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寄生虫学--第一章人畜共患--第四节华枝睾吸虫病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兽医寄生虫学第一章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第四节华枝睾吸虫病一、概述定义:华枝睾吸虫寄生于人、猪、狗、猫等动物的胆囊和胆管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称为华枝睾吸虫病。流行特点:华枝睾吸虫病主要分布于东南亚诸国,如日本、朝鲜、越南、老挝和中国等,在我国的分布是极其广泛的,除青海、西藏、甘肃和宁夏外,其余27个省,市自治区均匀报道。宿主有人、猫、犬、猪、鼠类以及野生的哺乳动物,食鱼的动物如鼬、獾、貂、野猫、狐狸等均可感染。华枝睾吸虫病是具有自然疫源性的疾病,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二、形态病原为华枝睾吸虫,虫体扁平,呈叶状,前端稍尖,后端较钝,长10~25毫米,宽3~5毫米。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二者相距较远。虫卵黄褐色,平均大小为29微米×17微米,内含毛蚴。顶端有盖,卵孔的周缘突起,后端有一个小结,卵壳较厚,不易变形。见图1-4-1“华枝睾吸虫”。图1-4-1华枝睾吸虫1.成虫2.虫卵3.毛蚴4.尾蚴三、生活史虫卵随粪便排出,进入水中,被适宜的第一中间宿主螺蛳(见图1-4-2“华枝睾吸虫发育史中间宿主”)吞食后,在螺的消化道中孵出毛蚴(体形近似等边三角形,多被纤毛,不食,但运动活泼。前部宽,有头腺,1对眼点。后端狭小,体内有简单的消化道和胚细胞及神经与排泄系统。排泄孔多为1对。当卵在水中完成发育,则成熟的毛蚴即破盖而出,游于水中;无卵盖的虫卵,毛蚴则破壳而出。游于水中的毛蚴,在1~2天内遇到适宜的中间宿主,即利用其头腺,钻入螺体内,脱去被有的纤毛,移行至淋巴腔内,发育为胞蚴。)。毛蚴进入螺蛳的淋巴系统,发育为胞蚴(呈包囊状,营无性繁殖,内含胚细胞、胚团及简单的排泄器。逐渐发育,在体内生成雷蚴)、雷蚴(呈包囊状,营无性繁殖,有咽和一袋状盲肠,还有胚细胞和排泄器,有些吸虫的雷蚴有产孔(birthpore)和一、二对足突,有的吸虫仅有一代雷蚴,有的则存在母雷蚴和子雷蚴两期。雷蚴逐渐发育为尾蚴,尾蚴由产孔排出。缺产孔的雷蚴,尾蚴由母体破裂而出。尾蚴在螺体内停留一定时间,成熟后即逸出螺体,游于水中)和尾蚴(由体部和尾部构成。不同种类吸虫尾蚴形态不完全一致。尾蚴能在水中活跃地运动。体表具棘,有1~2个吸盘。消化道包括口、咽、食道和肠管,还有排泄器、神经元、分泌腺和未分化的原始的生殖器官。尾蚴可在某些物体上形成囊蚴而感染终末宿主;或直接经皮肤钻入终末宿主体内,脱去尾部,移行到寄生部位,发育为成虫。但有些吸虫尾蚴需进入第二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囊蚴,才能感染终末缩主)。成熟的尾蚴离开螺体游入水中,如遇到适宜的第二中间宿主,某些淡水鱼和虾(见图1-4-2“华枝睾吸虫发育史中间宿主”),即钻入其肌肉内,形成囊蚴(系尾蚴脱去尾部,形成包囊后发育而成,体呈圆形或卵圆形。囊内虫体体表常有小棘,有口、腹吸盘,还有口、咽、肠管和排泄囊等构造。生殖系统的发育不尽相同:有的只有简单的生殖原基细胞;有的则有完整的雌、雄器官。囊蚴是通过其附着物或第二中间宿主进入终末宿主的消化道内,囊壁被胃肠的消化液溶解,幼虫即破囊而出,经移行,到达寄生部位,发育为成虫)。人、猪、犬和猫是由于吞食含有囊蚴的鱼、虾而受感染的。幼虫在十二指肠破囊而出,并从总胆管进入肝胆管,约经一个月发育为成虫并开始产卵。具体见图1-4-3“华枝睾吸虫发育史”。图1-4-2华枝睾吸虫发育史中间宿主1.、2.螺蛳3.、4.、5.淡水鱼虾图1-4-3华枝睾吸虫发育史1.、2.螺蛳3.、4.、5.淡水鱼虾华枝睾吸虫生活史动画(flash动画rgd5377@sina.com),以便更形象地掌握其生活史。四、诊断根据病变及症状并结合粪检结果,即可做出诊断。病变为虫体在胆管内寄生吸血,破坏胆管上皮,引起卡他性胆管炎及胆囊炎,可使肝组织脂变、增生和肝硬变。当大量寄生时,病畜食欲减退、下痢、浮肿,出现腹水及轻度黄疸等。粪检可用沉淀法。虫卵为黄褐色,平均大小29毫米×17毫米,内含毛蚴,顶端有盖,卵孔的周缘突起;后端有一个小结,卵壳较厚,不易变形。近年来发展了IHA(间接血凝试验)、Dot-ELISA等免疫学方法。现国内已有PVC-Fast-Dot-ELISA(白色PVC薄膜快速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出售。五、防治1.治疗1.六氯酚,剂量为2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每日1次,连用23天。2.海涛林,剂量为50~60毫克/千克体重,混入饲料中喂服,每日1次,5天为一个疗程。3.吡喹酮,剂量为20~5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2.预防(1)不要生吃或半生吃淡水鱼、虾;(2)对疫区人、犬、猫要定期检查和驱虫;(3)勿以生的鱼、虾或鱼的内脏喂犬、猫;(4)对人、犬、猫的粪便进行堆积发酵,防止其污染水塘;(5)消灭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六、拓展华枝睾吸虫的免疫学诊断方法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传统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如粪检)存在着操作方法复杂或漏检率较高等弊病。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免疫学和免疫检测技术的发展为华枝睾吸虫病提供了科学的辅助诊断手段。随着免疫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越来越多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华枝睾吸虫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流行病现场调查的效率。免疫学诊断方法:1.皮内试验在流行区的感染者中用华枝睾吸虫抗原液进行皮试,皮内实验的阳性率为92%至95%之间,但特异性较差,与血吸虫和并殖吸虫病有交叉反应,约有5%左右的假阴性率,故临床上常作为普查时筛选感染者的手段,以减少粪检的工作量。2.间接血凝试验(IHA)间接血凝试验一般采用成虫可溶性抗原作为诊断抗原,但纯化抗原可提高准确性。IHA本身具有操作简便、快速,肉眼直接观察判断结果等优点,其结果可部分反映感染程度。用IHA检测华枝睾吸虫病患者血清,阳性率为95.9%,对未知人群检测时,与粪检的符合率是78.9%,与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交差反应率为10.25%。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标记免疫测定技术,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该法已成为十分成熟的免疫学诊断方法。通过OD值判定抗体效价来评估ELISA法在华枝睾吸虫诊断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OD=1.1和OD=1.2两个临界值之间,敏感性为90.2%-95.5%,特异性为84%-99%。但当抗体效价大于200时,5例并殖吸虫病和1例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各有1例呈阳性反应。这种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操作简便,不需特殊仪器设备,血样用量少,判断结果容易,现场应用方便,是目前符合现场需要的较好的免疫诊断方法。在经典ELISA的基础上,目前又有许多操作方法或试剂等方面有所改进的方法。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其在华枝睾吸虫病的诊断上也逐渐有了应用价值。用340个碱基的DNA重复序列构建的猫后睾吸虫DNA探针进行点杂交试验,最少可以从粪便中检测到相当于5个麝猫后睾吸虫虫卵释放的DNA,较经典的寄生虫检测技术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根据pOV2A6特异性DNA探针设计引物,“用PCR方法最少能够检测出人工接种麝猫后睾吸虫的仓鼠的排泄物中的一个虫卵或2×10-17纳克的基因组DNA。PCR检测华枝睾吸虫病的相关报道还不多,但它的高敏感性、一次检测大量样本、避免主观偏差等优越性,预示着它在特异性诊断、流行病学调查、药物治疗监控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前景。目前,华枝睾吸虫病的免疫诊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假阳性、假阴性和交叉反应仍是影响诊断结果的主要因素,因此寻找敏感、特异、易于制备且稳定的抗原和不断改进诊断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纯化抗原在免疫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远远高于粗抗原,28,7,8千道尔顿蛋白是目前发现的较有价值的诊断抗原。虽然粪便检查仍是目前确诊华枝睾吸虫病的主要方法,但在进行防治和调查时,仅进行粪便检查,不但工作量大,而且粪便样品的收集也越来越困难,同时因漏检率高而影响对流行情况的正确估计和分析。因此,在现场防治工作中较广泛地应用了免疫诊断方法。其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在此基础上的各种改进试验,以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操作简便,适于现场检测的推广使用。此外,分子生物学技术虽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但在实际现场应用中还存在许多困难,仍需做出改进。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