成许多公选课之间没有联系。公选课的课程性质、内容和特点和公选课程目标结合不够,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选课的盲目性、随意性,对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引导不够,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内化作用也难以发挥。4.5学院的实训基地场所尚未建设完全。不能为公选课程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公选课的开设门类。4.6课堂教学管理的难度较大。由于学生分属不同系部、班级,各部门对教学过程的监督力度不够。学生只是抱着混学分的思想,学习兴趣不足。又因为课堂教学管理只能依赖于教师的自律,有时教师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管理课堂,影响上课进程,教师会怀疑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结果同样影响公选课教师队伍不够稳定。5.思考5.1公选课课程设置的目标定位结合学院培养“成功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把公选课的重点放在如何使学生的人文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人文精神并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公选课的具体目标定位为:5.1.1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素质教育强调从传授知识到提高素质的内化过程,偏重于素质的养成,必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从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来看,分为专业课程、通识课程(主要以公选课程及系列培训的形式开展),而承载除专业课程以外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课程的载体必然主要放在公选课程上。5.1.2培养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重要载体职业关键能力主要通过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养成。由于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相关课程主要以公选课的形式完成,所以公选课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现代职业人还必须具备现代化的职业素质。包括职业岗位素质、职业生涯理念、职业精神、职业礼仪和不断适应变化的自我开发能力。对此,全院性公选课是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5.1.3促进教育教学一体化教育和教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渗透,思想教育与专业活动相互交叉融合,才能比较好地克服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两张皮”的现象。素质教育、第二课堂的建设、学生管理、教师辅导员队伍建设、导师育人的责任感、学院文化建设等一系列问题,我们要将这部分教育任务与我们已启动的课程体系改革共同改善、提高,形成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的格局。5.1.4师资建设的重要渠道公选课课程的开设平台给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大力推动了我院教师的“转型”,具体从操作层面上来说,可以通过开设培训课程、新专业课程,培养素质教育的专家队伍及向行业专家的“转型”等途径来实现。5.2公选课课程体系根据高职公选课的内容设置原则,将公选课课程体系分为五大模块:5.2.1人文社科类模块:涵盖文学、历史、哲学、宗教、新闻传播、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政治学(含党课)、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系列讲座等类课程;5.2.2自然科学类模块:涵盖天文学、地理学、化学、物理学、数学、工程技术等类课程;5.2.3艺体类模块:涵盖美学、美育、艺术作品赏析、戏剧、影视、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类课程;5.2.4实践技能类模块:涵盖中外文语言表达、计算机应用、设计制作、考证等类课程。5.2.5社团活动类模块:涵盖宣传队、合唱队、礼仪队、足球队、篮球队、羽毛球队、射弩队、协会、俱乐部等学生社团活动类课程。6.建议6.1设置合理、系统的公选课课程。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不断提高和完善公选课的地位及教学质量,形成一批成熟的公选课课目,特别是有效的发挥资深教师的潜能,把他们从繁重的专业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打造精品公选课,培养一支相对稳定且素质高的教师队伍。从而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有利于改变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具体的操作办法是出台公选课指南,完善选课制度,改革排课方法,科学合理地安排各专业指定的公选课的开课时段,使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能真正实现比较自由地选课,轻松愉快地学习,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6.2在管理形式上灵活多样,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在教学过程管理上,注重以现代化管理手段为支撑,从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资源调配、网上选课、成绩管理、网上师生互动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