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分裂症患者肌酸激酶影响的研究唐山市第五医院刘忠马建华孙玉涛摘要目的:探讨以氯丙嗪为代表的典型抗精神病药和以利培酮为代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肌酸激酶的影响差异、机制及意义。方法:以2009年上半年入住本院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利培酮组和氯丙嗪组,各30例,采用酶藕联法检测各组于治疗前治疗后2,4,6,8周时体内血清ck值变化。结果:氯丙嗪组于治疗各周ck值均明显高于利培酮组.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典型抗精神病药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因作用机理不同,致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期ck的影响显著高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关键词肌酸激酶氯丙嗪利培酮精神分裂症肌酸激酶(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脑组织中。肌肉创伤,心肌受损或脑部疾患均可引起血清ck值升高,有关文献报道精神分裂症,兴奋冲动,抗精神病药物等均可能导致血清ck活性升高,但对其中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ck的影响差异,机制及意义少见具体报道,本文试图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对2009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入住我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筛取,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排除骨骼肌,心肌,脑部器质性疾病,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共60例,其中氯丙嗪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28.9±7.3)岁,平均病程(22.6±16.5)月,入组panss值(79±11).利培酮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30.2±8.3)岁,平均病程(24.2±21.3)月,panss值(68±17),以上两组在男女比例,年龄,病程,入组panss值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方法用药规定:各组治疗药物常规加量,2周达治疗量:氯丙嗪组400—600mg/d,利培酮组4—6mg/d.疗程8周。Ck测定: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2ml,置于试管中,经3000转/分离心后,取血清立即测定ck值。各组于入组时,治疗2,4,6,8周末各测定1次。量表测定:采用panss量表,各医师间的一致性检验kappa=0.76—0.83.于入组时(发病期)评定一次以衡量病情严重程度。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所测数据以±s表示,进行t检验。各组在不同病期ck值变化(±s,U/L)及比较组别治疗前治疗2周CK治疗4周CK治疗6周CK治疗8周CK氯丙嗪组256±123.6460.5±124.8*607±197.4584.7±74.6346.2±77.5利培酮组258±116.7250.8±115.9*368.4±54.7257.4±18.6136±64*两组于治疗各周组间比较,经t检验,p0.01讨论血清肌酸激酶(E﹑C﹑2﹑7﹑3﹑2)是肌酸转变成磷酸肌酸过程中的催化酶,通过此催化反应而参与细胞内的能量转运活动,有BB,MM,MB型3种同工酶,它们在体内各组织中分布不同,MM型主要在骨骼肌,MB主要在心肌,BB主要在脑,在心脏病,肌性疾病,神经肌肉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毒,内分泌系统疾病,麻醉,感染性疾病,肺梗塞,肠梗阻,创伤,药理剂量时药物的诱导,肌注某些药物中均可见升高,临床各学科均有报道。Schiavaneandkaldor首先报道了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ck浓度高于正常,已得到确认。此后,meltzerr报道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以下情况ck活性升高:分裂症发病第1周;长时间住院治疗;大剂量神经阻断药治疗;精神行为量表分升高;有较多幻觉和兴奋状态等。行养玲报道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兴奋冲动行为对ck的显著影响。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时血浆多巴胺B羟化酶(DBH)活性增高,促血清去甲肾上腺素增高,激活腺苷环化酶,使cAMP活性增强,致血清ck增高.另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兴奋时交感神经功能增强,血儿茶酚胺浓度上升,血管收缩,包括脑血管收缩,局部组织缺血缺氧,ck从细胞内释放入血致血清ck升高.对于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ck活性的影响,杨旭,崔炳喜等先后做出报道指出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ck活性有升高作用,与目前国内外对此的研究相符.目前国外对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ck活性影响的研究提出很多新的研究方向,如对CK-MM,CK-MB.CK-BB的不同影响,以明确不同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异性,为从生物学角度阐述精神分裂症病因及治疗途径寻找方向.本文在以上基础上所做的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以氯丙嗪为代表的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期ck活性升高的影响明显高于以利培酮为代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其机理的探讨如下:(一)1氯丙嗪吸收后主要分布于脑(间脑,海马,基底核,延髓较高),为血中10倍,主要作用于D2受体,阻断边缘系统多巴胺受体,但同时也阻断了黑质--纹状体通路的D2受体,ACH功能增强致肌细胞代谢明显增强,此时肌细胞的能量运输除了正常情况下的腺苷酸穿梭,另一条在代谢旺盛状态下启用的途径即磷酸肌酸穿梭途径显著增强,细胞内ck合成增加使血清ck升高..此外,服用氯丙嗪常发生程度不同的EPS引起躯体大肌群肌细胞代谢异常,在上述机制作用下CK显著升高。2氯丙嗪亦作用于a受体,产生a受体阻断症状,表现血压下降,直立性低血压,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细胞通透性增高,ck从细胞内释放入血致血清ck升高。3在阻断a受体引起低血压同时,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心肌做功加强,单位时间耗氧增加,心肌缺氧使胞内ck释放入血,导致细胞内ATP生成减少,使心肌钠泵受损,心肌复极异常,心肌缺血加重,心肌受损,ck包括其它心肌酶从心肌释放造成血清ck进一步升高.除以上机制外,氯丙嗪还会对心脏产生其它严重影响导致相应心电图异常最终致心肌发生缺血性改变.,引起的ck变化可能更明显.(二)利培酮在体内既作用于5-HT2受体又作用于D2受体,也能以较低的亲和力阻断a受体,但对5—HT2受体亲和力远高于D2,故虽可引起类似氯丙嗪造成的ck值升高,但远低于氯丙嗪组.综上所述,经典抗精神病药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因作用机理不同,致精神分裂症患者CK活性产生显著性差异,据此我们在临床使用时,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药,治疗中可以根据CK水平调整用药.CK可以作为提高治疗质量和安全、指导临床用药的生物学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